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蒋信 1 4 8 3 1 5 5 9 是明代中晚期的著名心学家 教育家 明 儒学案 将蒋信归入楚中王门 但本论文认为应该归入湛若水门下 蒋信的心学 远承周敦颐 张载 程颢等人 近承陈白沙 湛若水 王阳明等人 在晚明思想史上 蒋信具有重要的地位 蒋信建构了孔 子一孟子一周敦颐一程颢一陈白沙一湛若水的心学道统 以陈白沙 湛若水为明代心学正统 蒋信本体论以万物一体之仁为归指 主张理 气合一 心气合一 心道合一 性气合一 蒋信工夫论主张体用合一 即体即用 通过主静无欲 默识默成 艮止慎独 勿助勿忘 事上见 心 戒慎研几等工夫来归于仁体 蒋信心学圆融气学 理学于一体 开启晚明由心学向气学转化的先声 蒋信是楚中心学的代表人物 上 承张载下启王船山 在晚明思想史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蒋信 万物一体 心气合一 艮止慎独 默识默成 a b s t r a c t j i a n gx i n 1 4 8 3 1 5 5 9 a d i sax i ns c h o o lc o n f u c i a na n d e d u c a t o r i n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s c h o l o r si nm i n gd y n a st yj i a n g isc o n s i d e rt ob eam e m b e ri nt h ec h us c h o o lo fw n a gs h o u r e n x i ns c h o o lc o n f u c i a n i s m y e ti nt h i st h e s i s h ei sc o n s i d e rt o b eam e m b e ro fz h a nr u o s h u is c h o o lo fj i a n g m e nx i ns c h o o l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j i a n g sa c h i e v e m e n ti nx i ns c h o o l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sak e yr o l ei nt h et h o u g h th i s t o r yo f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b e t w e e n z h a n gz h a ia n dw a n gf u z hi k e yw o r d s j i a n gx i n t h ei n t e g r a ti o no ft h ew o r l d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q ia n dx i n t r yt ob eb l a m e l e s si n o n e sp r i v a t el i f e b ec o n s c i o u sa n df o r mg r a d u a l l y i i l 目录 摘要 i a b s t r a c t i i 第一章导论 1 第一节蒋信心学研究现状 1 第二节思路与方法 3 第三节本论文的特色 5 第二章蒋信生平与著述 7 第一节蒋信的生平 7 第二节蒋信的著述 1 4 第三节蒋信的师承与师门归属 1 8 第三章蒋信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3 l 第一节时代背景 3 1 第二节思想来源 3 3 第三节主要内容 3 4 第四章蒋信心学思想的特征与历史影响 7 6 第一节蒋信心学思想的特征 7 6 第二节影响与地位 7 7 结语 8 4 参考文献 8 5 附录 8 8 后记 8 9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第一章导论 本章主要介绍蒋信心学的研究现状 本论文的思路与方法 特色 第一节蒋信心学研究现状 蒋信 1 4 8 3 1 5 5 9 字卿实 号道林 湖南常德人 据孙应鳌 正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铭 柳东伯 贵州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 蒋公信行状 与 明儒学案 提供的史料 蒋信于明宪宗成化癸卯 十九年 1 4 8 3 八月丁亥生 于明世宗嘉靖己未三十八年 1 5 5 9 十 二月三日庚子卒 年七十七 明史 有传 附在湛若水传后 常 德府志 明儒学案 湖南通志 等文献均有记载 蒋信作为王阳明 湛若水的及门弟子 在晚明思想史具有重要地 位 但是近百年来 蒋信心学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 晚明 清代的 学者对蒋信的评价比较高 而黄宗羲的 明儒学案 是研究蒋信心学 思想的权威性著作 但因多种原因 自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 蒋信心学的研究仍然不足 研究明代哲学史的著作基本上没有专门涉 及蒋信的心学思想 目前已发表的专门论述蒋信的文章不到十篇 主 要局限于其生平方面与教育方面的成就 而将其作为一个理学家来进 行阐释与研究的仅两篇 此外 这些研究蒋信心学的论著主要征引 明 儒学案 收录的蒋信 桃冈日录 都没引用过 蒋道林文粹 因此 没有比较客观而全面地描述蒋信的心学思想 在早期 对蒋信的研究还曾出现过错讹 将武陵蒋信与被赐名蒋 信的蒙古悍将把台误以为同一个人 譬如姜亮夫先生主编的 历代人 物年里碑传综表 在 蒋信 的名下称 号道林 武陵人 其交代 黄宗羲编 明文海 g 卷四百四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焦弦 国朝献征录 m 卷一百三 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曼山馆刻本 黄宗羲 明儒学案 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8 卷二十八 6 2 6 硕十学位论文 史料来源是又说 明史 卷一百五十六附 金忠卷 明儒学案 武陵人蒋信在 明史 也有传 附在 湛若水传 后 查 明史 被赐名蒋信的把台与 明儒学案 中的武陵蒋信为两个人 王兴国先生在1 9 9 7 年发表的 王阳明及其弟子在湖南的活动情 况略考 一文考证了蒋信与王阳明交往的始末 王文认为 自从王阳 明第一次经过常德到第二次经过常德 蒋信始终陪侍王阳明 是楚中 卓有成就的王门弟子 但到后来蒋信 已应贡入京师 则转师湛若 水 卸官后曾赴广东拜谒湛若水 并与其两次同游南岳 应国斌1 9 9 9 年7 月出版的 芷兰春秋 增订本 收入有 正 学先生 蒋信 一文 也将两个蒋信误以为一个人 该文依据 明儒 学案 的材料 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解读蒋信的思想 认为蒋信的思想 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梁颂成利用 明儒学案 明史 嘉靖常德府志 常德文 征 的材料 先后撰写了 从沅阳书院到桃冈精舍 常德地方精 英教育的先声 正学先生 和 忠勇伯 明代的两位 蒋 信 辨 对蒋信的生平做了考证 纠讹订误 并对其教育方面的 成绩作了阐述 但没言及蒋信的心学思想 而且因生疏于理学范畴概 念以致误读了蒋信的思想与诗歌 葛荣晋 中国实学文化导论 第十章第一节 蒋信 王道 本 于一气 的思想 依据 明儒学案 的史料 认为蒋信是气本体论者 葛荣晋说 在晚明的许多有志之士纷纷从王学堡垒分化出来 由 心 学 向 气学 转化 而这一历史转化过程 开启于蒋信 王道 中 姜亮夫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m 香港 香港中华书局 1 9 7 5 5 2 6 王兴国 王阳明及其弟子在湖南的活动情况略考 j 浙江学刊 1 9 9 7 0 6 应国斌 芷兰春秋 增订本 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9 9 梁颂成 从沅阳书院到桃冈精舍一一常德地方精英教育的先声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报 2 0 0 7 5 梁颂成 正学先生 和 忠勇伯 一一明代的两位 蒋信 辨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 0 0 9 1 0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经唐鹤征 杨东明 而完成于刘宗周 黄宗羲 这一点观点的提出 不仅反映出心学与气学可以兼容 而且揭示出了蒋信在晚明思想史上 的重要价值与地位 湘潭大学王光红撰写有 蒋信的心学特色 一文 收入 湘学 第四辑 该文依据 明儒学案 梳理了蒋信的心学思想 认为蒋信在 本体上既重心 又重气 心 气 性 理与人我贯通无二 蒋信在工 夫上随处体认 事上磨练 而南京大学博士生张小明撰写有 试论 楚中王门蒋信思想 一文 认为蒋信 为王阳明在龙场及门最早的亲 炙弟子 其学兼王阳明 湛甘泉 又受湖湘学派传统的影响 他心学 视野中的理气 心性思想独特 其即用即体 体用合一 重功夫又不 忽视本体的理路 在一定意义上都开启了王学后学论心 性 气 本 体 功夫主要议题 在王门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尽 管张小明也对蒋信的心学思想作了梳理 但因仍然仅依据 明儒学案 的史料 不曾采用蒋信 蒋道林文粹 等史料 所以还是没有全面客 观概括蒋信的心学思想 尽管齐鲁书社在1 9 9 7 年影印出版有 蒋道林文粹 九卷 但因 印数有限而影响不广 岳麓书社依据湖南图书馆所藏 蒋道林文粹 于2 0 1 0 年点校出版 为研究蒋信的心学思想提供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因此 本论文主要以 蒋道林文粹 明儒学案 为主要史料进行研 究 第二节思路与方法 蒋信是中晚明时期的一位著名心学家 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教育 学家 文学家 只有站在理学发展史上审视蒋信心学 才能客观地开 显蒋信的心学思想 本文思路是以心学的立场展开诠释与批评 客观 葛荣晋 中国实学文化导论 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 0 0 3 1 9 8 方克立主编 湘学 第四辑 c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7 张小明 试论楚中王门蒋信思想 j 贵州学院学报 2 0 1 0 0 1 硕 学位论文 诠释理学范畴 诠释与还原蒋信的心学思想 澄明蒋信在晚明思想史 上的价值与地位 本论文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具体的方法上 主要采取考据学 分析 历史分析 比较分析 史论结合的方法 从以下五点进行展开 一 观照蒋信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状 明朝中期以来 商品 经济迅猛发展 市民文化勃兴 各阶层对经济 文化 教育的需求日 益增长 社会黑暗 民不聊生 官场腐败 尔虞我诈 道德沦丧 虽 然程朱理学成为八股取士的准绳 但理学日益异化 而维系人心的伦 理纲常崩溃 而潜规则成为社会的硬准则 许多士人言行不一 自陈 白沙开启明代心学之端以来 有志之士纷纷讨论心性之学 挽救颓败 的世风 整顿人心 教人通过修持工夫 成仁成圣 而蒋信提倡心学 也在于此 二 通过现有各种史料 考证蒋信的生平与为人处世 蒋信一身 正气 刚毅乾乾 不信风水 辟佛老 信人力可为 是一个正统的儒 家 他为官清廉 拒绝贿赂 破除迷信 所到之处与民便利 但因得 罪上司 被排挤出官场 卸官后 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培养人才 三 通过研读蒋信及其师友的诗文 书札等 梳理蒋信的思想背 景 虽然蒋信自幼失怙 家境贫寒 但从小接受了儒学教育 学习成 绩优异 除自学外 蒋信与同学的冀元亨等人相互切磋学问 通过阅 读儒家经典著作 蒋信吸收理学家周敦颐 张载 程颐 程颢 朱熹 等人的思想 先后师从王阳明 湛若水 从而又受到了岭南大儒陈白 沙的影响 蒋信反对韩愈 朱熹等人提出的道统论 建构了孔子 孟 子到周敦颐 程颢 再到陈白沙 湛若水的道统观 把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排斥在道统之外 四 通过研读蒋信的诗文 书札等 持理学话语以同情之理解 梳理蒋信的心学思想 蒋信吸收 消化前贤的思想后 针对现实背景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逐步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思想 本文先诠释蒋信的本体论 再诠释蒋信 的工夫论 五 梳理史料 研究蒋信心学在晚明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本 论文认为 蒋信是王阳明 湛若水之后极为重要的学者 蒋信在晚明 时期已经获得极高的声誉 被宗为 正学先生 岭南一代理学儒宗 唐伯元更是评价蒋信 在楚中学者 当为国朝第一人 黄宗羲高度 评价蒋信心学 认为其为王门正宗弟子 蒋信是晚明心学向气学转化 的开启者 还在晚明 气质之性 去实体化运动之中导其先声 蒋信 上承张载 下启王船山返于周 张 在湖湘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本论文的特色 本论文在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借助新近出版的 蒋道 林文粹 收入湖湘文库 全面搜罗目前已发现的史料 是近年来 第一次全面客观梳理蒋信的心学思想 开显作为心学家的蒋信在晚明 思想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而此前 学界对蒋信心学思想的研究与关注 非常不够 譬如张学智 明代哲学史 并未论述蒋信的心学思想 蒋信是王阳明 湛若水之后极为重要的学者 在晚明思想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 譬如黄绾主张的 艮止 说 邹守益主张的 戒慎 说 罗 洪先主张的 主静 说 王时槐主张的 研几 说 李材主张的 艮 止 说 罗汝芳主张的 戒慎 说等等 蒋信心学工夫论都有论说 并且对包括聂豹 李材的 归寂 说在内的各种学说提出异议 蒋信 心学践履笃实 简单平易 是对诸门派的各种偏失的拨乱反正 因而 可以说是 正学 黄宗羲主张的 理气合一 心性合一 与 盈天 地皆气 盈天地皆气 主要是受到了蒋信的影响 尤其是蒋信构建 的 孔 孟 周 程 陈 湛 心学道统论 朱熹 陆九渊 王 阳明不在道统之内 此道统论值得学术界重视 这也是本论文创新之 蒋信 蒋道林文粹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张学智 明代哲学史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0 5 硕十学位论文 处 黄宗羲 明儒学案 将蒋信作为王阳明的弟子归入楚中王门 但 是本论文依据蒋信建构的道统论 认为蒋信应当归入湛若水门下 不 应该归入王阳明门下 尽管蒋信曾先后拜师王 湛 这也是本论文的 创新之处 当然 本论文有许多不足之处 蒋信的史料大部分失传 仍旧有 文献不足证的遗憾 恐有挂一漏万之虞 因为现有的文献是否能够全 面承载蒋信全部学术思想 暂时还不敢轻易下结论 此外 本论文作 者才疏学浅 对文献的解读有一定的局限 未必能够做到客观全面地 解读蒋信心学思想 所以 本论文只是抛砖引玉 希望将来有更多的 学者不断深入研究此课题 文分四章 一 导论 二 蒋信的生平与著述 三 蒋信心学 主要内容 五 蒋信心学的特征与历史影响 第一章讲述目前 术界对蒋信研究的动态 本论文的思路与方法 本论文的特色 即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讲述蒋信生平经历与著述 第 述蒋信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讲述蒋信心学的特征 蒋 史影响及在晚明思想史上的地位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第二章蒋信生平与著述 本章主要讲述蒋信的生平与著述 展现出一个务实 崇尚理性 著 作等身的蒋信 第一节蒋信的生平 蒋信 1 4 8 3 1 5 5 9 字卿实 号道林 常德人 据孙应鳌 正 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铭 柳东伯 贵州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蒋公 信行状 与 明儒学案 提供的史料 蒋信于明宪宗成化癸卯十九 年 1 4 8 3 八月丁亥始生 于明世宗嘉靖己未三十八年 1 5 5 9 十二 月三日庚子卒 年七十七 明史 有 蒋信传 附在 湛若水传 后 嘉靖常德府志 明儒学案 湖南通志 等文献均有记 载 据孙应鳌 正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铭 柳东伯 贵州等处提刑 按察司副使蒋公信行状 蒋信的五世祖蒋文举 本安徽凤阳人 洪 武初年 来判常德 因此就地定居 不过此后 直到蒋信中进士 之前 蒋家再也无人出仕 蒋信之父蒋经 别号惠庵 赠兵部车驾司 员外郎 有厚德 乡人称为长者 母万氏 赠宜人 蒋信十四岁失怙 即父亲早逝 明史 蒋信传 称其为此 居 丧毁脊 此后靠母亲抚养成人 从小就端严庄重 恪守礼仪 即 使酷暑难耐也不会打赤膊 十八岁 为县庠生员 家境十分贫寒窘迫 连稀饭都吃不上 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还因遭火灾而无家可归 被 迫寄居于舅家 正德元年 1 5 0 6 郡守怜之 令捧诏适属县例得 黄宗羲编 明文海 g 卷四百四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焦弦 国朝献征录 m 卷一百三 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曼山馆刻本 黄宗羲 明儒学案 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8 卷二十八 6 2 6 张廷玉等 明史 m 卷二百八十三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文 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硕十学位论文 馈赠为助信 一无所受 因有各方面的资助 蒋信得以继续读书 与有机会参加考试 正德三年 1 5 0 8 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据史料 在 赴任途中 王阳明经过武陵 寄寓潮音阁 蒋信与朋友冀元亨慕名而 去拜访他 并随之去贵州龙场 雍正 湖广通志 卷七十三 流寓志 明王守仁 余姚人 正德中 谪龙场驿 往来武陵 寓潮音阁 与里中蒋信 冀元亨讲学于桃冈 见旧通志 蒋信见王阳明时 还带去了他的诗作 李元度在 南岳志 中说 阳明谪龙场 过武陵 见先生之诗而称之 先生与冀师事焉 而黄宗羲认为是王阳明是在龙场见到蒋信的诗作 明儒学 案 楚中王门学案 说 阳明在龙场 见先生之诗而称之 先生与罔斋师事焉 据孙应鳌 正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铭 王阳明见到蒋信后 切 磋学问 对之大加赞赏 对冀元亨说 作颜子者 卿实也 意 思是说 蒋信相当于孔子门下弟子颜回 而王阳明及阳明后学都认为 颜子直接孔子嫡传 是为道统 而颜子之后道统断绝 直到王阳明才 续接道统 也因此可见王阳明对蒋信的期许甚高 正德五年 1 5 1 0 冬 王阳明调任庐陵县令 与门下弟子蒋信 冀元亨等人离开贵州 赴任江西 再次途经湖南时 王阳明随地讲学 据 王阳明年谱 嘉靖二十三年记载 师昔还自龙场 与门人冀元 亨 蒋信 唐愈贤等讲学于龙兴寺 使静坐密室 悟见心体 湖广通志 m 卷五十七人物志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文化 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雍正湖广通志 m 卷七十三流寓志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转引自王兴国 王阳明及其弟子在湖南的活动情况略考 j 浙江学刊 1 9 9 7 0 6 黄宗羲 明儒学案 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8 卷二十八 6 2 7 黄宗羲编 明文海 g 卷四百四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2 1 3 3 6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正德六年 15 11 春 王阳明行抵常德 寓潮音阁 其间 与弟 子们游览了德山寺等常德名胜古迹 随后 蒋信与冀元亨等又追随王 阳明去了江西庐陵 直到第二年才返回常德 在辞别王阳明后 蒋信大概在三十岁时 即正德七年 1 5 1 2 左右 患肺病 入道林寺静坐 参透生死 悟万物一体之仁 由此确 定 学问路头 蒋信 答陶子省庵助教 正德十五年 1 5 2 0 蒋信考中秀才 嘉靖七年 1 5 2 8 参加 南闱乡试 得第九名 应贡入京师 蒋信转而师事广东名儒湛若水 当时 湛若水担任南雍祭酒 门下弟子非常多 则安排蒋信分担一部 分教学工作 嘉靖十一年 1 5 3 2 是年五十岁 中进士 始受户部 主事 嘉靖十五年 1 5 3 6 转兵部员外郎 不久出为四川佥事 兴 利除害 拒绝播州士官的贿赂 嘉靖十八年 1 5 3 9 升贵州提学副 使 兴修书院两所 一日正学 一日文明 大兴教育 龙场建有阳明 祠 蒋信设置祭田 以求香火稳定而长久 湖广清浪五卫诸生乡试 去省城路途险远 大部分士子不能如期安全到达 蒋信乃上奏请求增 加贵州解额 使之附试贵州 嘉靖二十二年 1 5 4 3 因病告归 但 御使参劾蒋信擅离职守 被朝廷削籍为民 蒋信为官仅十一载 嘉靖 二十六年 1 5 4 7 奉恩例复官 冠带闲住 后 虽多次受部使引荐 但拒绝再仕 回到常德后 先是隐居德山 嘉靖二十三年 1 5 4 4 蒋信与湛 若水同游南岳 并在南岳紫云峰下的文定书院遗址附近买地 兴建了 甘泉精舍 期间 蒋信曾到衡阳石鼓书院讲学 嘉靖二十七年 1 5 4 8 蒋信赴广东增城 拜谒湛若水 并到独石书院讲学 回到常德后 在 常德古城东门外创办桃冈精舍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 15 5 6 i e 弓 时年 九十一岁的湛若水再游南岳 蒋信也赶来与之相会 湛若水对蒋信期 蒋信 蒋道林文粹 m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2 2 9 9 硕十学位论文 许甚高 而蒋信也对湛若水非常推崇 二人在南岳期间留下了许多美 好的诗篇 嘉靖三十八年 1 5 5 9 十二月 蒋信病笃 临终前作诗二章 还 对两个儿子蒋如川 蒋如止说 我化 柳孟卿侍我久 撰我行 蒜 我者 搽山甫乎 柳孟卿即门下弟子柳东伯 而孙山甫也就是贵 州名儒孙应鳌 嘉靖四十年 1 5 6 1 葬于今常德市鼎城区南端金霞 山的罗带峰 蒋信一生尚力 崇尚理性 不信风水 排斥佛老 反对巫术迷信 蒋信强调运用人 力 持之以恒 乾乾夕惕 不放弃道德修行 从而改变人生处境 成就圣贤人格 在 送何生归合肥序 中 蒋信 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有一个燕人计划到越地去 与妻子商议后 觉得自己 力 不够 主动放弃了打算 有一个不 量力 的人 带 着干粮赶路去越地 结果没走多远便两腿红肿僵直 不能弯曲与伸直 此后 这个人到处宣讲凡事天定 谋事要量力而行 人无法超越天 相反 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 不自量力 在掘地挑土 声称要凿 一口井 燕人见到少年后 便以自己的经验好心劝说少年放弃此举 但这个少年不听燕人的话 此后 燕人每天去见这个少年 每天劝说 他放弃凿井 但是他仍旧不听话 一个月后 燕人再去见这个少年 以为他早累死了 可是 他走到井边往下看 泉水从井里涌出 而少 年坐在树下高歌 嘲笑燕人意志力不坚韧 没恒心与定力 一番对话 之后 燕人赞赏这个少年讲述的道理 又想起要去越地 但是考虑到 自己年老 己不可行 蒋信借此故事告诫何生为学要持之以恒 从常 人变成圣人 如同少年凿井 蒋信 送何生归合肥序 呜呼 燕人量力而自败 年少不量力而有成 然则量力之说 其所以堕天 下之力欤 世之学者 由常人而求至于圣人 是皆适越 9 凿井者也 然而至于圣 黄宗羲编 明文海 g 卷四百四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1 0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人者 吾不得而见焉 其皆量力者乎 其皆不得其道者乎 何生从余游 顾其资 有可与适道者 兹其归也 是故以是遗之 天与人之间的关系 说人定胜天 是不对的 说人不能胜天 也是不对的 凡事没有一个绝对 所以 蒋信认为 地理 说不可说 有 也不可说无 但是 我们并不是 力 不足 而是不能持之以恒 缺少坚忍不拔的心力 孔子早就说 为仁由己 践履仁义在于自己 的 力 不曾见 力 不足的人 论语 里仁 云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 恶不仁者 好仁者 无以尚之 恶不仁者 其为仁 矣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 之矣 我未之见也 论语 雍也 云 冉求日 非不说子之道 力不足也 子日 力不足者 中道而废 今女 画 论语 颜渊 云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可见 蒋信继承了孔子 为仁由己 与自 力 的思想 强调自 强不息与坚忍不拔 追求理性主义精神 成为圣贤的道路无比漫长 需要有凿井少年的尚力的理性主义精神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才能 最终品尝到心学的甘泉 蒋信一生重视践履 务实不尚虚谈 为学简 单平易 也就在于此 儒家辟异端是捍卫正统 保持其自身的纯洁性 与此同时争夺 话语权以赢得生存空间 原始儒家主要辟杨墨 宋明儒者则主要 辟佛老 蒋信作为宋明儒者 其也以辟佛老自居 排斥异端 以 捍卫儒学的正统 并将二者视为天下的病患 蒋信在 送辰阳三 子序 中认为 天下有两大病患 一是利禄 一是仙佛 蒋信 送 黄宗羲编 明文海 g 卷四百四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硕十学位论文 辰阳三子序 云 病为天下患者二 二者 利禄也 仙佛也 蒋信认为 病于利禄者 则日夜营求名利 忧患于得失 甚 至于趋炎附势 吮痈舔痔 得利则以为荣耀 不得则垂头丧气 病于仙佛者 则悖离儒家的伦理道德 追求长生不死 或出离生 死 其实自私自利 仙佛与利禄之病 标 不同 但 本 相同 儒家主张万物一体 天下一仁 慎独研几 而仙佛主张虚无 空寂 学问没有落脚之处 破坏人伦道德 蒋信 简罗念庵内涵 三首 云 某昔粗见此意时 尝告同志 释氏只悟得一空 即根尘无安脚处 吾辈 若悟得物我同体 万私应即退听 时未有应者 蒋信 答何吉阳七首 云 慎独者 惟几之学 通乎昼夜而知者也 老 9 佛不得而 9 也 唧 明儒学案 楚中王门学案 云 智崇是心体高明处 礼卑是应用中庸处 智崇是理一处透彻 礼卑是分 殊处停当 如释氏见得本来是空 亦是智崇 却外人伦日用 何处得礼卑 古今贤者 非无人伦日用处用功 有个礼卑 却于大本处未能见得 便不是 智崇 合智礼乃是性之中正处 中正乃可言天地合德 要之 圣学与释氏 智原是不同 释氏只要见一个空 圣人却是于空处见万物一体 自身与万物 一例 所以此心便无所不贯 人伦日用 何处容增减一毫 故万物一体之学 即智崇便已 天下归仁即礼卑 便是智之流行处 非有二也 蒋信认为宇宙是 虚空 的 不过 虚空 是张载所说的 气 佛与儒家都有智崇 只是佛只见 空 而圣人从 空 处下手 即在 空 处体悟出万物一体 廓然大公 照见本体 在日用人 蒋信 蒋道林文粹 m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1 9 蒋信 蒋道林文粹 m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2 1 0 蒋信 蒋道林文粹 m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2 1 4 黄宗羲 明儒学案 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8 卷二十八 6 2 9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伦处体道 这是复礼归仁的工夫 佛与儒家的区别 就在此处 蒋信 寿裘鲁江正郎七十序 云 夫天地万物一体 而我不存焉 此知之所以纯粹至善 为天下万事万物 方圆之则也 如使其未达乎此 则何以辨于释氏之灵明妙觉也乎 其何以能 使天地万物之痛痒之休戚尽属乎我 而我之知无不贯通 果异于释氏也乎 圣学悟得万物一体 物我同体 则气贯天地 天下万事万物 皆与我痛痒休戚相关 仁 实际上是对人与人 人与物 人与自 然之间的规定 即天下全息 虽然释氏有 灵明妙觉 的智慧 但是离开了人伦道德 把人从诸种关联之中抽空而出 自绝于天 下 蒋信从 空 处下手 悟出 万物一体之仁 与释氏起首相 似 所以极力排斥佛老 当然 我们必须指出 宋明理学受到了佛教与道教的影响 综合创造 建构出了理学话语 当时的阳明后学存在逃禅的倾向 因此蒋信辟佛老还在于纠正阳明后学的流弊 譬如聂豹的归寂之 学 蒋信崇尚理性 不信风水与巫术 这在当时十分难得 具有进 步意义与科学精神 孙应鳌 正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铭 云 寻 居母忧 不用阴阳家 以历内日吉从事 明儒学案 楚中王门学案 不信行术家言 母殁 自择高爽之地以葬 关于丧葬 古人总结出了十分科学的方法 就是葬于朝阳的高岗 以避免动物大洞与水泉的浸湿 墨子 节葬 下毋及泉 上毋 臭垄 吕氏春秋 节葬 葬浅则狐狸担之 深则及于水泉 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 以避狐狸之患 水泉之湿 可见 在先秦时 期 古人便有此科学认识 可见 蒋信于葬母于高爽之地有所本 蒋信 蒋道林文粹 m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3 8 黄宗羲编 明文海 g 卷四百四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 版有限公司 1 9 9 9 黄宗羲 明儒学案 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8 卷二十 k 6 2 6 硕十学位论文 蒋信认为 地理之说 不可说没有 也不可说一定有 如果说 没有风水 那么帝王与圣贤都是靠山川灵秀的滋养 怎么能说没风水 呢 如果有风水 那么风水学大师郭璞的后代完全可以世世代代当皇 帝 人世的吉凶 与子孙的昌盛 是上天注定的 不是人力所能及 风水相符合的 只是巧合 因此 符合圣贤之道的办法 就是谨慎选 择风水宝地 以尽人谋 蒋信 简钱泮泉太守 地理之说 不可谓无 亦不可全谓有 以为无 帝王与圣贤之生皆本山川灵 秀 何得谓无 以为有 何以泯泯无闻 故世之吉凶 与其子孙寿昌 皆天定者 也 地理有符焉者 乃其于天凑合耳 此不易之理也 圣贤之道 葬必慎卜者 尽人谋也 其书则 玉髓经 之外 堪舆要 妙之妙者也 蒋信在四川担任按察水利佥事时 因不信巫术 曾亲自勘验术士 的妖术 并且将之绳之以法 明儒学案 楚中王门学案 云 有道士以妖术禁人 先生召之 术不复验 宾之于法 孙应鳌 正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铭 云 有方士 以妖术凭愚民 武断大衢中 人莫能近 先生召前立 方士作术不 复效 置之法 蒋信惩治术士一事 类似于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的事迹 可见 他崇尚理性 反对迷信 务实而不尚虚 第二节蒋信的著述 蒋信的著述甚丰 据孙应鳌 正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铭 蒋 信著作尚有 文集 续集 后集 古大学义 等 孙应鳌 正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铭 云 先生声言 大致备 文集 续集 后集 中 不具论其实 见道本 如 古大学义 桃冈日绿 讲义 训规 所载 与 摞摘罗念庵公洪先冬游 蒋信 蒋道林文粹 m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2 3 2 黄宗羲 明儒学案 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8 卷二十八 6 2 6 黄宗羲编 明文海 g 卷四百四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记 答何吉阳公迁论学 诸书 成关闽诸儒所未逮 所繇揭日月以启后涂 皆 千古正鹄 未曾有者 查国内图书馆 除 蒋道林文粹 九卷与 桃冈目录 外 蒋信 的著作大部分失传 蒋道林文粹 道林诸集 收入 四库全书 存目 桃冈日录 收入 明儒学案 湖南图书馆藏有 道林先生 摘言四卷 孙应鳌编 明隆庆二年 1 5 6 8 柳东伯校刻本 另藏 蒋 道林文粹 九卷 清传抄明万历新安姚氏刻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 蒋道林文粹 九卷 系明万历四年姚世英刻本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 燕京图书馆藏 桃冈日录 一卷 明万历三十六年 1 6 0 8 杨鹤刻本 据各种官私书目 我们可知蒋信确有著作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 卷一七十七著录有 蒋道林文粹 九卷 提要 云 蒋道林文粹 九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蒋信撰 信有 道林诸集 已著录 是集 为其门人姚学闵所编 其文 不事华藻 惟直抒胸臆 期於明畅而止 盖信尝从王守仁於龙场驿 后又从湛若 水游 所重惟在於讲学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九十六子部六著录有 道林诸集 无 卷数 提要 云 道林诸集 无卷数 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蒋信撰 信字卿实 常德人 嘉靖壬辰进士 官至贵州提学副使 尝师王 守仁 又师湛若水 明史 儒林传 附载湛若水传末 是编乃其卜筑桃冈时与 诸弟子讲学之书 而其门人章评所刊者 首古大学义 专释 大学 次桃冈讲 义 摘取论孟诸条 附以论断 又桃冈日录 则与门人问答语录也 桃冈训规 则读书日程也 传疾录 则疾痛时记也 史称信初从守仁游 时未以良知教 后 从若水游最久 其学得之若水者为多 又称其践履笃实 不尚虚谈 盖犹未尽入 黄宗羲编 明文海 g 卷四百四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m 卷一七十七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文 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硕十学位论文 於禅者 卷末有附谈一则 称评为斗阳子 读书九山者二十年 有太乙丈人者哂 之 无名先生者论之 惝恍无凭 斯则末流放失 全入於二氏者矣 查阅史料 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收录蒋信的著作目录外 千 顷堂书目 钦定续文献通考 等均有载录 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 3 厶一一 奁一石 蒋信 b 大学义 一卷 西 千顷堂书目 卷二十三云 蒋信 道林集 九卷 字卿实 武陵人 贵州副使 又续集 又后集 钦定续文献通考 卷一百九十二云 蒋信 道林文粹 九卷 信 见子类 钦定续文献通考 卷一百七十四云 蒋信 道林诸集 无卷数 信字卿实 号道林 武陵人 嘉靖进士 官至贵州提学副使 尝师事王守仁 湛若水 商务印书馆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推出一套 美国哈佛大学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 其中第一种就是 蒋道林先生桃 冈日录一卷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提要 石 蒋道林先生 桃冈日录 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m 卷九十六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文 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 m 卷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文化出 版有限公司 1 9 9 9 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 m 卷二十三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文 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钦定续文献通考f m 卷一百九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 9 9 9 钦定续文献通考 m 卷一百七十四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1 6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蒋道林先生 桃冈日录 一卷 明蒋信撰 明万历三十六年 一六o 八 杨 鹤刻本 二册 半页九行十七字 四周双边 白口 单鱼尾 框高十八点九厘米 宽十三点二厘米 题 后学杨时芳中行父 孙蒋孟昂望之父仝校 前有万历三 十六年周传诵序 杨鹤序 蒋信 字卿实 号道林 湖南常德人 嘉靖十一年 一五三二 进士 少而 端严 师王守仁 嘉靖初 贡入京师 复师湛若水 湖南学者宗其教 称为正学 先生 卒年七十九 明史 儒林传 附载湛若水传末 又 嘉庆 常德府志 卷四十一也有传 按桃冈 为蒋信授学之处 在常德府东关外 蒋信归里后 筑精舍于郡东之 桃花冈 日讲学其中 买田数十亩以馆学者 四方从游者以千计 库舍莫能容 是编为信与门人陶悦 柳东 蒋如川 贺凤梧 郭访 符友闯 周世亨 姚世俊 覃世维 丁有周 徐仲文 丁应宾等问答语录 计七十则 盖其本朱子小学 教 人之方 以达乎居静穷理之奥 故出其门者 皆长于政事而优于德行 慎独之旨 是其一生切要处 其之学 不作空虚玄远语 早年闻道 实从病中悟入 后游于 王阳明 湛甘泉之门 又优游林下者若干年 凝神默识 勿助勿忘 动静二根 久而俱化 其立论不求为异 亦不主于同 以笃伦修行为实践 以明理通事务为 致用之具 此为杨鹤重刻之本 原刻本已湮而不存 即此杨本亦罕见之 杨鹤序云 是 编旧本漫漶不可读 家君手校讹字 意欲公之同志 且属余服膺 敬付剞劂 请 冯 周两公序之 发明先生之学甚详 此本冯少墟序今佚去 是本第十三 十四 五十二至五十四页佚去 四库全书总目 收蒋信 道林诸集 无卷数 入子部儒家类存目 内 容有古大学义 桃冈讲义 桃冈训规 传疾录 桃冈日录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未著录 仅有 道林先生摘言 四卷 明隆庆刻本 湖南省图书馆入藏 北京 大学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有 蒋道林先生文粹 九 明万历四年 一五七六 姚世英刻本 硕十学位论文 钤印有 王野印 侣真 浑斋王氏珍藏 可见 蒋信的著作在当时流传甚广 并与孙应鳌 正学先生道林 蒋公墓志铭 所记载相合 因为清代学者普遍不能欣赏阳明心学 很 多阳明学者的文集不仅未能收入四库全书之中 而且不少遭到禁毁 即使能够幸运地流传下的 也是残缺不全 因此 被认为是楚中王门 的蒋信的大著作部分失传 完全可以理解 另外 焦兹 国朝献徵录 卷四十收有蒋信所撰的 兵部左侍郎 高吾陈先生洪谟行状 一文 不见今之 蒋道林文粹 因此 到目前为止 可见到的蒋信的存世著述主要有 蒋道林文 粹 桃冈日录 道林先生摘言 等 它们是研究蒋信的主要材料 第三节蒋信的师承与师门归属 蒋信在拜谒王阳明之前 不曾获得名师传授 经常与同乡冀元亨 相互切磋学问 冀元亨 1 4 8 1 1 5 2 1 字惟乾 号圈斋 湖南常德 人 王阳明弟子 冀元亨因宁王朱宸濠叛乱事被诬 死于狱中 明 儒学案 楚中王门学案 列有 孝廉冀髑斋先生元亨 明史 有 冀 元亨传 附在 王阳明传 后 明儒学案 楚中王门学案 云 先生初无所师授 与冀斋元亨考索于书本之间 先生谓 大学知止 当 是识仁体 嗣斋跃然日 如此则定静安虑 即是以诚敬存之 明儒学案 的说法比较准确 蒋信自我介绍说 他与冀元亨 从弱冠之年结为好友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已经成人 但体 还未壮 所以称做弱冠 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礼记 曲礼 上 云 二十日弱冠 蒋信 明乡进士冀罔斋先生墓表 某自弱冠 与先生定交 道术同异之讲辩 欣喜忧戚之相通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提要 e b o l h t t o w w w b b t p r e s s c o m h o m e p a g e b o o k 6 1 5 d 0 1 h t m 焦兹 国朝献徵录 m 卷四十 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曼山馆刻本 黄宗羲 明儒学案 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8 卷二十八 6 2 7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此岂寻常骨肉之好 蒋信 简罗念庵内翰三首 惟一日与故有冀圈斋惟乾论 大学 知止 当即是识仁体 阔斋跃然 而起日 定静安虑 当亦即是以诚敬存之 从蒋信与冀元亨同去拜师王阳明一事看来 也可见两人早有交 情 正德三年 15 0 8 王阳明途经湖南 路过常德 寓潮音阁 蒋 信与冀元亨同去拜谒王阳明 执弟子礼 明儒学案 楚中王门学案 云 阳明谪龙场 先生 笔者注 指冀元亨 与蒋道林往师焉 从之庐陵 跄 年而9 3 蒋信与冀元亨拜王阳明为师后 随同去了贵州龙场 正德五年 1 5 1 0 他们又随王阳明去了江西庐陵学习了一年 因此 蒋信随 侍王阳明前后有三四年时间 王兴国 王阳明及其弟子在湖南的活动 情况略考 云 王阳明在湖南呆的时间虽不长 但他有几个著名弟子都是湖南人 明儒 学案 楚中王门 云 楚学之盛 惟耿天台一派 自泰州流入 当阳明在时 其信从者尚少 道林 阁斋 刘观时出自武陵 故武陵之及门 独冠全楚 观徐 日仁同游德山诗 王文鸣应奎 胡珊鸣玉 刘德重 杨介诚 何凤韶汝谐 唐演 汝渊 龙起霄止之 尚可考也 道林即蒋信 闰斋即冀元亨 这说明在王氏的 湘籍及门弟子中 最著者为蒋信 翼元享 刘观时 蒋信 1 4 8 3 1 5 5 9 字卿实 号道林 常德人 明儒学案 楚中王门 说 阳明在龙场 见先生 指蒋信一一引者 之诗而称之 先生与阁斋师事焉 李元度在 南岳志 中则说 阳明谪龙场 过武陵 见先生之诗而称之 先生 蒋信 蒋道林文粹 m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1 6 3 蒋信 蒋道林文粹 m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2 1 0 黄宗羲 明儒学案 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8 卷二十八 6 3 4 1 9 硕十学位论文 与冀师事焉 这一说法是可信的 而王氏年谱嘉靖二十三年条曾记 师昔还 自龙场 与门人冀元亨 蒋信 唐愈贤等讲学于龙兴寺 这说明 蒋信和冀元 亨可能在王阳明谪放龙场驿的整个过程中 即从第一次路过常德开始 至第二次 再经过常德 始终都陪侍在一起 但后来 当蒋信 已应贡人京师 之后 则主 要是师事湛若水了 及甘泉在南雍 及其门者甚众 则令先生分教之 先生弃 官归 甘泉游南岳 先生从之弥月 这是嘉靖二十三年 1 5 4 4 的事 后四 年入广东 省甘泉 又八年甘泉再游南岳 先生又从之 是故先生之学 得于甘 泉者为多也 明儒学案 楚中王门 当时的王阳明 尚未提出 致良知 的学说 龙场之悟 主要 是指受禅宗心性自足 不假外求的影响 悟出知行合一 内心求圣 当时他主要教人 静坐 但是后来又觉得 静坐 可能误导人 不 合其 知行合一 事上磨练 的主旨 王阳明 与辰中诸生 云 谪居两年 无可与语者 归途乃得诸友 何幸何幸 方以为喜 又遽尔别 去 极快快也 绝学之余 求道者少 一齐众楚 最易摇夺 白非豪杰 鲜有卓 然不变者 诸友宜相砥砺夹持 务期有成 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 皆因实德 未成而先揭标榜 以来世俗之谤 是以往往隳堕无立 反为斯道之梗 诸友宜以 是为鉴 刊落声华 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 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 非欲坐禅入忌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 未知为已 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 明道云 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 既学便须知 有着力处 诸友宜于此处着力 方有进步 异时始有得力处也 学要鞭辟近 里着己 君子之道嗣然而日章 为名与为利 虽清浊不同 在其利心则 一 谦受益 不求异于人 而求同于理 此数语宜书之壁间 常目在 之 举业不患妨功 惟患夺志 只如前日所约 循循为之 亦自两无相碍 所谓 知得洒扫应对 便是精义入神也 王兴国 王阳明及其弟子在湖南的活动情况略考 j 浙江学刊 1 9 9 7 0 6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2 1 4 4 蒋信心学思想研究 当时的蒋信十分强调静坐与参生死 应该是受王阳明的影响 因为当时还不曾拜湛若水为师 蒋信辞别王阳明回湖南后 大概在三十岁的时候 即正德七年 1 5 1 2 左右 一度曾患上肺病 静坐道林寺 由此确定自己为学 宗旨 照见自家面目 不过 当时的蒋信对 道林寺之悟 不很自信 据 明儒学案 蒋信应贡入京师 转而拜湛若水为师 湛若水 1 4 6 6 1 5 6 0 是广东江门大儒陈白沙 1 4 2 8 1 5 0 0 弟子 与王阳 明同时的一代大儒 陈白沙被认为是明代心学的开端者 而王阳明被 认为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倡 致良知 之学 而湛若水主 随处体认天理 之学 王 湛两派势力相当 有入王门而卒业湛门 者 有入湛门而卒业王门者 两派相互攻讦 也有折中调和两派的 蒋信与周静庵等人应属于折中调和派 蒋信在京师讲学影响很大 有 许多人不拜师湛若水 而拜师蒋信 孙应鳌 正学先生道林蒋公墓志 铭 云 后应贡 入京师 谒甘泉湛先生 执弟子礼 甘泉每与议 皆契合 随侍 甘泉于南雍 时尚书费锺石公 案司成魏庄渠公校 一见皆叹服 以为不及 海 内士问学 有不之甘泉而之先生者 蒋信入京师的时间 在嘉靖二年 1 5 2 3 蒋信 简罗念庵内翰 三首 云 嘉靖癸未春 见甘泉翁京邸 时尝即以是质之 嘉靖癸未 即嘉靖二年 蒋信认为 王阳明之学践履未至 但见 到湛若水后 与其体悟相合 蒋信 林南记 云 自兹又数年 走京师 谒甘泉子焉 乃知兹秘也 甘泉子先得之 夫尝因 是而求先生之有得乎此也 盖在乎颐疴道林之日 虽先尝一拜阳明子 而阳明子 黄宗羲编 明文海 g 卷四百四十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m c d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志 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 9 9 9 蒋信 蒋道林文粹 m 1 长沙 岳麓书社 2 0 1 0 2 2 9 硕十学位论文 实未之及焉 蒋信自从拜湛若水为师后 一直追随湛若水不曾改变 直至逝世 尤其是蒋信免官归里后 两次相约与湛若水同游南岳 一次赴广东拜 谒湛若水 蒋信树立起了孔子一孟子一周敦颐一程颢一陈白沙一湛若 水的道统观 在文章中经常回护与宣讲湛若水的思想 同湛若水 湛 门弟子多有诗文往来与唱和 还曾与湛门弟子周静庵编辑 新泉问辨 录 所以 我们完全赞同 明儒学案 评价蒋信 得于甘泉者为多 也 的说法 蒋信认为 陈白沙 湛若水上接周敦颐 程颢 承接孔子 孟子 之传 是明代心学的正统 蒋信建构心学道统论 表明他并不认同朱 熹 陆九渊 王阳明的学问为正统 唐代韩愈是儒家道统说公认的首创者 他在 原道 篇中说 斯 吾所谓道也 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但 道统 这一词汇的出现 比较晚 最先由朱熹提出 儒家道统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孟子 孟子有一种 当今之世 舍 我其谁也 的担当意识 认为孔子的思想上接尧 舜 汤 周文王 并白命继承了孔子的正统 到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推土机租赁与工程进度保证协议
- 2025年大宗货物运输集装箱清洗与消毒服务合同
- 2025版网约车司机信用保证合同实施细则
- 2025版绿色环保瓦工班组工程承包协议
- 2025年度水暖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冷链送餐配送合同书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在新能源行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报告
- 2025房地产项目财务顾问与项目后期运营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商标使用权转让协议
- 文物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策略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报告
- 纤支镜在麻醉科的应用
-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 《矿业权评估指南》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