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讲学稿课型:新授 课时:三课时 主备人:傅潇怡 审核:郭娜 范曙光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2、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 预习导学1、收集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2、读准字音良多趣味 乘奔御风 略无阙处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属引凄异3、背诵课文二、学习探讨1、交流预习情况2、导入新课: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换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激发着诗人、画家的情思与灵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三峡吧。3、背诵默写练习(第一、二自然段)4、勾画重点实虚词。5、译文:6.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两段段意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四、作业巩固:译文,背诵【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2、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1、复习上节课内容2、小组背诵第三、四自然段,组长检查3、默写第三、四自然段_4、译文5、深入理解课文,看看能否回答下列问题。概括两段的段意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顺序写?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我测评读下文,回答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2、 从内容上看,第一节写 ,第二、三、四节写 。3、 从文中可以看出,三峡的突出特点是:峡,山,水,树。4、 翻译下列句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整理译文【学习目标】【第三课时】1、复习课文背诵、默写2、复习重点实虚词及句子翻译3、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学习过程】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阙( ) 湍( ) 涧( ) 曦( )( ) 啸( ) 溯( ) 漱( )嶂( ) 襄( ) 奔( ) 属( )2.填空题。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 。故渔者歌曰:“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绝 多生怪柏(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猿鸣三声泪沾裳(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自非亭午夜分古义: ,今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重岩叠嶂: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林寒涧肃:晴初霜旦: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词语含义。略无 嶂 蔽 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原题重现: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答: 自测:1三峡选自,作者是地理学家、散文家。(3分)2课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试找出相关的语句。(4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8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沿溯阻绝(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每至晴初霜旦(旦:)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4译句:(4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6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含义是。(4分)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4分)略无阙处通,意思是。哀转久绝通,意思是。8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4分) 9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4分) 10“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这使我们想到这两句诗。(4分)第二部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11、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2分)12、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4分)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13、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4分)1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4分)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17、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4分)18、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先后,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或季节,中间是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之。(3分)答谢中书书讲学稿课型:新授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傅潇怡 审核:郭娜 范曙光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难点】(同上)【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給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陶弘景( )2释词义:交辉 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3资料助读: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4练习背诵二、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练程度。 (2)同组齐读。(3)背诵默写练习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翻译句子:(1)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业:背诵默写,整理译文【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熟读成诵。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熟读成诵,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1、 复习导学(1) 检查背诵(2) 翻译下列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实是欲界之仙都。(3)答谢中书书选自,作者,字,号 。 2、内容研讨(1)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4)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5)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6)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7)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课堂检测1.“书”的意思是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本文分_层,写出各层大意。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业:背诵练习预习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讲学稿课型:新授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傅潇怡 审核:郭娜 范曙光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做积累。2、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3、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学习重难点】背诵默写【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走近苏轼 1、苏轼,字子瞻,号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在7年级,我们曾学过苏轼的词 、 。请一位同学背诵。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写于他被贬在湖北黄州之时。在文中我们看不到一般人被贬官的挫折、苦痛和郁闷,我们却只看到夜晚游历快乐和闲适。似乎是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我们不妨来一起耐心寻味。二、叩开生字之门1、读准字音遂( ) 寝( )藻( )荇( )2、读出节奏和感情,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可根据朗读录音划分)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背诵练习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2、自主交流预习情况3、听示范录音朗读,学生试读,指读,学生齐读4、背诵默写练习叩开词句之门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 ) 遂至承天寺( ) 相与步于中庭( )( ) 水中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 _ 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 _()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_ _布置作业背诵默写练习整理译文【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做积累。2、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3、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本文选自 ,作者 。(2分)2.填空:(3分)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4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二、初步理解课文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三、研讨,寻“乐”:1、找原因: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2、寻人物: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 3、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四、“闲”的深究1、看着这样的美景,作者发出了什么感慨? 2、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作者和朋友的“闲”,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3、闲人为何意? 4、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东坡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七、拓展迁移1、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2、再读课文,写一句阅读小结(启示或收获):“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八、课后作业。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2、人人的家乡都有美景。你知道你的家乡在月夜里是什么样子吗?请以“月夜里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小的游记。要求大胆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绘。3、课外文言文练习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握:四寸为一握。膂:脊骨。瘳: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2分)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19.AC20.AB21.C22.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23.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意思符合即可观潮讲学稿课型:新授 课时:三课时 主备人:傅潇怡 审核:郭娜 范曙光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课文;3、能够弄清句子的意思;4、初步了解作者写潮的顺序。学习重点:1、朗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学习难点:翻译句子,了解顺序。【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及作品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标出来。3、结合文下的注释,尝试翻译课文,把还不能解释的词语、不能翻译的句子标出来。学习研讨1、导入新课2、把你在自学中的疑难。3、指读课文4、翻译课文,解释下面加点字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 也。 译文: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译文: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译文: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译文:- 5、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 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品读交流1、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两句分别有什么作用?2、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第一段写海潮采用的是什么顺序?4、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5、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6、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7、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达标检测:1、解释句中家点的词语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 方其远出海门(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吞天沃日( )略不相睹( ) 皆披发文身( )江干上下十余里( ) 倍穹常时( )倏尔黄烟四起( )2、注音 艨艟( )( )僦赁( )( )泅( )舸( )3、翻译句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今者臣来 臣:我B 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C 我欲之楚 之:往,去D 吾用多 用: 用处2、翻译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3、概括地写出这则_体裁)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湖心亭看雪讲学稿课型:新授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傅潇怡 审核:郭娜 范曙光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3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5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重点】1.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 作者介绍: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2、 朗读练习:读准字音3、 背诵练习学习研讨1、 导入新课2、 自主交流预习情况3、 朗读课文,指读,学生齐读4、 背诵默写练习_5、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解翻译课文6、质疑答疑7、译文:_8、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布置作业:背诵默写 翻译课文【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3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5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重点】1.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学1.解释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_(2)是日,更定矣_(3)惟长堤一痕_(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5)是金陵人,客此_(6)及下船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2.翻译下列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上下一白_长堤一痕_更:是日更定_更有痴似相公者_是:是日更定_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4.填空:张岱,字_,号_,_(朝代),_(籍贯)人。有著作_和_等。二、阅读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找出文中写雪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布置作业:课后习题二 预习下一课诗四首讲学稿课型:新授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傅潇怡 审核:郭娜 范曙光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前两首诗;2、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预习导学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陶渊明:王维:读一读1、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荒秽( ) 草木长( )燕( )然 逢侯骑( )荷( )锄 属( )国 汉塞( ) 无违( )2、结合注释,读懂字面的含义。3、默写这两首诗学习研讨1、归园田居可分几层意思?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什么?3、使至塞上,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园林景观设计工程师提成合同
- 2025年物流协同运输合同
- 2025安徽省教师聘用合同书
- 2025房屋买卖合同买方死亡引起的合同纠纷
- 2025房地产项目土地储备融资合作协议书示范文本
- 中国邮政2025大兴安岭地区秋招揽投部储备干部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质量员之装饰质量基础知识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2025重庆两江新区人才发展集团外包岗位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盐城市烟草公司2025秋招市场营销类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邮政2025内江市秋招财务管理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DB32-T 5092-2025 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数据采集要求
- 儿童VTE防治课件
- 生鲜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微网雾化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即墨区离婚协议书
- 别墅设计全套方案
- 精神患者监管协议书
- 军队文职理工类-数学2+物理-黄金考点汇编
-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体感游戏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煤炭矿井通信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