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长平二矿2.4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长平二矿2.4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2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长平二矿2.4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3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长平二矿2.4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长平二矿2.4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题目:长平二矿 240 万 t 新井设计 外文题目:Chang ping mine 2.4 million tons of new wells design 毕业设计(论文)共 101 页(其中:外文文献及译文 12 页) 图纸共 4 张 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 答辩日期 2012 年 6 月 I 摘要 长平二矿拥有四层可采煤层,煤层和煤厚分别是 1(2)、2(2.5)、3(5.5)。煤层南北走向 约为 3500m,东西倾向约为 5000m,井田面积约为 17.64 km2。平均倾角为 6 度。工业储量 为 2.47 亿吨,设计储量为 2.17 亿吨,可采储量为 1.70 亿吨。本设计从矿井的开拓、开采、 运输、通风、提升及工作面的采煤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设计严格遵守设 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 ,整个矿井采用了先进的皮带运输,提高了运输能力,为矿 井的增产打下了良好的运输基础。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工作面支 护方式为液压支架支护方式,端头支护采用端头支架。本设计采用立井单水平大巷布置, 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大巷采用集中布置。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本 次设计是长平二矿新井设计,地质资料都是在实习矿上搜集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并 合理运用平时及课堂上积累的知识,查找有关资料和文献,力求设计出一个高产、高效、 安全的现代化矿井。 关键词:煤矿开采;开拓布置;运输;开采方式;通风 全套图纸,加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II Abstract Chang ping II coal mine can have a four- layer thick coal seam, and were 1 (1), 2 (2.5) ,3 (5.5). Coal from north to south is about 3500m, things tend to about 5000m, Ida area of approximately 17.64 km2. Angle of 6 degrees. Reserves of 247 million tons of industrial design reserves of 217 million tons,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170 million tons. This design from the mine exploration, mining, transport, ventilation, and face to enhance all aspects of mining methods described in detail, rigorously designed to comply with the Design Standards and Coal Mine Safety Regulations, the mine employs advanced belt transport, increased transport capacity for the mines output has laid a goo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Mining Methods trendency mechanized longwall mining method. Face support means for the hydraulic support means end support with end support. This design uses a lang one level, the main shaft with skip hoisting, with cage hoisting shaft, roadway layout with focus. Ventilation for the central abreast ventilation. The mine design is Chang ping two new well design and geological data are collected by the mine in the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 guidance and ordinary and reasonable use of the knowledge gained in class, fi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and strive to design a high , efficient, modern coal mine safety. Key words: Coal mining; Development arrangement; Transport; Mining methods; Ventilation III 目录 前言 . 1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 2 1.1 矿区概况 . 2 1.1.1 矿区地理位置 . 2 1.1.2 矿区地形、地貌及交通运输 . 2 1.1.3 气候条件及地震情况 . 3 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 4 1.2.1 井田地质构造 . 4 1.2.2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 4 1.3 煤层质量及煤层特征 . 4 1.3.1 煤质及物理性质 . 4 1.3.2 井田内煤层及埋藏条件 . 4 1.3.3 煤层综合柱状图 . 5 1.3.4 顶底板岩性 . 5 1.3.5 瓦斯赋存状况及煤的自燃性 . 6 1.3.6 地质勘探程度 . 6 2 井田境界及储量 . 7 2.1 井田境界 . 7 2.1.1 井田的边界 . 7 2.1.2 边界煤柱的留设 . 7 2.2 井田的储量 . 7 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原则 . 7 2.2.2 矿井工业储量 . 8 2.2.3 矿井可采储量 . 8 2.2.4 工业广场面积的确定 . 9 3 矿井的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 10 3.1 矿井的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 10 3.1.1 矿井的年产量合理性 . 10 3.1.2 矿井的服务年限 . 10 3.2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 . 11 4 井田开拓 . 12 4.1 井筒形式的确定 . 12 4.2 确定井筒的位置及数目 . 12 4.2.1 确定开拓方式的主要依据 . 12 4.2.2 开拓方式的确定原则 . 12 4.3 确定井筒的位置及数目 . 13 4.3.1 井筒数目 . 13 4.3.2 井筒位置 . 13 4.4 井筒参数及断面图 . 14 4.5 开采水平的设计 . 17 4.5.1 开采水平的划分 . 17 4.5.2 水平划分的依据 . 18 4.5.3 水平高度的确定 . 18 4.5.4 设计水平储量及服务年限 . 18 4.5.5 设计水平大巷布置 . 18 4.5.6 大巷的数目和用途及规格 . 19 4.5.7 大巷运输方式 . 21 4.6 井底车场 . 21 4.6.1 井底车场形式 . 21 4.6.2 采区准备方式及尺寸的确定 . 23 4.6.3 采区划分的合理性 . 24 4.6.4 开采顺序 . 25 4.7 井下硐室位置、规格尺寸及支护方式 . 26 4.8 开拓系统综述 . 29 4.8.1 生产系统 . 29 4.8.2 瓦斯抽放系统 . 30 4.9 移交生产时井巷的开拓位置、初期工程量 . 30 5 带区巷道布置 . 31 5.1 设计带区的地质概况及煤层特征 . 31 5.1.1 带区在矿井中的位置及界限 . 31 5.1.2 煤层地质特征 . 31 5.1.3 带区范围及工业储量 . 31 5.1.4 带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32 5.2 带区形式及重要参数的确定 . 32 5.2.1 带区形式的确定 . 32 5.3 带区阶段划分、带区巷道布置 . 33 5.3.1 分带的划分 . 33 5.3.2 带区巷道布置、支护方式 . 33 5.4 带区车场及硐室 . 36 5.4.1 带区车场 . 36 5.4.2 带区硐室 . 36 5.5 采区生产系统 . 36 5.5.1 采准系统 . 36 5.5.2 通风系统 . 37 5.5.3 运输系统 . 37 5.5.4 排水系统 . 37 5.6 带区开采顺序 . 37 5.7 带区的巷道掘进率、采区回采率 . 38 5.7.1 带区的巷道掘进率 . 38 5.7.2 带区回采率 . 38 6 采煤方法 . 39 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 39 6.1.1 选择的要求 . 39 6.1.2 采煤方法 . 39 6.2 开采技术条件 . 39 6.3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 40 6.3.1 按通风能力确定工作面长度 . 40 6.3.2 按采煤机能力校核工作面长度 . 40 6.3.3 按刮板输送机能力校验工作面长度 . 41 6.4 采煤机械选择和回采工艺确定 . 41 6.4.1 采煤机械的选择 . 41 6.4.2 配套设备选型 . 43 6.4.3 回采工艺方式的确定 . 44 6.5 循环方式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 46 6.5.1 确定循环方式 . 46 6.5.2 劳动组织表 . 47 6.5.3 机电设备表 . 50 6.5.4 技术经济指标表 . 51 7 建井工期及开采计划 . 52 7.1 建井工期及施工组织 . 52 7.1.1 建井工程量 . 52 7.1.2 建井工期排队 . 53 7.2 开采顺序 . 54 7.2.1 开采顺序确定原则 . 54 8 矿井通风 . 56 8.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 56 8.2 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的选择 . 56 8.2.1 通风方式的选择 . 56 8.2.2 通风方法的选择 . 56 8.3 总风量的计算及风流分配 . 57 8.3.1 矿井总进风量 . 57 8.3.2 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 58 8.3.3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 59 8.3.4 硐室所需风量的Qd 的计算 . 60 8.3.5 其他巷道所需风量 . 60 8.3.6 风量的分配 . 61 8.4 计算矿井通风总阻力 . 61 8.4.1 计算原则: . 61 8.4.2 计算方法 . 63 8.4.3 计算等积孔 . 63 8.5 通风设备的选择 . 65 8.5.1 矿井主要扇风机选型计算 . 65 8.5.2 选择电动机 . 66 8.5.3 总耗电量 . 67 8.6 灾害防治综述 . 68 8.6.1 井底火灾及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措施 . 68 8.6.2 预防煤尘爆炸措施 . 68 8.6.3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 68 9 矿井运输与提升 . 69 9.1 概述 . 69 9.2 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 69 9.2.1 带区运输顺槽皮带的选择 . 69 9.2.3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选择 . 70 9.2.4 运输顺槽转载机和皮带机选择 . 70 9.3 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 . 71 9.4 提升 . 71 9.4.1 选型的一般原则 . 71 9.4.2 主井提升设备的选择 . 71 9.4.3 副井提升 . 73 10 矿井排水 . 76 10.1 矿井涌水 . 76 10.1.1 概述 . 76 10.1.2 矿山技术条件 . 76 10.2 排水设备的选型计算 . 76 10.2.1 水泵 . 76 10.3 水泵房的设计 . 77 10.3.1 水泵房支护方式和起重设备 . 77 10.3.2 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