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122-文献检索-白永辉2.doc_第1页
国贸122-文献检索-白永辉2.doc_第2页
国贸122-文献检索-白永辉2.doc_第3页
国贸122-文献检索-白永辉2.doc_第4页
国贸122-文献检索-白永辉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 献 检 索 实 习 报 告课题名称: 上海自贸区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学 院 名 称: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国贸122 姓 名: 白永辉 学 号 12410010117 指 导 教 师: 任丽娟 职 称 教授 完成日期:2013 年 12月 29 日宁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文献检索讲座记录时间:12月24地点:西四 207主讲人:王向锋主要内容:文献检索的查询方法及相关数据库网站一 查询方法:初级检索:输入需要查询的核心关键字;高级检索:在第一次检索后再进行第二次检索;减少关键字,缩小搜索范围。二相关网站: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网研网等中文期刊网、Springer,EBSCO等外文期刊搜索网三搜索注意下载对象:篇名或者书名;来源;作者;刊名或者出版以及页码;关键词;主要观点。1上海自贸区对经济的影响分析1.课题分析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全球贸易竞争的愈演愈烈,如何应对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成为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所以以上海自贸区来作为一个对接的小窗口,可以适当将其中的某些高商业标准映射到整个中国制造和服务业。如果试验失败了,由于限定范围,影响也有限,而一旦成功,就可以进一步扩大推广并全面对接整个中国经济,因此上海自贸区试点的成立对于中国的发展成为一大重要意义的转折点。并且,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全国最全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因此上海一定会成为人民币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同时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有利于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增加外商投资,提振中国港行业,实现监管措施的便利化与管理体制的多样化。所以,上海自贸区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对未来的中国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上海自贸区如何经影响经济”这一个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2.选择数据库或检索工具:利用Google、SCIRUS、百度和中经网等搜索工具搜索免费资源,用图书馆“EBSCO、Emerald、JSTOR、Wiley 、Springer 、Blackwell、Ebrary和CCER”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全文、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全文库”等中文数据库。3.检索过程:根据以上分析选用主题词检索字段检索,且用上海自贸区与经济两词进行检索。即采用高级检索,也可以采用简单检索后进行二次检索方法,以达到同样效果。高级检索:关键词:上海自贸区*经济一般检索:关键词:上海自贸区;在第一次检索后使用二次检索,关键词为:经济(二次检索)另外还可以用期刊名等多种方式检索。24.检索内容:【篇名】:上海自贸区必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来源】:中国知网【作者】:金爱伟【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国际融资,2013年10期,21-23页【关键词】:经济发展进程; 自由贸易区; 审批制度改革; 中国经济; 重点领域; 国有企业改革; 试验区; 政府职能转变; 上海; 运作模式; 【主要内容及观点】: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攻坚,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求接轨国际的制度规则、法律规范、政府服务、运作模式。上海自贸区实质就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同时发达经济体推下一代全球贸易规则,制约中国,成立自贸区是大势所驱。从内容上说,T P P突破了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 T A)模式,将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这将使现有国际贸易投资体系向更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和权益保护方向发展。这对于适应W T O规则不久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将不得不面对新的贸易规则壁垒,原有贸易优势大幅丧失。并且中国传统发展模式遭遇瓶颈,自贸区探索新的增长方式。首先一方面,2012年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47%,远远高于美国、日本的30%水平。另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遭遇严峻挑战,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众多外贸企业面临用工成本上升和用工难问题,而周边国家,如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出口产品仍处全球价值链低端,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中国仍基本集中在中低端,获取的贸易利益比较少。出口产品主要依赖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的加工组装环节。多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虽然规模增长快,但质量和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高投入、低收益”的局面难以长期持续。【结论及启示】:在我看来,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和来自美国,欧盟等经济大国新兴的贸易规则的压力下,对于中国来说,又是一次挑战,更有又是一次机遇的。如何应对当下的新兴经济体下,中国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成了最好的回应,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中国探索新的增长方式的最好的一个对接口,正如它的实质就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然而正如加入世贸组织之于中国的意义无需赘言,上海自贸区推进是否可与之比肩也尚需观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必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标杆事件。3【篇名】: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基础与制度创新【来源】:中国知网【作者】:王道军【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开放导报,2013年10月,第5期 30-33页【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制度创新; 负面清单管理; 【主要内容及观点】: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国家选择了上海。这是因为,与其他区域相比,上海有着更加优厚的试验基础。上海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经济基础良好,更有长三角这一广阔经济腹地的支撑。此外,上海服务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更需要自贸区的进一步支撑。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实现生产总值20101.3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2060.76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6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产出占到GDP的总量达到50%,就意味着其产业结构是以服务经济为主。上海的比重达到60%,则可认为其基本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上海的人才集聚在全球也都具有一定优势。从微观来看,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区域此前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给建立上海自贸区积累了不少经验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基础,即原有的保税区管理创新,和上海自贸区将来所要做的工作一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这是国家选择上海的重要因素。上海自贸区将要推进的制度创新:用制度创新代替政策优惠;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结论及启示】:从这篇文章中可以了解到,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因为上海产业基础优厚、经济腹地广阔,而原有的上海综合保税区也进行了多项改革探索。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将用制度创新代替政策优惠,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其创新实践也着眼于为中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同时上海自贸区应在原有保税区的基础上,重构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加快对几个保税区的升级和整合优化。如何顺势而为,实现转型,将是上海探索的重要方向。4【篇名】:上海自贸区落地【来源】:中国知网【作者】:孙玉敏【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上海国资,2013年7期,57-60页【关键词】:自由贸易;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海关特殊监管区; 试验区; 服务贸易; 物流园区; 中国经济; 外汇管理; 国际贸易; 业务模式; 【主要内容及观点】:上海综合保税区不断在功能创新,外汇管理,贸易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 逐步成为,离世界市场最近的地方。一方面将保税区作为中国外向度最戈的试验区, 推动各类监管方式在这里先行先试;另一方面在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上参照自由贸易园区的运作模式, 营造与国际惯例最为相近的便利化环境。但是,上海综保区的发展也存在诸多瓶颈,其中尤为突出的有两大挑战:随着开放的扩大,以及全国特殊监管区布局铺开与整合发展,特殊监管区依靠政策优惠吸引投资的作用进一步被弱化;综保区的功能创新涉及多个部门,涉及行业管理体制和监管流程机制等深层次改革问题。促进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必须重点研究国际贸易新规则;借鉴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机制,模式,政策, 提出上海自贸区的主要内涵, 空间布局,模式机制及政策措施;三,是探索重点发展贸易领域, 优化贸易发展模式结构,以服务贸易为主,货物贸易为辅,培育新国际竞争力。【结论及启示】:从定义上说,真正的自由贸易园区,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区域,货物进出无需通过国家海关,进入区内可不缴纳关税或者不受配额限制,并可无限期地在区内储存。自由贸易园区的核心价值是:国际贸易自由化吸引国际投资,便利化运作环境和低成本鼓励政策,一个理想的自由贸易园区具有更加低成本的运作环境,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政策,更加宽松的外汇管理,与国际惯例更加接轨的监管服务,中国目前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由贸易园区最本质的区别是, 前者是境内关内,后者是境外关外。5【篇名】:上海自贸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起点【来源】:中国知网【作者】:郭芳;王红茹【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35期,28-33页【关键词】:中国经济; 自由贸易区; 改革开放;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试验区; 国务院; 海关特殊监管区; 新一轮; 物流园区; 上海浦东【主要内容及观点】:介绍了关于成立上海自贸区的历程,首先2009年11月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统一管理2005 年12 月启用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 年6 月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外高桥保税区及2010 年9 月成立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2011年,上海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11月份,第11 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在上海浦东举行,展现了中国特殊监管区尤其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情况。2013年1月1日,上海在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 2月28上海颁布了临港“ 双特”30 条实施政策,旨在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上海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4月18日,上海市商务委办公室主任邓福胜向媒体证实,上海正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总体方案。5月14日,上海自贸区项目获得国家层面立项。5月下旬,浦东自由贸易区试点方案经由上海市政府讨论并肯定后,上报中央相关部门,进入会签阶段。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最后,上海自贸区正式成立。【结论及启示】:上海获得自贸区改革的权利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重重磨难,总算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点,但是上海能够得到这一个资格,也是因为上海本身有着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理念和超越他人的步伐,能够使上海当之无愧的得。对于上海,这个自贸区将会是巨大的压力,同时又是巨大的机遇,将会为上海注入一个新的力量。6【篇名】:“放开一线,管住二线”上海自贸区解析【来源】:中国知网【作者】:华顿【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封面故事,2013年8期 18-22【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试验区; 中国经济; 总体方案; 对外开放; 总理李; 海关特殊监管区; 建设; 国务院;【主要内容及观点】: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是上海自贸区的标志意义,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 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 即“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所谓“一线”, 是指自由贸易区与国境外的通道口,“一线放开” 是指境外的货物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进入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内的货物也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运出境外; 所谓“ 二线”, 则是指由贸易区与海关境内的通道口,“ 二线管住”, 是指货物从自由贸易区进入国内非自由贸易区、或货物从国内非自由贸易区进入自由贸易区时, 海关必须依据本国海关法的规定, 征收相应的税收。上海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这不是以往的政策优惠, 而是深刻的制度创新。此次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广的关键在于制度红利能否推广, 即政府放权、放松管制,走市场化道路。通过放松管制、强化市场化机制改革的做法, 向社会提供摆脱经济低迷所需要的“制度红利”。同时投资、贸易、金融三大创新上海自贸区的核心内容。【结论及启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将给中国带来历史性机遇。除了国际贸易能级的提升, 中国金融体系加快开放、与国际接轨, 将会在新形势下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此次上海自贸区建设获批不仅会对上海市的建设带来巨大的“ 红利”, 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此番改革的思想和方向非常令人振奋,有些人甚至称, 自贸区比加入W T 0 的作用更大。7【篇名】:上海自贸区锻造“纽伦沪”格局的第一步【来源】:中国知网【作者】:章玉贵【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中国工人 2013年11期 51页【关键词】:贸易自由化; 中国经济; 产业强国; 重要使命; 金融国际化; 投资自由化; 锻造; 价值链; 金融竞争; 国际金融; 【主要内容及观点】:作为打造中国经济精彩第二季的重磅试验田,上海自贸区肩负着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等重要使命。以当下全球金融竞争与产业变迁的趋势,我国要实现由贸易与制造大国向资本与产业强国的转变,必须有个深度嵌入全球金融与贸易分工价值链的桥头堡来引领。而我国在当今国际金融与贸易格局中的实际地位与经济实力则明显不对。人民币的确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第三大货币,但注定征程漫漫。更严峻的现实是,美国如今正在加速边缘化WTO,并以锻造国家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构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和多边服务业协议等多边贸易体系,力图打造由美国主导、欧洲和日本共享红利的新一代全球贸易与服务业规则。一旦上述三大协议成型,极有可能成为美式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重要载体,甚至由此重新敲定国际经济与金融规则,从战略上围堵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并以先边缘化“金砖国家”的路径逼迫新兴经济体二次“入世”。尤其是TPP 的相关设计,直接针对中国软肋提升要素价格和削弱国家资本主义的行为,使得中国进退失据。【结论及启示】:面对当前极为严酷的国际竞争,我们亟须尽快拿出战略性应对方案。而中国由贸易和制造大国向资本与产业强国迈进,迫切需要一个以纽约和伦敦为参照系、能嵌入到全球高端产业分工中的超级城市的引领,相关要素禀赋发育最齐全且不乏金融历史底蕴的上海,正好可以承担这个历史使命。8【篇名】:上海重返金融黄金时代?【来源】:中国知网【作者】:叶檀【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商周刊,2013年17期,19页【关键词】:黄金时代; 自由贸易协定; 离岸金融市场; 上海; 北美自由贸易区; 开放; 新加坡; 优惠政策; 中国; 突破口; 【主要内容及观点】:上海自贸区是中国主动开放的强烈信号。上海自贸区顶着压力出台,背景有二。首先,在WTO框架下,各国在小范围内寻求更开放、更自由、更特殊的贸易渠道,如中国与东盟、瑞士,韩国与欧盟、美国等11个经济体,美加墨三国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小范围内的贸易在低税、便捷的通道下进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由于签署协议国享受特殊待遇,贸易金融商业自由度更高。其次,中国国内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严峻挑战,个项关键性改革举措,茹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各类资本具有碰到地位破除规劝资本等如在箭弦,如果不改革,中国将步入失落的20年,只能背水一战。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重镇,一旦取得突破则课推广到全国,与香港相比对内地的示范作用根强,杠杆更长。【结论及启示】:建设自贸区,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不可忽视的是风险管理制度,中国的创新改革往往毁于风险失控,一度泛滥的信托公司,国债期货以及文交所,贵金属交易所等,上海自贸区改革,既是对上海的考验,也是对中国深度改革开放的考验,只成功。不能失败。上海是否能回到黄金时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进入开放,发展时代。9【篇名】:上海自贸区的使命和未来前景【来源】:中国知网【作者】:【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国际融资,2013年10期,24-25页【关键词】:未来前景; 行政体制改革; 全面创新; 三驾马车; 税收优惠; 深圳经济特区; 经济体制; 监管体制; 顶层设计; 自下而上;【主要内容及观点】:上海自贸区的四项使命贸易的自由化:即没有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金融的国际化:其终极目的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政的精简化:自贸区将实施“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一线”指国境线,“彻底”被不断强调。自贸区的可扩展性和复制性又如何呢?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自贸区自身区域是否有扩展空间,28平方公里很小,现在做的很多文章其实是在28平方公里以外的。因此,未来扩张是留有空间的,主要要看试点的效果,不排除未来自贸区会推广到浦东甚至是上海全境。二是其它地方自贸区会不会跟上,管理层是有可能会放出其它赛马来进行平衡和竞争,也有传言几个地区已经在上报方案,但短期内可能还有一些难度,主要是这一次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的力度、尺度之大,难度之高,对于现有行政机构来说都有一个消化和适应的过程,如果短期内多次复制,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工作过度负荷,无法有效响应。【结论及启示】:作为改革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拉动新三驾马车的核心抓手,以及自下而上的全面积极试验和回应,上海的自贸区试验意义比肩甚至超越第一轮以开放促改革时建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这是当下中国全力推进改革的一个缩影,它不是一两项税收优惠,也不是招商一两家骨干企业,而是机制和体制的真正全面创新和升级。这是一个完整的从经济体制到监管体制再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它将创造出一个符合国际惯例、自由开放,鼓励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10【篇名】: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ree Trade Zones: A Case of WFTZ in Shanghai, China【来源】: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议论文【作者】:Shang Zhaoyi , Che Yue , Lv Yongpeng , Yang Kai【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 2011 Asia-Pacific【关键词】:Strategies; Development; Free Trade; Shanghai【主要内容及观点】:A free trade zone (FTZ) or a export processing zone (EPZ) is an area where some traditional trade barriers such as tariffs and quotas are eliminated and bureaucratic requirements are lowered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business and foreign investments. In this paper, eco industry theory is applied to a FTZ named Waigaoqiao Free Trade Zone (WFTZ) in a unique city Shanghai to look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ocial dimension as well as ecological integri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source effectiven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k material flow of WFTZ are evalu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statuses of atmosphere, water and regional sound almost fit the request of standard, and 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well treated; land use ef . ficiency, water resource consumption efficiency and energy efficiency go far beyond the average level but still have space to be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WFTZ, problems are picked out and several methods are used to establish and optimize an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Based on our research, we bring up strategie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ree-trade-zone design or re-design to minimiz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long its life cycle from firm level such as clean production audit, carbon audit and ISO14001 management system, and from park level including symbiotic industrial network construction, material and energy flow planning, and cultural identity creation. WFTZ provides an approach and gives an example to think about how to optimize general industrial parks into eco-industrial park。【摘要翻译】: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EPZ)是一个地区,一些传统的关税等贸易壁垒和配额被取消,降低行政监管要求,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外国投资。在本文中,生态工业理论应用到保税区命名为外高桥自由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在一个独特的城市上海寻找可持续发展模式。基于社会层面的考虑以及生态完整性和经济效率,环境质量,资源的有效和外高桥保税区公园物流现状评价。结果表明身份的气氛,水和区域的声音几乎符合标准的要求,和点源污染是处理好土地利用效率水资源缺乏,消费效率和能源效率远远超过平均水平,但仍有改进空间。根据外高桥保税区的状态,问题是挑选和使用几种方法,建立和优化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结论及启示】:根据文章所述,我们应提出的策略,应考虑在自由贸易区的设计或重新设计以减少沿其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企业层面如清洁生产审计,碳审计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从园区层面包括共生的产业网络建设,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规划,文化个性创造。考虑如何优化一般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11【篇名】:Shanghai FTZ:Foundation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来源】:中国知网【作者】:Wang Daojun【刊名或者出版社以及页码】:Morning Post, 2013年8期,22页【关键词】: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 institution innovation; negative list management【主要内容及观点】:Chinas State Council decided to establishment of a pilot free trade zone in Shanghai, where has strong industrial base, and largeeconomic area, and meanwhile, the existed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s has made several reform exploration. As the foregoer,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starts to innovate the institutions instead of pursue preferential policies; explores management patterns of negative list, and its innovation practices arealso focus on offering experiences which can be applied by whole China.【摘要翻译】:中国国务院决定的一个试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巨大的经济区,同时,已有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取得了一些改革探索。作为带头人,上海自由贸易zonestarts创新机构而不是追求的优惠政策;对管理模式和创新实践的负面清单,并专注于提供经验可以被全中国的应用。【结论及启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建设是一个探索、推进、完善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监管措施的便利化与管理体制的多样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后能否顺利运行并有效吸引投资者,与海关监管的原则、方式和手段密切相关; 自贸区的成立给上海港口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自贸区将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整个对外贸易、加工业的升级,从而推动区域制度创新135.文献综述: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全球贸易竞争的愈演愈烈,如何应对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正成为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在这总面积仅有2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贸区,将承载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使命。关于成立上海自贸区,有关学者分析道:一,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PSA(诸(多)边服务业协议)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WTO。对于新一轮的游戏规则,中国不得不迫于压力,寻找突破口;二,中国传统发展模式遭遇瓶颈,自贸区探索新的增长方式。首先一方面,2012年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47%,远远高于美国、日本的30%水平。另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遭遇严峻挑战,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众多外贸企业面临用工成本上升和用工难问题,而周边国家,如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