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营煤矿综合防突方案(措施).docx_第1页
茨营煤矿综合防突方案(措施).docx_第2页
茨营煤矿综合防突方案(措施).docx_第3页
茨营煤矿综合防突方案(措施).docx_第4页
茨营煤矿综合防突方案(措施).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威宁县老桥煤矿综合防突方案(措施)威宁县老桥煤矿二一二年七月十三日威宁县老桥煤矿综合防突方案(措施)会审意见会审意见:会审人员签字:威宁县老桥煤矿综合防突方案(措施)贯彻签字 第一章 概 况1.1 井田概况1、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茨营煤矿位于威宁县西北, 该矿企业性质属私营,业务管理隶属威宁县煤炭局。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1531035253北纬270000270113有简易的乡村公路直通矿区,交通较为方便。2、地形,地貌矿区属高原侵蚀中低山地貌,沟谷岩溶发育总体地形呈东高西低,地形切割较大,最低海拔为2162.5米,位于矿区西南部葫芦口的平坝中,最高海拔为2446.6米,位于矿区东南部矿界拐点3附近,相对高差284.1米植被弱发育,多为荒山与耕地。3、气象矿区属高原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2.7,最高气温31.4,最低气温11.8 。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17.2,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2.1 。年均降雨量865.6mm,最多年达1050.7mm,最少年仅739.4mm,510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4、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1.10g 。1.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狗锅倮断层东翼,地层走向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地表倾角1724,局部地层沿走向出现波状起伏,矿区内无断层,矿区范围内断层不发育。综上所述,矿区地质结构为中等类型。含煤性:矿区内含煤地层为详摆组(C1X),厚238311米,岩性以灰色及紫色页岩、砂岩为主,上部夹泥质砂岩,簿层炭质页岩。含煤层及煤綫16层,含煤总厚度为3.4米,单层煤厚0.11.50米,多以煤綫及透镜体产出。M9煤层厚度为0.450.65米,平均厚度为0.55米,煤层不稳定,为不可采煤层。全区可采煤层为一层,既本矿可采煤层M5,其中M5煤层厚度为1.031.48米,平均厚度为1.25米。1.3煤层情况1.3.1含煤地层特征矿区内煤层呈黑色、灰黑色、条痕褐黑色;条带状、透镜状结构、层状结构。煤呈碎块状、块状,易燃、质硬。煤质特征:煤层宏观煤岩特征为:呈黑色、条痕褐黑色,条带状、透镜状结构、层状结构。1.3.2可采煤层矿区内含煤地层为详摆组(C1X),出露较完整,厚238311米。含煤层及煤綫16层,多以煤綫及透镜体产出。单层厚度大于0.8米的可采煤层有M5号煤层,M5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M5煤层厚度为1.031.48米,平均厚度为1.25米。煤层在矿区内全区可采,局部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部分地段煤层有夹矸,夹矸厚度在0.020.04米之间。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 层 厚 度(m)煤层倾角()容重(TM)煤岩煤质特征煤层结构顶 底 板岩 性煤层稳定程度极 值(m)均 值(m)顶板底板M21.031.481.25201.4呈黑色,条痕褐黑色,条带状,透镜状,层状结构较简单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砂岩,粘土岩,较稳定1.4矿井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及地温1.4.1瓦斯该矿未作过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根据煤质指标计算矿井的瓦斯涌出量,即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3.9584mt,则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2182mmin,矿井通过计算为高瓦斯矿井。由于该矿没有做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因此该矿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1.4.2煤尘爆炸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实验室2007年4月10日提供的茨营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茨营煤矿M5煤层不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但应加强洒水防尘及通风工作,确保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1.4.3自燃倾向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实验室2007年4月10日提供的老桥煤矿煤尘自然等级鉴定结果,茨营煤矿M5煤层煤炭自然倾向等级属类,属容易自燃煤层。要求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管理,防止采空区,老巷长期漏风,防止巷道长期处于微风状态,防止煤层自燃发火。1.4.4地温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影响。1.5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对瓦斯涌出的影响根据建井期间揭露资料分析,矿井瓦斯涌出有以下特点:1、断层带附近(从揭露断层前3米开始)瓦斯涌出量急剧增大,不论断层大小,只要揭露断层,瓦斯涌出量就会急剧增大,过完断层即可恢复正常。2、掘进工作面进入褶皱转折端(轴)时瓦斯涌出量逐渐增大。3、煤厚增加、软分层增厚时,瓦斯涌出量急剧增大。4、掘进工作面炮后T1值急剧升高又急剧下降。综上所述,由于矿井瓦斯涌出异常点和异常因素难于准确控制,因此必须加大瓦斯抽放力度,提高抽放效果,确保矿井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二章 开 拓 开 采2.1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田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2040m),以井田走向和倾向为依据划分三个采区,一采区、二采区和三采区;主斜井(x=2989600,y=35387780,z=+2188.3m,=194,=13)为新建,副斜井(x=2989640,y=35387816,z=+2191.5m,=194,=18)为新建,系统形成后,采用区段下行式开采,走向壁后退式回采,采区内为下山开采,其中2040m水平以下为二级提升。该方案采用斜井开拓,区段下行式开采,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该矿的运输下山、行人下山、回风下山均布置在M5煤层15m垂距底板岩呈中,利用石门和斜巷联系各煤层。矿井首采一采区,然后再开采二采区,区段下行式回采。首采工作面为一采区,西翼的M5煤层1051工作面,准备工作面为西翼的M5煤层1053工作面。2.2采区巷道布置采区内煤层采用集中布置。2.3采掘方法1、采煤方法根据老桥煤矿开采设计方案,设计采用走向长壁炮采法采煤,后退式开采,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2、掘进方法掘进方法包括炮掘。目前炮掘的装载方式主要是人工扒装上溜子和钢丝绳牵引耙斗机上溜子、皮带、矿车运输方法相结合。第三章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我国各突出矿井执行的是“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不采取区域防突综合措施的不掘进。3.1区域预测在今后的采掘中,为解放生产力,加快采掘进度,降低防突成本,建议矿井对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根据预测结果,可以把突出煤层分别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目前,本矿未进行该项工作,故所有采掘区域都必须按突出危险区进行技术管理。3.2区域防突措施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区域性防突措施是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其中开采保护层是最有效的一种防突措施。在突出矿井,无保护层可采的条件下,一般采用预抽瓦斯作为区域性防突措施。3.2.1超前钻孔预抽1、采煤工作面根据本矿开拓方式和巷道布置情况,本矿拟采用顺层钻孔抽放。在回采巷道掘进的同时,在运输巷和回风巷进行本煤层钻孔的施工,并相继投入抽放,对煤体瓦斯进行超前抽放。2、煤巷掘进工作面根据采掘安排,本矿拟采用掘进工作面顺层钻孔预抽和两帮钻场夹抽的方法相结合。具体施工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但严禁违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3、石门(含立井、斜井等)揭煤工作面根据采掘安排,本矿拟采用掘进工作面顺层钻孔预抽的方法。具体施工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但严禁违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3.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3.3.1必要性为了确定区域防突措施是否达标,本矿必须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3.3.2效检方法1、采煤工作面(1)开采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开采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主要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顶底板位移量及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也可结合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变化率等辅助指标。当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检验时,应根据实测的最大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最大残余瓦斯含量对预计被保护区域的保护效果进行判断。若检验结果仍为突出危险区,保护效果为无效。根据本矿实际情况,建议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该项工作。(2)预抽煤层瓦斯效果检验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以预抽区域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根据本矿实际情况,建议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该项工作。2、煤巷掘进工作面方法一:根据预抽前的瓦斯含量及抽、排瓦斯量等参数间接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值。目前本矿尚无完整的瓦斯参数等基础资料,建议尽快安排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煤层瓦斯参数等鉴定工作。方法二: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3、石门(含立井、斜井等)揭煤工作面方法二: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方法二: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3、效检注意事项(1)检验期间还应观察、记录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生的喷孔、顶钻及其他突出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