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生真义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生的真义,有必要对物质的存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物质是运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属性(即惯性),运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又时刻破坏着平衡,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成了物质最基本属性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推动着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到多分子体系的转化,推动着物质从多分子体系到原始生命的演化,推动着物质从原始生命到动植物到人类的进化。生命的产生,是惯性和作用的对立双方经过斗争,创造出的适合矛盾双方可以在其中运动的物质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是矛盾双方同一性的体现。但这只是某一特定结构的物质在特定环境和特定阶段的特殊存在形式需要生命体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维护机体系统的平衡。然而,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没有长生不老的生命,物质间相互作用造成的变化还是要打破生命个体赖以存在的机体系统结构,最终把每一个生命个体毁灭。值得庆幸的是,生命能够通过遗传延续下去,得以生生不息。惯性维护平衡外化出了生命的新陈代谢,内化出了生命的遗传;作用造成变化外化出了生命的生老病死,内化出了生命的变异。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外化出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体现在生命的生存生长上,内化出的遗传、变异体现在生命的繁衍生息上。这样,生存和繁衍就成了生命的两大属性,死亡和变异就成了生命的两大必然。正是惯性维护平衡推演出的需求斗争的愉悦、欲求繁衍的交欢,作用造成变化推演出的生老病死的苦痛、异化变性的短命,支撑维系着生命的生存和繁衍。人作为生命最高级形式的存在,永远是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的矛盾统一体,这一矛盾规律将永远主导着人的生存生活。惯性维护平衡主要体现在人自觉、不自觉地维护机体结构性能的完好上,如人的趋利避害以维护个体生理心理的平衡满足,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遗传等;作用造成变化则主要体现在环境对人造成的影响上,如机体对环境刺激产生的感应和变化,机体自身的生老病死、变异等。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这一矛盾是其他所有的有意义事物的存在条件,是一切意义的来源,人类活动与它发生着关联,并产生着价值。在环境中不断演变进化,对环境有着特殊感知功能的人,为了更好地维护机体结构性能的完好,为了更好地存在,总会为满足需求,获得幸福,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认识、适应、改造能对其发生作用的环境,以使环境对自身更有利,以便更好地生存其中,这种自觉、不自觉对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为活动,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人都要生存在环境中,个体行为活动产生的价值是“正”还是“负”,取决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即受个体行为活动影响而发生相应改变的环境对生存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利”还是“弊”。作为起着平衡作用的社会规范就应给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以不同的奖惩引导鼓励为环境做贡献的行为,制约打击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以使主体人在获取幸福爱护好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为实现价值造福着人类。作为制订执行规则的国家权力机关,则应以此为施政纲领,实行民主政治,制定并落实合理的社会规范,以最终实现“我为环境,环境为我;人人为环境,环境为人人”的良性循环。一、人的存在和影响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要作为物质存在了,就会发生影响和被影响。非生命的物体(单位物质)没有能动性,只能被动地存在,它对环境的影响是通过物体的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产生的。如玻璃茶杯能使光线发生反射和折射,能把杯体吸收的光能以热量的形式传向周围,能对支撑它的桌面形成压强,能对流经杯体的空气产生阻力,还能因自身的质量产生万有引力,等等。它的存在也受制于环境,碰撞能使它破碎,强碱能把它腐蚀,高温能把它熔化。物质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宏观的运动状态和微观的结构形态)的属性,以维护其原有的结构和性能不受破坏,作为从无机物演化而成的生命,其存在的本源性核心,是充分发挥进化来的生命机体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存在下去。生命能对作用其身的物质能量加以吸收利用,以保持机体的完整不被破坏,在其吸收利用物质能量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生命的发育、生长、衰亡的过程。生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命性能产生的,其自身物质性能方面的重量、材质、阻风等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受本能的驱使,低级生命能感知环境,并对感知信息作出相应反应,不自觉地维持着自身的存在发展。比如,作为生命存在的一棵花,能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养分,以保持机体结构的完整,维护其作为生命的花的存在。花的存在影响着环境,也受制于环境,恶劣的气候能很快使鲜花凋零,花的颜色、气味能招蜂惹蝶为它授粉,还能招来草食动物的啃噬。围绕维护好机体生命,更好的存在,人类进化出了灵敏的感官、灵活的四肢、发达的大脑,这样,人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也更有条件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应该在合理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在自己热爱专长的领域,充分发挥大自然馈赠的体能智能,为人类做贡献。这样,通过进行有意义的认识实践,人会相应地获得物质、精神的回报;会拥有更强健的身体,更灵活的大脑;也会更充实、更幸福。体能未发挥在综合体力劳动上,却用锻炼身体来补偿;智能未发挥在发现发明创造上,却用智力游戏来消遣,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人作为物的存在,发挥作用,实现价值,体现意义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做到先影响环境,如果像出家人或修道士那样与世无争、无欲无求,除了机体物质性能的影响和满足基本的生命需求外,几乎没有对环境产生过任何社会性的影响,那就没有价值可言。心存善念再多,只要不能做到知行合一,不为目标行动起来,就等同于废人。当然,并不是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作越大、声势越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就越有意义和价值,有时则恰恰相反。比如,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铺张浪费,贪图享乐这些行为可谓“声势浩大”,却对人类有害,于社会无益,这样的影响越大,害处就越多,负意义和负价值就越大,就越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至于那些对环境产生了负作用的人,却能自得其乐地获得物质或精神满足的现象只是暂时的,是社会规范未被执行到位,或违规者未被约束到位造成的。人被约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质规律的客观惩罚,二是人为外在的强制执行,三是自我内在的心理不安。规律的运行具有客观当量性,遵循规律,会得到想要的结果;违背规律,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用刀子刺人,刀子越锋利,被刺者受伤害的程度相对就越大;喝同样多的酒,酒量越小的人,就越容易醉同理,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践踏人性的人,就应受到相应的惩处,否则,违背规律的行为没有受到当量性的惩罚,这样的社会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自然法则的运行是由客观的物性决定的,所以结果总是客观的;社会规则的制订和执行都是由具有利己性的人主观决定的,规则的制订就是以有制订权力的人为中心,规则的执行就是由有执行权力的人来左右。制衡不到位,制订出来的规则就不会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监管不力,规则的落实会有很大的出入,就难以做到公平公正,难免会造成价值观的扭曲、人性的变态、社会的昏聩。我们一些传统的功利价值观应该被审视、被正视,国人一般都有羡慕历代皇帝的思想,无论他在位期间,人民多么被压迫、被奴役,多么受苦、罹难,总还用一种景仰的心理看待每一个做过皇帝的人,这是把价值视觉集中在了皇权的“高高在上、权倾天下、荣华富贵”的虚荣享乐上。在“民主”没有被真正认识的奴隶、封建社会,观念受着历史沿袭的约束,人们有这样的想法可以被理解。如果现在的人们还宁肯用等级制度的眼光来审视一切,那就不正常了。黑格尔说:“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只有皇帝才有真正的自由。”人类不像蜜蜂物种,需要蜂王生育来保持蜂群的延续,皇帝也不是蜂王式的人物,更不是真龙天子或救世主,人人生而平等,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人人皆可成尧舜。一旦人们的价值观念转变为以“是否为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做贡献”为准绳,一切历史的无所作为的皇权贵族、高官阔少只能成为人们记忆深处的一块伤疤。秋瑾说:“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人来到世间,是一种偶然,作为有意识的人,都有更好地生存的权利。要想更好地生存生活,人就要“爱护好自己,发挥好作用”。爱护好自己到什么程度,主要是体现在自己身上,一生中,自我爱护好了,生活质量相对就高,就能更长寿,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发挥好作用到什么程度,主要是由社会来衡量,一生中,正面作用发挥大了,就能造福更多的人,也能从中所得更多,价值就更大,进而更有利于爱护好自己。真正以人为本的社会与发挥作用的人之间有着和谐的互动,有着“我为环境,环境为我”的良性循环,其政治是民主法治的,规范是公平公正的,人是自由平等的,对人类环境做贡献的人都能真正得到应有的回报。爱护好自己的前提是要为社会发挥好的作用,发挥作用的由小到大,得到的物质、精神的回报也由小到大,从个人自身个体的趋利避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到血缘亲朋的关爱(归属与爱的需要),到服务社会被认可(尊重的需要),到发现发明创造造福人类(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想满足更大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就越要造福更多的人,直至全人类。环境是大家的,需要大家共同营造。人都要生活在环境中,受个体行为活动影响的环境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后,会反过来影响整个人类和他自己,每一个人类个体都要以创造好的环境为道德准绳和行为导向,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创造好的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以使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更好地生存其中。好环境是相对于人民大众而言的,大家都认为好、感觉舒适惬意的环境才是好环境,任何不为营造好环境尽义务或对环境发生负影响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好环境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个人的目标只有和人类的目标相统一,才能被社会认可,才具有意义和价值。二、幸福是最好的生存状态惯性维护平衡促使人满足需求、维护机体,作用造成变化迫使人避免病痛、延缓衰老,这都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爱护好自己”。人类进化出了能自动运行的消化、循环、免疫等系统,进化出了能让人用来发挥能动性的眼睛、四肢、大脑等器官的同时,也进化出了能让人体验“斗争情感”的能力,以使人更好地斗争。不同的人,为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斗争,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对“爱护好自己”进行最有效的斗争,最能使人产生幸福感。幸福感是对人体、对作为精神基础的生理最有利的一种情感状态,这就是人为什么要追求幸福,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真正的幸福就是主体人能在合理的社会规范下,在自己热爱且专长的领域,竭尽所能地为人类做贡献,并能从中获取物质、精神的回报。唯有这种意义和幸福相统一的人生才算得上完美的人生。为满足需求,实现目标,人会理智地运用意志指导个体行为活动。而机遇、现实条件和个人能力等因素,又决定了人在为“爱护好自己”而斗争的过程中,又很难是在为有意义的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兴趣、有进展奖赏的斗争,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难免会出现“需求斗争奖赏”规律中的其它几种不正常的斗争形式:比如,社会未能禁止不劳而获现象,未能树立起劳动光荣的意识形态,就难免会产生为无意义的需求进行有动机兴趣、有进展奖赏的斗争;懒惰自私的人就容易脱离斗争;为了谋生,不得不在压力大的环境中从事自己不喜爱的工作的人就容易进行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神经质者就容易进行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癔症患者就容易逃避斗争;脑功能不全者就无法正常斗争。情感的产生是由人的斗争方式决定的,以上不正常的斗争,往往会使人产生不正常的负面情感,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把握好自己,调剂好生活,在需要到感兴趣的行业进行打拼时可适时跳槽,在需要提高能力时就要认真学习钻研,在需要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时就要尽量调剂好生活,在对无意义的事无能为力时就要学会放弃,等等。社会也应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尽早把人类从繁重乏味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多提供岗位平台,多创造就业机会,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以使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制订合理的规范,树立环保、节能、贡献等意识形态;等等,尽量使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斗争,都生活得更充实、更幸福。当今世界,多劳多得,任人唯贤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世袭权势现象已不多见,除了资产阶级革命尚不彻底的国家,还保留着折中的摆设性的世袭皇权。但有这样一种情况:财富多了,传给后代,会造成后代在不劳动的情况下就能轻易满足生理(丰衣足食)和心理(有人追捧),这种情况能使很多人醉生梦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过这样的生活,值得社会警惕。这就要求社会规范要合理,不能以开高排量的车更受尊崇,而应提倡出行环保;不能让铺张浪费有市场,而应提倡勤俭节约;不能让游手好闲受人羡慕,而应提倡劳动光荣这样,人也能超越名利的羁绊,自由自在地生活。都享受,都不劳动,再发达的国家也会衰败,再富足的社会也会坐吃山空,人类的智能体能也会随之退化。因此,社会应强制禁止那种不劳而获、或继承大量财富后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西方国家的遗产税法,年满18周岁的公民要自立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就是力求避免以上现象的产生。人是有惰性、习惯和从俗性的,非临终前的人很难去反思人生,不要指望生活富裕而又无所事事的人会自加压力,自我创造“不安于现状”的矛盾,把自我实现上升为个人需求并在自己热爱、专长的领域奋斗一生,毕竟发现自我,参透人生者还太少。其实,他们热衷的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正是利用人克服矛盾而获得快感的天性规律创造出来,以供人消遣的。劳动创造了人,人不能脱离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人需要生理的满足,更需要精神的富足,精神情感产生于斗争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有意义的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兴趣、有进展奖赏的斗争,才能获得幸福。因此,人人都要树立勤奋一生、劳动一生的理念,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生命体更好存在的要求,更是生命进化结果的要求。人生是一个过程,人总要在有意识、有思维、有情感的生命状态下度过一生,每个人都应遵循生命规律,遵循社会规范,根据个人需求和现实条件,以自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追求幸福,去爱护好自己。而不是消磨时日,让消极、慵懒、卑微、虚华侵占灵魂,摧残生命。幸福感是最有利于生命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持久性的精神满足,高兴是一时的情绪反应,持久的愉悦才是幸福。人的生理容易满足,但生理满足后往往还需要周期性地补给和维护;人的精神不易持久满足,一旦成功了,还需要迈向新的目标,踏上新的征程。从现实基础上奋起的人,实现某一目标后,会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达到了新的高度,原来的愉悦感则容易被周围的现实环境消解,人还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更高的需求。比如在等级森严的机关里,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很想被提拔为科员,愿望实现后,他会为此快乐一阵子;进入科员职位的层次后,受周围其他科员不断被提拔的影响,他又会开始羡慕副科的位置;一旦达到副科,又会羡慕正科,再往上是副处、正处心随境迁,人欲无止境。从养生的层面上说,古人告诫世人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从人的生命存在、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说,又需要每一个人都干劲十足、勤奋终生,这就要求社会要为世人引导正确的努力方向,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各尽其能的表演舞台。从发育成长到成熟,生命的一生总要传宗接代,生育后代是生命自身进化来的繁衍范畴的结晶;从生存斗争到成功,人的一生总在追求终极幸福,自我实现是人类后天取得的生存范畴的结晶。自我实现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就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并得到公认,受到敬仰,自我实现的人能因此达到物质、精神的富足状态。有了这种精神支柱,他就不会再有任何压力和负担,更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发展,达到心理上的淡定从容,生活上的逍遥自在、事业上的随性而为之境,他本人也将因其成果永远造福着作为意义载体的生生不息的人类而不朽,这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却不容易实现。其实,人生就是一种经历和过程,人只要在自己专长热爱的领域奋斗一生,无论他是否实现自我了,在奋斗的过程中,他都会因做贡献而名至实归,他也总会处于幸福的状态,也最容易出成果,最容易成功。改造社会,征服自然;个体永生,人类永恒。这样的大方向有了,在合理的社会规范下,资金雄厚的财团将更有条件通过成立俱乐部、兴趣小组的形式,把有共同爱好专长的人组织起来,发动大家为人类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种贡献和善举,会赋予投身其中的所有人都有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人生。三、环境对人的作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舆论环境、人文环境等。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每个主体的人,周围都存在着层次、范围、内容不同的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的环境,它对人的生存、生活、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为物的存在,作为生活在物质世界的人类,我们超越不了物质的范畴,阻止不了时间的流逝,人类需求与环境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永远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类斗争的根据,幸福的源泉。物的存在不能脱离环境,只要作为物体存在了,都会对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客观环境承载着物的同时,也制约着物的存在。低级生命的存在只是本能地感知、适应环境,它意识不到自身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更意识不到受自己生命活动影响后的环境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后还会反过来影响到自身,因此,它们不会理性地约束生命的本能活动,不会理性地选择活动方式,以使环境对自身更有利。而作为高级生命的人就能意识到这一层面,能认识到自己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自我的同时,行为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受到影响发生相应变化后的环境还会反过来作用到人。有了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人就能自觉地按照主观意志改造环境,以满足需求。环境孕育了人、造就了人,只要人努力,环境总能给人提供相应的想要的东西,前提是人的努力要遵循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规律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可以改变某些前提条件,避免某些规律发生有害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比如在自然规律方面,可以通过防止污染,净化环境,来消除污染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在社会规律方面,可以通过民主政治来消除专权,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自由平等;在生命规律方面,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来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一切规律的认识利用都是围绕人来说的,离开了人,一切都毫无意义。人民大众是社会的主体,是意义的承载者和裁决者,所以,一切的规范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类的更好生存发展来制定、引导和落实,这样的规则才符合人民大众的要求,才具有意义和价值。人类活动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而环境也从各个方面反作用于人类,其效应也是综合性的,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人离不开环境,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好环境之中,能保证大多数存世人有好的环境,作为个体的我们才能有好的生存环境。好的自然环境体现在环保、节能、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以不破坏或少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应尽量做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好的自然环境能导致生命的病变、变异和物种消亡等一系列灾难。好的社会环境体现在以人为本、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好的社会环境能进一步促进人更好地发挥作用,使个体行为活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社会,达到一种我为社会、社会为我的良性互动。不好的社会制度能戕害人,导致人心灵异化,行为扭曲,禁锢人的一切良好作用的发挥,制肘社会的发展。苑囿于社会教化后的环境屏蔽效应,绝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感觉走”,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去做事。创造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需要一个大家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理念,这种统摄性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政治环境的规范、引导。政治环境处于核心位置,主导着价值取向的选择、价值体系的确立,主导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不合理的政治环境往往会禁锢或导致其它环境的畸形发展。环境制约着生命的成长,生命要去适应环境;环境制约着人,人要去改造环境。人在适应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正面作用,对社会有利,也可能会发生负面作用,损害社会。不好的制度环境能把人的价值观引入歧途,能使好人变坏,完善的制度环境能使坏人无法做坏事。惯性维护平衡决定了人的利己本能,为了更好地生存,人都想多得物质、多受尊重,都想少劳累、少磨难。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会在对坏行为规范不到位或缺失督察的环节为个人谋私利。人的私欲就像茶杯受到的重力,如果把茶杯放在水里,它会因重力而一直下沉;如果把茶杯放在地面上,地面能给它足够的支撑力,这样茶杯就不会出现下沉现象。对人的约束也是如此,总有舆论谴责、良心自责约束不了的,这就要求对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进行行之有效的约束,给其以足够的约束力,强行制止损人利己现象的发生。可以从中国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老古语来分析这种制约作用。举个例子,某人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他自私懒惰,贪图个人享受,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相对就要付出较多,就会对他不满,这种不和谐的现状会使他下决心改变恶习,为家庭做贡献,由此,家境很快有所转变,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他也因奉献而充实,因家庭和睦而幸福。如果他是通过投机倒把、歪门邪道搞到金钱的,法律的制裁,舆论的谴责就会制约他。如果社会对他的投机取巧无动于衷或无能为力,他这种败坏风气的行为在同一大环境中的其他人身上势必也会发生,这种少劳多得、不劳而获,或损害了大环境还能有所获的行为,对他个人好了,对他的家庭好了,但对更大环境的社会则起到了负作用,如果不扭转,势必要引起社会的混乱和经济的衰退,危害到生存其中的所有人,最终还是要危害到他的家庭和他个人。真如此,说明最起码还没有足够的约束力能制止住他的不良行为,说明这个社会是不公平、不公正的,运行是不合理的,说明少数当权人还没有对他所管辖的范围尽到责任。如果少数当权人出现了上述投机倒把行为,那说明还没有真正的约束力能约束了那些少数当权人。如果真正实现了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那些少数当权人也会像家庭中的懒汉那样,为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否则,他们就不会被拥护,就无法立足掌权。就像法律法规不能违背宪法,小环境的规则要以不违背大环境的规范为前提,个人为自己的同时,要想到家庭还有其他成员,国家还有其他家庭,世界还有其他国家。环境规则的制订落实要以人为本,对每一个单位环境有利,才能对每一个人有利,才能使大家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能更好地生存其中。政治环境是主导影响其它一切环境的核心,因此,这就要求政治环境自身的民主建设要到位,要对专权行成必要的、有效的约束和制衡,使当权者是在真正代表人民大众行使权利,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决策,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使规则成为少数人制定的,为少数人服务的规则,而应是适合所有人参与的公平公正的规则。规范再好,再合理,关键是落实,否则就是空谈。规范的具体落实,应该由上至下进行监管,人民大众只能监管制约当权者,如果当权者管不了、管不好自己该管的人,致使合理的规范制度不能得到真正执行,人民只会对当权者失去信心。不能把监管落实规范的责任寄托于人民监督,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人民看到了,又能怎样,人民没有权利任免、逮捕任何一个违法乱纪分子;更不能把监管落实制度的责任寄托于具体落实制度的“内部人”,谁愿意得罪人,“冤冤相报何时了”;说白了,只能由当权者一把手来主持公道,这就要求他既要有铁的手腕,像皇帝般威严,又要爱民如子,像尧舜般圣明。真有这样的圣贤出现,他也必会主动实行民主政治,因为他心里装着人民,他知道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能保证一代、一代的当权者在民主政治的环境中都能成为勤政爱民的“尧舜”。针对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人类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变体制,制衡专权,实现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公正,规范制度规则;治理污染,合理开发,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科技,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求。这些都必须依靠社会的强制和引导,只有好的制度规范,才能引导好的发展,引导大家营造好的环境,人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其中。个人为此而努力的同时,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物质的和精神的满足,能更好地促进个体潜能的发挥和挖掘,使个人的“爱护好自己”与“发挥好作用”和谐统一,使个体小目标与人类大目标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人类是在自然、社会环境中进化发展的,并且仍将继续存在下去,创造好的自然、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生存其中,无疑是每一个人类个体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四、人生的意义无论愿意不愿意,人都要存在下去,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为善,可以作恶;可以快乐,可以痛苦;可以轰轰烈烈,可以无声无息既然存在了,既然在有生命意识的层面上存在了,就要遵循意识领域存在物的规律,力求更好地、更有意义地存在。物质世界的存在物,都是往存在的最大化,最能动化,最个性化发展,以体现物性,体现特定物的存在。谁能说太阳不发光,谁能说发光的太阳没有热核运动;谁能说月亮不反光,谁能说反光的月亮不受乌云的遮挡;谁能说地球不哺育万物,谁能说孕育生命的地球永远地久天长纵使人类消亡,万物永存,规律仍长,仅时空悲凉。任何物质的存在,本没有意义,无所谓好与不好,只是一种过程,其毁灭消亡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处于不同状态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物性,不同的物性相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功用,从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大海对海鱼来说是好环境,人类则无法在海里生存;植物在缺氧的二氧化碳环境能很好地存活,而人则离不开氧气;不要羡慕鸟儿能在天空翱翔,真要给谁一双会飞的翅膀,他肯定会懊悔一生。遥远星系的爆炸,只是物质的存在状态和物性与爆炸前相比发生了变化,纵使它有可以毁灭一百万个地球的威力,只要不对人类造成影响,不被人类关注,就没有意义。价值产生于事物本身的存在和人的关系中,和人相关的东西,才是现实的,实实在在值得关注的,才是有意义的。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物的有用、无用,有意义、无意义,都是相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的。经过生命演变进化,地球上其它物种生命的存在与人类形成了一种平衡共生的关系。细菌在人身上是存在的,如果超出人的承受能力,引发疾病,人就会用药杀菌;人还要以动植物为食,摄取能量,维持机体功能和生存我们无须为其它生命物种个体的不幸而悲哀,它们对遭遇不幸的感受是懵懂混沌的,不像有理性思维和自我意识的人,但生物圈是相互影响的,每一个生物链的断失对人类而言都可能是一种难以挽回的损失,都可能引发灾难,所以人类要充分认识这一规律,维护好生态平衡。意义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生存生活环境才是意义的所在,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人的生命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上。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个体人总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爱护好自己”,他的行为活动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受其影响发生相应改变后的环境对人类有利,就是正价值,否则,就是负价值,个体人也会因此获得相应的奖惩,从而使个体人的利益与人类社会的利益达到和谐统一。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当人类逐渐认识到创造良好的环境,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个体人才能更好地生存,人类才能更好地繁衍生息,每一个人都应为此付出努力时,人类就为自己找到了奋斗目标,为个体行为活动赋予了意义和价值,个体行为活动在发挥能动性的过程中,势必要服从服务于营造人类环境这一主导目标。客体的物对主体的人来说,可产生正面的功用,也可产生负面的功用。一个精美的玻璃茶杯,泡茶盛水很实用,一旦破碎,则会成为无用之物,成为被嫌弃的垃圾,甚至会成为有害之物扎破手脚。只要不被外力破坏,茶杯的使用寿命一般要长于人的寿命,一定的年限之后,茶杯还可能成为文物,成为人们收藏的对象。这样,虽然其功用发生了变化,但相对于人来说,就变得更有价值了。如果茶杯被抛弃于荒山野岭,不被人发现和应用,那茶杯只是一种物的存在,不具备任何价值。同理,作为一个人,即便经纶满腹、智勇双全,如果没有发挥人之为人的作用,不尽其才,不挖掘潜能,不为人类的环境做贡献,仅仅存在了,直至寿终正寝,那岂非废物一个,岂不枉负了来世间走一遭,那有意义吗?茶杯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所用上,人也是,人作为特殊物质存在方式的一种,生存于世间,如果仅作为一种存在过程,不对他人发生任何有益的作用,则谈不上意义,也不会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痕迹。茶杯对人来说还可以有多种用途,茶杯本身的形状和材料适合盛液体,外形和颜色适于被审美,自身质量和硬度还可被作为科研对象,茶杯是无生命的,没有能动性,它本身的温度、引力场对人来说一般不会有什么意义。一个人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而言,自身物质性的引力场、生物场作用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但人能发挥器官、组织、系统等生命性方面的功能作用,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命财富,以体现人生意义,实现人生价值。可以通过劳动创造衣食住行娱等方面的物质财富:通过耕种收售提供食物,通过加工制造提供物品;可以通过践行美德、发现真理创造精神财富:通过助人为乐、惩恶扬善彰显人性的善良和正义,通过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展示生命的活力和尊严,通过学习实践、探求真理铸就人生的辉煌;还可以通过优生优育创造生命财富,使人类生命得以延续,使一代一代的人得以继往开来、传承文明,这是使人类不息方面的贡献,但在有限的生存环境中如果人类自身繁衍过度,则会泛滥成灾,此时如果能少生优生,则不失为一种善举和贡献。这些符合人类利益的创造财富的行为活动是合理社会提倡的,个体的人也能从中获得物质精神的回报。如果贡献既能造福现世、又能泽被后世,做贡献的人就能被现世后世的得利受益的人感念感恩,从而实现精神上的永生。如果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生活得更好,像某些富二代,不劳而获,仅为自己吃喝玩乐而存在,这样的人生则不过是一个过程,没有价值可言,这也是合理的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更甚者像破坏社会,损人利己则属于糟蹋自己,是耻辱的人生,理应被社会唾弃;那些由制度不合理造成的靠投机取巧升官发财,靠投机钻营假公济私的行为,最终都要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物之所以成此物,而非它物,是由此物的特定物质构成决定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物性和功用,人可以利用物、改变物、创造物,使其发挥对人有利的功用,如烹煮食物裹腹,建造房子居住,制造汽车运输,等等;人可以躲避物、选择物、掌控物,以避免物性对人的伤害,如避寒取暖,回避污染,抛弃垃圾,等等。人作为特殊的物,能发挥更大更多的功用,对人类有害的人会被谴责和打击,对人类无用的人会被漠视和淡忘,对人类有益的人会被认可和赞美。作为生命的人类个体,就是要遵循社会规范,为创造好的环境发挥能动性,在满足自我的同时,以使更多的人更好地生存在好环境中。对自己有利是个人更好生存生活的前提,对环境产生有益的影响和作用才有意义和价值。季羡林说:“无论是森林之中的参天之木,还是荒漠之中柔弱的小草,只要它的存在对别人生活的环境是有益的,那么它的生命就是美丽的。”生命在于运动,价值在于奉献。生命遵循着“用进废退”规律,懒散,无所事事,无疑有损身心,会导致生命力下降,器官功能退化,精神状态不佳。既然有幸作为人这一生命体存在了,就要在有生之年展现生命的活力,发挥人之为人的作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的专长、禀赋不同,所做贡献的领域应有所不同,人的成功是多元的,不应只把人的功用定位在挣得财富的多少或争得职位的高低上,尽管社会总在力求使贡献和所得成正比,使能力和职位成正比,但现实总难免缺憾。作为人类的每一个个体,能在好的制度环境中,爱护好自己的同时,在自己专长、热爱的领域,为人类环境发挥尽可能大的功用,这无疑是最好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这样的人才能在自我感兴趣的事业上执着追求,幸福生活,才能在专长的领域中突破、升华、实现自我,最终才能无愧于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从满足生存生活的单一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将更有时间、在更多领域提高自己、展现自己,发挥好的作用。只要地球存在,土壤就存在;只要环境适宜,花儿就盛开人很容易存活,那只是小我的存在,自我的满足,是个体维护自身机体完整,爱护好自己的小意义,真正的意义应是使所有人都能更好地存在,这才是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的方向,才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五、实现人生价值物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环境时刻在变,人作为物的存在,与环境之间永远存在着根源性的矛盾。不必说生命机体因素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冷暖悲喜,不必说人为因素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溃腐,单就海啸、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目前人类仍还只能被动地适应,至于星球的对撞、星系的毁灭、宇宙的消亡等天体灾难,我们更是无能为力,难以自保。也正是这种环境相对于人类需求的无法满足性,才使得人们不断去“改造社会,征服自然”,以求获得更有利的生存环境;才使得人们在为安身立命、慰藉精神不断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而充实一生、幸福一生,这样,营造好环境就成了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一般都存在着责任、困难或潜在威胁,容易使人产生畏惧逆反心理,但人却能从中获得充实快乐,人若能从事自己热爱、专长且有意义的职业,并能相应地满足物质、精神的需求那是再好不过的生活方式了。一旦个人与环境之间不再有值得为之斗争的矛盾,那才是最可悲的。随着生活条件不断的改善,不少人会不思进取,产生安逸享乐思想,整日沉迷于各类游戏来打发时日。儿童玩游戏尚有情可原,他们还没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玩游戏能使他们精神愉悦,有利于发育成长,尤其是健康的运动性智力游戏。成人在爱护好自我的同时,还承担着为人类环境作贡献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成人不能、不应该、也不被允许沉迷于游戏,社会也理应如此规范,能选择热爱专长有意义的事业最好,要么就只有从事工作,虽然单调、有压力,但毕竟能获得物质消费品,能因尽责任了而被爱、被尊重,还能体验到为克服矛盾而斗争的丰富情感,况且生活中还会有娱乐、社交等其他方式的调剂,不至于使人一直有黯然之感。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如同其它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一样,是一种客观必然,我们别无选择,最根本的依据就是遵循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这一规律,更好地存在下去,不辜负这一最根本物质规律造就人类生命的伟大创举,以最终征服自然,实现人类的永恒和个体生命的永生。当然,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必须依靠科技的发展进步。人类永恒是指人类能征服自然,能不使毁灭人类的终极环境现象发生。具体地讲,就是即便太阳系毁灭,在其毁灭之前人类已能在宇宙某处找到新的家园;即便宇宙消亡,在其消亡之前,人类已能够创造出新的宇宙并能移居其中,从而最终实现人类的永恒。到那时,人类也就成了“上帝”,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造物主”,每一个曾经生存于世间并为营造好环境斗争过的人类个体,都会感到自豪和欣慰。即便这之前人类未能如愿,太阳系、地球毁灭之前人类还没有能力移居别的星系避难,但在人类随之消亡之前,最起码智慧的人类不会因自身生存活动、生殖繁衍上的违背规律而自取灭亡;即便这之前人类未能如愿,宇宙又回到了所谓的大爆炸时的“奇点”,但是,只要它还发生大爆炸,只要还有物质生成,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这一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矛盾规律还将会推演出新的生命物种,在新的宇宙里,还将进化出新的智能生命个体生命的永生是指人类能借助高级智能载体储存信息、记忆、乃至情感等,以使人的“灵魂”永远鲜活、永久不熄。即便将来的科技能使人类个体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但这种永生只有对那些曾经为人类营造好环境奋斗过的个体来说才值得被珍藏,有生之年仅为自己的存在而消耗资源,却没有为环境的改善尽到责任,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这样的“灵魂”值得存在下去吗?值得继续停留在人类创造的已能使“灵魂”得到享受的“人工精神天堂”吗?当“灵魂”回想着人生历程时,没有真正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兴奋点,也不会引发愉悦精神的回味享受。至于那些在有生之年损人利己、作恶多端的人,其灵魂也只有永久生活在饱受折磨的“人工精神地狱”,这是自找的,因为永生的前提是“不可抹杀曾经的记忆和情感”,否则,那就不是原来的自己,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永生。人类与环境的抗争,是人类的主导性的需求目标,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类个体都有义务和责任为营造好环境奋斗一生。环境是多维度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的奋斗方向和人生价值会因此而多元化。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的能力不局限于一个行业或一个专业,他关注人类一般事务,并保持自己的良心。对人类一般事务,或整体命运与未来,他都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他在一切人类事务上,都能立足于影响人类整体利益的环境做价值判断,并且有着不为外力所胁迫而坚持正义的勇气,在满足自我的同时,能够自觉地通过言传身教去达成真、善、美来影响环境,造福人类。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个人来说,越能在更大的范围,更大程度地发挥更好的作用,造成更大的影响越好,就越有意义和价值。但无须苛求,“润物细无声”,人时刻都在影响着环境,影响着周围的人:从健康身心、言行得体的维护形象,到创造财富、和睦家庭的勤劳善良,到出行环保、节约资源的倡导新风都能充分展现“真善美”,体现人性的光辉和尊贵,魅力和价值,进而对环境产生好的影响。这正是我国先哲提出的“人人皆可做圣贤”,“人人皆可成尧舜”的指向所在。这也是我们作为人立于世上的底气和根基,应该受到每一个人的尊重认可、学习效仿。只要有“德”,再平凡的人生都值得敬仰,再平凡的人都可心地坦然、心安理得,最起码作为人的存在,我们未曾逃避责任,未曾作恶造孽,相信人类的价值取向必然永远以此为主线。不要盲目羡慕位高权重者,如果他们未尽到责任、未做出表率,就已经是失败的人生了;不要盲目吹捧名噪一时者,如果他们是通过出卖自尊、出卖灵魂所得,就已经被道德唾弃了只艳羡浮华的名利,不注重做人的本质和责任,使“好人不得好报,恶人自有所得”,本应该被社会规范约束到位而受到惩罚的却逍遥法外,本应该被社会舆论谴责而无地自容的却逍遥自在,这本身就是畸形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意义是相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的,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价值的多元化。但在人类的多元化斗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程中,政治环境是核心,经济环境是根本,科技环境是主流的地位不容置否,最起码政治环境的核心地位目前是这样。相信政治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很难,也不会遥远,制度规范问题解决后,人类以后发展的主方向应该就是科技,因为在生命进化的进程中,人类一直都在为生存和不息与环境进行着斗争。目前的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很多人还不能自由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职业,还只能把能从中获取报酬的工作作为第一职业,作为人生舞台,以养家糊口,生存生活。更多的人甚或根本就没有自己热爱的第二职业,只是被用来获取报酬、维持生命的第一职业羁绊了一生。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进入各取所需的科技社会,不再受制于物质需求制约的人类,可能会以一些财团组织的俱乐部、兴趣小组为单位,以钻研科技为主线进军宇宙,到那时,每一个人类个体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爱好且专长的职业,为人类的发展奉献一生,幸福一生,无悔一生。人类个体发挥作用,营造好的环境,是一个过程,但并不否认对幸福的追求。社会不是苦海,人不是苦行僧,人类围绕创造好的大环境也不是在达到那个所谓的成功点(人类永恒、个体永生)之前,所有的人都要付出惨重代价,都要遭罪受苦。而是说社会在往那个大方向发展的进程中,要给为大环境做有益贡献的人以公平公正的物质奖赏和精神尊重,使每一个乘坐社会这条大船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作用,力求使大船不偏离方向,力求使大船行驶地更快些,力求使大船在毁灭性的暴风雨来临之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每一个乘船人的奋斗目标符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目标,能在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环境中从事自己热爱且专长的事业,并能得到相应的物质精神奖赏,个人也就是更好地维护自己了,也就会更充实、幸福。生存于矛盾复杂社会中的人,有了以上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有了更明确的做人做事的方向和标准,就有了做人的更大尊严和做事的更足底气,进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透露着做人的尊贵、洒脱,都会透露着营造环境的气息,此刻,方能感知做人的伟大和美妙。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当前的经济社会,只是人类抗争环境进程中的一小点阶段,在这个政治环境主导其它环境的特殊阶段,我们可能无法左右少数当权者的决策方向和执行力。但不好的环境往往会激发人们的觉醒,觉醒后的每一个人都会为短暂而美好的人生找到真正的意义,并为此付出努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改变环境的一小点,当这些改变加起来的时候,大环境中的好气候也就慢慢形成了。六、活在当下个人的力量是小的,让社会变得更好,不是想象中的容易,何况,社会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孟子公孙丑中说:“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不管环境的好坏,作为主体的人,既然来到世上,就要力求活得精彩,活出意义和价值来,这就要求人必须“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要对当下所处的环境感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人、事、物上,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以更好地生存生活。更好地生存要求生命必须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前提是活在当下,生命只有活在当下才能在所处的境况中发挥得最充分,这是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生命的本能,否则就不成其为生命。植物就要在适应土壤、空间和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以维持生命。动物就要在适应现实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满足需求做最大、最有效的努力,力求以最有利于生命体的方式存在。动物的翅膀、利爪、鸣叫等无不是生命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动物为抵御寒冷的换绒或冬眠、为捕食充饥的迅捷或等待、为繁衍求偶的劳顿或献身也都是适应现实的结果。生命进化出了人类,给了人能够记忆、思维和想象的大脑,其作用还是为能使人更好地存在服务的,是生命更好地活在当下的要求。思想排斥现状,行为脱离现实,那说明还未能很好地活在当下,现实矛盾是最好的牵制,它能把人的心拉回地面和当前,能把人的一切偏差纠正到适应现实的轨道上来,以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生活。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这一规律推演了生命的形成,推进着生命的进化,促成了人类的机体器官和相应认识感受的生成。生命的进化,给了每一个人活在当下的基础生命系统、器官和组织;给了每一个人活在当下的动力生存活命、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给了每一个人活在当下的能力在意识、潜意识的本能协同协作下发生行为活动;给了每一个人活在当下的认知视听、记忆、思维和认识自我;也给了每一个人活在当下的感受不同的人,为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斗争,会体验到相应不同的情绪感受。人只有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更好地维护好自己;人只有正常使用这些功能,才能保证机体性能和精神情感的正常。比如,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既能给生命提供营养,使生命得以存活,又能保持消化系统的舒适,因此,人必须进食,不能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否则生命维持了,消化系统就要退化,衰竭;运动系统拿物走路既能满足人的亲物需求,还能保持运动系统的健壮,生活条件好了,人很少运动即可满足生存需求,但人的四肢、包括更依赖于运动系统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都要退化,所以平时活动量少的人又要主动锻炼;意识和潜意识配合做事方能恰到好处,使人更好地发挥机体功能,应对当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财经商贸大类】模拟练习
- 2025安徽黄山市黄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广播安全播出技术培训课件
- 2025年甾体药物原料合作协议书
- Ibuprofenyl-CoA-Ibuprofen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广彩工艺传承
- 2025年离合器面片项目合作计划书
- GP130-modulator-2-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旋挖钻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15)课件
- 血清药物浓度监测
- (word版)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
- 扩张型心肌病
- 食物中毒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
-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表
- 2022星闪无线短距通信技术(SparkLink 1.0)安全白皮书网络安全
- 惠东渔歌的历史流变
-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07第七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