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简单单地教 扎扎实实地学新课标下中高段语文课堂落实的几条途径【内容提要】 “效应是课堂的生命”愈来愈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面对语文课堂日益滑向“繁杂”的不良倾向,不少人认识到:简洁,应是语文课堂改革的必然归宿。本文对“简约课堂”的实施途径作了一定的探索,提出了七条操作策略:读透教材,觅点串面;弹性预案,板块设计;及时追问,由表及里;专注倾听,有效生成;评价引导,由浅及深;紧抓文本,以文促学;把握学情,有的放矢。【关 键 词】 中高段 课堂落实 途径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波,一直强有力地冲涤着语文教师的心灵与思想。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大背景下,在一种追求多形式教学语文、多元化理解文本的氛围里。我面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越来越强的感觉或者说一种追求,就是通过一些途径,最大可能使课堂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语文。下面笔者从七个不完全角度谈起:一、读透教材,觅点串面正如沈大安老师说的:“要用放松的心态阅读文本”。他还引用了朱光潜的谈美中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翻开一篇课文的时候,应该不带任何“功利性”的色彩,就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文本,去感受文本给自己带来的喜怒哀乐。在这个基础上“细读课文,潜心会文”,去把握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心境,推敲词语句式寻找一个个语言文字训练点,然后把一个个训练点像珍珠一样,一颗一颗镶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在教学活动中促使它们熠熠生辉。课例:人教版第7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部分课件幻灯片1: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把上面两段文字连起来读之后,说说你心理活动产生的变化。学生在将开头与第2自然段结合读了之后,心灵就开始泛起了波浪:杭州的美景让学生爱慕向往,然而面对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小钱,学生的心情猛地跌入万丈深渊;接着看到小钱的生命存有希望的时候,学生的心灵又开始澎湃。如此起伏跌宕,就因为两段文字巧妙地结合在一张幻灯片上集中地展现,深深的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的心里没有桂树飘着的甜丝丝的香气,而是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幻灯片2:“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同一时刻的台湾正在发生哪些事情?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这个点的研读,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在小钱躺在病床上等待希望的那一刻,台湾的李博士和无名青年为小钱作捐献骨髓的手术困难重重。幻灯片3:仔细读读下面两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A、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B、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个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是因为病情严重而无力动弹;而那位青年是因为配合医生抽取自己的骨髓营救小钱而沉着镇定地躺在病床上幻灯片3中,两个“静静地”,词同而意不同。把小钱和台湾青年两者“静静地”不同状态同时摆在学生面前。更使台湾无名青年无私奉献的形象,“高大”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也从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幻灯片4:再好好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用心体会文字间微妙的蕴含。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在课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再一次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连在一起。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且用心体会。学生告诉老师:读了结尾,再读开头,不禁觉得杭州的景色太美了。“桂树还没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这句话不正是说生命之花即将含苞待放的小钱,生命有希望了吗?这样的文章开头真好!我的思考:老师通过课前把课文读透,将自我阅读理解到的语言文字要点部分,有机地穿插到实际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比如,上述幻灯片1和4,老师有意将课文的开头分别与第2自然段和结尾结合,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环境描写对感情烘托的作用:第一种结合,让人感觉美景与悲情形成了强烈反差;第二种结合,让人感觉美景与幸福浑然一体。这种潜移默化的阅读体会,让学生对文本情节记忆犹新、对表达方式跃跃欲试。在后续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看到了仿佛环境烘托式的开头。幻灯片3,把小钱和台湾青年两者“静静地”不同状态同时摆在学生面前。更使台湾无名青年无私奉献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也从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二、弹性预案,板块设计弹性预案意味着在实际操作过程的机动性,板块设计决定着课堂结构的灵活性。比如下列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教学过程纵向延伸,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循规蹈矩,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预案。机动性和灵活性体现甚微。案例:浙教版第12册只拣儿童多处行预案及实践只拣儿童多处行、花潮、鸟的天堂是浙教版语文12册第4单元的经典组合。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极丰富的佳作。尤其是只拣儿童多处行和花潮这两篇课文在写作特点上有雷同之处“景上开花”(写花和写人的结合花潮写人赞花,只拣儿童多处行写花赞人)。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时候,我打算进行将其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篇课文在文句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以“发现”促进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渗透写作知识的指导。但是由于课堂上的操作策略失误,使原本的美丽设想打了折扣。且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作者如何将“花”和“人”有机地结合,并且具体生动的进行描述;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所寄托的希望。教学重点:感受冰心笔下的春天和儿童的勃勃生机。对比分析花潮与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写作特点。课前准备:全面预习课文 1、熟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新词;2、用不同符号从文中圈划出描写儿童和海棠花的句子;3、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与哪篇课文相仿,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课文的缩写:我们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的门口,孩子多极了,一个个从里面跑出来。我突然想起“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就跟着走进去。知春亭畔的孩子真多呀。我们站了一会儿又去了玉澜堂,那里的海棠花好美呀。哇,原来花也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美丽动人。这次春游真快乐,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春天,真有意思啊!1、指名读大屏幕上的这段文字,讨论说说这段话如果是某同学的一篇春游后作文,你听了之后有什么看法?讨论,随机板书:多? “只拣”? 春?师引:同学们刚才的发现很了不起,大家指出的这些问题,冰心曾经在她的再寄小读者一文中和小读者们针对如何写好作文进行了探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好好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了解作者是怎么将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2、探讨第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儿童很多?相机点拨:(“匣子”与“箱子”的区别)(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阳光男、女孩活力四射)师引:从刚才同学们找出的句子,大家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颐和园里的孩子真多呀。这样写作就紧紧扣住题目来写的。3、师:那么“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吗?研读第5自然段1)这段话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飞泉”联想) 走进玉澜堂的时候,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鸟的天堂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花潮2)有感情地朗读你能用上几个词形容她吗?齐读“大声赞叹”你能用一个字形容她吗?(“旺”对,对,就是开得“旺”)4、大屏出示第8自然段。讨论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师引:与其说花和儿童一样,不如说儿童就是盛开的花朵,儿童就是烂漫的春天。)模仿第6自然段的样子赞美儿童,赞美我们自己(),竟会这样地(),这样地()!他们把()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5、作者在结尾这样说道:“朋友春天在哪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6、总结:学了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收获?(引导深入讨论预习题第3点。)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与哪篇课文相仿,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反馈7、推荐阅读冰心的作品小说集超人、南归、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樱花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我的思考:1、大着手,小失大本来想大处着手从文章的谋篇布局,对指导学生写好诸如此类的作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却因为小处环节不当而影响了全局。课伊始,我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一题顺利过关,第二题,因为学生寻找到的句子并不是“一语中的”,所以你读我读他读,一来二去,花了不少时间。第三个问题留到学完课文时再讨论。接着,我以课文的缩写入手,让学生假设这是一篇同学春游后的作文,读后谈谈自己的见解,旨在发现它的不具体、不生动。引出“孩子多”、“春天美”表现在何处的问题,从而阅读课文进行第一次渗透写作指导(引出冰心的再寄小读者相关内容),而后,探讨只拣儿童多出行写作特点与哪篇课文相仿,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然而,正是检查预习这个环节耽误了教学时间,以至影响了后续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得不到充分地讨论和探究。2、小调整,大得益假如导入时把检查预习情况舍去,直接出示课文的缩写,并且读了缩写马上引导学生将缩写与原文对比研究读,讨论发现的“缩写文与原文”的偏差,指导从而得出如何将作文的重点写清楚、写具体,这样会来得更自然,教学重点更容易凸显。接着把预习的第三题(思考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与哪篇课文相仿,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推出重点展开讨论,不断引导发现只拣儿童多处行、花潮、这两篇课文在文句表达上的特点:“景上开花”(写花和写人的结合花潮写人赞花,只拣儿童多处行写花赞人)。从中体会出冰心在文中表现的赞美烂漫春光和儿童活力的主题。最后,推荐冰心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南归、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樱花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让学生到课外选择阅读。3、软设计,活操作我想,当时在设计预案时,如果能在某些环节上留有余地(检查预习该花多少时间,是否必要;课时安排该安排多少,是否机动);课堂上如果能及时改进教学策略,这堂语文课就不仅让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更能从中习得语文技巧、提升语文能力。三、及时追问,由表及里一个关键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理解走向深入。很多时候,学生对文本本质的理解只差一纸之隔,就差老师的一句点拨,就能由表及里。案例:林海有老师在教学林海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大兴安岭的岭和秦岭的岭大不一样”。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话。生大声读道:“大兴安岭的岭和秦岭的岭不大一样”。(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其他学生马上指出该生的错误。老师让学生再读一遍,读对了坐下。如果当时老师恰到好处的追问一句:“到底大不一样还是不大一样?请你继续读读整个自然段,告诉大家”。学生读后再组织讨论,就不难发现“不大一样”和“大不一样”的区别,以及深刻地领悟到两“岭”的大不一样,尤其是兴安岭的特点深入人心。 追问有别于“一问一答”,它只是学生在认知突破的关键口上,教师给予的恰到好处的点拨,往往能使学生的认知由表及里。四、专注倾听,有效生成一直以来强调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殊不知,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诸多的谈话节目中,我们发现主持人事先准备了要提的问题,然而,在与嘉宾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专注的眼神和竖起的双耳。特别是在与谈话对象的互动式对话中生成了许多精彩的看点。其实我们老师何尝不是如此。案例三:浙教版第10册赶花教学片断赶花一课,我紧抓“赶”字展开教学。课文71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前布置学生两题预习作业:1、读课文三遍;2、找出最能体现赶花的词语和句子。课伊始,我以检查预习作业讨论“两最”(最能体现赶花的词语和句子)入手,直奔主题,围绕714自然段展开教学。师:同学们你们能将养蜂人的生活编成一首小诗吗?学生跃跃欲试,各行其事。根据学生的反馈,我将学生精彩的答案拾掇下来:槐花谢后能否休还有百花蜜未采;秋凉回乡能歇否神州大地花处走。师:同学们对养蜂人的生活如何看待的呢?学生1说:养蜂人马不停蹄地赶花,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为得是酿出香甜的蜂蜜给人们享用。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辛苦。学生2说:养蜂人成天与蜜蜂为伴,在鲜花中生活。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学生3说:养蜂人养蜂辛辛苦苦酿出了香甜的蜂蜜,给人们享用。但是他们自己舍不得吃,他们真伟大呀。学生4说:傻瓜,他们养蜂赚钱呀。我觉得他们的生活一点意思也没有。第4位学生的发言,我听到了,同学们也听到了。他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愤愤不平。我随即在黑板上板书了北宋张俞的诗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我组织学生读了这首诗,并谈谈对这首诗的看法,然后再回到文中谈了对养蜂人的生活观点。我的思考: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的状态。学生在我的影响下也显得兴致盎然。正如叶澜教授说的:“课堂是一种生命活动”。我觉得师生互动的效应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师强则生强;师弱则生弱。课堂上只有老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因势利导。课堂的气氛才会被激活,“生成”才有可能出现。在让学生将养蜂人与作者的四次对话浓缩成简洁明了的对话诗。学生饶有兴趣的研读课文,不一会儿,就开始有同学妙语连珠:槐花谢后能否休还有百花蜜未采;秋凉回乡能歇否神州大地花处走。我带头为这些经典发言而热烈鼓掌。然而,在讨论对养蜂人的生活看法的过程中,我听到学生中传来不和谐的音符,随机引进北宋张俞的蚕妇的学习,为学生纠正了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是一种专注于教学、注重于倾听所带来的产物吗?这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成吗?五、评价引导,由浅及深 评价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课堂中运用,自然要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学习、深入学习的作用。就评价而评价,苍白无力的评价,不如不评价。案例:一句片面的评价“激动归激动,还得读正确”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一段感情非常丰富的文字时,学生很注意感情的抒发,却在文字的上出了错误。老师听后说:“激动归激动,还得读正确”。很简单的一句评价,然而却忽视了许多。且先说说,另一位教师在处理相同问题时,是怎么处理的:学生第一遍读时,文具读得通顺流利,感情却没有到位。老师:你读得正确、流利,读得再深沉些,感情也就出来了,请再读一遍。学生读第二遍时,感情到位了,可在文句上出现了错误。老师:感情出来了,可是不能顾此失彼,文句也要读正确,请再读一遍。学生读第三遍时,读得正确流利,感情异常饱满。没等老师作出评价,全场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的思考:相形之下,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位老师在学生第一次的朗读后,一句简单的评价就使一次精彩的朗读中途夭折,片面的、大意的评价,使老师忽略了孩子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忽略了老师对学生的启发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位老师充分重视了第一位老师忽视的东西。使学生拥有了全班的掌声。耐心细致地引导,客观委婉的评价,使学生的自尊、自信得到了真诚的肯定,创造性、能动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文句与情感的双赢,使课堂学习的效果如虎添翼。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该起到激励作用,更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由浅及深的学习语文。六、紧抓文本,以文促学随着教学媒体的日益丰富和先进。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不难看到计算机课件的精彩画面引得学生啧啧称赞,却很少听到学生美美地读了课文之后,或者几经研读文本产生的顿悟而发出的真心喝彩。其实,正是教师忽视了文本所具备的内涵而丧失了真正的精彩。案例:鱼游到纸上来了有位老师在教鱼游到纸上来了,其中有一段描写青年如何作画的句子。老师投影出示这段话。找到“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两个词语,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并且大屏幕链接“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的相对应的两幅画,让学生指着两幅画,说说哪幅图是“工笔细描”,哪幅图是“挥笔速写”。我的思考:看到图,学生当然能对号入座。但是,老师恰恰忽视了利用文本来理解文字。(这段话中与“工笔细描”对应的是“细致”一词;与“挥笔速写”对应的是“动态”一词),其实,老师只要引导学生关注这段话,一步一步推敲出要理解到的“点”,比选择两幅图代替学生深刻的理解,来得有用的多。我们老师在把握一篇文章的重点,一般都定向较准;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一般也比较合理,然而往往在找到阅读重点时,乱了方寸。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左亦可,右也行,而且真正有价值的感悟,也会一溜而过。另外,老师学生在发言话中的典型词语,老师也应该及时地板书,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并且“点”到为止。这样的课堂学习效果之好,不言则喻。七、把握学情,有的放矢学情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老师如何设计预案、实施预案。所以,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个想上好语文课的老师,一个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听得懂,并且学有所获的语文老师,必须把握任课班级的学情,针对性地进行预案和实施预案,否则事倍功半。案例:人教版第7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片断一、 揭题,读题。质疑:按课题,预测课文重点应该写什么(脚紧扣题意)二、 自读课文,读懂哪些内容是描写“脚”的。三、 认识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1、 先将句子读正确2、 点拨圈出重点词语3、 反复读句子4、 按照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画画爬山虎的脚。三人板演,其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江西-江西住院医师规培(儿科)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江苏-江苏住院医师规培(消化内科)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造林管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理疗技术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水生产处理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五华医疗行业招聘面试实战模拟题库:临床医学专业
- 南庄三中面试经验分享:新面试题目与应对策略
-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课件
-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考核方案
- 混凝土现场检查与验收方案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学校食堂保洁服务方案(技术标)
-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完整版课件
- 续贷款申请书范文
- 小孩上户口民族不一致委托书
- 2025年福建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科研项目管理质量承诺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
- 物业小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医院培训课件:《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 2024版《皮肌炎的临床表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