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用时: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骈(pin)文 伫(ch)立 社稷(j) 免冠徒跣(xin) 千骑(j)卷平冈b、妖娆(ro ) 亵渎(xi d) 遏()制 一抔(pu)黄土 度(d)德量力c、遐 (xi)想 陨(yn )落 旁骛(w) 强聒(gu)不舍 挑剔(t)d、襁(qing )褓 锲(q)而不舍 留滞(zh) 以彰其咎(ji) 夫(f)韩魏灭亡【答案】c【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驱弛 枉驾 察纳雅言 不可屈致 b、倾颓 陟罚 思贤如渴 作奸犯科c、佣耕 忿恚 以章其咎 篝火狐鸣 d、躬耕 夙夜 咨诹善道 渔腹藏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弛”应为“驰”,c项“章”应为“彰”,d项“渔”应为“鱼”。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d. 听到有人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b项“虚张声势”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是贬义词,与语境不符;c项“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是褒义词,与语境不符;d项“忘乎所以”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是贬义词,与语境不符。故选a。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 )(2分)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答案】c【解析】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选出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 )(2分)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的教育呢?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的解答。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仔细读句子,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然后做出选择。解答此题根据前一句“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的教育呢?”此句是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与之搭配的句子选c与之衔接。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蒹葭选自诗经秦风。b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c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d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学常识,能够牢记,在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故b项错误。【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7仿照上句,在横线上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每一横线1分)无论是批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 ; , 。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答案】无论是苦心研究最终发现“镭”的居里夫人,还是身患重病却探究出宇宙成因的史蒂芬金;无论是勤学数十年才撰成资本论的马克思,还是潜心钻研反复试验而发明白炽灯的爱迪生。【解析】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回答问题。(4分)广西日报北京电 (记者黄维国) 由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于5月29-31日在桂林举办。据悉,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打造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交流的国际性知名展会,搭建具有区域特色、面向全球开放的旅游合作平台,通过旅游合作强化中国与东盟经贸投资对接,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各国参展参会企业正积极踊跃报名。(1)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2分)(2)填空:新闻最重要的属性是 ;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体有 。(2分)【答案】(1)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在桂林举办 (2)真实性和客观性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解析】(1)试题分析:消息各要素中,标题、导语、主体都能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会从消息的导语和主体中提炼消息的标题。也要求学生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这则新闻主要报道了,所以学生组织答案能说出“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在桂林举办 ”即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试题分析:了解消息的特点和属性,明确新闻的功能。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12分)(1)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3)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4)惶恐滩头说惶恐,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5)欲济无舟楫, 。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 ,欲上青天览明月。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7)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8)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1)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2)为有源头活水来 (3)春潮带雨晚来急 (4)零丁洋里叹零丁 留取丹心照汗青(5)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6)俱怀逸兴壮思飞 抽刀断水水更流(7)往来无白丁(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解析】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诗歌阅读(4分)渡湘江唐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10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11诗歌三、四句以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0运用了反衬(以乐写哀、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等)(1分),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意思分析对即可)(1分)。11表达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1分),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1分)。【解析】10试题分析:仔细阅读诗句,抓住“园林”与“悲”、“春花鸟”与“愁”两对字词理解分析,即可知作者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方法。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注释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身世和作品写作的背景,再根据诗句中“悲”“愁“怜”等词来体会作者的情感。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阅读秦观精骑集序,完成小题。(14分)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注释】暗疏:默写。自惩艾:告诫自己注意改正错误。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勒:编辑。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辄复不省 ( ) 然负此自放 ( )心善其说 ( )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而常废于不勤 b少而不勤 c而聪明衰耗 d而常废于善忘.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14翻译下列句子。(4分)(1)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_(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_15作者把他编写的古代散文集命名为“精骑集”,其含义是什么?(2分)_【答案】12(1)记住 仗恃、依仗认为好(对) 大概、恐怕(2)b13喜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14(1)我的三千精锐骑兵,足可以战胜你几万瘦弱的步兵。(2)以(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12作者读史受到启发,认为读书也要选择精品,以少胜多,可以事半功倍。【解析】13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能力,注意“负”是“仗恃、依仗”的意思。第(2)小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b项“而”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它三项表示转折。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理解并通译全文,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来分析作答即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12分)火车上的故事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16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2分)17文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18文章在刻画中年妇女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19文中的中年妇女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分)20文章结尾说:“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人生一课是什么?(3分)【答案】16被我们认定为不是好人的中年妇女热心救助突发哮喘病的老编辑,给我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17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年女穿橘红色丝袜的两条腿比作两根活动的胡萝卜,生动形象地写出中年妇女穿着“时髦”,不合身份和年龄,体现“我初见中年妇女的厌恶之情,为下文老编辑怀疑中年妇女是坏人并要求换房作铺垫了,并且与下文中年妇女热心帮助犯病的老编辑形成对比,让人猛然惊心, 不应“以貌取人。18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这样前后对比,更突出了中年妇女的热心、乐于助人、细致周到,从而升华文章不可“以貌取人”的主题,结构上收到使人意想不到且意犹未尽的效果。19 她是一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人,在老编辑哮喘病发作的时候二话不说,帮助老编辑,忙了大半夜;她是一个不拘小节、对人真诚的人,刚见到我们的时候就友善地打招呼,把自己带的零食摊放出来,并自顾自地抓起一大把瓜子嗑;她是一个细心周到的人,她提前听了新闻,知道天气的变化,带上防寒的衣服,并考虑到老编辑的身体状况,主动把衣服让给老编辑部;她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老现编辑与稽查队员对话的时候,她明明听到了对话,却装作听不见,而且还在之后老编辑犯病时热心帮助。20 文中“我”和老编辑在对待中年妇女的态度上十分恶劣,我们从中年妇女的“时髦穿着以及在我们看来粗鲁的的行为上认定她是一个会对我们造成威胁的坏人,但后来她在不计前嫌的情况下对老编辑的热心帮助感动了我,使我认识到不能“以貌取人”,要看人的内在,应该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7试题分析:语句中的“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显然用了比喻,从表达人物穿着的独特、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达“我们”对对方的态度、为下文情节铺垫等方面来分析语句描写的作用。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8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情节,分析前后文中作者对中年妇女的描写和表明的态度来分析即可了解作者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从突出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生动来分析此写法的作用。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9试题分析: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本文虽然写了中年妇女不拘小节的举止,但本文中要是写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这是文章主要表现的内容,要从这方面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五、阅读奇妙的唾液,完成小题。(10分)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井可以止血。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液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21唾液有哪些作用?(4分)_22第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23第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_【答案】21口腔“润滑油”(润滑口腔);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使人健康长寿(使人保持年轻)。22作比较。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23不能。“几乎”指大部分、接近于,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都消失或接近于全部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去作答: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的*。注意此格式包含三个要点: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下定义科学准确、作比较突出、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列数字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画线句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能力。答题方法: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六、作文(50分)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1)以“反省”为题,写一篇文章。(2)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发现:早晨的露珠是美的,母亲的凝望是美的,路人的提醒是美的,个人的努力是美的,他们的帮助是美的。进步是美,遗憾也是美。美是一种智慧,它需要我们去开发。美是一种向往,它引领我们去追求。请以“细品 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答案】(1)参考例文:反省明明早早地来到学校,看见一大群同学围在一张课桌上,正在讨论着什么。明明想:平日我来得时候,顶多才两三个人,今天大家怎么这么早回校呢?于是明明走上前去看个究竟。只见同学们正围着一张新闻简报,上面写着:市民遭车祸,旁人见死不救。噢,明明想起来了,昨天经过报刊也看到了这篇文章,似乎写着:一个市民被一辆汽车撞伤,车主已逃亡,旁人只围成一个圈圈观看,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将伤者送往医院。后来不知谁拨打了120。但是等120赶到的时候,已不能抢救了。“哎,这则新闻我也看过,”明明悲愤地说:“旁观的人真是铁石心肠,只顾着看,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上前搭救呢?如果及时抢救,那位市民就不会离开人世了。”也许讨论得太投入了,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吓了一跳。小a拍拍胸膛说:“明明,你真吓我一跳。我们早早来到学校,正讨论,你就来了。”“是呀,”小b接着说:“社会简直暗无天日,一个善良的人也没有,都是狼心狗肺,碰到这样的场面,以前一定会有见义勇为的人帮一把。唉,现在的人真要反省反省了,以前善良的心都到哪里去了?”“我非常同意你们的观点。看了这则新闻,我为这个社会感到惋惜。如果社会上的人都这么可怕,那人类活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呢?”大家都有力地点点头:“这个世界真的不可救药了。”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到教室。就这样,消息在教室里传开了,也传到了语文老师李老师的耳朵里。第一节课时语文课,有人提议:“我们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干脆在听听李老师的看法。”“嗯。这才好。我相信,李老师一定会主持正义的。”大家都期盼老师会为那位市民打抱不平。“铃铃铃,”上课铃响了。大家都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走上讲台,明明举起手,李老师笑着说:“你们说的事我都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待我讲完一故事,你们就会明白了。”“老师,旁观的人见死不救,该打。”“对,就该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李老师拍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同学们,先别激动,让我先讲完故事你们再发表意见,好吗?”大家安静下来静静地停着。“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一个大亨开着车到小镇观光,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年轻人,全身是血,痛苦地呻吟着。于是大亨把他抱上车,送往医院。可是最后年轻人没能被抢救过来。年轻人原是被车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