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教案.doc_第1页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教案.doc_第2页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教案.doc_第3页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教案.doc_第4页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教案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尘封的记忆,打开了林徽因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中寻求慰藉。下面是课文教案,一起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 新诗的鉴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欣赏法问答法 课堂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徐志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 二.题解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年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本诗作于1928年11月作者自英伦乘船返国途中。由于这是作者旧地重游,重访昔日进修、留下美好记忆的学府所在地康桥,故以“再别康桥”为题。 三.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别名:南湖,云中鹤。浙江省海宁人。追求“爱,自由和美”,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新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四.整体把握 自古以来离别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词?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朗读全文,初步感知 六.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来了作别母校生离愁 轻轻的我招手离愁别绪 河畔上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荇泛舟康桥来寻梦 (2-6)榆阴下的一潭依恋母校 悄悄的我走了 第三部分 悄悄的我来了悄悄离去心忧伤 (7)我挥一挥衣袖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导入 二.诗歌解析(全诗共七节)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的,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其的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至六节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的安静、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一泓闪亮映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沉淀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情眷眷溢于诗表。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八.课文总结 再别康桥一诗,我们读到的是离情,但给我们启示的却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里,世俗的砂轮把我们的情感世界打磨得渐渐粗疏、冷漠时,我们更需要这一类清新、真纯的文字来洗涤我们的灵魂,从而使我们学会感动,让生活充满激情。 七.诗歌情感 热烈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榆阴浮藻清潭图6情绪低落 3更加欢喜和眷恋静思默想 青草水底招摇图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7悄悄作别 挥手作别云彩图招手惜别云彩图 怅惘寂然 九.艺术特点 1、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 全诗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