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康复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省职业病防治院呼吸 职业病科 2020 1 9 1 掌握 肺康复的定义 要点 肺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 主要内容 肺康复的注意事项 肺康复的目的 呼吸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 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 2020 1 9 2 肺康复的定义 肺康复的定义 通过指导患者学会呼吸控制并运用有效呼吸模式 使吸气时胸腔扩大 呼气时胸腔缩小 促进胸廓运动 改善通气功能 2020 1 9 3 呼吸的生理基础 呼吸由肺通气和肺换气组成 称为外呼吸 组织换气又称为内呼吸 整个呼吸过程分四个相互衔接和同步的阶段 2020 1 9 4 影响呼吸功能的相关因素 呼吸肌的功能直接影响肺通气过程肺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影响肺换气血液循环和血液质量影响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身体素质和全身代谢影响气体的组织换气 2020 1 9 5 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 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预防恶性循环的发生 呼吸训练的目的 2020 1 9 6 呼吸功能训练作用 呼吸功能训练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有针对性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计划增强肺通气功能 提高呼吸肌功能 纠正病理性呼吸模式 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换气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0 1 9 7 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 呼吸训练主要适应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限制性肺疾病慢性实质疾病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因手术 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严重骨骼畸形 如脊柱侧弯等 2020 1 9 8 1 临床病情不稳 感染未控制 2 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3 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 如 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 认知功能障碍 明显肝功能异常 癌转移 近期脊柱损伤 肋骨骨折 咯血等 呼吸训练主要禁忌证 2020 1 9 9 呼吸训练的一般原则 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 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 使腹肌放松适时选择坐位 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 主要使针对胸廓上部 肩胛带肌的放松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纤维肩胛提肌斜角肌 2020 1 9 10 呼吸训练主要注意事项 1 训练方案应个体化2 选择适宜环境训练3 锻炼时或锻炼后如出现疲劳 乏力 头晕等 应该及时就诊4 临床病情变化时务必及时调整方案5 训练适度6 酌情适当吸氧 2020 1 9 11 呼吸训练的效果 增加每分钟通气量 减少呼吸次数 减少分钟换气量 增加呼吸功率 增加动脉血氧分压 降低血氧二氧化碳分压 2020 1 9 12 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治疗前 中 后观察意识水平颜色皮肤状况杵状指颈静脉怒张辅助呼吸肌肥大缩唇呼气 胸部物理治疗评估 2020 1 9 13 正常呼吸模式呼吸频率15 16次 分呼吸节律吸 呼 2 1呼吸过程膈肌活动胸腔扩大上胸部抬高健康人深呼吸时可出现颈部活动 胸部物理治疗评估 2020 1 9 14 异常呼吸模式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过度换气端坐呼吸呼吸暂停长吸呼吸潮气呼吸 胸部物理治疗评估 2020 1 9 15 呼吸系统物理治疗的对象 限制性通气障碍肺结核肺癌手术后肺切除肺实质纤维化 阻塞性通气障碍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 A肺机械力学的改变 B通气 血流比例改变 2020 1 9 16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训练的目标是 改善通气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改善呼吸肌的肌力 耐力及协调性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建立有效呼吸方式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增强患者整体的功能等 2020 1 9 17 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呼吸训练方法 2020 1 9 18 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练习 病理呼吸模式时 潮气量变小 解剖死腔所占的比值增加 肺泡通气量下降 这种病理性呼吸不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而且增加了氧的消耗 需要训练病人恢复腹式呼吸 缓慢呼吸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 提高肺泡通气量 但过度缓慢呼吸可增加呼吸功 反而增加耗氧 因此每分呼吸频率宜控制10次左右 2020 1 9 19 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 让患者用鼻缓慢地深吸气 肩部及胸廓保持平静 只有腹部鼓起 然后有控制地呼气 将空气缓慢地排除体外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坐姿 如前倾依靠位 2020 1 9 20 呼吸肌练习 一 吸气阻力训练患者经手握式阻力训练器吸气 可以改善吸气肌的肌力及耐力 减少吸气肌的疲劳 吸气阻力训练器有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提供吸气时气流的阻力 气道管径愈窄则阻力愈大 开始训练3分 次 5分 次 3次 天 5次 天 以后训练时间可增加至20分 次 30分 次 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2020 1 9 21 1 腹肌训练 腹肌是最主要的呼气肌 2 吹蜡烛法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口前10cm处 吸气后用力吹蜡烛 使蜡烛火焰飘动 3 吹瓶法 用两个有刻度的玻璃瓶 瓶的容积为2000ml 各装入1000ml水 将两个瓶用胶管或玻璃管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瓶插入吹气用的玻璃管或胶管 另一个瓶再插入一个排气管 训练时用吹气管吹气 使另一个瓶的液面提高30mm左右 休息片刻可反复进行 二 呼气训练 2020 1 9 22 呼吸训练器 呼气训练 吹气球 呼吸训练器 2020 1 9 23 强化呼吸肌训练 利用呼吸训练器具增强呼吸肌法为胸外科术前增强患者呼吸肌肌力和耐力 术后肺不张 2020 1 9 24 局部呼吸 一 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患者坐位或屈膝仰卧位 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下肋骨侧方 让患者呼气 患者吸气时抵抗治疗师手掌的阻力 以扩张下肋 治疗师可给予下肋区轻微阻力以增强患者抗阻意识 当患者再次呼气时 治疗师用手轻柔地向下向内挤压胸腔来协助 2020 1 9 25 二 后侧底部扩张 适用于手术后需长期在床上保持半卧位的患者 因为分泌物易堆积在肺下叶的后侧部分 患者坐位 身体前倾 髋关节屈曲 按照上述 扩张肋骨 的方法进行 2020 1 9 26 胸腔松动练习 一 松动一侧的胸腔患者坐位 朝紧绷侧侧屈并呼气 将握拳的手推紧绷侧胸壁 接着上举胸腔紧绷侧的上肢过肩 并朝另一侧弯曲 使紧绷侧组织做额外的牵张 重复3次 5次 休息片刻再训练 一日多次 2020 1 9 27 二 松动上胸部及牵张胸肌患者坐位 两手在头后方交叉握 深吸气时挺胸 做手臂水平外展的动作 呼气时将手 肘并拢 低头缩胸 身体向前弯 亦可于仰卧位训练 三 松动上胸部及肩关节患者坐于椅上或站立位 吸气时上肢伸直 两臂上举 掌心朝前举高过头 呼气时弯腰屈髋同时两手下伸触地 或尽量下伸 重复5次 10次 一日多次 四 纠正头前倾和驼背姿势 2020 1 9 28 深呼吸时增加呼气练习患者屈膝仰卧位姿势下呼吸 呼气时将双膝屈曲靠近胸部 一次屈曲单侧膝关节以保护下背 该动作将腹部脏器推向横膈以协助呼气 2020 1 9 29 咳嗽 咳嗽机制咳嗽的全过程可分解为5个阶段 1 进行深吸气 以达到必要的吸气容量 2 吸气后要有短暂的闭气 以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的分布 3 关闭声门 当气体分布达到最大范围后 再紧闭声门 以进一步增加气道中的压力 4 增加胸内压 5 当肺泡内压力明显增高时 突然将声门开 2020 1 9 30 有效的咳嗽训练 患者处于放松舒适姿势 坐位或身体前倾 颈部稍微屈曲 掌握膈肌呼吸 强调深吸气 治疗师示范咳嗽及腹肌收缩 患者双手置于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的收缩 练习发 K 的声音以感觉声带绷紧 声门关闭及腹肌收缩 当患者将这些动作结合时 指导患者做深而放松的吸气 接着做急剧的双重咳嗽 训练中不要让患者藉喘气吸进空气 2020 1 9 31 咳嗽训练 1 手法协助咳嗽 患者仰卧位 治疗师一只手掌部置于患者剑突远端的上腹区 另一只手压在前一只手上 手指张开或交叉 患者尽可能深吸气后 治疗师在患者要咳嗽时给予手法帮助 向内 向上压迫腹部 将横膈往上推 或者患者坐在椅子上 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 在患者呼气时给予手法压迫 2020 1 9 32 2 伤口固定法咳嗽时 患者将双手紧紧地压住伤口 以固定疼痛部位 如果患者不能触及伤口部位 则治疗师给予协助 3 气雾剂吸入方法适用于分泌物浓稠者 可用手球气雾器或超声雾化器等 产生的微粒 大的沉着于喉及上呼吸道 小的沉着于远端呼吸性支气管肺泡 气雾剂吸入后鼓励患者咳嗽 2020 1 9 33 Pushlipbreathing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缩唇轻闭 慢慢轻轻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 2进行 慢慢的呼气达到1 4作为目标 缩唇呼吸 2020 1 9 34 缩唇呼吸 该呼吸方法可以增加呼气时的阻力 这种阻力可向内传至支气管 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 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为增高的胸内压过早压瘪 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 减少肺内残气量 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 缓解缺氧症状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位 呼气时必须被动放松 避免腹肌收缩 经鼻腔缓慢地深吸气后 呼气时将嘴缩紧 如吹口哨样 在4秒 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2020 1 9 35 腹式呼吸 深呼吸时横膈可有上下7 13cm的移动横膈有1750 3250ml的通气能力横膈在卧位与立位相差2cm 2020 1 9 36 患者髋关节 膝关节轻度屈曲患者利手放在腹部上 另一只手放在上胸部治疗师的手与患者的手重叠放置 进行缩唇呼吸吸气时 置于腹部的手轻轻上抬呼气结束时 快速的徒手震动并对横膈膜进行伸张 quickstretch 以促进呼吸肌的收缩训练时间每次5 10分钟 腹式呼吸 仰卧位 2020 1 9 37 腹式呼吸 开始时不要进行深呼吸在肺活量1 3 2 3通气量的程度上进行练习应了解横膈的活动指导者应从患者的斜角肌的收缩把握患者的呼吸类型可使用姿势镜等视觉反馈进行患者自我训练开始时 顺应患者的呼吸节律进行呼吸指导把握患者的呼吸节律 2020 1 9 38 腹式呼吸 坐位立位平地步行两步吸气 四步呼气上下楼梯 2020 1 9 39 预防及解除呼吸急促 适用于患者正常呼吸模式被干扰而产生的呼吸短促 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气喘 的周期性呼吸困难发作或患者用力过度或接触过敏原时 患者放松 身体前倾 该体位可刺激膈肌呼吸 让患者吹笛式呼气 同时减少呼气速率 呼气时不要用力 每次吹笛式呼气后 以腹式吸气 不使用辅助肌 2020 1 9 40 体位引流 呼吸道疾病时 呼吸道内黏液分泌量明显增多且分泌物多积聚于下垂部位 改变患者的体位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又有利于改善肺通气和血流的比例 可取头低位做体位引流 以改善肺上部血流灌注引流的体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 使某一特殊的肺段向主支气管垂直方向引流为宜 2020 1 9 41 体位引流方法 1 评估患者以决定肺部哪一段要引流 2 将患者置于正确的引流姿势 随时观察患者脸色及表情 3 餐前进行为宜 每次引流一个部位 时间5min 10min 如有数个部位 则总时间不超过30min 45min 以免疲劳 4 引流时让患者轻松地呼吸 不能过度换气或呼吸急促 5 体位引流过程中 可结合使用手法叩击等技巧 2020 1 9 42 6 如有需要 应鼓励患者做深度 急剧地双重咳嗽 7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使患者自动咳嗽 则指导患者做几次深呼吸 并在呼气时给予振动 可诱发咳嗽 8 引流治疗结束后缓慢坐起并休息 防止姿势性低血压 9 评估引流效果并作记录 2020 1 9 43 体位引流注意事项 1 治疗时机选择 不能在餐后直接进行体位引流 应和气雾剂吸入结合使用 选择一天中对患者最有利的时机 2 治疗次数 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 分泌物少者 每天上 下午各引流一次 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3次 4次 直至肺部干净 维持时每天1次 2次 以防止分泌物进一步堆积 2020 1 9 44 体位引流时使用的手法技巧 体位引流时可采用扣击 振动或摇法等手法技巧 扣击 治疗师手指并拢 掌心握成杯状 运用腕动力量在引流部位胸壁上有节奏地敲击 振动 嘱患者作深呼吸 在深呼气时缓和地压迫 急速地振动胸壁 2020 1 9 45 终止体位引流的指征 1 胸部X线纹理清楚 2 患者的体温正常 并维持24小时 48小时 3 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 2020 1 9 46 2020 1 9 47 1 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史 2 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 3 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 4 近期咯血 除非出血原因是支气管扩张造成的急性感染 5 胸壁疼痛 例如胸腔手术后 肿瘤部位 肺栓塞 叩击 振动与摇法的禁忌证 2020 1 9 48 促进心理康复的放松训练 在肺部疾病患者中常可观察到心理异常的症状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 因此必须给予患者积极呼吸训练和良好的心理护理1 重视压力 情绪管理和控制2 启发性心理治疗3 放松训练4 美化环境 创造气氛 开展文娱活动 2020 1 9 49 o提升作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o改善生活质量o减轻抑郁和焦虑o增加运动耐力 患者为本的指标 2020 1 9 50 证明疗程有助于o改善生活质量o改善患者的情绪o减轻照顾者的压力o改善照顾者的生活质量o减低对照顾者的依赖 对患者的照顾者和亲属 2020 1 9 51 询问患者在完成肺康复治疗疗程后有没有开始进行新增的日常生活活动o 在两年内第一次扫地 o 能在没有人协助下清洁浴室 o 能再次自己下厨 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2020 1 9 52 自感劳累分级表 ratingofperceivedexertion RPE 根据患者运动时的主观感受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最初由瑞典GunnarBorg提出15个级别 1980年提出10级表 健康者RPE运动强度推荐为12 16级 实际日常运动训练中患者很难进行心率和代谢当量的自我监测 所以自我感觉是比较适用的简易判别指标 特别适用于家庭和社区康复锻炼 2020 1 9 53 表5自感劳累分级表 2020 1 9 54 气短指数 Borg1982 0完全没有气短0 5非常 非常轻微气短 刚留意到 1非常轻微气短2轻微气短3中度气短4有点严重气短5严重气短67非常严重气短89非常 非常严重气短 几乎最大限度 10最大限度 2020 1 9 55 不活动的恶性循环 在中等程度活动时 感到喘不过气 在极微程度活动 时感到喘不过气 恐惧 减少活动 继续减少 活动 体能退化 体能继续退化 感到喘不过气 在轻微程度活动时 2020 1 9 56 运动训练呼吸体操步行训练上下楼梯功率自行车训练四肢肌力增强训练 呼吸系统物理治疗技术 2020 1 9 57 有氧运动指中等强度的大肌群 节律性 持续一定时间的 动力性 周期性运动 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 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越大 可持续时间就越短 有氧训练 2020 1 9 58 有氧运动时收缩压增加 但舒张压变化不大 收缩压的增加可以加快血液向运动肌肉流动 不仅可以运输更多的氧 而且能够带走更多的代谢废物 有氧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 以摄入更多的氧和呼出更多的CO2 当运动的强度小于50 VO2max 最大摄氧量 时 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都按比例增加 当超过50 VO2max后 呼吸频率迅速增加以摄入更多的氧和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氧训练机制 2020 1 9 59 主要适应证 1 心血管疾病 2 代谢性疾病 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 其它慢性疾病状态 慢性肾功能衰竭稳定期 慢性疼痛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 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及长期卧床恢复期 5 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 适应证与禁忌证 2020 1 9 60 1 各种疾病急性发作期或进展期 2 心血管功能不稳定 3 严重骨质疏松 活动时有骨折的危险 4 肢体功能障碍而不能完成预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5 主观不合作或不能理解运动 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症 6 感知认知功能障碍 主要禁忌证 2020 1 9 61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按锻炼对象 可分为两类 治疗性运动处方预防性运动处方按锻炼器官系统也将运动处方分为两类 心脏体疗锻炼运动处方 运动器官体疗锻炼运动处方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根据个人健身锻炼的不同目标灵活掌握 根据个体对健身锻炼的反应和对运动的适应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2020 1 9 62 四 注意事项 1 保证充分的准备和结束活动 防止发生运动损伤和心血管意外2 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3 注意心血管反应4 肌力训练与耐力运动可交互间隔实施 2020 1 9 63 运动处方的制定 一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 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 也是康复效果与安全性的关键 在确定运动强度之前 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 是否服用了影响训练的药物 心血管意外和骨关节损伤的危险性如何 个人的兴趣爱好 个人的客观目标 2020 1 9 64 运动强度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最大摄氧量 VO2max 机体竭尽全力运动或运动试验出现症状限制 呼吸急迫 心绞痛 血压或心电图异常 时每分钟输送到活动肌肉 被其摄取和利用的最大氧量 客观反映人体极限运动时的心肺功能和肌肉代谢水平 2020 1 9 65 在运动处方中常以靶心率 targetheartrate THR 来控制运动强度 计算靶心率常用以下方法 1 直接最大心率百分数法 靶心率 220 年龄 60 90 2 储备心率法 储备心率 最大心率 HRmax 安静时心率 HRrest 靶心率 HRmax HRrest 0 50 0 85 HRrest 2 心率 2020 1 9 66 代谢当量METs表示运动时代谢率对静息代谢率的倍数 每千克体重从事l分钟活动消耗3 5ml的氧气 其活动强度定为1MET 即1MET 3 5ml kg min 1MET的活动强度 相当于健康成年人安静代谢水平 约每小时每千克体重消耗4 184kJ 3 代谢当量 METs 2020 1 9 67 2020 1 9 68 有氧训练 下肢训练通常采用有氧训练方法如快走 慢跑 骑车 登山等 得到实际最大心率及最大METs值 运动训练频率2次 周 5次 周 到靶强度运动时间为10min 45min 疗程4周 10周 下肢训练也应包括力量训练 以循环抗阻训练为主 2020 1 9 69 手摇车训练提重物训练肩关节的旋转训练 每活动1min 2min 休息2min 3min 每天2次 监测以出现轻微的呼吸急促及上臂疲劳为度 二 上肢训练 2020 1 9 70 2020 1 9 71 2020 1 9 72 第一节双手辅助腹式呼吸 第二节坐位渐进呼吸 第三节双手配合交替呼吸 第四节侧弯压迫式呼吸 三 呼吸医疗体操 2020 1 9 73 第五节节律呼吸 第六节双下肢辅助加强呼吸 第七节牵拉胸廓呼吸 第八节调整自由呼吸 2020 1 9 74 全身训练 2020 1 9 75 运动频率 指每周运动的次数 一般3次 周 5次 周 或隔日一次即可 少于2次 周 常不能有效改善心肺机能 运动效果不佳 为增强耐力而训练时 可采用多次重复而运动强度较小的练习方法 2020 1 9 76 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的时间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 运动持续的时间长短与运动强度呈反比 强度大 持续时间则可相应缩短 强度小 运动时间可相应延长 一般要求锻炼时运动强度达到靶心率后 至少应持续20min 30min以上 2020 1 9 77 运动类型 提高心肺机能的有效通途径是大肌肉群参加的 较长时间的有氧锻炼 锻炼者可按照自己的年龄 性别 过去锻炼经历 主观愿望及客观条件 选择走 慢跑 有氧体操 交谊舞 骑自行车 游泳等耐力项目 也可选用球类运动及我国传统康复手段 每周至少做两次重量肌力训练 以维持肌肉的质量与骨骼密度 2020 1 9 78 快走与上下爬楼梯结合 2 练习时间 30min 45min 3 练习频率 3次 周 5次 周 持续9个月 11个月 4 注意事项 1 运动时间不包括热身和整理活动的时间 练习强度 锻炼初期的强度不易过大 以达到最大心率的60 70 为佳 适应后可提高到80 85 2 最好以慢跑代替快走 2020 1 9 79 运动强度指标下列情况提示运动强度过大 1 不能完成运动 2 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 3 运动后无力或恶心 合理运动的判断 2020 1 9 80 运动量指标运动量过大会导致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的症状由自主神经系统引起 表现为 1 慢性持续性疲劳 2 运动当日失眠 3 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 4 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突然出现明显变快或变慢 或感觉不适 5 情绪改变 2020 1 9 81 运动程序 有氧训练的运动过程应分为准备运动 训练运动和整理运动3部分 一 准备活动指有氧训练之前进行的活动 防止因突然的运动应激导致肌肉损伤和心血管意外 运动强度一般为训练运动时的运动强度 时间5min 10min 方式包括医疗体操 关节活动 肌肉牵张 呼吸训练或小强度的有氧训练 2020 1 9 82 二 训练活动指达到靶强度的训练一般为15min 40min 是有氧运动的核心部分 根据训练安排的特征可以分为持续训练 间断训练和循环训练法 三 整理活动整理活动指靶强度运动训练后进行较低强度的训练其运动强度 方法与准备活动相似 时间为20min 25min 2020 1 9 83 运动处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286.2-2025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硅、铝含量的测定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与碰撞安全性能优化路径研究报告
- 新能源产业绿色信贷政策下2025年企业研发投入效率研究报告
- 九年级化学上册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1)说课稿 (新版)粤教版
- 2025年自动驾驶卡车在物流行业物流园区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第1课时)(说课稿)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 9.3 《功》说课稿 2025-2026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3.4声波的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在智能服务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盘锦市总工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5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北水发节水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附答案】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2025年版
- 夜间红外成像算法优化-洞察及研究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农业推广》调查报告参考答案
- 安检流程和注意事项课件
- 酒店设施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 GB/T 43449-2023法庭科学毒物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 新人教版版PEP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表(带音标)
- 110kV七棵树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