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思勉先生曾把中国古代分为三个阶段: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他的划分依据是( )a五大社会形态理论 b社会组织形式 c社会经济形态 d社会意识形态2.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3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拔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4. 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5.“这场革命不是反对路易十六,而是反对令这个民族深恶痛绝的专制政府原则。”其意味着( )a对暴君的仇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征b处死国王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c推翻暴政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共同愿望d消灭专制制度等级制度追求民主是革命的目标6.“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由它协同国王的批准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该材料反映出( )分权原则 主权在民 代议制原则 君主制 a b c d7“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 d自然经济8.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9.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 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 d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10对于近代化与社会转型,日本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学,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政治革命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11.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特令,宣布“自1月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该段文告颁布于( )a五四运动期间 b国民大革命期间 c北伐战争结束后 d全面抗战爆发后12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a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 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中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4.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a b c d1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 )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 b c d16.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17.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18.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是临时工人a b c d1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等认为中国宋代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街市制度取代坊市制度 政府取消夜市禁令 海外贸易兴起 纸币的流通a b c d20.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传入中国、非洲等地的美洲独有物种中除甘薯、土豆、辣椒、花生等之外,还有( )a棉花 b玉米 c小麦 d橄榄21.16到19世纪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西欧国家而言是( )传统的农耕经济走向最后辉煌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世界市场形成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 人类生存基础由农业向工业转移a b c d22.下图是乾隆十五年清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请判断它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 b鼓励国人出海贸易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23 位同学在某经济类的书籍中发现如下表格。表格中的数据应是四个地区的( )a茶叶生产总值 b白银的贮存总量 c罂粟的产量统计 d煤炭生产总值24.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16世纪的手工工场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a b c d25.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26.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 权利请愿书1689年 权利法案1701年 王位继承法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分)27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17分) 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28、19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材料二 在19世纪50至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材料三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l9,美国l2,德国l3,法国9。从1870年至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