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出师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崩殂(c)阻塞(s)恢弘(hng)b陟罚(zh) 臧否(fu) 咨诹(zu)c驽钝(n) 裨补(b) 斟酌(zhu)d夙夜(s) 菲薄(b) 阙漏(qu)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憎恨)b以光先帝遗德(光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c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宠)d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所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b先帝不以臣卑鄙c臣本布衣d苟全性命于乱世4理解性默写填空。(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_。”(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_。”(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两句意思一致。(4)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是:“_。”(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文中语句“_”就表明这个重要结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悉以咨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7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8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诵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9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014题。(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注:的知:确切知道。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人庶:人臣庶民。魏武帝:曹操。教令:教化,命令。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期行)1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d不欲以诈道训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13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它们表现了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14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一诗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_?15请你就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南人永不复反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点评。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八十七至九十回这样写道:建兴三年(225),为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诸葛亮以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赵云、魏延为大将,率蜀兵五十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征犯境侵掠的蛮王孟获。经七擒七纵,终使孟获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匍匐帐下,肉袒谢罪,永不复反。诸葛亮乃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令其永为洞主。所夺之地,尽皆退还。点评:_16按照要求默写。(1)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2)人各有志。诸葛亮希望尽己所能,“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陆游坚守其报国之志,“僵卧孤村不自哀,_”。(3)亲贤臣,远小人,_。(诸葛亮出师表)17综合性学习。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_。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_。(2)黄先生对一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的“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黄先生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3)将材料一的前两句话扩展成一段话。(要求字数在50左右,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参考答案1b解析:b项中“否”的读音应为“p”。2c解析:a项中“痛恨”是“痛心遗憾”的意思;b项中“光”是“发扬光大”的意思;d项中后一个“以”是“来,用来”的意思。3d解析:a项中“开张”的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商店开始营业”。b项中“卑鄙”的古义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为“品质、行为恶劣”。c项中“布衣”的古义为“平民”,今义为“布衣服”。4(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5(1)选拔(2)询问6(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7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8(1)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2)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3)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9提示:围绕“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10b11b12(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13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以身作则的重要14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有气度的人。15示例:诸葛亮正确地处理蜀汉政权与蛮王孟获的关系。16(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攘除奸凶 尚思为国戍轮台(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7解析:(1)第一空:阅读所给材料,材料一强调的是粮食来之不易,材料二突出的是我国餐饮浪费食物现象严重;把这两方面内容加以调整、表述即可。第二空:从节约的角度来谈即可。(2)要针对黄先生的错误看法发表见解,要从爱惜粮食、继承传统美德的角度来劝说。要有恰当的称呼。(3)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前提下扩写,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加入相关的细节描写。语言要生动形象,再现老农辛苦劳作的画面,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不要超过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