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傈僳竹书与纳西哥巴文造字机制比较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傈僳竹书与纳西哥巴文造字机制比较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傈僳竹书与纳西哥巴文造字机制比较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傈僳竹书与纳西哥巴文造字机制比较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傈僳竹书与纳西哥巴文造字机制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傈僳竹书与纳西哥巴文造字机制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f 目录 f t l llli ii iiii ii i ii iiiil y 18 8 2 16 5 摘要 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造字机制及相关研究简介 1 第二节两种文字简介 2 一 傈僳竹书简介 2 二 纳西哥巴文简介 4 第三节两种文字研究概况 5 一 傈僳竹书研究概况 5 二 纳西哥巴文研究概况 5 三 两种文字比较研究概况 7 四 小结 7 第四节研究的对象 方法和材料 8 一 研究对象 8 二 研究方法 8 三 研究材料 8 第二章初造字及造字机制的比较 1 0 第一节初造字概貌 l o 一 傈僳竹书初造字概貌 1o 二 纳西哥巴文初造字概貌 1 3 第二节仿拟机制 15 一 傈僳竹书的仿拟机制 1 5 二 纳西哥巴文的仿拟机制 1 9 三 两种文字仿拟机制的比较 1 9 第三节引进机制 2 2 一 引进机制的确定原则 2 2 二 傈僳竹书的引进机制 2 4 三 纳西哥巴文的引进机制 2 6 四 两种文字引进机制的比较 3 0 第四节仿拟机制对初造字的影响 3 1 一 字符具有一定程度的表意成分 3l 二 易产生异体字 3 2 三 易产生形近字 3 2 第五节引进机制对初造字的影响 3 2 一 引进文字系统的多源使两种文字系统异体字增加 3 2 二 两种文字的符号体态趋同于其所引进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文字系统 3 3 三 引进方式的不同造成初造字字符的繁简差异 3 3 第三章新造字及造字机制的比较 3 4 第一节新造字概貌 3 4 一 傈僳竹书的新造字概貌 3 4 二 纳西哥巴文的新造字概貌 3 5 第二节参照机制 3 5 一 傈僳竹书的参照机制 3 5 二 纳西哥巴文的参照机制 3 7 三 两种文字参照机制的比较 3 9 第三节参照机制对新造字的影响 4 0 一 参照基字的不同结构层次 使新造字呈现出层次性 4 0 二 采用参照机制造的新造字存在异体现象 4 l 第四章结论 4 2 一 仿拟机制比较 4 2 二 引进机制比较 4 3 三 参照机制比较 4 4 参考文献 4 6 后记 4 9 摘要 傈僳竹书与纳西哥巴文造字机制比较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申请人刘红好 指导教师 邓章应副教授 摘要 傈僳竹书是云南省维西县的一位叫汪忍波的傈僳族人在2 0 世纪2 0 年代独自 创制的 这种文字的载体是竹片 傈僳语叫 吗当同鹅 m a z d a 3 3 t h 0 3 1 y i l l 3 1 即 竹编文字 现在语言学界称它为 傈僳族音节文字 或简称为 傈僳字 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表意性质的不太成熟的原始音节文字 一字表一音节 但异 体较多 它也是借源字和自造字相结合的拼盘文字 主要借用汉字 纳西东巴文 和纳西哥巴文 目前学界对傈僳竹书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 纳西哥巴文是我国西南边陲的纳西族先民创制且仍在使用的一种不太成熟的 音节文字 主要用于东巴书写经典 或用来直接书写经文 或在东巴经中用来标 音 这种文字主要分布在丽江县城附近及维西一带 但是其应用远不及东巴文广 泛 就文字性质来说 它是借源文字和自创文字相结合的拼盘标音文字 主要借 用汉字 藏文 东巴文 其特点是一字一音节 但字音声调不确定 且一个音节 可用多个字形表示 即异体多 哥巴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即文献的收 集与整理 字典辞书的编纂和哥巴文语言文字研究 目前学界对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的研究还很不够 本文拟采用普通文字学 理论和比较文字学理论 以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为材料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这两种文字做造字机制的探讨 主要考察字符的形成 本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相关概念 介绍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两种文 字及其研究概况 对本文的研究对象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及研究材料进行说明 第二章分别从仿拟机制和引进机制对两种文字的初造字作比较 对其异同做 归纳 并且分析了这两种造字机制分别对初造字符号体态的影响 第三章是从参照机制角度对两种文字的新造字作比较 归纳总结其异同 同 时分析了参照机制对两种文字符号体态的影响 第四章是结论 这部分是对前文内容的概括 阐述了通过对两种文字造字机 制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 傈僳竹书 纳西哥巴文 造字机制 比较 q 一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w a n gr e n b o w h ow a so n eo fl i s up e o p l ei nw e i x i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 c r e a t e d l i s uz h u s h uo n l yb yh i m s e l fi n l9 2 0 s n l ec h a r a c t e ri sw r i t t e no nt h eb a m b o o i ti s n a m e dm ad a n gt o n ge i nl i s u w h i c hi sb a m b o oc h a r a c t e r i ti sk n o w na sl i s u s y l l a b i cl a n g u a g e o rl i s uw o r df o rs h o r t i ti sak i n do fi m m a t u r ep h o n e t i cs c r i p t h a v i n gs o m ep i c t o g r a p hf u n c t i o n aw o r de x p r e s s e sas y l l a b l e t h e r ea r ev a r i a n t s y l l a b o g r a m i ti sap u t t o g e t h e rs c r i p tw h i c hc o m b i n e sb o r r o w i n gw o r d 析t hc o i n e d w o r d i tm a i n l yb o r r o w sf r o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n a x id o n g b as c r i p ta n dn a x ig e b a s c r i p t a tp r e s e n t 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l i s uz h u s h ui sas t a t eo fs e e k i n gi na c a d e m i a n a x ig e b a s c r i p ti ss y l l a b i cl a n g u a g ew h i c hw a sc r e a t e db ya n c i e n tn a x i l i v i n gi n s o u t h w e s tb o r d e r i ti sak i n do fi m m a t u r es y l l a b i cl a n g u a g e s t i l li nu s et o d a y i t sm a i n u s ei st ow r i t es c r i p t u r e sb yt h ed o n g b a t h e yw r i t e ss c r i p t u r e sd i r e c t l y o rm a r ko n d o n g b as c r i p tt oi n d i c a t es y l l a b l ei ns c r i p t u r e s t l l ec h a r a c t e rm a i n l yd i s t r i b u t e sa l o n g t h el i j i a n gt o w nn e a rt h ec o u n t ys e a ta n dw e i x i b u t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i sn o ts oa s d o n g b as c r i p t a sf o rt e x tp r o p e r t i e s i ti sap u t t o g e t h e rs c r i p tw h i c hc o m b i n e s b o r r o w i n gw o r d 历t 1 1c o i n e dw o r d i tm a i n l yb o r r o w sf r o m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t i b e t a n a n dd o n g b as c r i p t i t sf e a t u r ei st h a taw o r de x p r e s s e sas y l l a b l e m o r e o v e r l e t t e r s o u n da n dt o n ea r eu n c e r t a i n t y a n dm a n yp l y p h e se x p r e s sas y l l a b l e t h a ti st o s a y t h e r ea r ev a r i a n ts y l l a b o g r a m t h es t u d yo fg e b as c r i p tf o c u so nt h r e em a i na r e a s c o l l e c t i o na n dc o o r d i n a t i o no fb o o k s c o m p i l a t i o no fd i c t i o n a r i e s s t u d i e so fg e b a s c r i p t a tp r e s e n t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l i s uz h u s h ua n dn a x ig e b as c r i p ti sn o te n o u g hi n a c a d e m i a u n d e rt h eg u i d a n c eo fc o m p a r a t i v ew r i t t e nl a n g u a g e sa n dg e n e r a lw r i t t e n l a n g u a g e s t h et h e s i st a k e sl i s uz h u s h ua n dn a x ig e b as c r i p ta st h em a t e r i a l s b a s e d o nt h e 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w ee x p l o r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f o r mm e c h a n i s m so ft h o s et w o w r i t i n g w ef o c u so n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c h a p t e ri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i sp a r ti n t r o d u c e sr e l e v a n tc o n c e p t s i ta l s op r e s e n t st h e t w ow r i t i n g s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 s t a t i n g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v a l u e 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m a t e r i a l c h a p t e ri i w ec o m p a r et h eo r i g i n a lg r a p h sf r o mi m i t a t i n gm e c h a n i s ma n di m p o r t m e c h a n i s m a n dt h e nd r a wo u tt h e i r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a l s og i v ea n i i i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i m p a c t so ft h et w oc h a r a c t e r f o r mm e c h a n i s m s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f o r mo f o r i g i n a lg r a p h s c h a p t e r i i i t h e c h a p t e rc o m p a r e s t h en e wg r a p h sf r o m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t h e nd r a wo u tt h e i r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a l s og i v ea l la n a l y s i s o ft h ei m p a c t so f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f o r mo fn e w g r a p h s c h a p t e ri v c o n c l u s i o n s u m m a r i e so ft h ep r e a m b l ei s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 a n dw e c o m et os o m ec o n c l u s i o nb ym e a n so fc o m p a r i s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f o r mm e c h a n i s m so f t h et w ow r i t i n g s k e yw o r d s l i s uz h u s h u n a x ig e b as c r i p t c h a r a c t e r f o r mm e c h a n i s m c o m p a r i s o n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造字机制及相关研究简介 造字机制 这一概念由邓章应先生提出 是指文字系统中字符形成的原理 和方法 邓先生把文字系统中的字符根据造字时是否参照文字系统中既有字符分 为初造字和新造字 初造字是指按照仿拟机制而造的象形字 新造字是指按照参 照机制 即参照已有字符并按照一定规则而造的字 他对造字机制及相关概念的 规定如下 初造字是模拟实物或图画 而未参照任何已有字形造出的那部分字 新造字是参照已有字符并按照一定规则造成的字 仿拟机制是指按照象形方式进行造字的方法和原则 初造字的造字机制就是 按照仿拟的原则进行的 参照机制是参照已有字符运用变换 合成等方式构字的方法和原则 新造字 的造字机制就是参照机制 参照基字是指新造字在造字时所参照的字符 邓先生通过对几种文字的造字机制做实践性的分析进而验证了造字机制这一 理论的可操作性 同时这一理论也为我们对文字本身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 角 后白小丽女士对此造字机制理论及相关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与修正 并把 这种理论精炼成 二层造字机制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 初造字是未参照该种文字系统中任何已有字形造出的字符 存在三种造字机 制 仿拟机制 吸纳机制和引进机制 按其来源则有三个方面 直接仿拟实物作 字符 吸纳已有图符或刻符作字符 引进其他文字系统字符作本文字系统字符 新造字是参照该种文字系统中已有的字符并依据一定的原理而形成的新字 符 她指出 新造字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是在与初造字相同的文字系统内 在参照 基字上变化和组合所新产生的字 吸纳机制是指在某个文字系统中通过对其他可视的非文字符号的吸纳来创造 国邓章应 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0 0 7 年 邓章应 纳西东巴文初造字仿拟机制试析 世界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1 6 届大会会议 论文 2 0 0 9 纳西东巴文新造字机制试析 第二届国际东巴艺术节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集 云南民族出版社 2 0 0 5 年 水书造字机制探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5 年2 期 哥巴文造字机制探索 中国文字研究 大象出版社 2 0 0 8 年第二辑 圆白小丽 殷商甲骨文与两河流域原始楔形文字造字机制比较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 0 1 0 年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字符的一种方法 这部分初造字主要包括一些表示数词和方位词等的指事性符号 白女士对前人的修正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 初造字的造字机制不是单一的 除了仿拟机制还应有吸纳机制和引进机制 这就解决了部分未参照已有字符而存 在的非象形字的字符的归类问题 二 初造字和新造字的的划分界定了新的标准 即是否参照了该种文字系统中的已有字符 因此 在白女士的造字机制里对于其 他文字系统字符进入该种文字系统而造的这类字符被界定为初造字 但在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中 我们没有发现存在吸纳机制 其原因可能是 这两种文字造字年代相对较晚 受周围民族已有文字的影响 在造字时就走了捷 径 能参考周围已有文字的也就避免了吸纳图符或刻符等非文字系统 在前人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界定一下有关引进机制的相关概念 引进其他文字系统字符的方法和原则是引进机制 引进的字符称为引进字 第二节两种文字简介 一 傈僳竹书简介 一 文字的产生及其使用与书写 关于文字的产生 人们认为 它与语言一样 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并使 之发展起来的 它不是一人之力 一时之果 但傈僳竹书的出现撼动了这种文字 发生说的主导地位 因为傈僳竹书是云南省维西县的一位叫汪忍波的傈僳族人在 2 0 世纪2 0 年代独自创制的 关于汪忍波创造文字 有很多神话传说 这一方面是因为原始社会意识形态 下民族心理上对文字的一种神圣感 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对必要的创造文字手 段缺乏的条件下能作出首创的人的崇敬之意 木玉璋等人为了解当时人们对此的 心理状态做了实地调查 汪忍波的学生鱼龙说 汪忍波是按神的旨意做的 故事 的梗概大致如下 一天 汪忍波到山上砍柴 由于下起雪雨回不去就在岩洞里过 夜 正在他低着头编竹器的时候 忽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 循声望去 看见一 个老人 胡须花白 手拿一本书 汪忍波走上前去 老人就把这本书给了他 此 后 那个老人每天都来教他识这本书上的字 没几天工夫就把字全部学完了 他 就按照老人教的字 创造了傈僳文 另外还有两种传说 总之都是把傈僳竹书的创造来源归于神的旨意 当然 汪忍波创造傈僳竹书并不是神仙意志的产物 原因既有客观的需要 回木玉璋 傈僳族语言及文献研究 一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0 0 6 年 p 1 2 第一章绪论 又有主观的意志 一 他是 祭天神 仪式第二十代主持人 而记录经文是祭祀 中的一个需要 二 作为古老的傈僳族的一员 汪忍波热爱祖国 热爱民族的传 统文化 三 本民族的繁荣 争取语言文字的平等是他创造文字的主要动力 起 初 傈僳竹书的创制者汪忍波所属傈僳族没有文字 其人民深受其害 汉族 藏 族 纳西族用文字记事 而傈僳族记事在木头上 过了两代 三代 是的也说不 是 不是的也会说是 一两可以说成十两 也可算作一百两 有争论的时候 往 往被会骗的人取胜 总是傈僳族遭罪了 成了官家富人的牛马 所以我才萌生了 创造文字的念头 他从1 9 2 4 年开始 先后花了五六年的时间 才使这种文字进 入实用阶段 傈僳竹书全部单字约8 0 0 个 汪忍波把他创造的文字编成大致押韵 长短不一的2 9 1 句歌谣 称为 傈僳识字课本 根据现有记载 解放初 当地就 有1 0 0 0 多人掌握了这种文字 有的生产队还用它记账 到2 0 世纪5 0 年代时 会 诵读 识字课本 的群众还有很多 有的老人达到了精通的地步 2 0 世纪8 0 年 代时 这种文字已经流传至维西县城北 怒江 碧罗雪山以东 金沙江以西的澜 沧江东侧 三江并流纵谷地带的巴迪 叶枝 康普及白济讯等一些地方 但现在 精通竹书的人已屈指可数 傈僳竹书的书写有独特的排列标准 每一个字的笔画次序基本上同汉字的书 写方法相同 先上后下 从左到右 由里及外 字行的排列从上向下 竖行的排 列是从左到右 且没有标点符号 固 二 文字的特点 这种文字的载体是竹片 傈僳语叫 吗当同鹅 m a 4 4 d a 3 3 t h 0 3 1 y t u 31 即 竹 编文字 现在语言学界称它为 傈僳族音节文字 或简称为 傈僳字 文字 笔画有l o 种 即点 横 竖 撇 捺 折 钩 曲线 弧线 文字多为方块状 形态与汉字相像 但其各部件都不能构成独立运用的音 意单位的独体字 即使 是孳乳 派生 的复合字 这是与汉字不同的地方 僳僳竹书同我国其他许多民族文字一样 都顺应了采用汉字来记录自己语言 的总趋势 它的创造广泛地吸收了周围临近民族不同时期产生的文字 除了吸收 汉字 也有少量的纳西东巴文 纳西哥巴文 它主要借用汉字的符号体态 仿照 纳西哥巴文音节文字 遵循一个字形记录一个音节的原则 因此 它是借源字和 自造字相结合的拼盘音节文字 需要指出的是 傈僳竹书音节文字的性质是从其整个文字系统使用过程来看 王锋 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 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 民族出版社 2 0 0 3 年 p 2 2 8 国木玉璋 傈僳族语言及文献研究 一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0 0 6 年 p 1 8 木玉璋 傈僳族语言及文献研究 一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0 0 6 年 p 2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 即同音的字可以互用而不影响语言的表达 从用字角度来说 傈僳竹书记录 词的方法都是表音的 字形只是用来记录音节的符号 王元鹿先生在 比较文字 学 一书中谈到音节文字的特征 即 音节文字的文字符号仅与所记录语言的音 有直接关系 而并不与其意义相关 但从造字角度上来看 傈僳竹书文字字形与其本义之间又有意义上的联系 即文字本身又具有表意功能 字符存在造字理据 这也是我们对其进行造字机制 分析的基础 二 纳西哥巴文简介 一 文字的分布区域及其使用 哥巴文是我国西南边陲的纳西族先民i i j n 且仍在使用的一种文字 他们使用 的还有另外三种文字 即纳西东巴文 玛丽玛莎文和摩梭达巴文 但这三种文字 的分布不是均衡的 丽江附近和维西 纳西东巴文和哥巴文都有 木里县 中旬 县的东部以及丽江县东北区 只有纳西东巴文没有哥巴文 可见 纳西哥巴文的 分布区域很小 主要有丽江县的南山 鲁甸 坝区 塔城及维西县的部分地区 纳西哥巴文主要用于东巴书写经典 或用来直接书写经文 或在东巴经中用 来标音 但用哥巴文书写的经书的数量也极其有限 目前发现的只有几百本 有 些经书散见于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 么些经典译注九种 纳西族 研究 求取占卜经 等书 具体情况如下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 集 中收录的有 超度死者 卢神起程 向神求威灵 大祭风 迎请卢神 大 祭风 迎请莫毕精如神 卷首 大祭风 迎请莫毕精如神 卷中 大祭风 超 度董族的吊死者 卷首 大祭风 送神 李霖灿编著的 么些经典译注九种 收录了 么些族占卜起源的故事 据其推测 经书的原作者是大东巴和文裕 纳 西族 研究 是傅懋勋先生的遗稿 求取占卜经 是和即仁 译注整理出来的一本纳西哥巴文专著 二 文字的特点 纳西哥巴文和东巴文虽然同是纳西族的文字 但它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一是纳西哥巴文语言的对应方式 纳西哥巴文一字记录一个音节 能完整地 记录语言中的每一个词 但用东巴文书写的经典字少音多 写出来的只是一些起 提示作用的中心词 二是符号体态 纳话哥巴文的符号体态特征是复杂性 其原因是它们的字源 不同 有借自东巴文的 有借汉字的 有借藏文的 三是异体多 字音声调不确定 纳西哥巴文一个音节有多个字形 多的甚至 达到三四十个 另外还有同形字的存在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两种文字研究概况 一 傈僳竹书研究概况 傈僳竹书产生于2 0 世纪2 0 年代 不久就引起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与 兴趣 但从研究概况来看 目前学界对傈僳竹书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 首次较为科学地向社会公开介绍竹书的是叶枝人李兆丰 1 9 4 4 年 他撰文 傈 僳族两种文字 该书简要地介绍了竹书的创制过程 文字特点和当时对竹书的推 广情况 2 0 世纪4 0 年代 张征东 和源盛等在调查傈僳族社会历史情况而搜集 一些有关竹书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了 云南傈僳族及贡山 福贡社会调查报告 一 书 1 9 8 6 年由云南民族学院图书馆整理编辑出版 该书记载了当时实地考察竹书 文字的具体情况 1 9 5 4 年 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 傅懋勋合著 国内少数民族语 言概况 一文 对傈僳竹书作了科学的解说 认为 这 竹书 是一种音节文字 没有字母 一个形体代表一个音节 1 9 5 4 年始 中国社科院的木玉璋 中央民 族大学木顺江等先生开始了对傈僳竹书文字的研究工作 1 9 8 2 年以后 木玉璋同 中共维西县委宣传部 维西县人民政府文教局的一些工作人员去汪忍波的家乡进 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了解到汪忍波在生前一共撰写了3 0 多部各种文体的书 此后 木玉璋 汉刚等整理 译注 出版了汪忍波的 祭天古歌 较早对傈僳竹书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木玉璋 他编著了 傈僳族音节文字及其 文献研究 傈僳族音节文字字典 等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著的 傈汉词典 1 9 8 5 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汪忍波遗著 余向仁提供 木玉 璋译编的 傈僳族音节文字文献资料汇编 徐琳 木玉璋 盖兴之 编著傈僳语 简志 1 9 8 6 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这些著作对竹书做了介绍和研究 段菊花 成为东等人也做过相关的工作 而第一次对竹书做系统研究的是高慧宜 2 0 0 6 年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其博士论文 傈僳竹书文字研究 可谓是填补了傈 僳竹书系统研究的空白 该书从文字学角度对傈僳族的竹书作了较为完整而系统 的研究 对竹书的文字性质做了进一步的科学界定 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 方面 1 了解了竹书在发生学上的若干问题及其造字的基本依据 2 对竹书的部分 字的造字理据作出了考证 3 对竹书考证的方法论有了基本的认识 二 纳西哥巴文研究概况 哥巴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即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字典辞书的编纂 和哥巴文语言文字研究 邱子雁 民族文字中的汉字借用类型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 0 0 9 年 p 1 4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首先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李霖灿先生是国内对哥巴文经书收集最早的学者 1 9 5 7 年 由李霖灿编著 张琨标音 和才读字的 么些经典译注六种 在台湾出 版 1 9 8 1 年又增订为 么些经典译注九种 其中收录了一部哥巴文经书 么些 族占卜起源的故事 1 9 9 3 年 傅懋勋先生的遗稿 纳西族 研究 连载于 民族语文 1 9 8 6 年 1 9 8 9 年 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 研究室 后改为东巴文化研究所 出版的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 三辑 其中收录 了哥巴文经书一部 1 9 9 9 年 东巴文化研究所出版了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 其中收录哥巴文经书6 部 2 0 0 6 年 和即仁译著的 求取占卜经 由云南民族出 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对哥巴文经书进行释读并归纳哥巴文字汇的专著 其次 字典辞书的编纂 法国巴克 j b a c o t1 8 9 卜1 9 6 7 的 么些研究 1 9 1 3 年巴黎出版 是最早的哥巴文字典 纳西族学者杨仲鸿是国内最早编写哥 巴文字典的 但遗憾的是其手抄本 么些文东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 尚不可见 目前最主要的哥巴文字典有两部 即方国瑜的 纳西标音文字简谱 和李霖灿的 麽些标音文字字典 另外 木琛的 纳西象形文字 里收录了一个常用哥巴文 与象形文字对照表 但只注音无释义 洛克 j f r o c k 编著的 纳西语英语百 科辞典 收录了一些哥巴文但也是只注音无释义 最后 是对哥巴文语言文字的研究 目前对哥巴文本身的研究主要涉及哥巴 文的产生 创制时间 创始人 字源和性质等问题 一 关于哥巴文的产生和创制时间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与东巴文产生的先后 问题 国内外主要有三种观点 即 音字早于形字说 以美国学者洛克 纳西 族文献中的洪水故事 和 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 引言 和英国学者杰克逊 中 国西南纳西族的亲属制度 殉情和象形文字 为代表 音字形字平行说 以闻 宥 么些象形文字之初步研究 为代表 形字先于音字说 以方国瑜 纳西 象形文字谱 绪论 和李霖灿 与骆克博士论么些族形字音字之先后 为代表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哥巴文的创制晚于东巴文 关于其产生的年代 较为普遍的 看法是大约1 3 世纪初期 据 木氏宦谱 阿踪传 记载 琮 生才七岁 不学 而识文字 及长 旁通百蛮各家之书 以为神通之说 且制本方文字 和志武 方国瑜等学者认为 不学而识文字 中的 文字 是指纳西象形文字 因为纳西 象形文字可以因形见义 精通纳西语言并熟悉纳西社会生活 天资聪颖的人能读 音识义 并不为奇 所说 本方文字 应是标音字 而阿琮 麦宗 生于1 3 世纪 初 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哥巴文产生于此时 方国瑜编撰 和志武参订 纳西象形文字谱 云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5 年 p 4 5 页 和志武 纳西东巴文 吉林教育出版社 1 9 8 9 年 p 7 5 第一荦绪论 关于纳西哥巴文的创始人 学术界也是莫衷一是 但学术界较为一致地认为 大东巴和文裕在其发展史上贡献巨大 起着重要作用 李霖灿曾撰文对和文裕在 纳西哥巴文发展史上的作用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和文裕当初为了音字 四处游走 他的父辈大半不赞成他的主张 甚至有人威吓说你这样乱干乱造不得 李霖灿认 为和文裕在纳西哥巴文发生史上有两个地位 如果他之前音字已经较发达 他就 是个集齐大成的人 如果当时音字尚未发生 他可能就是个 始作俑者 总之 和文裕在纳西哥巴文的发生发展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对哥巴文的字源作过较为系统研究的有两位学者 黄振华 纳西族哥巴文字 源流考 2 0 0 0 和李静生 论纳西哥巴文的性质 1 9 9 1 另外毛远明先生 的 哥巴文性质再认识 和即仁 姜竹仪编著的 纳西语简志 和志武的 纳 西族的古文字和东巴经类别 曹萱的 纳西哥巴文造字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2 0 0 4 卓婷的 纳西哥巴文字符体系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2 0 0 9 也都涉及或作过专题讨论 关于哥巴文的文字性质 李静生先生在 论 纳西哥巴文的性质 中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其性质 认为 哥巴文是以记号文字 为主 吸收了相当一部分脱胎于东巴象形文及新创的表音文字 以及有少量几个 表音假借字的文字体系 属于混合文字 毛远明先生在 哥巴文性质再认识 一 文中则认为 哥巴文是表词表音的音节文字 王元鹿先生 普通文字学 的看法 是 不很发达的音节文字 第一次从字符造字的角度对哥巴文进行研究的是邓章 应师 其文 哥巴文造字机制研究 载于 中国文字研究 第二辑 该书2 0 0 8 年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三 两种文字比较研究概况 目前学界对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各自的研究还很不够 至于两种文字间的 比较更是缺乏 四 小结 从上面介绍我们可以看出 对这两种文字字源的认定是对其深入研究的第一 步 前辈时贤已经对纳西哥巴文和傈僳竹书的字源进行了考释 但还有部分字符 的字源无法考证 如果说对这两种文字的单独研究尚不足 那么对它们的综合比 较研究就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国李霖灿 么些族文字的发生与演变 么些研究论文集 台湾故宫博物院 1 9 8 4 年 p 8 0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节研究的对象 方法和材料 一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 选择这两种文字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 两种文字都是借源文字和自创文字相结合的拼盘标音文字 具有更高的可 比性 2 两种文字中的借源文字有部分相同的参照文字系统 傈僳竹书主要借用汉 字 纳西东巴文和纳西哥巴文 哥巴文主要借用汉字 藏文 纳西东巴文 所以 对这两种文字的对比研究便于了解拼盘文字系统中借源文字字符形成的共性与个 性 二 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普通文字学理论和比较文字学理论对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做造 字机制的探讨 主要考察字符的形成 总体思路如下 第一 对两种文字系统的字符进行统一整理 第二 分析两种文字系统的初造字 新造字及造字机制 第三 比较两种文字系统造字机制的异同 探讨字符形成的共同规律和特点 三 研究材料 一 傈僳竹书材料 木玉璋 傈僳族语言及其文献研究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0 0 6 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 傈汉词典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 9 8 5 年 高慧宜 傈僳竹书文字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0 0 5 年 哥巴文材料 方国瑜 纳西象形文字谱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 9 9 5 年 第二版 李霖灿编著 张琨标音 和才读字 纳西族象形标音文字字典 昆明 云南 民族出版社 2 0 0 1 年 李霖灿编著 和才读音 麽些标音文字字典 中央国力博物院筹备处 1 9 4 5 年 洛克著 和匠宇译 纳西语英语汉语语汇 昆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 2 0 0 4 年 曹萱 纳西哥巴文造字研究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6 年 第一章绪论 和即仁 求取占卜经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 0 0 2 年 三 选取例字的原则 1 由于学界对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的字源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又鉴于个人 能力有限 所以只能选取字源确定的例字进行研究 傈僳竹书的例字选自高慧宜 的 傈僳竹书文字研究 纳西哥巴文的例字选自曹萱的 纳西纳西哥巴文造字研 究 同时傈僳竹书参考了木玉璋 傈僳族音节文字及其文献研究 中的例字 纳 西哥巴文参考了和即仁 求取占卜经 和方国瑜 纳西象形文字谱 中的例字 2 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为不够成熟的音节文字 又加上文字的使用没有经 过规范 所以异体现象较为突出 所以我们在选取例字时也考虑异体字 异体字 我们分为两类 一类是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 一类是读音相同字形不同但明显是 一个字形的其他变体时 我们只选取形体变化较大的异体字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第二章初造字及造字机制的比较 第一节初造字概貌 初造字是指未参照该种文字系统中任何已有字形造出的字符 存在三种造字 机制 即仿拟机制 吸纳机制和引进机制 但是由于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造字 年代相对较晚 引进了周围很多其他民族已有文字系统的字符 在诸如甲骨文 楔形文字等古老文字中较为明显的吸纳机制在这两种文字中尚未发现 所以对于 吸纳机制在本文中我们就不做讨论 傈僳竹书和纳西哥巴文初造字的造字机制只 有两种 即仿拟机制和引进机制 一 傈僳竹书初造字概貌 一 采用仿拟机制造的初造字概貌 按照初造字所仿拟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内容 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天象之属 萄z 4 4 雨 2 地理之属 坐1 0 山 燕k h a 3 s 村子 罗k h u t t 洞 八t s a t t 交叉处 岔口 囱t s i s s 交 界 3 动物 当出a 鹰 s 鼠 她l a 4 t 獐 尹驰i t 麂子 a 5 s 公 猪 种 猪 茺h l o s s 马 爱 s 牛 强o i a 3 蜂 s s 羊 叫 虎 啸 t 量出e s 被鼠 啃 口岛e 4 4 动物的 皮 4 植物 谚 花 瞄g u a 3 t 荞 媳a 5 5 竹条 枝 鄙5 5 种子 傲p 一黄瓜 风0 4 2 菜 笠叫 麦子 三一t 大麦 青稞 一i 翌 c k i s 树 垫 i s s 槭树 飞f o s s 松树 蛩玎i 菜 笠叫4 麦子 三一4 大麦 青稞 3 3 树 蛰 i 5 5 槭树 3 5 松树 型玎i 根 5 人称及形体 圈 m 4 z 军队 部队 雨m i 5 5 女人 q o s s 头 j 气a s 指甲 k i t z 肚子 捻军i s s 第二覃初造子及造子机制的比孜 肠 6 人事 在傈僳竹书中此类字的字义一般是与实物相关或由实物义引申而来 如9 讲 话 画耳朵之形来代指 听人 讲话 撒n i 0 3 夹 住 此为傈僳族一钳子 之形状 其他还有 地i s s 舂 韶l 1 l s 折断 掰断 樊日 舛钩 挂 舅0 h 0 3 s 翻 必l a z 钻 励1 a s 钻 过去 雎删 附 乃曲t z 结 果子 卧h i 4 2 用刀 切 罢 k a 5 s 刺 戳 扎 裁2 u 4 4 突然 冒出来 罗k a 5 5 难 t h s s 熏 圣g a 4 t 上 横 杆 v l i 摇 动 晃动 0 3 3 粘 在一起 凹日a 5 5 撬 颜如m 3 5 砍 树 凤p h 0 4 2 开 口子 蔷h o s 戴 帽子 贰m o s s 出现 订铲放下 甚x 0 5 5 倒 出 来 酣才z 醉 瞧d i i i t t 宰 砍 诉u s 搓 揉 9 p h u 3 5 膨胀 z z x u a3 找 有扣a 遮 挡 氘a 3 作记号 崩r p e 焊补 积哂4 4 死 l p t h l u 打孔 捅 鹄0 3 5 长 大 露g a 4 z 追赶 气i t s i 藏 哭d i i i 夯 实 赦n i 0 3 5 夹 住 地a 加 增加 1 甄i 3 l 捞 油锅 叛h 3 楔 进 敲 进 打 进 甾咖t z 编 席子 l 砒a 3 5 剥 良p 均s 扣 霸b u s 拱 开 甜 吹火 魑 u 1 3 1 骑 马 吼矿堆柴 凿l 1 1 矗z 升起 讶a 4 t 啊 词缀 星 p i a 4 一躲藏 圜r i 0 4 4 挖 回t a s s 包 东西 7 居住 目h i s s 房子 鼬t 窝 惑0 3 s 寝室 8 器用 汛u 1 3 s 捕鸟的网 烫w a 3 s 圈套 蚤h 0 3 t 书 豫i 0 m 筛子 琴咖a 5 s 耳环 弓t h u 3 1 装 箭的 筒或者包 帝b a 3 t 灯心 g as 架 也可表仓 箱子 蠢 架 上z e 4 4 支柱 烈b i a 4 z 箭 鼬a 罐 i t z 猴笼 髡l u 3 t 锅 姥 s 簸箕 t 宅d s i 皮囊 砀m o s 模子 模型 舀t 矿 一 斗 米 9 宗教 曲雨大字由贝t 字位论又 栅t 天神 诉h u 神 茧f p h a s 神 1 0 行止之属 x 喃e s 走或去 j k s o z i 走 1 1 形状之属 f i a 3 s 冷 h s 弯曲 翘棱 又k u 分叉 孙a 5 s 交叉 撵t s h a t 热 哐p t t 爆炸 竹管 破裂 豆b i t t 满满的 z g o1 弯 3 棚s s 浓 凤h 4 t 肥 骱a s s 瘦 益扣 m s 干 攒刖 裂 古曲 s 尖 锐利 目k a 5 s 满 了 1 2 数名之属 亚嘶 二 j 吣切 s 一 捆 次出e t z 一 对 一 双 二 采用引进机制造的初造字概貌 根据高慧宜的统计 在其考释出的2 4 3 个字符中 借源字有3 8 个 其中借用 汉字1 7 个 纳西东巴文2 个 纳西哥巴文1 9 个 我们又结合前人的研究材料 把借源字根据其引进对象分为三类 即对汉字系统的引进 共1 8 个 对纳西东巴 文的引进 共2 个 对纳西哥巴文的引进 共1 8 个 具体归属如下 对汉字的引进 大g u 扩降 下 囚d 0 4 4 出来 天h a 3 3 灵魂 昊l 1 l a 3 5 村子 骶a 3 1 侧边 狗 敏k a 4 t 圈牧 无l i s 芽 姚u a 3 s 帮助 仑n m 4 2 粘 贴 忱t h i n 5 5 一 秉t h i 快 其z a 3 t 昵称 男人 s c4 羚羊 丢l s t 手 粹p h i s 展开 翅膀 舒展 义 3 九 壬l v 5 5 曾 孙 孙女 对纳西东巴文的引进 灸m s 万 蛊n i a 3 5 楼房 对纳西哥巴文的引进 汤 4 2 桔子 坼u 5 5 蒸 馏 慨a 4 2 编 织 t 4 2 反身代词 自己或这里 q 0 5 5 安装 固定 罗y 扩鸡 几i 3 1 鬼 凸w a 3 1 雪 国f 一 绕 路 爻s a 3 5 连枷 打谷子的杆 下l f i a 3 s 箭 亢 s s 驱邪 t i 4 4 水 7 习a 我 瓜 甜2 许愿 舢4 4 香 无d e 4 4 坝子 场地 3 3 背 第二章初造字及造字机制的比较 二 纳西哥巴文初造字概貌 一 通过仿拟机制造的初造字概貌 按照初造字所仿拟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内容 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天象之属 函 b 0 2 1 日光 2 地理之属 蠡 d y 2 1 地 戈 母 睾h m 2 1 会 矿 胃 莎 移 芦电i 2 1 水 k i 2 l 右 4 u m 3 3 左 3 动物 卜 广b 9 r 2 1 牦牛 x 1 0 3 3 老虎 公 k h 0 3 3 角 必d 乙1 3 3 豹子 4 人称及形体 v m i 5 5 女子 乓耍g 2 1 臼齿 署h 山3 3 牙齿 舻 獠牙 5 人事 矽p i 3 3 漂 冲 6 器用 w 耖k h 9 5 5 篮子 7 宗教 乏乜h 1 2 1 鬼 s e 3 3 女神 一d u 2 1 男神 8 形状之属 芰5 1 2 1 黄 9 其他 声s u 二 采用引进机制造的初造字概貌 根据前辈时贤对哥巴文字源的考证研究 我们知道 哥巴文作为一种借源字与 表示这几个字为异体字 下同 方国瑜 纳西象形文字谱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 9 9 5 年 第二版 李静生 论纳西哥巴 文的性质 毛远明 哥巴文性质再认识 载 玉振金声探东巴 国际东巴文化艺术学术研 讨会论文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2 年 1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自创字共存的拼盘文字 其字源比较复杂 有借其他民族文字的 也有借本民族 其他文字类型的 因此我们先把这部分字符根据其引进对象分为三类 即对汉字 系统的引进 对纳西东巴文的引进和对藏文的引进 具体归属如下 对汉字的引进 宝 p a 棉p o 工p u 穸p 9 r 开p 骨p h v 五 卤 p h 9 r 斤b i 五b 毋 譬妇 床b a 乡b q 丘b u 庸 i f 南b 9 亨b 9 r 呆 录b 譬 霄噼 死 老m 山 互 2 m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