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瓦斯综合防治三年规划(2012~2014).doc_第1页
矿井瓦斯综合防治三年规划(2012~2014).doc_第2页
矿井瓦斯综合防治三年规划(2012~2014).doc_第3页
矿井瓦斯综合防治三年规划(2012~2014).doc_第4页
矿井瓦斯综合防治三年规划(2012~201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4)总 经 理:总工程师: 编制: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二日1.前 言马堡煤业位于山西省武乡县城东北53km处墨镫乡马堡村,行政区划属武乡县墨镫乡所辖。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件批复,山西马堡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省武乡县马堡煤矿(整合保留)、武乡县墨镫乡戈北坪村煤矿(“十关闭”矿井)、武乡县墨镫乡墨镫村煤矿(“十关闭”矿井)整合而成。经过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后的矿山企业名称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三元马堡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堡煤业有限公司)”,其企业主体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又将主体授权给山西煤销长治有限公司。马堡煤业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的高瓦斯矿井,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和产量增大,矿井瓦斯涌出量越来越大,且煤层瓦斯含量分布不均。矿井生产中,局部区域发生瓦斯涌出异常,瓦斯隐患已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为坚持“优系统、强抽放、细管理、严问责”的瓦斯防治理念,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依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马堡煤业20122013年生产规划为蓝本,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系统,以通风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建设、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矿井实现分区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以抽采为重点,提升抽采系统能力,实施三种抽采模式,优化系统网络,尽最大能力抽采瓦斯,实现瓦斯零超限;以安全监控为保障,完善系统功能,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确保系统灵敏可靠,实现零误报;以科研为依托,推进技术经济一体化;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引领,提升全员治理瓦斯的综合素质,推动瓦斯防治工作上台阶。规划期内共投入瓦斯防治费用4052.7万元,力求到规划期末,形成具有马堡煤业特色的瓦斯防治模式。实现“抽、掘、采”平衡,最终达到高瓦斯煤层低瓦斯开采,达到瓦斯防治的本质安全型目标,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2矿井瓦斯防治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十六字工作体系为总目标,全方位更新瓦斯防治理念,强化瓦斯抽采,逐步建立区域性预抽体系,提高瓦斯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通风、抽放、监测系统。健全矿井“一通三防”管理体制,以培养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为根本,夯实现场管理基础,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全面提升“一通三防”管理、技术、装备水平,杜绝重大通风瓦斯事故发生。3矿井基本情况3.1基本情况3.1.1 矿井地质资源自然条件地层: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武乡矿区,处于潞安煤炭国家规划矿区武乡区东北部边缘、与左权区相接壤。井田西部基岩在大面积裸露,在山坡及山梁出露有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沟梁处及东部有黄土覆盖。根据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情况,结合该矿井筒揭露地层资料,对该区地层从老至新分述如下: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上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更新统(Q2);第四系上更新统(Q3);第四系全新统(Q4)。地质构造: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总体为一走向NE一SW、倾向NW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较平缓,由东北向西南渐陡,一般310,西南部局部倾角甚达25,井田内共发现15条正断层,发现陷落柱10个 (见构造纲要图3-2)。现将井田内的断层和陷落柱分别叙述如下 :(一)断层1.F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补2、补10号钻孔西部及补6号钻孔东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2844m,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断层落差15m。 2.F2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120m,断层走向NS,倾向W,倾角65,断层落差4m。 3.F3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补6号钻孔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820m,断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60,断层落差6m。4.F4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补5号钻孔西部及136号钻孔东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3607m,断层走向NS,倾向W,倾角66,断层落差18m。5.F5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123号钻孔东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392m,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42,断层落差4m。6.F6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78m,断层走向WE,倾向S,倾角65,断层落差5m。7.F7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补6号钻孔西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303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40,断层落差5m。8.F8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补6号钻孔东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179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58,断层落差10m。9.F9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补10号钻孔西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136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70,断层落差4m。10.F10正断层位于井田中西部,由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78m,断层走向近NW,倾向SW,倾角70,断层落差2m。11.F1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补12号钻孔西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78m,断层走向近NS,倾向W,倾角65,断层落差2.4m。12.F12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补12号钻孔西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72m,断层走向近NS,倾向W,倾角65,断层落差2m。13.F13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110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60,断层落差7m。14.F14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239号钻孔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106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60,断层落差5m。15.F15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239号钻孔东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280m,断层走向近NS,倾向W,倾角60,断层落差5m。井田内断层一览表 表1-1断层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井田内延伸长度(m)控制F1正断层西部,补2、补10号钻孔西部,补6号钻孔东部NENW70152844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2正断层西北部NSW654120地表填图F3正断层西北部、补6号钻孔北部NESE606820地表填图F4正断层西部、补5号钻孔西部,136号钻孔东部NSW66183607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5正断层北部、123号钻孔东北部NENW424392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6正断层北部WES65578地表填图F7正断层西北部、补6号钻孔西北部NENW405303地表填图F8正断层西北部、补6号钻孔东部NENW5810179地表填图F9正断层西部、补10号钻孔西部NENW704136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10正断层中西部NWSW70278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F11正断层西南部、补12号钻孔西部NSW652.478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12正断层西南部、补12号钻孔西部NSW65272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13正断层西南部NENW607110地表填图F14正断层南部、239号钻孔北部NENW605106地表填图F15正断层南部、239号钻孔北部NSW605280地表填图(二)陷落柱经历次勘探地表未发现陷落特征,通过矿井巷道揭露,井田范围内共发现陷落柱10个,但其规模均较小,陷落柱形态基本上都为椭圆型,陷落柱内岩石杂乱无章,但胶结致密,目前未发现导水现象。详见陷落柱控制一览表。陷落柱控制一览表 表1-2陷落柱位置形状陷壁角()长、短轴长度(m)备注8号煤X1井田中部椭圆形754221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X2井田中部4231X3井田中部8939X4井田中部6237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X5井田中部11644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X6井田中西部10430X7井田西南部4322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X8井田西南部349X9井田西南部10230X10井田西南部14159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从实际生产中了解到,各种构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如下:从井田已开采情况看,井田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西南部倾角增大,给采掘工作造成一定困难。井田内断层、陷落柱较发育,其中F1、F3、F4、F8、F15正断层延伸长度较长、落差较大,可对采区布置及下部开采造成一定影响,其余断层、陷落柱规模均较小,对采区布置及下部开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井田总体为一走向NE一SW、倾向NW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较平缓,一般3 10,西南部地层较陡,倾角达25,井田内共发现15条正断层,发现陷落柱10个,仅F1、F3、F4、F8、F15正断层可对采区布置及下部开采造成一定影响,其余断层、陷落柱对采区和工作面的布置及回采工作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井田构造类型尚属简单类。井田实际揭露的构造与勘探成果基本吻合,且该矿勘探程度较高,二者相结合更好的为矿井下步的采掘工程合理化布置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综上所述,井田地质构造简单,为一类。煤层赋存:含煤性:井田内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不同的聚煤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3层、含煤10层,编号自上而下为6、7、8、9、11、12、13、14 、15及16号,其中8、9、15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地层平均总厚度129.82m,煤层平均总厚度10.99m,含煤系数8.47%,其中8、9、15号可采煤层平均总厚7.99m,可采系数为6.15%,含煤地层含煤性较好。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共含煤4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4号,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地层平均总厚度50.30m,煤层平均总厚度0.68m,含煤系数1.35%,含煤地层含煤性差。区内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80.12m,煤层平均总厚11.71m,含煤系数6.50%,其中8、9、15号可采煤层平均总厚7.99m,可采系数4.44%。该矿自建井投产以来在8、15号煤层中已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且经本次煤层对比工作得出井田内可采煤层为8、9、15号煤层。而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山西马堡煤业有限公司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8-15号煤层,包括该井田已开采的8、15号煤层及可采的9号煤层。可采煤层:可采煤层为太原组的8、9、15号煤层(其特征见表4-1),分述如下: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K7砂岩34.36m左右。煤层厚度0.752.39m,平均1.92m,属薄中厚煤层,其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23%,该煤层在井田东部出露,为赋煤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层厚度0.05m0.30m的泥岩及炭质泥岩夹矸,结构简单,顶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该煤层目前已形成较大面积的采空区。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段,上距8号煤层16.50-31.07m,平均22.73m。据勘探成果,该煤层仅在123、106、238号钻孔附近不可采,煤层厚度02.10m,平均1.23 m,属薄中厚煤层,其可采性指数为0.90、厚度变异系数为35%,该煤层在井田东部出露,为赋煤区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层厚度0.05m0.25m的泥岩及炭质泥岩夹矸,结构简单,顶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底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细砂岩和粉砂岩。该煤层目前尚未开采。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上距9号煤层47.24-71.63m,平均56.39m。煤层厚度3.637.35m,平均4.81 m,属厚煤层,其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17%,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一般含0-3层厚度0.02m0.60m的泥岩及炭质泥岩夹矸,结构较简单,顶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中细砂岩;底板主要为泥岩、铝土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该煤层目前已形成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1-3煤系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结构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稳定程度可采性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矸石层数类别太原组(C3t)80.75-2.391.9216.50-31.0722.7347.2471.6356.390-1简单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砂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稳定赋煤区可采90-2.101.230-1简单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稳定赋煤区大部可采153.637.354.810-3较简单泥岩 砂质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泥岩铝土质泥岩炭质泥岩稳定全区可采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瓦斯: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本矿井8-15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逐渐增高。煤尘爆炸及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为该矿8、15号煤井下工作面采样后进行的煤尘爆炸性试验及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本次勘探时采取的8、9、15号煤样进行的煤尘爆炸性试验,测试结果详见表6-4。煤尘爆炸性测试成果表 表1-4取样地点时间煤层号火焰长度抑制煤尘爆炸有无爆炸性(mm)最低岩粉用量C%补8201194055有爆炸性154055有爆炸性补9201187065有爆炸性95560有爆炸性154055有爆炸性补12201186060有爆炸性95055有爆炸性155055有爆炸性151032011152055有爆炸性8201201182560有爆炸性由上表可得该区8、9、15号煤层煤尘均有爆炸性。根据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为该矿测试的8、15号煤井下工作面采样后进行的自燃倾向性试验及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本次勘探时采取的8、9、15号煤层进行的自燃倾向性试验,测试结果详见表6-5。 煤层自燃倾向性测试成果表 表1-5取样地点时间煤层吸氧量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结论(cm3/g)补8201190.64自燃150.53自燃补9201180.81容易自燃90.78容易自燃150.89自燃补12201180.65自燃90.6自燃150.6自燃151032011151不易自燃820120118容易自燃由上表可得该区8、9号煤层为自燃-容易自燃煤层;15号煤层为不易自燃-自燃煤层;另据本次调查,整合前各矿井井上、下均未发生过煤层自燃事故。尽管如此,仍建议矿方在今后生产中应将井田内的8、9号煤层和15号煤层分别按照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进行管理。3.1.2 矿井开拓开采现状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安全出口立井四个井筒,其中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安全出口立井回风。井筒装备及特征如下:主斜井主斜井断面形状为三心拱断面,倾角25,斜长600m,净断面面积13.91m2。主井装备DTL120/200/3560S型胶带运输机,电机功率2560kW。该井筒担负煤炭提升任务,为进风井。主斜井进风量为50.49m3/s,风速为3.63m/s,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副斜井副斜断面形状为三心拱断面,倾角22,斜长375m,净断面面积11.6m2。装备2JK2.5双滚筒提升机。该井筒担负矸石、材料、设备、人员的提升,井筒内敷设排水管路、动力、通讯信号电缆,为进风井。副斜井进风量为88.39m3/s,风速为7.62m/s,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回风立井井筒直径4.0m,净断面面积为12.56m2,深310m,为回风井。回风立井风量为143.89m3/s,风速为10.02m/s,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安全出口回风立井井筒直径3.5m,净断面面积为9.616m2,深230m,为回风井。回风立井风量为13.46m3/s,风速为1.4m/s,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水平划分及采区划分水平划分全井田共布置2个水平,标高分别为950 m、900m,15号煤采共划分为4个采区。截止目前该矿8号煤开采标高为885 m1190m,15号煤开采标高为842 m1121m。大巷布置现8#、15#生产水平均布置三条大巷即轨道大巷、胶带大巷、回风大巷。矿井开采采煤方法及开采工艺矿井现开采8#、15煤层,8#煤层平均厚度2m,采用长壁式布置,轻型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15#煤层平均厚度5.5m,采用长壁式布置,轻型综采低位放顶煤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3.1.3 矿井瓦斯赋存涌出情况3.1.3.1 瓦斯赋存情况井田范围内测得8号煤层瓦斯含量为3.775.99m3/t,15号煤层瓦斯含量为3.314.1m3/t。(2)计算出瓦斯含量沿倾向的分布规律为:8号煤层:W =0.0143H-0.2449,瓦斯含量梯度为1.43m3/(t100m)15号煤层:W = 0.0091 H + 1.2055,瓦斯含量梯度为0.91m3/(t100m) 基本参数测定表 1-6煤层区域瓦斯压力(Mpa)原煤瓦斯含量(m3/t)瓦斯放散初速度mmHg煤体坚固性系数煤层透气性系数(m2/MPa2.d)百米钻孔自然瓦斯涌出量(m3/min.hm)百米钻孔自然瓦斯涌出衰减系数(d-1)80.533.77-5.99-1.110.0370.014415#0.463.31-4.1-0.600.0160.00843.1.3.2瓦斯涌出情况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瓦发【2011】1635号关于长治市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马堡煤业为高瓦斯矿井,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1.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1m3/t;CO2绝对涌出量为2.84m3/min,相对涌出量为0.9m3/t。马堡煤业历年瓦斯涌出量鉴定见下表: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表1-7矿名鉴定年度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瓦斯等级绝对涌出量(m3/min)相对涌出量(m3/t)绝对涌出量(m3/min)相对涌出量(m3/t)马堡煤业及原马堡煤矿200610.814.985.992.76高瓦斯2007/5.82/1.89200818.428.753.31.57200925.2211.724.672.17201042.9214.163.581.18201131.910.12.840.93.1.4 矿井一通三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4.1 矿井通风情况通风系统现状: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地面安设FBCDZ54-8-27型对旋防爆轴流式主扇2台,配套电机355KW2,一台运转,一台备用。矿井按照“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的通风可靠基本要求,生产水平和采区均为分区通风,每个采区布置有专用回风巷,采掘工作面采用独立通风。综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安装230kW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并实现“三专”供电和风电、瓦斯电闭锁。采区变电所峒室等均实现了独立通风,不存在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等现象。现矿井总进风量为8525m3/min,总回风量为8634m3/min,负压为2368Pa。等积孔3.48m2。现采区进、回风巷均贯穿整个采区,各采掘工作面均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各采掘面配风量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能满足风排瓦斯的需要。存在问题:1、通风系统通风是治理瓦斯的基础,矿井和采掘工作面必须建立可靠稳定的通风系统。矿井通风可靠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下面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分析本次会诊过程中发现的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隐患或问题。通风系统合理性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即要求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特别是严禁无风作业、微风作业和串联通风作业。主要存在如下隐患或问题:主、副斜井风速大,不能满足以后的需求;矿井通风系统使用通风设施较多,管理难度大,抗灾能力差。设施完好通风设施完好要求: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矿井通风系统设施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回采工作面主要进回风联巷风门联锁不可靠。原有密闭墙施工质量不合格,无观测孔、反水孔、措施孔,且漏风较多。风量充足矿井总风量满足各采掘工作面及机电峒室的用风需求,不存在无风、微风作业现象,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风流稳定矿井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局扇通风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3.1.4.2 矿井瓦斯抽采情况瓦斯抽采现状:现装备有2BEC42、2BEC50、2BEC52型地面固定瓦斯抽放泵3台,2台运行,1台备用,单台泵的额定抽放能力为140、166、200m3/min,抽放负压高达23Kpa,电机功率200、200、250KW。井下主、干、支管路为钢管,管径为377mm、273mm、219mm,长10322m,从抽放泵站延伸到各回面,安全性能均符合矿用产品标准。矿井采用顺层钻孔预抽、穿层钻孔边采边抽的综合抽放方法抽放瓦斯。现矿井单台泵运行时混合量为17.43m3/min左右,抽放浓度达35%,负压为23Kpa左右,至孔口负压为18Kpa左右。抽采泵运行参数表 泵站名称抽采泵型号电机功率(KW)转 速 (r/min)额定抽采量(m3/min)负 压(KPa)地面固定抽采泵站2BEC-42200266140302BEC-50200266166302BEC-5225026620030泵站安装锥形管道流量计与安全监控系统联网,能够对抽放负压、浓度、温度、流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存在问题:多措并举存在问题目前矿井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备用泵不足,型号不一致;矿井瓦斯防治没有实行“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瓦斯防治理念,瓦斯防治措施单一。应抽尽抽存在问题煤层瓦斯赋存参数不祥,煤层瓦斯防治各项参数无实测;工人素质比较低,目前的钻孔施工能力与设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抽采平衡存在问题矿井生产计划没有充分考虑瓦斯抽采工程计划;瓦斯抽采工程施工滞后。效果达标存在问题瓦斯抽采计量误差较大;煤层抽采后各项参数无实测。3.1.4.3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情况监控系统现状:矿井采用江苏三恒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KJ70N型监测监控系统,由两台计算机和一台调制解调器控制,大容量UPS可以实现不间断供电和双机热备切换,系统具备“三闭锁”功能,各类传感器遍及井下及地面要害车间的各个部位,24小时不间断监控井下瓦斯变化情况,井下异常情况可以通过该系统直接传送到地面监控室并实现瓦斯超限自动断电。按要求设置了瓦斯、风速、一氧化碳、温度、烟雾、水位、局扇开停、风门开关、风筒状态等传感器,能够对有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并将瓦斯抽放系统、主扇运行在线监测系统纳入监控主系统进行监测监控。传感器设置数量、安设地点符合要求,每10天对瓦斯传感器用标准气样进行调校,甲烷传感器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灵敏、可靠。瓦斯监控系统装备齐全、运行正常、闭锁可靠、处置迅速,符合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标准要求。存在问题:按AQ1029_2007安全监控系统使用规范监控系统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规定,缺少安全监控系统断电控制图,安全监控系统布置图不完善,部分设备在布置图中未体现;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测试报表记录的实际起止时间与测试记录的起至时间不一致。测试记录里就地断电执行时间应在2S以内,但记录里为30S,不符合A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性技术要求;3.1.4.4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情况主斜井主斜井断面形状为三心拱断面,倾角25,斜长600m,净断面面积13.91m2。主井装备DTL120/200/3560S型胶带运输机,电机型号YB630S-4,电机功率2560kW,带速2.5m/s,运输能力800t/h。该井筒担负煤炭提升任务,为进风井。副斜井副斜断面形状为三心拱断面,倾角22,斜长375m,净断面面积11.6m2。装备2JK2.5双滚筒提升机,直径2.5m,提升速度2.3m/s,电机功率160Kw。该井筒担负矸石、材料、设备、人员的提升,井筒内敷设排水管路、动力、通讯信号电缆,为进风井。3.1.4.5 矿井压风系统情况矿井地面压风机房安装2台DH-350A压风机,储气罐两台。压风管路敷设范围为:压风机房、主斜井井筒、主运输大巷,8#轨道巷,15#轨道巷(4、3寸管),敷设至全矿井综采、综掘、开拓各工作面。 3.1.4.6 矿井防尘系统情况系统现状:根据山西公信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晋煤检)字第20120501-MB-D0024号检验报告,15号煤层火焰长度30,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70%,煤尘云最大爆炸力0.39Mpa,最大压力上升速率14.65Mpa/s,爆炸下限浓度30g/m3,煤尘最低着火温度340,15煤尘具有爆炸性;根据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晋煤检)字第20110501-MB-D0042号检验报告,8号煤层火焰长度30,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55%,煤尘云最大爆炸力0.48Mpa,最大压力上升速率28.56Mpa/s,爆炸下限浓度20g/m3,煤尘最低着火温度360,8煤尘具有爆炸性。矿井地面建有2个消防水池,总容积为2000m3。地面建有1000m3蓄水池两座, 4寸静压水管供水至井下。井下8#轨道巷、15#轨道巷、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及其它巷道敷设2寸静压水管, 8#胶带巷、15#胶带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敷设3寸静压水管。各采掘工作面防尘管路、闸阀设置符合要求,主要皮带运输大巷每50m设置1个闸阀,其它巷道100m设置1个闸阀,主要大巷及各采掘工作面均按要求设置水幕,防尘管路完好、设施齐全。 防尘系统评价:该矿防尘系统较为完善,防尘效果较好,系统基本满足矿井防尘要求。存在问题:全断面喷雾雾化效果差。综掘机、采煤机喷雾效果差,转载点没有实现自动化。3.1.4.7 矿井防灭火系统情况根据我公司委托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8、9号煤层为自燃-容易自燃煤层;15号煤层为不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8#、15#煤层均未发生过自燃,井田内没有火区。矿井设立了容积大于1000m3的地面消防水池,井下铺设了消防管路系统,配备了消防材料和消防器材。我公司在2012年3月份安装了邹城市南煤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JSG-7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井下对8#、15#回采工作面进行了自动监测,另外瓦斯检查员每班携带有一氧化碳便携仪对工作面进行检测。防灭火系统评价:矿井开采8#、15#煤层,该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属自燃煤层,同时井田及周边不存在火区威胁。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完好,基本能满足防灭火要求。存在问题:带式输送机安设了早期火灾识别系统,但没有安设自动灭火系统;部分消防设施不全。3.1.4.8 矿井供电系统情况矿井入矿电压为35KV,一回路来至白河变电站,为我矿专线;一回来至红星变电站。矿井供电总容量为13000KW。地面变压器容量为6300kva2台。矿井10KV供电系统:地面10KV变电站1座。井下双回路供电,主风井配电室双回路供电分别引至地面变电站1段、2段出线。低压供电系统:除主斜井大倾角皮带为10 KV供电外,地面全部为0.4KV;井下低压供电系统除8#、15#两综采工作面供电电压为1.14KV,其余全部为0.66KV。3.1.5 邻近矿井瓦斯灾害状况山西马堡煤业有限公司北部与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部与南山沟煤矿相接,南部与山西新村煤业有限公司相接壤,现将有关情况叙述如下:一、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武乡县墨镫乡煤矿、武乡县墨镫乡常青联营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整合后生产规模120万t/a,批准开采8-15号煤层,井田面积8.1482km2,现处于基建阶段。整合前各矿开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壁式开采,抽出式通风,为高瓦斯矿井。其中原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和武乡县墨镫乡煤矿紧邻马堡煤业,现将其有关情况详叙如下:1.原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该矿前身是武乡县二轻局下属企业的墨镫煤矿,建于1940年,开采15号煤层,后于1986年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升至3万t/a,采用斜井开拓,掘有一对主、副斜井,采煤方法为短壁式炮落采煤,刀柱式开采,木柱支护。2003年7月1日进行改制,由山西三元煤业股份公司控股。经几次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提升为45万t/a。该矿开采8号煤层,实际生产能力45万t/a,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其中主斜井担负矿井的原煤提升任务,为矿井的进风井;副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方式,担负矿井矸石提升、人员升降、重大件运送、材料设备下放等全部辅助提升任务,为矿井的进风井;回风立井井筒内安装有折返式梯子间,为矿井的安全出口,为矿井的回风井;运输大巷采用带式运输机运输,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采煤方法为长壁式综采,一次性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中央分列式通风,属高瓦斯矿井。2武乡县墨镫乡煤矿该矿依据晋煤整合办核【2006】10号文关于长治市武乡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由原武乡县墨镫乡煤矿、武乡县墨镫乡青草烟村煤矿、武乡县墨镫乡河神烟村煤矿进行整合,整合后矿山名称仍为武乡县墨镫乡煤矿。批准开采9、15号煤层,生产规模30万t/a,井田面积1.5215km2。整合后该矿拟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分别掘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该矿自整合至今一直处于基建阶段。根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件,关于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要求其于2010年底前关闭。现将原武乡县墨镫乡煤矿、武乡县墨镫乡青草烟村煤矿、武乡县墨镫乡河神烟村煤矿有关情况叙述如下: 武乡县墨镫乡煤矿该矿于1983年建井,1985年投产,于2006年作为主体矿井整合了武乡县墨镫乡青草烟村煤矿、武乡县墨镫乡河神烟村煤矿。批准开采8号、9号、15号煤层,生产规模6万t/a,井田面积0.8121km2。该矿整合前在8号煤层资源枯竭后分为两坑开采,斜立井混合开拓,开掘有一个主斜井和一个主立井及两个副立井。采煤方法为短壁式高档炮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一坑主采9号煤层,掘有一个主斜井和一个副立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0 m3/d,最大涌水量为80 m3/d;二坑主采15号煤层,掘有一个主立井和一个副立井,属低瓦斯矿井。 武乡县墨镫乡青草烟村煤矿 该矿始建于1969年,于1970年正式投产,于2006年被武乡县墨镫乡煤矿整合。批准开采8号、9号、15号煤层,生产规模3万t/a,井田面积0.4465km2,该矿采用斜井开拓,掘有一对主副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混合提升,井下采用绞车接力运输,采煤方法为炮落采煤,木柱支护,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属低瓦斯矿井。武乡县墨镫乡河神烟村煤矿 该矿始建于1983年,1984年投产,于2006年被武乡县墨镫乡煤矿整合。批准开采8号、9号、15号煤层,生产规模3万t/a,井田面积0.4066km2,该矿被整合前同时开采9号、15号煤层,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分两坑开采,9号、15号煤层各掘有一对主斜井、副立井,主井担负提升、行人、进风、下料等任务,副立井为回风井。运输方式为单钩矿车运输,采煤方法为残柱式炮落采煤,一次性采全高,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木柱支护,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属低瓦斯矿井。根据本次调查,马堡煤业整合的原煤奖沟煤矿曾越界开采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井田内的9号煤层资源,并形成较大面积的采空范围,积水量较大,因此马堡煤业今后开采至此附近时应留设足够的防隔水煤柱;而且整合后的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在马堡煤业井田边界附近形成较大面积的采空范围,并存有较大量积水,故马堡煤业开采至此附近时也应留设足够的防隔水煤柱。二、原南山沟煤矿该矿建井、投产时间较早,后因资源枯竭于2002年关闭,该矿批采及开采15号煤层,生产能力2万t/a,采用斜井开拓,壁式炮采落煤,木棚支护,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属低瓦斯矿井。 三、山西新村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武乡县墨镫乡新村煤矿、武乡县白和煤矿、武乡县墨镫乡合家垴村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整合后生产规模90万t/a,批准开采8-15号煤层,井田面积5.303km2,现处于基建阶段。整合前各矿开采分别用斜、立井混合开拓和立井开拓,壁式开采,抽出式通风,为低瓦斯矿井。其中原武乡县墨镫乡合家垴村煤矿紧邻马堡煤业,该矿为武乡县墨镫乡合家垴村办煤矿,始建于1987年,1989年投产,开采1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0.7217km2,生产规模达9万t/a。井下采煤方法为短壁式,悬移支架放顶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配型钢梁;井筒与大巷均为料石砌碹;井筒单滚筒绞车提升,大巷运输采用调度绞车牵引矿车,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为低瓦斯矿井。周边各煤矿近年瓦斯等级鉴定 矿名鉴定年度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瓦斯等级绝对涌出量(m3/min)相对涌出量(m3/t)绝对涌出量(m3/min)相对涌出量(m3/t)马堡煤业及原马堡煤矿200610.814.985.992.76高瓦斯2007/5.82/1.89200818.428.753.31.57200925.2211.724.672.17201042.9214.163.581.18三元福达200822.5624.951.211.3420096.059.0411.1201022.8824.961.151.25新村煤业20090.521.280.761.88低瓦斯20100.721.00.751.043.2矿井“一通三防”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矿井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设置通风科为“一通三防”职能管理机构,通风科下设瓦检组(37人)、监控组(8人)、抽放组(4人)、通风组(4人)、防尘组(3人)、技术组等“一通三防”专业化队伍;配备通风助理1人、通风科长1人、通风副科长1人、技术员2人。3.3矿井瓦斯综合利用情况马堡煤业煤层瓦斯赋存不稳定,瓦斯分布不均,前期未采取瓦斯综合利用。依据山西煤销长治公司及上级文件精神,2013年马堡煤业意向采取与供电公司合作形式,利用地面抽放瓦斯进行发电,由供电公司提供设备,供电公司向马堡煤业购入瓦斯,马堡煤矿向供电公司购电。4.三年综合治理规划编制的依据、时间、总体思路、目的4.1编制依据、编制时间、编制内容编制依据:依据马堡煤业三年生产规划、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及行业标准(AQ10282006)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7200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二日编制内容:为保障矿井未来三年通风瓦斯安全,根据矿井三年生产规划,编制未来三年矿井瓦斯防治的方案、规划、计划、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4.2瓦斯防治三年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矿井瓦斯防治“通风是基础、抽采是手段、监控是保障”。规划期内,坚持正规开采,采掘布局合理,优化通风系统,做到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流稳定、风量充足;坚持多措并举的瓦斯防治方针,采取“多打孔、严封密、综合抽”瓦斯防治理念,做到多措并举、应抽尽抽、抽采平衡、效果达标;完成安全监控系统更新换代,做到装备齐全、运行正常、闭锁可靠、处置迅速;严格管理,全面做到“高瓦斯矿井、高标准管理,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生产”。5.矿井未来三年采掘接替计划规划期内共计划生产原煤450.3万吨,总进尺20242m。其中:8#煤层计划开拓进尺11238m;15#煤层计划开拓进尺9004m。未来三年共布置回采工作面7个,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