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限时规范特训.doc_第1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限时规范特训.doc_第2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限时规范特训.doc_第3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限时规范特训.doc_第4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限时规范特训.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解析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食物链越长,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越多,故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正确。22017山东德州期末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系c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采食信息,这对牧草不利答案d解析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a正确;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c正确;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d错误。32017江西南昌模拟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错误。4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答案a解析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j/(cm2a),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a正确;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30 j/(cm2a),b错误;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52017陕西西安模拟如图是某稻萍鱼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能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代表第一营养级呼吸作用释放的全部能量b代表被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c图中生物为该生态系统全部组成成分d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实现多级利用答案d解析代表第一营养级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a错误;代表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错误;生态系统全部组成成分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流向人类、草食昆虫及其他草食动物、鱼类、分解者,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实现了多级利用,d正确。62017湖北荆州联考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花生植株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能量单位是j/(h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b由于摄入食物中的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未被同化,所以同化量小于摄入量c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1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除了这条食物链中的还有分解者答案b解析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为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100%(2.25107)(7.50108)100%3%,a错误;由于摄入食物中的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未被同化,所以种群的同化量小于摄入量,b正确;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有3%5%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据表分析,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除了这条食物链中的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分解者,d错误。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a1.375倍 b1.875倍c1.273倍 d0.575倍答案a解析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没有变化,设丙原来的能量为a,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1/2a10%10%1/2a10%55a;改变食物比例后的丙的能量设为b,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2/3b10%1/3b10%10%40b,根据题意可得:55a40b,b/a1.375,a正确。8.2017定西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3所示成分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1所在的营养级d碳元素的循环可以在任何一个结构完善的生态系统内独立进行答案c解析由题图分析可知,1和4之间是双向箭头,而且1、2、3都有箭头指向4,1和2又都有箭头指向3,所以4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因此6可以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5代表呼吸作用,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营自养生活的细菌是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是消费者,b错误;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生产者,即1所在的营养级,c正确;碳元素的循环具有全球性,d错误。92017湖北武汉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答案a解析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短时间内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导致温室效应,c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d正确。10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对于生产者,光的性质、光的强度、光照长度等均属于物理信息b信息传递不同于单向进行的能量流动,但类似于物质循环,且往往是双向的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伴随着一定的物质转换和能量消耗d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的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为物理信息,如光、颜色、声、热、电、磁等,a正确;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但不能循环,b错误;信息传递过程伴随着一定的物质转换和能量消耗,c正确;动物间的信息传递常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本身行为信号或自身标志等作用于同种或异种动物的感觉器官,从而“唤起”后者的行为,该过程必须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d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17四川巴中市测试下图表示池塘受污染后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请回答:(1)池塘的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属于群落的_结构。(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_进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而不是循环流动的。(3)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形式贮存。(4)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_(保留一位小数)。(5)消费者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1)垂直(2)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3)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4)16.9%(5)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减少 解析(1)该池塘的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生物是由于光照不同引起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3)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有四个去向: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微生物分解、未被利用的。未利用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4)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能量总量319.57023115.5,即115.5103 kj/m2y,第二营养级即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19.5103 kj/m2y,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9.5115.5100%16.9%。(5)池塘受污染导致池塘中水生植物受损,从而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减少,消费者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因此消费者需要人工补偿能量输入。122017福建福州一中测试在某生态系统的调查中,得到以下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作答:(1)连线:结合图1,并依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请在图2中,将能量与a、b、c、d、e存在的对应关系,用线段连接起来。(2)请在图3中,将能量流经d营养级的示意图补充完整。(3)该生态系统中捕食关系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4)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输入生物群落的能量将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原因是_。答案(1)abcd(2)如图所示:(3)acd11.3%(4)增加输入的能量多于散失的能量解析(1)由图1分析可知,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无机环境。生产者同化能量最多,可以确定为a的能量,因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只能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10%20%,所以为d的能量,从而确定为c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b分解者的能量。(2)对于次级消费者d来说,其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没有下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其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中的一部分。(3)在该生态系统中捕食关系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acd,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到不被捕食的最高营养级为终点,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同化量之比,即15.9141.0100%11.3%。(4)该生态系统中输入量为870.7,输出量为501.3191.479.113.1784.9,由此可知输入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输入生物群落的能量将增加。132017河北保定调研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在2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40只鼠并标记,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鼠有部分被捕食掉,则会导致鼠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4)图乙中,碳元素主要由b通过_过程进入a。碳元素在a、c、d之间以_形式传递。图乙中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是_(填字母)。(5)给牧草施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丙。图中曲线表示_体内的放射性强度。若实验再增加对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其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填“高于”或“低于”)曲线的峰值。答案(1)人、蟾蜍、蛇、猫头鹰(2)40偏高(3)草固定的太阳能4.5(4)光合作用含碳有机物b、d(5)蟾蜍高于解析(1)图甲中有四条食物链,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人、蟾蜍、蛇、猫头鹰。(2)依据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第一次捕捉的个体数种群的个体总数第二次捕捉的有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即40n1530,n80,由于面积是2 hm2,故可得出该鼠的种群密度为40只/hm2;如果标记的鼠部分被吃掉,会造成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高,从而使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也偏高。(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当蛇取食鼠的比例为1/4时,消耗草的量为1(3/4)10%10%10%1(1/4)10%10%7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