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doc_第1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doc_第2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doc_第3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doc_第4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 论论文文 题 目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 以常熟市 A 园某班为例 院 系 年 级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论文提交日期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I 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 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 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 日期 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有关收集 保留和使用毕业设计 论文 的规 定 即 本科生在校期间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常熟理 工学院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毕业设计 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 论文 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 存 汇编毕业设计 论文 并且本人电子文档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毕业设计 论文 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II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 以常熟市 A 园某班为例 内容摘要 同伴既是儿童学习社会化技能的强化物和榜样 又是认识自己 发现自 己 完善自己的镜像 同伴互动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而区域活 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 自由 愉悦的活动空间 在这种相对开放 自由的游戏 形式中 幼儿间发生各种互动 本文采用观察法 访谈法等方法 对常熟市 A 园某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动的情 况进行研究 主要观察了同伴互动的区域特点 基本性质 主题特点 性别特点等方面 结果表明 在幼儿方面的问题是 不友好的互动行为多发生于特定区域 不友好的互动 行为多于友好的互动行为 男孩发起的互动行为更具攻击性 在教师方面 幼儿教师对 幼儿缺乏必要的指导 制定规则时不够民主平等 以及协调同伴冲突的方式缺乏弹性 在环境方面 区域空间设置不合理 区域材料投放单一化 环境创设过程形式化 在此 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意在推动幼儿同伴间的良性互动 促进幼儿健 康成长 关键词 区域活动 同伴互动 大班幼儿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III An Investigation of Top Class Children s Peer Interactions of Regional Activities Take Kindergarten A in Changshu as a case study Abstract Peer is not only the socialization and role models of children learning social skills but als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find themselves and improve their own mirror image Peer interaction for the growth of children s mental health has a very important value And the regional activities offer children a more relaxed free and pleasant activity space In this relatively open free game form occurring in all kind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hildren This paper adopts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preschool peer interaction about Kindergarten A in Changshu is conducted Mainly observed peer interac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basic properties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sex characteristics 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early childhood issues unfriendly interaction occurs in the specific region unfriendly interaction behavior than friendly interaction behavior boy launched the interactive behavior more aggressive the teachers kindergarten teachers for lack of necessary guidance rules is not enough democracy and equality as well as the coordination of conflict mode lack of flexibility in terms of the environment regional spatial setting unreasonable regional material into a single environment creation process formalization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among children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Key words Regional Activities Peer Interaction Top Class Children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IV 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 一 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1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 三 研究方法及过程 4 一 研究方法 4 二 研究对象 5 三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 四 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现状与分析 6 一 同伴互动的区域特点 6 二 同伴互动的基本性质 7 三 同伴互动的主题特点 8 四 同伴互动的性别特点 12 五 同伴互动的情绪特点 13 六 同伴互动的方式特点 14 五 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问题与分析 15 一 幼儿方面 15 二 教师方面 17 三 环境方面 19 六 对策与建议 20 一 创设宽松自由的区域活动环境 20 二 加强教师对幼儿同伴互动的指导 21 三 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23 七 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附 录 25 致 谢 28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 一 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要的组织形式之一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 自由 愉悦的活动空间 每个幼儿都可以选择自 己感兴趣和需要的活动 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来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和伙伴 以游戏的情景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 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 真正让幼儿体 验到操作和交往的乐趣 体验到成功和自信 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同伴交往就 显得越来越重要 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幼儿只有 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才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 需要与自己并不相同 学会了解别人 理解别人 约束自己 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 学会与同伴相处 同伴既是儿童 学习社会化技能的强化物和榜样 又是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 完善自己的镜像 1同伴互 动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一日活动从其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学习 生活 游戏 从教师的控制程度来看 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控制水平最高 而游戏是教师控制水平最低 幼儿自由度最高的活动 因此 同伴互动主要发生在游戏中 2笔者在 A 幼儿园也发现 尤其是在区域活动这种相 对开放 自由的游戏形式中 幼儿间互动发生的很频繁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观察了解 常熟市 A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的情况 如同伴互动的性别特点 互动方式 互动 行为的性质 影响互动的因素等 比较客观的呈现该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现状 结合 所学理论提出一些参考和启示以期推动幼儿间积极的良性互动 为幼儿发展创造更好的 条件 也为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提供参考建议 同时也让教育工作者更关注幼 儿间同伴互动和思考怎样更好促进同伴间积极良性互动 此次研究对于其他幼儿园也是 个借鉴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活动区或者活动角 活动中心等教育形式创始于欧洲学前教育机构 区域活 动也叫 活动区活动 是上世纪 70 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 被看作是 开放教育 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托幼机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 刘金花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246 页 2 张元 试析影响幼儿班级中同伴互动的外部因素 山东教育 2002 年第 Z6 期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2 以活动区为空间结构的教室组织形式早已存在 1目前对区域活动的理解主要是 集体教 学的延续 分组活动 自由游戏活动 学习性活动 笔者认为所谓区域活动 就 是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空间 制定恰当的游戏规则等 让幼儿 根据自己的兴趣 自由选择活动内容 方法及幼儿同伴 通过游戏的情景积极主动地进 行探索与交往 从而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 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 区域活动是在以儿童发展为本这样一种先进理念呼唤 下应运而生的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很大价值 同伴互动的概念 同伴 peer 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2同伴作为一种 重要的安全感来源 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儿童合作形成和发 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要求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 兴趣确定活动主题 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求 鼓励幼儿与环境中的人 事 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 所谓互动 是指幼儿与同伴 教师 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流 对话 合作 协调 分享 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和共同建构 3同伴互动 Peer interaction 是 指青少年儿童自由结合而形成的同伴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 相互影响的过程 是青少 年儿童社会互动的重要形式 4同伴互动可以使幼儿在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 更 好地理解行为的意义 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反馈学会反思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研究 同伴交往意义的研究 皮亚杰 piaget 1932 5在他的早期著述中论述了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 正是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 知视野 和同伴的交往使儿童认识到积极的 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同伴的合作 而获得的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儿童同伴交往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儿童的心理发展 有重要的价值 ParkenSchaffer 1977 认知能力 Rubin Rubin 1994 情景因素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同伴交往 尽管情景因素最不稳定且较为复杂 但相关研究 也反映了一些特点 2 儿童在拥挤的空间内更多地表现攻击及竞争行为 Aiello Nicosia ompson 1979 适量的玩具会导致儿童与同伴游戏的增加 Vandell W illson Buchanan 1980 玩具的性质及其它环境条件也影响儿童的交往 独自游戏和平行游 戏多见于绘画 图书角及其他较为安静的环境中 布娃娃区则多为角色游戏和合作游戏 Rubin 1977 户外活动中则多为消耗大量体能的大肌肉活动且有较多的合作游戏 Hartup 983 国内相关研究 1 关于同伴关系的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初期 国内关于儿童同伴关系和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 既大量散见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 也有对儿童的交往及能力进行教育干预的研究 例如 章炎 1989 介绍了儿童交往技能和行为方式思维培养 潘杰 1989 介绍了儿 童男女交往的特点 郑建成 1990 考察了幼儿园大班儿童的社会交往 90 年代初期以 1 王振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2 Vasta R Haith M M Miller S A Child Psychology The Modern Science M N ew Yo rk Jhon W iley Sons Inc 1995 612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4 后主要侧重对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探讨及交往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1研究表明 幼儿年龄 越大 同伴交往的对象就越多 交往的频次也越多 同性交往的次数也在增加 2亲社会 行为出现的次数比攻击性行为要多 此外 在交往方式方面 则认为言语接近策略是幼 儿使用最多的也是最需要的手段 2 影响同伴互动的因素 3 影响同伴互动 同伴关系的因素有很多 束从敏 1997 年 提出有以下主要因素 家庭的物质环境 家庭结构 情感气氛 父母教养模式都会对儿童的个性产生影响 从 而间接影响幼儿的同伴关系 其中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法 父母对孩子社交意义与作用 的认识及培养 父母自己的交友观念与行为 家庭的人际环境在幼儿同伴关系发展中发 挥着主要作用 儿童自身的因素如外表因素 行为特征因素 儿童情感特征和状态 社 交的经验和策略 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等都影响幼儿间的彼此交往 此外 教师的好恶 及评价标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同伴间的交往 此外 地理因素 周围的环境与材料 幼 儿间的共同兴趣与爱好 游戏的性质 情景因素等也是影响因素 王春燕 卢乐珍 2002 年 如何促进同伴互动的研究 刘婷婷 4认为要创造同伴互动的机会与条件 其次 提高同伴互动的质量 要科学引 导 促进双向互动 发展语言 促进积极互动 创设情景 减少消极互动 张利娜 5发现 区域活动本身存在着一种自然性的 差异 如有的区域是男孩喜欢的 有的则是女孩 喜欢的 并探讨了五个方面的互动学习 教师影响下的互动学习 性别特征的互动学习 性格特征的互动学习 能力差异的互动学习 兴趣趋向的互动学习 李丽和吴航对大班 幼儿区域活动中伴互动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三种改进区域活动的策略 提供丰富 操作性强 有针性的材料 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 有针对性地指导 允许幼儿自己 制定灵活多变的规则 6 三 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包括现场观察法 访谈法 文献法 深入幼儿园的 1 王朝霞 于儿童 青少年同伴关系研究的进展 阴山学刊 2002 年 2 杨晓娜 郁蕾 邵晓烔 中班幼儿师幼关系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方案 2007 年 3 杨晓娜 郁蕾 邵晓烔 中班幼儿师幼关系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方案 2007 年 4 刘婷婷 浅谈如何促进幼儿同伴互动 青岛崂山区实验幼儿园 2007 年 5 张利娜 如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互动学习 邹平县魏桥中心幼儿园 2009 年 6 李丽 吴航 5 岁 6 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互动行为透析 基于社会学视野 教育导刊 2011 年 2 月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5 教育实践中 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的状况进行直接的和全面的研究 力求获得真 实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文献法 从中文期刊网搜索关于同伴互动 同伴关系的期刊 从而归纳总结出已有的研究现 状 观察法 在 A 幼儿园实习期间 采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 对幼儿在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力求在自然情况下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同伴互 动状况 了解行为的情境及过程内容 所谓时间取样法是指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记录预选行为是否出现的方法 它对行为的掌握客观而正确 适合观察大量的样本 行为量化可以了解行为发生的频率 易于统计分析 极大地减少了观察 记录的时间 同样也减少了数据精炼 整理和分析的 时间 而事件取样法是针对幼儿特定行为的观察记录 对于幼儿的特殊行为或事件 例 如 幼儿的分享 合作 攻击等发生频率较低的行为 所设计的观察方法 事件取样所 关心的是事件本身的特征 而非像时间取样关心的是事件是否存在 且记录数据的方式 一般是描述性的 主要是注重收集定性资料 不太容易进行定量分析 访谈法 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幼儿同伴间互动的真实情况 以及教师在促进同 伴间积极互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笔者访谈了十二名女教师 教龄在 5 到 25 年之间 二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 A 幼儿园某个大班 39 名幼儿 男孩 20 人 女孩 19 人 作为观察对象 十 二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 笔者在为期三个月的研究时间内 观察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 同伴互动的状况 并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三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深入 A 幼儿园的实习期间 通过采取观察 访谈等手段来进行资料的收集 在区 域活动时间段 将观察到的互动事件以画 正 字的形式进行记录 将其填写在事先准 备好的总的记录表上 在观察前笔者就列出可能出现的互动主题 如果正好出现就在下 面打钩 如果出现了另外的互动主题就再添上去 进行及时补充 然后进行简单的百分 比计算 形成 幼儿同伴互动事件及其分布表 对于其中较典型的事件进行详细的观察 记录事件发生的背景 经过 原因等 形成观察记录表 其中还运用了拍照 摄像等形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6 式 以求资料的客观真实 在观察的基础上 进一步向教师了解对于幼儿间同伴互动的 认识与看法 并对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一些行为进行深入了解 同时笔者在实习期 间与幼儿一起游戏 交流 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中的感受与行为 四 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现状与分析 区域活动为幼儿营造了宽松 自然的活动氛围 是幼儿自主的活动 就像是一个个 小的社会 让幼儿在环境与同伴的交互作用中社会性得到发展 笔者在 A 幼儿园实习期 间 发现该园很重视幼儿的区域活动 就时间而言 将近有 70 90 分钟 于是笔者有目 的有计划地选择在区域活动时间段 每天下午 3 15 3 45 进入现场 对大班幼儿同伴互 动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并记录 最后归纳作出分析和总结 一 同伴互动的区域特点 笔者在 A 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该幼儿园大致都设置了以下的区域 美工区 设计屋 建构区 建筑工地 益智区 装扮区 娃娃家 语言区 图书馆 科学区 自然角 表 1 不同区域幼儿同伴互动事件分布 区域名称装扮区建构区美工区科学区益智区语言区 互动次数 989151302514 百分比 31 7229 4416 509 718 094 53 由表 1 可以看出同伴互动事件在区域中发生的概率大小 依次是装扮区 建构区 美工区 科学区 益智区 语言区 其中装扮区和建构区互动发生的频次较高较接近 可以说同伴互动事件的发生主要集中于装扮区 建构区和美工区 装扮区中最典型的就是 娃娃家 了 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 创设了逼 真 温馨的场景 幼儿一旦投入到模拟家庭生活的情景中 就会展现很多富有情节性 趣味性的互动 如图 1 在共同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 他们也时刻不忘维护规则 于是 经常会看到 娃娃家 里的小成员一边与 家人 一起游戏 一边与区域外的同伴互动 的情景 此外 幼儿间还会经常发生抢夺角色的现象 可以这样说 在娃娃家中多发生 以联合 维护规则 争抢资源为主题的互动事件 建构区具有相对较大的开放空间 因此吸引了很多幼儿来参加 幼儿在建构区开放 宽松的环境中心情舒畅 更乐于加入群体活动 并能较好地用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 也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因此多发生以联合 分配资源 维护规则等为主题 的互动 此外 建构区中 如拼搭乐园 幼儿间也常会为了材料而出现抢夺行为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7 美工区里的操作材料也比较丰富 可供幼儿选择的余地较大 且聚集在该区的幼儿 一般都是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因此幼儿间常常会一起互相配合 分工合作 共同来完 成一件美工作品 二 同伴互动的基本性质 笔者在所观察的区域活动时间段内 一共目睹了 309 起同伴互动事件 将其归纳为 三个主要类别 友好互动 中性互动 不友好互动 其中友好互动主要指在游戏中对他 人有益的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互相配合的行为 如提供帮助或是与同伴分享物品 不 友好互动主要指在游戏中对他人不利 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出现一些不受欢迎但却经 常发生的行为 如与同伴争抢物品 角色 攻击同伴 告状 拒绝帮助等行为 而中性 互动就是介于友好和不友好互动间的 诸如维护游戏规则 协商 分配角色 表达情感 等 见表 2 表 2 幼儿同伴互动事件及其分布 互动类别互动主题互动次数百分比 分享 30 97 合作 72 27 提供帮助 82 59 友好互动 表示友好 92 91 咨商 61 94 借取物品 113 56 提醒 134 21 寻求帮助 144 53 辩解 154 85 分配资源 154 85 接受帮助 175 50 提供建议 185 83 表达情感 196 15 维护规则 196 15 中性互动 联合 附和 从众 8627 83 拒绝帮助 72 27 告状 103 24 敌意性攻击 113 56 不友好互动 争夺资源 216 80 在这三大类别中共有 19 个同伴互动的主题 其中出现较频繁的主题依次是联合主题 27 83 争夺物品或角色 6 80 以及表达情感和维护规则均为 6 15 而出现较 低的主题依次是分享 0 97 协商征询意见 1 94 和合作 2 27 从总体来看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8 在 309 起同伴互动事件中 中性互动出现的频次较高 约占了总体的 3 4 不友好互动比 友好互动出现的百分比要高为 16 而友好互动的出现相当的低 仅占了 9 如图 2 9 9 7 75 5 1 16 6 友友好好互互动动 中中性性互互动动 不不友友好好互互动动 图 2 幼儿互动类型分布示意图 三 同伴互动的主题特点 在幼儿同伴友好互动 中性互动和不友好互动这三个类别中 笔者分别选用较典型 的主题进行分析 友好互动中出现最少的分享主题 中性互动中出现最少的咨商主题和 最多的联合主题 不友好互动中则是出现最多的争夺资源主题 这样的选择比较具有针 对性 对幼儿的互动行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分享主题 亲社会行为又被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 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 做有益于他 人的事的行为的倾向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 分享 合作 同情 关心 帮助 抚 慰 谦让等 本文中友好互动主要包括了分享 合作 提供帮助和表示友好这四个主题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 就是愿意把自己喜爱的物品 美好的经历等和别人一起 共享 有利于个体的社会性发展 纲要 中提出的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也指出了分享的重 要性 然而在友好互动中 分享主题在观察到的 27 起同伴友好互动事件中仅出现了 3 次 只占了友好互动事件的 11 1 是所有互动主题中出现最低的仅为 0 97 如图 3 分享 行为出现频次相对较低 说明幼儿分享行为的状况不容乐观 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提高幼儿的分享意识 增强幼儿的分享行为 以促进幼儿间积极友好的同伴互动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9 1 1 8 8 7 75 5 1 16 6 分分享享 其其他他友友好好互互动动 中中性性互互动动 不不友友好好互互动动 图 3 幼儿互动类型分布示意图 幼儿很 自私 特别不愿意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物品 如两个小朋友会为了同一 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 或有的小朋友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 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 玩 有些孩子即使与人分享也是以 利己 为目的的 比如 我给她玩具 是因为我不 这样的话 她就会不和我玩的 或 我给他玩具 是因为这个玩具不好玩 我想玩他手 里的东西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 前运算阶段 7 岁以前 是儿童亲社会行 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关于亲社会问题的思考通常是以 享乐主义为原则的 为自我服务 而本研究中的幼儿正处于第一个阶段 Ugurel Semin 的研究也表明 在与对方分享 5 15 颗坚果时 吝啬 倾向在 4 6 岁达到了高峰 这与 在土耳其开展的一项早期研究的结果是比较吻合的 这项研究要求每一个被试都要与其 不认识的一个同龄儿童分享奇数个好东西 结果 67 的 4 6 岁儿童选择了自私性的分配 方式 即把多出的那个留给自己 1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会分 享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幼儿都很 自私 不愿意与人分享 教师应提供示范 树立良好榜样 培养幼儿进行分享的意识 帮助幼儿形成分享的行为 并对幼儿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分享行为要及时作出强化 咨商主题 在观察到的 233 起中性互动中 主要包括了咨商 借取物品 提醒 寻求帮助 辩 解 分配资源 接受帮助 提供建议 表达情感 维护规则和联合 附和 从众 这十一 个互动主题 其中咨商主题仅出现了 6 次 是中性互动中出现频次最少的 与同伴协商 征询意见这一主题仅约为 2 如图 4 出现频次很少 说明幼儿间协 1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基础教育论文 2010 年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0 商状况不乐观 协商就是共同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 协商的具体方式有 进行解释说明 恰当运用补偿 寻求新的选择 分享交换 友好劝说等 例如 拼搭乐园 游戏时 薇 薇对正在拿三角积木的陈成说 这个给我吧 陈成立即说 不行 我还有用呢 薇薇拿出一个圆形积木说 那我拿这个和你换吧 陈成想了一会儿说 好吧 在 这一事件中 薇薇运用了分享交换的策略 陈成在得到补偿的情况下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便爽快地答应了薇薇的要求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协商的出现就会逐渐增多 但是 协商 策略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说服对方接受的 也有协商不成而平静地结束互动 或是协商 失败转而发生冲突的 王任梅 1指出 幼儿同伴协商行为中运用最多的策略取向是以他人 为导向的策略 即希望通过改变他人的想法和意图而实现协商的目的 其次是以自我为 导向的策略 而同时考虑满足双方需要的融合策略 在总的策略使用次数中只占很小一 部分 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自我中心 的思维特点使幼儿较 少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只从自身出发 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 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 与别人的观点相协调 他们往往仅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 试图进行单方面的改变 尤其 指向他人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而且在这一阶段幼儿的移情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 同伴交往中 幼儿更习惯于从自己的愿望出发 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想法和需要 另外 家庭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父母的教养方式 人格魅力以及 家庭氛围 结构等 因为幼儿是善于模仿和学习的 为了维持来自父母的情感以及避免 惩罚 他们会用类似的方式去行动 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如果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常与幼儿或其他人进行协商 征询别人意见 那么幼儿就将会在同伴 互动中表现出来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进行同伴交 往和协商的机会 并进行适宜的指导 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和协商能力的发展 联合主题 在约占 3 4 起事件的中性互动中 咨商主题最少 可是联合主题却是出现频次最多 的 了解幼儿联合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推进幼儿间的积极互动 在介于友好和不友好之间的 11 个中性互动的主题中 幼儿联合主题是出现最高的约 为 28 这里的联合主题是指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同伴间的附和 从众行为 附和主要是对 于其他幼儿的言语 行为随声应和 相应追随 从众 即合群 随大流 也就是说 在 外界的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服从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儿童的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 的能力才刚刚萌芽 他们往往依据外界群体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观点 即使有异议也会 1 王任梅 试析同伴交往中协商策略的使用 上海教育科研 2006 年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1 在同伴的排挤 嘲笑中屈从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并且 儿童从众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与 同伴采取一致的附和 可以获得认同 有时甚至不惜以说谎为代价 这一现象在儿童世 界里是极为常见的 另外 儿童认知水平和个性品质的差异也是引起其从众的原因 9 9 2 28 8 2 2 5 55 5 1 16 6 友友好好互互动动 联联合合 咨咨商商 其其他他中中性性互互动动 不不友友好好互互动动 图 4 幼儿互动类型分布示意图 争夺主题 观察到的 49 起不友好互动事件主要包括了拒绝帮助 告状 敌意性攻击和争夺资源 这四个互动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争夺资源主题出现最多 占了 7 的比例 是不友好互动 中发生极多的行为 如图 5 争夺主要分两类 一类就是抢夺物质资源 笔者发现在角 色游戏区中 幼儿抢夺的材料主要是处于主导角色地位的玩具材料 诸如 幼儿园 小 老师的铃鼓 医生的听诊器之类 又如在美工区幼儿间常会发生为了剪刀 胶水 磨具 等这类辅助性的材料而发生抢夺 攻击等 另一类就是抢夺精神资源 幼儿间抢夺各个 区域的主导角色如 幼儿园 游戏中的小老师 医院 游戏中的医生 娃娃家 的妈 妈等等 大班幼儿开始能够把行为规则化 从而获得是非观念 但其行为却常常表明 他们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 大班幼儿在争夺主题上有三种表现 一是先商量后抢 此阶 段已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 行为准则要求借东西时必须先商量 但是当遇到拒绝时 由于极想得到而会很不甘心 一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出现抢夺现象 二是锁 定目标抢 一般发生在寻问后 但还得不到满意答案时 就会选择一个比较容易对付的 目标动手抢 三是边商量边抢 如一个幼儿想要另一个幼儿汽车上的丝带 就会先拽住 丝带的一头 然后再与之商量 如果不给就这样僵持下去 直到成人干涉或 强者为胜 由于大班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言语水平的提高 这种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的表 现开始增加 1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2 大班幼儿自我意识加强 道德观念逐渐形成 能够按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注意 到要妥善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行为更具有目的性 但由于自控能力差 还没有完全 将规则内化为自己内在的要求而形成一种习惯 当需要与道德规范相矛盾时 往往注重 需要而忽视道德规范 选择不当的方法 此时 单纯地制止和批评是无效的 教师应该 教给幼儿交往技巧和行为规范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才有益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减少 争夺行为的发生 9 9 7 75 5 7 7 9 9 友友好好互互动动 中中性性互互动动 争争夺夺资资源源 其其他他不不友友好好互互动动 图 5 幼儿互动类型分布示意图 四 同伴互动的性别特点 研究发现 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互动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主要是互动对象和互动类 别的差异 互动类别的差异 在友好互动上 男孩仅为 2 59 而女孩比男孩高 3 56 在中性互动上 都比较高 但女孩仍比男孩高了 9 38 而在不友好互动上 男孩要比女 孩高了将近 7 总体而言 女孩交往水平高于男孩 女孩发生友好互动的行为比男孩多 男孩更多的发生不友好互动 类似这样的互动事件在区域里是常见的 下面是一则典型 的案例 案例 1 20112011 年年 1010 月月 2525 日日 大班美工区大班美工区今天设计屋将开展将彩色吸管变成美丽饰品 的活动 可以是手链 戒指也可以是项链 四位 小设计师 张俊飞 季家浩 毛雪 余欣璐都跃跃欲试 想大显身手 只见张俊飞立马在小篮子里抓了一大把吸管 好像要 被别人抢掉一样 这时毛雪和欣璐几乎异口同声 你不能这样 毛雪又补充道 张老师说了要一边穿一边拿 于是张俊飞瞥了一眼 打算继续 可是听到 你再这 样我们去告诉老师 只能作罢 乖乖低下头 工作 起来了 两个女小朋友相视一笑 1 申捷 关于大班幼儿抢东西现象的分析与教育策略 学前教育 1996 年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3 过了一会儿 欣璐说道 雪儿帮我找点绿色的吸管吧 我怎么找不到啊 雪儿马上 答应了 这时张俊飞用手戳了一下毛雪 大叫道 你们看季家浩那里全是绿色的 他 把绿色的都拿走了 这时季家浩不为所动 还在篮子里找绿色的 张俊飞立刻抓住他的 手 说道 你不能拿了 并且要抢季家浩手里的吸管 家浩哪里肯放手 推了一把 张俊飞 然后小手又再不停地翻找了 张俊飞立马还手 眼见两人就要打起来 毛雪和 欣璐都急了 你们不要打 不要打了 一边两人还是在你推我我推你 一边在热烈 地讨论 要不我们去告诉老师 还是不要了 那怎么办呢 季家浩为什么要 拿全是绿色的啊 我们去问他吧 原来季家浩是想设计一条绿宝石的项链来送给 今天要过生日的妈妈啊 于是大家都明白了 不再和他争抢了 雪儿还把自己的绿色吸 管拿来给他 设计屋回荡着一片笑声 案例中 毛雪和欣璐这两位女孩子发生的互动有 语言提醒 不能一把抓吸管 要 一边穿一边拿 维护规则 不然要去 告状 咨商 欣璐请雪儿帮忙找绿色的吸 管 协商怎么解决问题 等等 而相对于多发生友好互动 中性互动的女孩来说 两位 男小朋友张俊飞和季家浩发生的互动主要 争抢吸管以及打架等消极互动 笔者观察到 男孩更多发生诸如争抢玩具 攻击等不友好互动行为 而女孩就更多用语言来进行互动 发生诸如关心安慰 协商 提醒 维护规则 告状等行为 6 6 1 15 5 2 2 5 59 9 4 42 2 3 39 9 3 33 3 0 01 1 4 4 8 85 5 1 11 1 0 00 0 0 00 10 00 20 00 30 00 40 00 50 00 友好互动中性互动不友好互动 女孩 男孩 图 6 不同性别幼儿在同伴互动中的分布 五 同伴互动的情绪特点 在同伴互动中幼儿往往伴随着各种情绪体验 笔者在这里也将情绪分为积极 消极 和中性这三类 积极情绪是指互动中明显的表现出对同伴友善 帮助以及与同伴合作分 享的倾向 消极情绪是指互动中明显带有对同伴的指责 不满 厌烦 命令等 中性情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4 绪介于积极和消极之间 没有明显的情绪特征 案例 1 中雪儿帮助欣璐 最后还将自己 的绿色吸管分享给家浩等都是在互动过程中积极情绪的体现 而男孩间更多的是指责 不满等消极情绪体验 由图 7 可以看出 男孩出现消极情绪为 19 74 积极情绪却只有 13 27 而女孩出现的积极情绪较多 且消极情绪比男孩低了将近 7 个百分点 可以这 样说 大班幼儿同伴互动中的情绪以中性居多 女孩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 而男孩的 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 1 16 6 8 83 3 1 13 3 2 27 7 2 22 2 0 01 1 1 14 4 8 89 9 1 13 3 2 27 7 1 19 9 7 74 4 0 00 5 00 10 00 15 00 20 00 25 00 积极中性消极 女孩 男孩 图 7 不同性别幼儿互动情绪特点频率示意图 六 同伴互动的方式特点 区域中同伴互动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以言语为主 以动作为主以及言语伴随动作 为主的互动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 幼儿较多使用言语的方式与同伴互动 男孩和女 孩运用语言的方式进行互动都超过了一半 但存在性别差异 女孩用言语为主的方式比 男孩高了将近 10 女孩更倾向于用言语与同伴互动 而在用动作为主的方式中 男孩占 了 11 65 女孩却只占了 4 53 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使用动作方式互动 从上文案例 描述的现象中也可以看出幼儿同伴互动以言语方式为主 尤其是大班的女孩很少有身体 上的接触 更多通过规则协调 而男孩之间更多打闹 为玩具争斗 大声叫喊 发笑 幼儿较多使用言语的方式与同伴互动 这可能是与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有 关 而女孩比男孩更倾向于言语交流 男孩更倾向于用动作的方式进行交流 原因可能 是女孩参与的活动多是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的 如在 幼儿园 游戏中 作为 小老 师 就要和另一位 配班小老师 一起管好小朋友 在这类活动中言语互动的机会相对 要多一些 言语也较丰富 而男孩更加活泼好动 精力旺盛 他们参与的活动一般也是 动作性比较强的 如建筑工地 科学区 因此 更倾向于用动作去表达他们的情感 达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5 到互动目的 3 33 3 0 01 1 2 22 2 6 65 5 4 4 5 53 3 1 11 1 6 65 5 1 14 4 5 56 6 1 13 3 5 59 9 0 00 5 00 10 00 15 00 20 00 25 00 30 00 35 00 言语动作言语伴随动作 女孩 男孩 图 8 不同性别幼儿互动方式频率示意图 五 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的问题与分析 一 幼儿方面 不友好的互动行为多发生于特定区域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 幼儿间的不友好互动行为集中发生在特定区域 建构区 美工 区以及装扮区 一般而言 建构区和美工区注重单独 平行的游戏 主要强调动作技能 一些材料又是数量有限且共享的 因此发生抢夺材料行为的机率相对就高 伴随而来的 告状 攻击等行为也不断攀升 装扮区中主要发生的是合作以及一些中性互动行为 但 是争夺资源 告状 拒绝帮助等不友好互动行为也是很常见的 不友好互动行为多发生于这些特定区域 除了区域自身的特点以外 环境的布置 教 师的指导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就环境的布置而言 比如建构区空间不够宽敞 无法保障在区域中的四五个幼儿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小的拼搭区 或是虽然有足够 的空间 但是没有划分好一个个小的拼搭区 又或是没有明确规则的制约 那么在这种 情况下幼儿间你推我搡 争夺自己看中的地盘是在所难免的 就教师的指导而言 在一 些要求幼儿建构自己看到过或是喜爱的建筑物体的活动中 教师没有进行全面的考量 做好恰当的准备 还是和以前一样 提供单一的材料 由于材料数量的不足 不能满 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因此幼儿易发生争抢活动 而教师却又很少对幼儿进行实质性的指 导 如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材料 合作游戏等 这样就会导致这些区域中频繁地出现幼 儿的不友好行为 不友好的互动行为多于友好的互动行为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6 在区域活动中发生的 309 起同伴互动事件中 中性互动发生比较多 但是不友好互 动明显要多发于友好互动 攻击 争抢物品等是很频繁的 相比较而言 分享 合作 提供帮助 表示友好发生频次是比较少的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自我中心 是此阶段幼儿心理的 突出特点 且移情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习惯于从自己的愿望出发 在同伴交往中 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需要和想法 不会与人分享 缺乏交往能力 不善于协调平等关 系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有一些消极行为 喜欢找别的小朋友的岔子 爱抢玩具等 其次 在现代经济生活和社会观念变化的大背景下 人们的育儿观念 方式也在发 生着深刻的变化 如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两家并一家的现象很多 在家庭中 他 们是这个环境的中心 成人对孩子宠爱过度 使 小皇帝 们高高在上 要什么有什么 并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缺乏分享 合作 独立的意识 家庭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潜移默 化的影响 如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氛围 家庭结构等 此外大城市中人们居住方式的 特点 使幼儿与同龄人接触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 从而缺乏必要同伴交往的技能 男孩发起的互动行为更具攻击性 正如观察中所发现的 女孩在对人对物的关心上要优于男孩 她们多聚集在角色扮 演和合作比较多的装扮区和美工区 常常要为了完成某个主题情节而出现相互交流配合 等友好的互动 因而在游戏中比男孩更多表现出亲近 对同伴表示友好 提供帮助等积 极情绪 而男孩大多聚集在建构区 科学区 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 件 更容易在收到攻击后发动报复行为 较多发生诸如争抢品 攻击等不友好互动事件 且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常常表现出对同伴不满 厌恶等消极情绪 幼儿攻 击性行为存在着性别差异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 女孩的同 伴交往水平高于男孩 笔者认为 首先是生理条件的差异性导致的 性别科学方面的研究显示 女孩拥有 更多的雌激素和后叶催产素 这些化学物质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 男孩则具有更多的睾 丸激素 一种与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的激素 与后叶加压素 与地盘性和等级制度相关 由于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含量较少 大脑对语言的重视度不高 导致男孩在静坐或谈话 时的学习效果不佳 这种学习方式自然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脑中的 学习键 常常通过行为反应 等级竞争和攻击性培养起来的 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 流 经小脑的血量更多 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 而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 行动的 流经小脑的血流量多 小脑就比较活跃 所以男孩就爱动 1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17 其次 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性也起了重要作用 父母是幼儿性别行为的引导者 在 还不知道自己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前 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的性别行为进 行引导了 就选择玩具而言 为男孩提供的一般是手枪 刀剑 汽车等具有竞争性和冒 险性的游戏和玩具 为女孩挑选的一般就是毛绒玩具 培养她们照料事物并对其产生美 好的感情 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家长就更明显地用一套标准模式来约束自己的孩子 女孩应该要文静 温和 不能像男孩子一样打架 而男孩就应该勇敢 像个男子汉 别 人打你不能一声不吭要打还 别人抢你玩具你要去抢还等 父母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引导 着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父母也是幼儿的模仿对象 孩子在知道自己的性别后会以 同性别的成人为模仿对象 如男孩更容易看到爸爸做什么自己就学什么 爸爸喜欢看武 打片 儿子也会跟着爱上武打片 女孩就会开始学着妈妈贤妻良母的样子 拍娃娃睡觉 喂娃娃吃饭等 二 教师方面 幼儿之所以出现分享较少 同伴间不友好互动较多等现象 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关 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观察和访谈后发现 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教师对幼儿缺乏必要的指导 笔者通过对十二名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 A 园教师不是很重视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 互动进行指导 下面是笔者与大班两位教师的访谈记录 问 您认为区域活动中幼儿进行同伴互动时 教师是否需要进行指导 师 1 我觉得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与同年龄孩子发生互动时 需不需要对其进行指导 这得视情况而定 有的时候教师完全没必要介入其中 好心的引导有时效果很不好呢 教师主要还是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保护幼儿的安全 这是第一位 的 现在的小孩都是宝 不能有磕着碰着 其次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言行 观 察其兴趣爱好等 然后为其创设环境 提供材料 鼓励幼儿间进行积极互动 师 2 我觉得幼儿都很聪明 教师不怎么需要去指导 在旁边看看就行了 任其自由 交往互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