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压传动申报书- - 西南科技大学.doc_第1页
液压与气压传动申报书- - 西南科技大学.doc_第2页
液压与气压传动申报书- - 西南科技大学.doc_第3页
液压与气压传动申报书- - 西南科技大学.doc_第4页
液压与气压传动申报书- - 西南科技大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二:2009年度四川省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位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所 属 学 校 西南科技大学 课 程 名 称 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机械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 程 负 责 人 张俊俊 申 报 日 期 2009.4.3四川省教育厅制二九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张俊俊性别女出生年月1961.1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教授电 位工学学士职 务 传 真所在院系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621010)研究方向电液系统控制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3门):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1) 液压与气压传动 专业基础课 3 5 560人(2) 微机原理及应用 专业基础课 3 5 520人(3) 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 研究生专业课 4 3 27人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内 容 年限 学生总人数(1)毕业设计 20032008年 36人(2)机械专业生产实习 20062008年 120人(3)机械专业认识实习 20072008年 120人(4)毕业实习 20032008年 36人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1)教学评估促进高等工科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方法的研究 西科大 2005-2006(2)制造学院题库管理系统研究 西科大 2005-2006(3)液压与气压传动西南科技大学校级品牌课程建设 西科大 2003-2006(4)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助学资源素材库建设 西科大 2007-2008(5)网络教育学院“液压与气压传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西科大 2008-20094. 发表的与教学相关的论文:(1)液压系统图对仿真模型图的自动映射 机械工程师 2003年第9期(2)继续教育中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2005(2)(3)Optimization Design of Electro Hydraulic Servo-System PID Parameter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INTERNATIONAL VIEWLOCAL DESIGNMULTI-DISCIPLINE FUSIONCAID&CD,第1作者,核心2007.08(4)基于和AMESIM和遗传算法的液压位置伺服系统优化设计 机床与液压第1作者2008.025.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优秀教学质量奖 西南科技大学 2003年 (2)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西南科技大学 2005年 (3)“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比赛 校级三等奖 2005年(4)优秀教学质量奖 西南科技大学 2005年 (5)年度考核优秀教师 西南科技大学 2007年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模糊控制技术在机液位置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19992003 项目负责人(2)数字式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20022005 第1参加人(3)液压系统数字化设计的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52007 项目负责人(4)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液压修枝技术及装置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20052007 第3参加人 (5)大尺寸伸缩液压缸稳定性分析 企业横向 20082009 项目负责人(6)垃圾压缩体液压提升装置设计 企业横向 20082009 项目负责人(7)道路绿化带液压剪枝车的研究 企业横向 20062008 项目负责人2.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比例流量阀数字化控制方法研究 液压与气动 第1作者 2006(1)(2)机床液压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第1作者2004(10)(3)恒功率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液压与气动 第3作者 2005(10)(4)回转窑液压挡轮的微机模糊控制 重型机械 第1作者2003(1)一级核心(5)组合机床液压系统恒功率微机控制系统研究 机床与液压第1作者2007(2)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朱建公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教授电 话08166089689学 位工学学士职 务副院长传 真08166089689所在院系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621010)研究方向电液系统控制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4门):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1) 液压与气压传动 专业基础课 3 5 460人(2) 机电传动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3 2 198人(3) 控制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2 1 199人(4) 数控技术与伺服系统 专业课 2 1 52人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内 容 年限 学生总人数(1)毕业设计 20032008年 34人(2)机械专业生产实习 20042006年 127人(3)机械专业认识实习 20042007年 153人(4)毕业实习 20032008年 34人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校级品牌专业建设 西科大 2003年 (2)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及实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西科大 2005年4. 发表的与教学相关的论文:(1)液压虚拟实验系统研究 机电产品开发与研究 一般 2003年 第4期(2)变系数PID控制器的设计 西北大学学报 第1作者 2003(4)(3)基于MATLAB的液压系统数字仿真研究 机床与液压 第1作者 2006(8)(4)变量泵恒功率控制方法研究 液压与气动 第1作者2005(7)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数字式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20022005 项目负责人(2)模糊控制技术在机液位置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19992003 第1参加人(3)新型粉体成球机关键技术研究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042006 第1参加人(4)STL文件纠错及智能化分层算法研究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032005 第1参加人 (5)基于磁流变在弱刚度薄壳零件柔性夹具的应用基础研究 横向科研院所20052006 第1参加人(6)大尺寸伸缩液压缸稳定性分析 企业横向 20082009 第1参加人(7)垃圾压缩体液压提升装置设计 企业横向 20082009 第1参加人(8)道路绿化带液压剪枝车的研究 企业横向 20062008 第2参加人2.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提高电磁开关阀响应速度的芯套双动方法研究 液压与气动 第1作者2005(9)(2)变量泵控制方法研究 液压与气动 第1作者 2005(7)(3)高速开关阀流量调节的计算机控制方法研究 液压与气动 第1作者 2005(4)(4)输出为恒功率特性的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工程机械 第1作者 2005(8)(5)三维强化抛光振动台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装备制造技术 第1作者 2007(1)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向北平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8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位工学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621010)研究方向机电液一体化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5门):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1) 液压与气压传动 专业基础课 4 2 95人(2) 控制工程基础 专业基础课 4 5 487人(3) 机电系统仿真 专业选修课 2 5 476人(4) 电液伺服系统 专业选修课 3 1 109人(5) 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 专业基础课 4 5 204人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内 容 年限 学生总人数(1)毕业设计 20042009年 32人(2)机械专业生产实习 2006年 40人(3)机械专业认识实习 2007年 34人(4)毕业实习 20042009年 32人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液压与气压课程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研究 西科大 2008 4. 发表的与教学相关的论文:(1)品牌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第1作者 2005.3(2)Development of 3D Graphic Library System of Stamping Die Standardized Parts Mori Seiki 2nd IC on Die & Mould Technology 第1作者 2005(10) (3)机床夹具标准件三维图形库系统开发 机械工程师 第1作者 2005.02(4)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软件系统的研究 电脑知识与技术第1作者2008.04(5)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软件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15.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优秀教师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 200506学年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20072009 项目负责人(2)机床夹具标准件参数化三维图库开发 西科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52006 项目负责人(3)液压系统数字化设计的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52007 第1参加人(4)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液压修枝技术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20052007 第1参加人 (5)大尺寸伸缩液压缸稳定性分析 企业横向 20082009 第2参加人(6)垃圾压缩体液压提升装置设计 企业横向 20082009 第2参加人(7)道路绿化带液压剪枝车的研究 企业横向 20062008 第1参加人2.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夹具设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原型系统开发 机械设计 第1作者2005(7)(2)电动成形绿篱修剪机的研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 第1作者2008(3)(3)基于三维建模的机床夹具CAD系统研究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第1作者2004.01(4)机械加工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微计算机信息 第1作者 2007(8)(5)道路绿化带液压剪枝车的研究与设计 液压与气动 第1作者 2008(9)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任同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4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位工学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621010)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电控制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5门):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1) 液压与气压传动 专业基础课 4 1 40人(2) 电液伺服系统 专业选修课 4 4 400人(3) 机电传动控制基础 专业选修课 4 5 600人(4) 工业机器人 专业选修课 2 4 400人(5) 数控技术 专业基础课 4 5 400人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内 容 年限 学生总人数(1)毕业设计 20042008年 38人(2)机械专业生产实习 20062007年 62人(3)毕业实习 20042008年 38人(4)机电课程设计 20042007年 54人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1)数控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西科大 200304(2)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西科大 200709(3)数控加工模块的应用研究 西科大 200304(4)数控技术系列课程创新性实验技术研究 西科大 2007084. 发表的与教学相关的论文:(1)计算机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核心 2003年9月 (2)微机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通讯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 (3)刀具半径补偿在数控机床编程中的应用 现代制造工程 核心 2005年第6期 (4)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and Fuzzy Control for Spindle of CNC Machine Tool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核心 2004 (5)Design of Fuzzy Logic Controllers for Genetic Programming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MIT2005) 核心 2005 (6)Application of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SCOR mode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核心 2008 (7)Optimal of capacity scalability schedule for 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with genetic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2008 核心 2008 (8)数控加工工艺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 主编 20085.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教学质量奖 西南科技大学 2005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基于倒立摆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 2003-2006 负责人 (2)基于INTERNER的数控机床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横向 中物院 2005-2006 第3参与人 (3)基于磁流变在弱刚度薄壳零件柔性夹具的应用基础研究 横向 中物院 2005-2006 第5参与人 2.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and Fuzzy Control for Spindle of CNC Machine Tool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国际学术会议 2004.1 EI收录 (2)Design of Fuzzy Logic Controllers for Genetic Programming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国际学术会议 2004 1 EI收录 (3)Optimal of capacity scalability schedule for 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with genetic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2008 国际学术会议 2008 1 EI收录 (4)Application of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SCOR model 200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国际学术会议 2008 1 EI收录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黄华川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4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助理研究员电 位工学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E-mailhhc_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621010)研究方向计算机一体化、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3门):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1) 液压与气压传动 专业基础课 4 1 45人(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专业基础课 4 1 36人(3) 金属切削机床 专业课 3 1 75人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内 容 年限 学生总人数(1)毕业设计 2007-2009年 11人(2)液压与气压传动 2007-2009年 280人(3)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007-2009年 400人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数控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西科大 200304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计算机光学乐谱识别算法研究西科大自然科学基金项20072009 项目负责人(2)金陶牌水浆注入高压干式水表流量计的研制开发 横向 20032005 第1参加人(3)复杂几何结构的虚拟组装与辐射运数值计算系统的耦合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8 第5参加人2.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基于改进的NRLCC编码的立体线图匹配算法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第1作者 2006(7)(2)基于有向面积的角点分类算法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第2作者 2008(9)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张俊俊女1961.1教授机械设计与制造主讲教师、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朱建公男1963.1教授机械设计与制造主讲教师、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向北平男1974.8副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讲教师、课外科技活动指导任同男1964.4副教授机械设计与制造主讲教师、教学辅导黄华川男1976.4助理研究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教学辅导臧红彬男1982.7助教机械电子工程主讲教学、实验教学李鹏女1982.5助教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教学、教学辅导张浬萍女1977.7讲师机电一体化教学辅导王德华男1965.7高级工程师机械设计与制造课外科技活动指导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1. 知识结构课程组9位成员,共有在读博士1人,硕士5人,知识结构比较合理。2. 年龄结构课程组9位成员,45岁以上有3人,3045岁有4人,30岁以下有2人,年龄结构合理。3. 学缘结构课程组9位成员,分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西华大学等国内不同院校,不存在“学术”近亲现象,学缘结构合理。4. 师资配置情况本课程教师队伍共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2人,助理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1人。分工:主讲教师4人,实验教学3人,教学辅导5人,指导课外科技活动4人,研究人员3人。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33。教学队伍的教师均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教学方面,具有多年的十分丰富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经验,整体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该课程教学队伍教师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善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贯穿到教学中去,既不脱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突出了学科发展前沿,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实用性和举一反三作用。另外,教师队伍中约50%的教师长期与企业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并能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课程教学队伍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缘和职称结构合理,有实力、有活力、实践(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学科研复合型梯队。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为了适应本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课程组提出了“以科研促进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程建设带动队伍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积极参与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建设思路,进行课程内容、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采取了以下措施:(1)积极推行“研究型教学”,开展有特色的教学研究活动。合理安排、组织、调度教学内容。其中“科学集成,打造省级工程力学精品课程”获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2)主讲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工作。参编了液压与气压传动双语教材,已由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3)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将制作的课件、案例、动画、网上搜集的相关图片与讲授内容有机地链接在一起,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对需要通过黑板板书的解析推导也穿插在课堂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液压与气压传动”课件比赛校级三等奖。 (4)回归工程。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主讲教师利用到科研院所、企业咨询或授课的机会,了解工程实际的需要和收集信息,为课程内容及教材的进一步建设积累素材。(5)不断开展教学研究、发表教改文章。 课程小组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相关问题,发表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改革的文章。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1)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提高学历的教育,本课程组教师向北平于2007年至今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2)积极参与教育部主办培养教师的“质量工程”,2008年下半年任同老师到中科大自动化系进修学习,教学科研得到了提高。(3)注意对青年教师进行“双师型”能力的培养。派教师到工厂及研究单位进行工程实践。 (4)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经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指导,一年后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讲课。新进教师进校后先承担非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任务,待有一定教学经验后再承担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5)加强对青年教师各个教学环节(学期授课计划、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实验课、专题实习、专业实习等)的监控。(6)在提高青年教师职称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教授、副教授在写教材、论文和进行科研课题时尽量吸收青年教师参加。(7)出台科研任务积分考核办法,以文件形式下发。推动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8)对于承接新开课程的教师,统一安排课程研究和培训。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普遍反映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良好。该课题组的教师每学期的教学评估分均超过学校平均分。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概况: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促创造”的原则,坚持创新加特色的培养模式,积极加强学科建设,2006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液压与气压传动作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覆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下属的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车辆工程等专业方向,同时也是过程装备及控制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开设已有30年历史,长期以来,在学校和学院的关注下经历了一个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稳定,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和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其建设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西南科技大学组建以前,其前身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时期,由于当时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划分得很细,要求掌握所学的知识又专又深,目的是有计划地分配到工作岗位后就能独挡一面,因此当时的液压传动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汽车拖拉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讲授的内容也仅限于机床液压传动(60学时),不含气压传动及控制部分,专业面很窄。由于当时的课程实验条件较差,为满足教学要求课程组成员自己研制了液压元件性能检测实验装置。课程组共有3人,其中两位主讲教师,一位实验教师,没有教学和实验辅导教师。第二阶段:建设阶段在西南工学院时代,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变化,国家对高校专业的调整,推出了“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从此开始对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从专才向通才,从狭窄的专业面向机械工程大口径的转变。与此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的编写也随之改变,将原来机床液压传动课程内容扩展为液压与气压传动(48学时),课程定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组发展为5人,其中三位主讲教师,一位教学辅导教师,一位实验教师,建立了课程助课制度。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00年8月,学校由原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南科技大学。学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学校大力实施8111品牌战略,部省共建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和学院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2005年第二次修订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这次修订方案中充分体现了学院经过几年的建设在办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专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改革方向等。其中,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大纲凸显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实践环节教学,理论教学学时调整为40学时,实践教学学时数提高为8学时,并建立了3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课程确立了“以科研促进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程建设带动队伍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积极参与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建设思路。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成果显著。几年中,课程组成员发展为9人,知识、职称、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先后主持省级以上教改、研究课题5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9项,参与双语教材的编写,发表科学研究论文50余篇。同时,通过课程建设,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团队,一大批老师得到锻炼和提高。课程组负责人张俊俊老师于2005年晋升为教授,朱建公老师于2005年晋升为教授,向北平和任同老师晋升副教授。课程组老师中多次获学校教学比赛、教案比赛奖励。课程组老师中一人因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被选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修学习,一人考取并正在攻读博士。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于2003年正式成为西南科技大学第一批品牌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教材建设、理论研究和课程实践、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在同类院校中凸显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课程组成员还积极探索双语教学的教学实践模式,并参与双语教材HYDRAULICS AND PNEUMATICS TRANSMISSION的编写,同时选用原版教材Fluid Power Theory and Applications作为教学参考,提供了基于Web的自主学习网络课件。建立了题库,实行考教分离。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行“研究型教学”,使课程达到学时减少,效率提高的目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教学内容强调少、精、宽、新;教学方法由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由连续型细节式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教学形式通过网络平台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学生的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成为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回归工程”为核心,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精心设置课程的体系结构及实践环节,课程的实验环节包含基础元件实验、回路设计综合性实验、电液系统创新实验三部分。校企联合,聘请长江液压件厂副总工程师王德华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目前拥有条件优良的实验室,实验设备资产近80万元,实验室完全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很好的实践实验环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质量在毕业生身上也得到充分体现和印证。毕业生中从事液压产品研究与生产占有一定比例。毕业生考研中有部分学生选择液压传动与控制作为研究方向。 目前,课程组将建设目标瞄准申报四川省精品课程,如果申报成功,将经过几年建设,力争冲击国家精品课程。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我校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在实行“双向”选择政策以来,连续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随着我校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考生踊跃报考我校。学校立足于“面向西部、服务市场、应用为主、适应性强”的办学定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通过教改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课程定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液压传动基本理论,液压元件的原理、结构和性能,各种基本回路的组成、功能及应用,液压系统设计及控制等内容,注重液压技术与控制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是后续各方向的数控机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工业机器人、电液伺服系,车辆结构与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和工程基础,也是机械类学生毕业设计及参与工程实践活动不可少的知识基础,随着液压气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液压气动技术在机械装备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在机械类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目标:确立了“以科研促进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程建设带动队伍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积极参与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建设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有关知识,从而为将来胜任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上的专业技术工作、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手段的应用、具备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归纳为:(1)掌握扎实的液压传动理论基础;(2)掌握各种液压传动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和结构特点合理选用;(3)各种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及应用;(4)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5)了解液压系统设计、气动特有的基本知识;液压与气压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实现具有创新潜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控制元件基本回路系统设计基础元件拆装及性能测试实验回路设计及性能电液系统综合 课程知识模块图 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设计是本着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过渡的认知规律确定的,先基础后应用,理论基础与工程应用交叉融合、互相渗透,引入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在老课程中注入先进性和时代性。各教学模块对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