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频率使用规划建议.ppt_第1页
中国电信频率使用规划建议.ppt_第2页
中国电信频率使用规划建议.ppt_第3页
中国电信频率使用规划建议.ppt_第4页
中国电信频率使用规划建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信频率使用规划建议 中国电信无线网络频谱资源分析近期申请到800M数传频段的规划建议推迟申请800M数传频段的规划建议 中国电信用户增长现状和趋势 2010年底 中国电信用户数将突破1亿随着网络覆盖率的提升和3G概念的普及 明后两年电信用户数将大幅增长 中国电信用户数发展统计 2009年国内3G新增用户中 中国电信占比为46 1 居三家运营商之首电信可以利用技术和覆盖优势 保持领先 中国电信3G用户数发展统计 万人 数据来源 ZTEresearch 109 296 409 557 698 877 1040 1310 1670 2020 互联网本身就是移动宽带的 杀手应用 截至2010 6 中国网民人数4 2亿 手机上网用户2 77亿网络普及率仅为31 8 远低于韩国的80 日本的75 用户使用行为排名 中国网民数量 普及率统计 2010 6 2009 12 2009 6 2008 12 2008 6 2007 12 2007 6 万人 16200 21000 25300 29800 33800 38400 42000 随着数据卡普及和3G手机成熟 中国电信将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利润 数据来源 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数据业务的发展使电信频谱资源日益紧张 影音下载 视频 网络游戏 移动办公等业务的普及化 使单用户流量增长趋势明显不鼓励小流量长时间在线业务的发展 随着1X数据业务向EVDO迁移 4载波1X可以满足网络的长期发展需求 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 导致频谱资源日益紧张提前作好规划 打造面向业务的频谱格局 极速移动多媒体体验 WAP 短信 彩信 音乐下载 游戏下载 移动多媒体 手机电视 合理规划频谱资源 赢在起点 完善过程 已经规划800M频段 1X从高频向低频 DO从低频向高频 4载1X 3载DO可以满足大部分区域的网络发展需求按照国家对频谱的统一管理规定 中国电信还可能获得800M数传频段 A段 821 824 和B段 824 825 主要用于军网和公网 频谱资源是各运营商发展业务的根基 相比于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800M频谱资源优势明显 合理利用尤为重要提前打造频谱格局 终端产业链完善后 大力发展手机用户 将 起点优势 延伸至 全业务运营 37 78 119 160 201 242 283 820 825 835 EVDO 1X 可能获取 频段是不可再生资源 要合理利用 持续争取 两手准备一个中心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可以申请到800M数传频段 14M带宽可以满足网络长期发展需求2 1G频段可以全部留给LTE 为下一代网络做资源储备 短期内申请不到800M数传频段 现网带宽不足以支持网络长期发展需求2 1G频段中 5M部署DO室内数据卡 10M留给LTE 提前做好LTE网络的部署 几乎所有运营商都将LTE作为网络下一步发展目标规划现网的同时 提前为LTE预留频段 确保商用效果 盘点中国电信已经在手的800M 2 1G频段 以及正在争取的800M数传频段 如何高瞻远瞩 精耕细作 是我们需要探讨的永恒话题 中国电信无线网络频谱资源分析近期申请到800M数传频段的规划建议推迟申请800M数传频段的规划建议 9 精耕细作 提升整体网络质量 优化现网指标 清理现网存在的问题提高存量资产的收益能力 农村覆盖 室内覆盖 部分室内场景信号覆盖较差室内吸收话务量效果不明显导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数据业务需求巨大 农村地区面积较大 居住地相对分散 室外覆盖需求明显经济基础薄弱 业务类型单一 投入产出比低 地下停车场 密集住宅区 山区农村 平原农村 重点消除网络短板 优化高产区 挖掘海量市场 利用频谱资源优势攻克网络覆盖短板 争取资源 全网布局 800M数传B段 824 825MHz 可能会优先获取 8个频点将缓解大部分城市频谱资源紧张的现状 重点市场 重点保障 广域铺网 以量取胜 对于室内高产粮田 建议分别启动1X DO专用突出主导频 减少小区间干扰 提高室内覆盖网络质量 对于广域农村覆盖 以室外场景为主 建议启动DO专用频点产值不高 客户群体潜力巨大 无线网络正在由城市渗透到农村 建议提前部署用户格局 具体规划建议 随着1X增强技术成熟 建议采用2载波1X 6载波DO增强室内1X覆盖 建议采用160专用频点增强室内和农村DO覆盖 建议采用119专用频点 或新增的 第八频点 基于824 825频段的产业链情况分析 产业链 中兴中兴通讯基站不需要改动硬件即可支持 第八频点 的硬件不需要改动 现网即可支持 第八频点 现网终端已经支持 设备 终端 室外站 室内站 分布式基站 第八频点 如何选择 专频专用 打造数据卡VIP级优质体验 820 821MHz属于集群专用载波 暂时不在规划范畴之内821 824MHz可提供两个频点 建议作DO数据卡专用频点 在DO手机产业链成熟之前 通过发展数据卡提高收益 增加用户粘性 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庞大的应用平台 宽带市场潜力巨大 占用资源过多 效益不明显 利用821 824频段打造数据卡专网 按流量计费与语音业务隔离 分频管理 谨慎扩容 移动宽带专网 网络资源丰富用户需求旺盛 数据卡传统观念 一卡难求 现象表明 数据卡已经在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 旧伤 温床 响应价值用户的网络感知 对策 基于821 824频段的产业链情况分析 基站侧 前瞻性 终端侧 基站侧不支持821 824MHz频段如果电信得到800M数传频段A段 现网设备都需要硬件升级 现网终端内不包含800M数传参数800M数传频段参数可以由后台下发 或写入市场新增终端 大力发展数据卡用户 不再有顾虑利用载波捆绑技术 保持竞争优势为DO手机商用营造良好客户氛围 中国电信无线网络频谱资源分析近期申请到800M数传频段的规划建议推迟申请800M数传频段的规划建议 整合现有资源 持续引领3G 数据业务占用1X资源部分大学已用满7个频点 校园 写字楼 北方高档住宅区 语音 数据业务需求很大重点关注数据业务 宽带业务需求很大以无线抢占有线市场 现网压力亟待缓解 区域竞争日益激烈 适时启动2 1G频段建议5M优先用于室内DO覆盖 10M留给LTE 2 1G用于EV DO数据卡专网 两网 定位 2 1G数据卡专网主要面向室内卡类用户 数据卡用户特性完善室内覆盖 移动性弱 带宽需求高 对突发业务能够快速响应 难点 盲点 盲区 无室分 难进站 速率没有保障 新产品新技术打破传统网络部署模式 小型化基站 可以将信号渗透到室内每个角落 不需开墙破土 利用DoBPhaseII技术 三载波捆绑峰值速率达到14 7Mbps EV DO的覆盖区域可主要以分为下面几种场景仅有800M的覆盖区 2 800M 2 1G双频覆盖区 通过共800M 2 1G共站址建设的区域有800MEV DO覆盖的区域新建2 1G站 2 1G 800M 2 1G 800M 800M 800M 2 1GEV DO覆盖示意图 2 1G 2 1G 1 2 当双频终端在800M和2 1G双频覆盖区域 或者终端在1 2类覆盖区之间移动的时候 都可能存在着双频的互操作 互操作的频繁程度取决于两方面 2 1G网络和800M网络的覆盖差异EV DO的用户行为 2 1G只发展数据卡用户可以使网间互操作频度大幅减小 800M和2 1G覆盖的场景 800M和2 1G双频网待机机制 EV DO终端待机下的频段选择 主要是通过监听空口的SectorParameters消息中的字段来实现的 SectorParameters消息在每个载波上都有发送 其中关于频段选择的字段如下 ChannelCount 是指小区下载频的数目 Channel 是指各个载频的信道编号 和1x不同的是 DO可以信道编号包括系统类型和频段信息 终端在收到这些字段后利用Sessionseed等参数进行哈希选择 确定最终的待机频段和载频 当载波负荷差别较大时 根据终端能力进行跨频指派 尽量选择起呼载频进行分配资源 以保证呼叫成功率 AN在建立session时会记录终端频段支持能力 载波分配的一般设计原则 800M和2 1G双频网的业务指派实现负荷分担 通过终端的设置 可以较好的实现对800M网络分流的作用 800M和2 1G双频间的切换场景分析 目前异频切换的触发条件是有效集中最强的Ec Io小于 5dB 且搜索到异频段的信号强于此值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