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贝壳》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贝壳》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贝壳》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贝壳》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贝壳》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蝉课题蝉课型新课上课节数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学内容分析: 蝉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零落 断续 收敛 宽恕 短暂。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2、结合本文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蝉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难点欲扬先抑,托物寓意的写法。媒 体教 具录音机,朗读带 ,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 学 过 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导入: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得自由遨游。在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其实我们不必感叹为什么奇迹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个奇迹,能活了这么长时间,长了这么大,更是一种奇迹。活着是一种幸福,只要活下来,那就是一种无比的幸福。所以要珍惜现在,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下面我说四个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学生回答(蝉)对,是蝉,大家知道蝉分哪些吗?蝉,古称蜩(tiao)、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下面大家看图片。 卵在树洞生活10个月左右幼虫在六月七月爬出来。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皮,成为二龄若虫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产卵后的第6个夏天,羽化成虫。成虫大约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羽化后五六天,雄蝉以歌声引诱雌蝉前来交配,等待死亡。现在我们初步了解了蝉,那么在诗人眼中的蝉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诗人浪漫,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眼中的蝉是餐风饮露,高洁的,他们常常以蝉来托物言志,在唐朝咏蝉的诗歌有三绝,一是虞世南蝉骆宾王咏蝉李商隐蝉 二、作者简介:小思,1939年生,香港作家,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等,祖籍广东番禺。课文选自其作品散文集承教小记,除此,她的出版作品还有路上谈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提问学生。蝉选自(),作者(),本名(),()作家。三、朗读:1 示范朗读1、学生朗读2、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展示生字(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蝉( )收敛( )颤动( )聒( )宽恕( ) (2)字义 : 卑微: 一丝不苟:四、分析文章:1、问:这篇文章可以分哪几个部分? 答:三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2、问:第二部分先讲对蝉声的厌烦,再讲对蝉的理解,这样可分哪几部分? 答:二部分,第二段为一部分,后面为一个部分。 3、问:这样课文可以分四个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答:第一部分(1):蝉鸣; 第二部分(2):厌烦。 第三部分(3-6):生命。 第四部分(7):宽恕。 思考并理解:1 找出全文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 蝉一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先抑后扬3 作者写蝉,先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蝉中揭示出蝉生命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着。”说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心烦宽恕震撼 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中,“秋风颜色”怎么理解?“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五、思路: 点题承接转换总结 六、鉴赏:1 先抑后扬先抑后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先抑后扬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文章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 q chng zhun h )解 释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1、思路清晰:起承转合 2、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3、欲扬先抑:第一二部分厌烦,第三四部分赞扬,前后对比,立意更加鲜明突出。 4 、托物言志:蝉生命感悟 七、主题: 本文赞扬了生命脆弱而短暂的蝉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启发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八 小结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八、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