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大磨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重庆市永川区大磨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重庆市永川区大磨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重庆市永川区大磨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重庆市永川区大磨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永川区大磨中学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单项选择)1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b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电流约10a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d人的正常体温为38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3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m=2.5um106mb2.5m=2.5105dmc2.5m=2.5106cmd2.5m=2.5109m4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桶饮水机桶装水的质量大约1tb人教版2016届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cmc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的时间是50sd中学生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6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7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8下列四组连线,不完全正确的是()abcd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吹横笛时,手指压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d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b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c25 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d57 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如图所示为我市标志性建筑紫峰大厦的外观图,大厦总高度450m小明乘坐大厦内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的匀速上升过程中,他的动能,重力势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2分别读出图1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图2物体的长度、图3秒表测量的时间(1) cm (3)s13最近,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行人违规过马路的处罚办法,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理由是信号灯相对行人的发生了改变14俗话说:“下雪天不冷,化雪天冷”,是因为有的雪成水或成水蒸气时(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都要热量为了防止南京长江大桥路面夜间上冻,往往在桥面上洒盐,其目的是为了,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约为160015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钻探活动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已知海水中的声速是1531m/s,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m,石油和天然气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三、实验题(16,17题各五分18题十分)16小娟用一个小降落伞探究物体竖直下落的快慢时,通过仪器测量出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距离如表格所示:时间t/s0.511.522.53下落距离s/cm7.53067.5120187.5270(1)小降落伞下落时(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你的理由是由表格数据可以得知下落距离与时间的数量关系为:(3)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m/s,其物理意义是:17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四、计算题18甲、丙两地车站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车站早上7:30出发开往丙地,途中在乙地车站卸货停靠了1h,在当日16:30到达丙地车站列车行驶途中通过一座长400m的桥梁时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火车的长度是多少m?重庆市永川区大磨中学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单项选择)1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b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电流约10a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d人的正常体温为38【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电流的大小【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m左右,物理课本纸的厚度略大一些,在100m=0.1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家用电冰箱的额定功率在22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1a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故c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错误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3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m=2.5um106mb2.5m=2.5105dmc2.5m=2.5106cmd2.5m=2.5109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解:a、2.5m106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b、c、d、1m=106m=105dm=104cm,2.5m=2.5106m=2.5105dm=2.5104cm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单位换算的方法及换算过程,应注意只对单位进行换算,倍数不能参与到计算中4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桶饮水机桶装水的质量大约1tb人教版2016届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cmc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的时间是50sd中学生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考点】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饮水机桶装水的体积在25l=25dm3=0.025m3左右,质量在m=v=1.0103kg/m30.025m3=25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2016届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跑完800m的时间在200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简单6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考点】音调【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是各选手的声带振动快慢不同所致故选a【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7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转换法【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8下列四组连线,不完全正确的是()abcd【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声音的产生;音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人发声音色不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应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解答】解:a、玻璃上的窗花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而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湿衣服晾干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b、闻其声知其人是靠音色来区分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由于树叶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近视镜则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故c正确;d、磁悬浮列车利用了同名磁极间相互排斥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应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是先运动后有电流,其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正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能的装置,故其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故此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才能正确解答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吹横笛时,手指压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d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c、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d、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产生、声音与信息和能量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1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b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c25 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d57 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求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根据v=求出;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就是平衡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v=0.4m/s,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在07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小车的平均速度v=0.86m/s,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2s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静止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受到的就是平衡力,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在5s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就是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图象的分析能力和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平衡力的知识,是一道学科综合题;这类题也是2016届中考的一个热点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如图所示为我市标志性建筑紫峰大厦的外观图,大厦总高度450m小明乘坐大厦内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匀速上升过程中,他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专题】压轴题;控制变量法【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是小明,小明和参照物电梯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小明是静止的判断动能大小的变化,从动能的两个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去判断(3)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从重力势能的两个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去判断【解答】解:(1)被研究的物体是小明,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和电梯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小明乘电梯匀速上升时,小明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3)小明上升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答案为:静止;不变;增大【点评】(1)掌握由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或根据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择参照物掌握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3)根据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12分别读出图1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图2物体的长度、图3秒表测量的时间(1)22.51 cm (3)245s【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10”在“0”的下面,液柱最末端在两者之间,说明温度低于0,为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在3.50与3.60cm之间,靠近3.50cm,估读为3.51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51cm1.00cm=2.51cm;(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4”一侧,说明时间刚过4.0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s,即秒表的读数为4.0min5s=245s故答案为:(1)2;2.51;(3)245【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13最近,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行人违规过马路的处罚办法,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理由是信号灯相对行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与人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故答案为:运动;位置【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4俗话说:“下雪天不冷,化雪天冷”,是因为有的雪熔化成水或升华成水蒸气时(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都要吸收热量为了防止南京长江大桥路面夜间上冻,往往在桥面上洒盐,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凝固点,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约为1600m【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长度的估测【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其凝固点会降低;(3)由生活经验估计长江大桥的长度【解答】解:雪是固态的冰晶,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叫熔化,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叫升华,熔化和升华都吸热;冬天下雪后,常在桥面上洒一些盐,这是因为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会降低,使水不易再结冰;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约为1600m故答案为:熔化;升华;吸收;降低凝固点;m【点评】本题考查了降低水的凝固点的方法,物态变化即吸、放热情况等,属热学的综合题15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钻探活动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已知海水中的声速是1531m/s,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2296.5m,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能源的分类【专题】声现象;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或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或不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3s=1.5s;由v=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h=vt=1531m/s1.5s=2296.5m;石油和天然气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也不能重复利用,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2296.5;不可再生【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能源的分类,知道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三、实验题(16,17题各五分18题十分)16小娟用一个小降落伞探究物体竖直下落的快慢时,通过仪器测量出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距离如表格所示:时间t/s0.511.522.53下落距离s/cm7.53067.5120187.5270(1)小降落伞下落时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你的理由是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由表格数据可以得知下落距离与时间的数量关系为: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3)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0.9m/s,其物理意义是:(第2个)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0.9米【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计算出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比较得出结论;根据下落距离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3)计算出第2秒内的路程,计算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前0.5s的平均速度:v=15cm/s;前1s的平均速度:v=30cm/s;前1.5s的平均速度:v=45cm/s;通过计算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小降落伞下落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时间1s是0.5s的2倍,30m是7.5m的4倍;1.5s是0.5s的3倍,67.5m是7.5m的9倍;3s是0.5s的6倍,270m是7.5m的36倍;分析可知,小降落伞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3)第二秒通过的路程s=120m30m=90m=0.9m;则第二秒的平均速度:v=0.9m/s;表示第2个1s内通过的路程为0.9m故答案为:(1)不是;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3)0.9;(第2个)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0.9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等,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标准是: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或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路程都相等,不能仅仅根据物体在三个连续1s内的路程相等就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7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