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doc_第1页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doc_第2页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doc_第3页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下面,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庇西特拉图改革 2、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的雅典公民是( )“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a、 b、 c、 d、3、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员a、 b、 c、 d、4、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5、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增加了国家的收人 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b、 c、 d、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 a、墨家b、.儒家c、法家d、.兵家7.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8、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0、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1、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12、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抑制土地兼并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攻打南朝 、打击旧贵族的势力、与汉族通婚 d、进一步实行改革14、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三长制 c、礼乐制度 d、九品官制15.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16.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迁都洛阳实行宗主督护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改汉姓 ( ) a.b.c.d.17、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18.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均输法19、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20、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2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b、 c、 d、22、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 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23.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 ) a阂采尔起义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c.加尔文宗教改革d.亨利人世宗教改革24、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教职人员可以婚嫁c、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d、先定论25、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 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回答: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5分)(2)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2分)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加尔文材料二、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请回答:(1)材料一中“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代表了谁的利益?(6分) (2)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那些人?(2分) (3)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历史进程有什么影响?(10分)28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孝文帝迁都路线示意图材料二(490年)王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不收,未为大损。材料三(太和)十有八年十有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指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官冠服)。魏书高祖纪下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依据。(10分)(3)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6分)2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