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pdf_第1页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pdf_第2页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pdf_第3页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pdf_第4页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1 实验一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1 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 如过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 1 1 所示 T S 1 R S C S K1 T S 1 1 0 E S 图 1 1 2 理论分析与实验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 01 s TS 1 K G T S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1 011 2 1 011 101 T W s TS 1 S T K TK K T SK S TT 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 1 01 T n K T 阻尼比 1 1 01 1T 2 T K T 3 实验内容 选定不同的 0 T 1 T 和 1K 理论计算并实验仿真动态性能及稳定性 结果是 否一致 0 1 T K 1 T n r t p t s t 稳定性稳定性 1 2 0 2 1 021 2 449 0 稳定稳定 0 1 42 17 13 2 47 稳定稳定 1 414 0 707 0 50 1 414 16 297 1 710222 2 57 4 95 稳定稳定 16 297 1 16 2 57 5 71 稳定稳定 1 1 0 5 1 16 3034 2 418396 3 63 7 稳定稳定 16 3033 1 64 3 63 8 07 稳定稳定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2 由实验结果显示 理论计算的值与实验仿真的值结果基本上是一样的 但是 我们也能够看出来误差最大的是在调节时间的计算上 原因在于 3 5 s n t 是近似 公式 实际上调节时间并不是连续变化的 其值的大小变化有阶跃跳动 故理论计算的值与 实验仿真的值有较大的差别 2 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 如果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 1 2 所示 T S 1 R S K2 T S 1 20 E S T S 1 C S K1 1 图 1 2 2 理论分析 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12 012 TS 1 T S 1 K K G S H S T S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32 0 1 2012012 1 S S TT S0GHTTT STT SK K 3 实验内容 实验前由 Routh 判断得 Routh 行列式为 S3 012 T T T 0 T S2 012 TT T 12 K K S1 2 01201212012 TT TT TT T T K KT S0 12 K K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 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 因此可以确定 系统稳定 K 值的范围 0121 212 TT TTT K K 系统临界稳定 K 0121 212 TT TTT K K 系统不稳定 K 值的范围 0121 212 TT TTT K K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3 分别选择 0 T 1 T 2 T和1K 2K 使系统处于稳定 临界稳定和不稳定状态 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 选取的 0 T 1 T 2 T 和 1K 2K 如下 1 0 5 0 5 2 1 1 0 5 0 5 2 2 1 0 5 0 5 2 3 单位脉冲响应分别如下 当取闭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10 1 10 2 sss sGb和 1 1 2 ss sGb 比 较仿真结果 分析主导极点的作用 比较可知 两个闭环传递函数的单位阶跃响应基本上是相同的 分别具有 16 2166 和 16 3033 的超调量 3 73s 和 3 63s 的峰值时间 8 17s 和 8 07s 的调 节时间 同时具有相同的上升时间 1 64s 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下 实验二 根轨迹绘制与分析 一 一 实验原理与要求实验原理与要求 请绘制 1 1 21 sTsT K sG g 1 1 1 21 sTsT asK sG g 1 1 1 21 pssTsT K sG g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4 的根轨迹 其中 T1 0 2 T2 2 a 0 1 P 1 分析附加零点 极点对根轨迹的 影响 固定 T 值 分别改变 a 和 P 的值看附加零 极点位置的变化对根轨迹形 状的影响 传递函数 根轨迹图形 图中关键参数 零 极点分布的影 响分析 s 0 2s 1 2s 1 g K G 由以前知识可知 开环增益 g K的增 大有助于稳态误 差 但同时响应也 趋向于等幅振荡 由1 2 对比可知 增 加 零 点 可 以 使 g K在趋向于无 穷时 不仅仅稳态 误差减小的 还使 过渡过程变得更 加理想 有 1 3 对比可知 增加极点使得系 统在 g K较大的 情况下 由稳定系 统变成不稳定系 统 0 1s 1 s 0 2s 1 2s 1 g K G 和 0 15s 1 s 0 2s 1 2s 1 g K G s 0 2s 1 2s 1 s 1 g K G 和 s 0 2s 1 2s 1 2s 1 g K G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5 二 二 思考题思考题 1 是否附加开环零点总对系统的稳定性有利 不是 只有当附加零点相对于原来系统的开环极点的位置选取恰当时 才有可能使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同时得到明显的改善 通常要消除主导 极点 形成偶极子 2 是否附加开环极点总对系统的稳定性不利 也不是 开环极点的增加会让系统多一个模态 但是当其对之前的主导 极点没有影响的话 增加的开环极点对系统的响应也无太大的影响 3 对于一个实际系统 如何通过附加零点和极点来改善系统性能 举例说明 总体来说 增加附加零点对系统稳定性有利 增加附加极点对系统稳定 性不利 但是 要是零点有效 最好要与主导极点形成零极点对消 即偶极 子 这样才能使效果达到最好 实验三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一 一 实验原理与要求实验原理与要求 1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模型 Bode 图 比较说明 比例环节 KsG K 10 K 30 红色 K 30 蓝色 K 10 K 的大小只影响幅频特 性曲线的高低 并不改变 相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曲线始终是过 原点的水平直线 幅 频 特 性 曲 线 是 值 为 20log K 的水平直线 惯性环节 1 1 1 sT sG T 0 1 T 1 红色 T 1 蓝色 T 0 1 由软件显示有惯性环节 的剪切频率为 0 相角裕 度为 180 与时间常数没 有关系 并且始终稳定 时间常数越小 积分环节 s sG 1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6 观察典型环节 BODE 图形状 说明参数变化时对 BODE 图的影响 开环增益能够使幅频特性曲线上抬 但对相频特性曲线没有影响 故可以根据需要的相 角裕度来调节开环增益 时间常数对典型环节的转折点由影响 时间常数越大 转折频率越 小 阻尼系数能够调节转折频率处的曲线形态 当00 5 曲线凸起 当0 5 时 曲线下凹 同时 越小 相频特性曲线在转折频率处的斜率也越大 从图中我们能够得到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bode 图 对于一般系统 由于其都是由典型 系统叠加的 故可以由典型环节绘制出其频率特性 bode 图 如下 2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二阶微分环节 22 2 2 wwss Kw sG 101 K 1 w 25 01 0 红色 K 1 蓝色 K 10 红色 0 1 蓝色 0 5 从图中可以看出 开环增 益 K 增大对幅频特性有 抬高作用 对相频特性没 有影响 对相角裕度的影 响应具体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阻尼系 数的增大使幅频特性曲 线在转折频率处的误差 减小 相频特性曲线的变 化率减小 模型 Bode 图 比较说明 0 型系统 104 0 1 2 ss s sG 104 0 1 2 ss sG 红色有零点 蓝色无零点 附加了一个零点 由于相频 特性曲线有一点的改善 可 以使相角裕度增加 对于系 统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1 型系统 11 0 1 1 1 1 sss sG ss sG 蓝色线为增加极点的 bode 图 附加了一个极点 相频特性 曲线有下移 通常会使相角 裕度减小 对系统的稳定性 有一定坏处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7 观察系统的 BODE 图形状 说明参数变化时对系统稳定性 稳态误差 动态特性和抗干扰 能力的影响 总体来说 增加零点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特性有一定的好处 附加极点对系统稳定性 和响应特性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其影响受时间常数的影响 主要在与对系统主导极点和偶极 子的改变和形成有直接关系 实验四 PID 调节器设计与分析 一 一 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内容与要求 未加调节器时 系统结构图为 R s Y s 图 4 1 无调节器的系统结构图 其中选开环传递函数为 加调节器来改善控制系统性能 在以下各系统中 G s 的模型均是上面表示的 形式 R s Y s 图 4 2 带 PID 调节器的系统结构图 加 P 调节器 Kp 值 响应曲线 稳定性 稳态 误差 超调量 调节 时间 峰值 时间 上升 时间 2 型系统 1 10 2 ss sG 1 1 10 2 ss as sG 10 1 0 a 上蓝 a 0 1 下蓝 a 10 由上面的分析指导 增加零 点对稳定性有一定的好处 和 附加了不同的零点 由 于其位置的不同 会影响响 应不同模态的权重 对响应 也有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同零点 对相频特性的改变较大 5 010 1 s sG G S PID 调节器 W S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8 5 稳定 0 0 7 11 0 3 99 50 稳定 0 0 0 77 0 0 43 通常加 P 调节器能够增加其开环增益 能够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但同时系 统动态性能变差 由于原被控系统是惯性系统 故在模拟时并没有全部反应 其影响 加 PI 调节器 Kp Ki 值 响应曲线 稳定性 稳态 误差 超调量 调节 时间 峰值 时间 上升 时间 5 0 1 稳定 0 0 39 22 0 5 19 50 0 1 图中蓝线 稳定 0 0 0 79 0 0 43 5 1 图中蓝线 稳定 0 11 98 16 06 7 19 2 84 PI 调节器能够增加系统类型 同时增加一个开环极点 故其对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都有一个较 大的影响 1 2 比较可以发现 增加开环增益能够缩短调节时间和上升时间 1 3 比较可以发现 增加积分常数可以使调节时间和上升时间减小 但是超调量也相应增大 加 PID 调节器 Kp Ki Kd 值 响应曲线 稳定性 稳态 误差 超调量 调节 时间 峰值 时间 上升 时间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9 5 0 1 0 1 稳定 0 0 39 24 0 5 24 5 1 0 1 蓝色为相应响应曲线 稳定 0 11 94 16 1 7 24 2 86 5 1 0 5 蓝色为相应响应曲线 稳定 0 11 77 16 27 7 44 3 01 20 0 2 0 5 蓝色为相应响应曲线 稳定 0 0 2 45 0 1 2 PID 是工业常用的调节器 虽然单独的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我们是比较清楚的 但是综合一起 考虑并没有明显的特点 其参数调节对系统的影响并不好确定 通常需要参照前人的经验来 动态调节 使得系统满足工程要求 二 二 思考题思考题 1 试写出 PID 调节器的数学模型 讨论各部分参数的作用 PID 调节器的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t t t t PID de uK eKedtK dt 其中 P K I K和 D K分别称为比例常数 积分常数和微分常数 P K 能够增大系统的开环增益 是稳态误差减小 但系统动态性能也相应 变差 I K 能够较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但同时可能会使系统变得不稳定 D K 能够测得误差的变化率 使其具有 预估 能力 对动态性能较好 但同 时系统对高频干扰也有很大的放大作用 2 试说明 P PI PID 三种形式的调节器各适用于什么条件下 41242160 牟磊 材料 E122 10 P 在对超调量不要求的 或者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减小稳态误差用 PI 较小稳态误差 增加系统类型 增加开环极点 但同时存在积分饱和 现象 以及减小系统的相位裕量 PID 工业应用多 其能够增加系统类型 同时增加两个闭环零点 对系 统有较大的调节性能 可以动态的调节相位裕量 使得动态性能满足要求 3 一般工程中 PID 调节器的三个参数 KP Ki Kd 之间的大致关系如何 参数自设时 我们可以随意输入参数值 观察参数值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同 PI 调节器 一样 PID 调节器的三个参数之间也相互牵制 在上面的取值范围内 一般要保证 Kp 100 Ki Kd 50Ki Kp 2 10 Kd 这样的关系系统才能稳定 但是 由于 PID 调节器系统更为复杂 因此 三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并不固定 参数的选择的方法也千变万化 通常需要根据现场条 件参考前人经验来调节整定 实验总结与感想实验总结与感想 本次实验应用 MATLAB 的强大数学处理能力 进行了控制模型的时域分析 根轨迹绘 制 频域分析和 PID 控制分析 通过实验的设定 让我们能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 通 理解更加深刻 虽然本次实验是在计算机上模拟 并没有现场条件的限制 当然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所 有的系统传递函数都已经告诉你 我们只需要有些感性认识即可 但是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 可能会遇见系统模型并不知道的情况 我想这个才是最困难的一部分 实验和现实还有些差距 但是对于控制系统如何分析 或者说线性单入单出系统如何分 析 以及不同分析手段的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