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陋室铭.docx_第1页
18陋室铭.docx_第2页
18陋室铭.docx_第3页
18陋室铭.docx_第4页
18陋室铭.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语文区级公开课教学实录陋室铭时间:2018年5月24日 班级:初一(4)班 教师:詹庆荣一、导入语:今天我们这节课上陋室铭,上课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播放幻灯片),这一张是西周的毛公鼎,清道光年间陕西出土,注意看它的底部内是什么?我们看一下局部的图会更清楚些(播放幻灯片),这是西周的墙盘,建国之后陕西出土,看下它的内部密密麻麻的字。(播放幻灯片)这是西汉时的铜镜,它的背面内圈和外圈看起来像花纹,其实它不是花纹,它也是字。(播放幻灯片)这是一个涂墨盒,这里面的字就比较清楚。这种在金属器物上进行雕刻,古代便称之为铭,所以才有“铭刻”这个词,那么这些铭刻上的文字,我们就称之为“铭文”,后来铭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可以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也渐渐地不单单就刻在金属器物上,有的刻在石碑上,有的刻在木头上,有的就刻在砚台上,还有的就写在了纸上,而且还放在桌子的右上角,我们把它称作座右铭。历代铭文当中最出名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板书:题目、作者)。下面就先请同学们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注意字音与停顿。二、初读文章,读准字音和停顿。先请男同学朗读一下,女同学注音听,待会儿进行点评。哪位女同学能不能点评一下男同学的朗读?女学生1:整体还不错,但要注意断句,如“斯是陋室”应读成“斯/是陋室”,因为主谓之间应有停顿,起强调作用。教师追问:“斯”强调什么呢?女学生1:这句在全文中的地位比较重要,是中心句,于是“斯”后面要停顿。女学生2:朗读要读出感情,如“何陋之有”应用骄傲自豪的语气读,男同学刚才感情没完全读出来。教师总结:刚才两位同学点评很到位。确实朗读中停顿和感情很重要。三、再读文章,读出文言节奏的韵味。我们先来看看停顿(播放幻灯片),看看多媒体上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放开声音读下,看哪个读得顺?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教师:各位同学语感相当不错。能不能用我们这么好的语感,把这篇文章所有的停顿都划出来呢?前后交流,有异议或不同意见的,可以举手向老师示意下。有没有争议性的问题?没有?好,刚才有同学提到一个问题“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怎么划分,能否说出你的理由?学生3:应该划成“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 劳形。”强调对后面的厌恶。教师:说得完全正确,很透彻。(播放幻灯片)请同学们按照多媒体上面的停顿把这篇文章读一遍,注意读的时候,一定要把停顿的韵味给读出来,千万不要读得“生硬”,一定要加入一点点婉转的韵味来,意断而言不断,把文言的韵味读出来。好,同学们这种抑扬顿挫的味道渐渐出来了。要想把朗读的味道,读得更足些,我们还得要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给梳理一下。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要先做什么?翻译全文。四、三读文章,读通文意,读出感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一句,翻译一句,如果有不理解的句意和词义,可以举手询问,也可以小组讨论,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好,下面检查一下翻译。(播放幻灯片)“有仙则名”、“调素琴”、“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能不能把难度再提高点?比翻译文言文更难的是什么?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或翻译课外文言文。这两个难度都很大,我们选择其一,把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小试牛刀一下。先来说一个,“现代汉语不加装饰的”翻译成文言文是?素颜或素面。看来难不倒大家。(播放幻灯片)那请大家看看多媒体,将上面的现代文译为文言文“(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学生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教师问:“德馨”能否改成“德高”?为什么?说说理由。学生5:“馨”字押韵,道德是很抽象的,用“馨”形象感比较强, 而且起到押韵的效果。教师:非常有道理。用“高”就不押韵了。刚才我们说了陋室铭的铭是一种体裁,铭文是讲究韵味的,要押韵。(播放幻灯片)我们来看这句“孔子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句话的意思,大家明白吗?解释一下。“芝兰”指兰花。古代文人喜欢用花来写人,像孔子喜欢兰花,屈原也喜欢兰花,周敦颐喜欢莲,陶渊明喜欢菊花。孔子的这句话表达的结构内容很有特点,先说的是芝兰,再说君子,哪个内容是这句话的重点?君子。用芝兰把君子给引出来。我觉得这种写法和陋室铭的开头很相近。我们来看文章的开篇:先说山水是为了引出什么?陋室。那么又说仙人,又说蛟龙,那又是为了引出什么呢?是我的高尚品德,还是品德高尚的我?是要引出陋室的主人。内容结构相同。(播放幻灯片)再看一句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先说水鸟求偶的叫声,然后引出了君子对淑女的仰慕之情。这种写法在古诗文中运用得较多,我们称之为“起兴”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看第二句翻译成文言文“(2)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小草的颜色青葱,都映入了竹帘。” 同学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教师:我的翻译跟大家不一样,“阶上有苔痕,帘外尽草色。”请同学们点评下哪个好?学生7:老师翻译的比较凄凉、低落。刘禹锡从“上”、“入”两个动词的运用以及“绿”“青”两个颜色词语的使用,更形象、更喜悦地把感情显现出来。学生8:“上”、“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轻快些,而且还有押韵。教师:很好!刚才两位同学无论是从语法上、押韵上还是情感上,解释得相当到位。也就是说读老师的这句应该用低沉的语调,书上的那句要读得明快些。哪位同学能不能用两种不同语调读下这两句,让我们听一听。学生9:朗读两句教师:两句差异没有读出来。读第一句时,我们脸要苦那么一点点,嘴角要往下拉一些,声音要低落一点。读书本上的那句表情要马上换一种,嘴角要上扬,声音要欢快的、喜悦的。这样味道可能就足一些。那么这两句话之所以用一喜一悲的感情去读它,在于它句子所蕴含的感情被我们理解出来,我们如何理解便如何去读。同样我们来看“惟吾德馨”应用怎样的感情去读呢?“自豪”。反应很快。“何陋之有”呢?也是自豪。那我们能否用这样一点点高兴的,且还夹带些自豪的感情来读呢?因为我觉得陋室铭里有豪气存在,我又想起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就称刘禹锡为“诗豪”。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看。学生10:带感情朗读教师:刚才这位同学朗读得很不错,到最后突然间来一下豪气的味道,很到位。我觉得这样的朗读如果配上音乐,那肯定是很完美的朗诵。我这里有两个配乐,有点纠结到底选哪个,请同学们帮我选选。(播放两首配乐)一首是金蛇狂舞、一首帝女花。第一首,非常喜庆,它像文中所说的丝竹一样扰乱耳鼓,不太符合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第二首比较合适,丝竹之音扰乱耳鼓,跟音乐背后所隐藏的情感有关系。下面请同学们用素琴之音帝女花来配乐朗读下,注音音乐要和我们的声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定要注意音乐的节拍,找准音乐中的间隙,让我们的声音和音乐完全融合在一起。全班一起来读。配上这古筝的琴音,在朗读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的把豪气降了一点点,把雅趣又往上升了一些,不错,有感觉了。好,下面我们请一位女同学来范读,我想女同学的声音配上古筝音乐一定很好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朗诵,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千年,走进刘禹锡的陋室,然后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女学生11:配乐朗诵教师:她的声音比音乐的声音还绵长、还清澈。音乐与朗读配合起来真的叫做相得益彰,这样的声音,同学们穿越了么?下面我想听一听同学们闭上眼时所看到的情形。学生12:小木屋、案桌上有没装饰的古琴、旁边有书、试卷、窗帘,能听到琴音,闻到油墨香、青草香。学生13:(补充)门口台阶有苔藓,有身着素衣的儒者在交谈。教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有居住的环境(美)、来往的人(高雅不俗)、个人的志趣(高雅),自然而然陋室就不陋了。但事实上刘禹锡的真实生活如何呢?可不是文中所写的那么悠闲。我们来看下面三首诗(播放幻灯片):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永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至朗州,那里当时是荒芜之地,一呆就是十年,十年后被招回京城长安,他就到了玄都观(陕西西安)写了这首玄都观桃花,被当时的权贵看到了,很不高兴。这首诗的意思是“紫陌红尘拂面来,(看花的人很多,道路上尘土飞扬),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里桃花树尽是刘禹锡去后才栽的。这首诗是政治的讽喻诗,潜台词就隐藏在诗的背后。当权者看来会高兴吗?所以刚到长安就再次被贬出去,一贬就是十四年,辗转于河州、夔州等更加落后的偏远之地。十四年后按理来说刘禹锡应该老实些了,又把他召回长安。这次他又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诗再游玄都观,当权者看到了最后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为什么就是打不垮呢?!所以又被赶出长安,外放洛阳、苏州、泸州等地,一直到死都没有回到政治中心长安来。我们从刘禹锡对待权贵和名利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人注定做不了高官,这个人做官的一生一定是被贬的一生,所以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写“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最能说明他的一生是如此的多难,但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困境下,刘禹锡能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还能写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诗。还有就是陋室铭。真的是难能可贵,因为一般的做官者如像他这样经历的遭遇能写出陋室铭吗?估计没有,也许是另一种风格的。我们来看下如果我是刘禹锡(播放幻灯片),对比陋室铭,说说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14:回答教师:(板书)有人说像刘禹锡这样做官能淡泊名利,做人能身在逆境中微笑面对,那足以成为大写的人,可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流露太多的清高自赏的隐逸情怀,一个不能心怀国家社稷,只是深居陋室自得其乐的人,只能算是小写的人,你赞同吗?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