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浅析“墨戏”及其艺术价值.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墨戏 是一种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水 墨为艺术传达语言 题材遍及中国画山水 花鸟 人物各个领域 是 画家以即兴的方式进行的艺术创作 墨戏 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的特有现象 并不是偶然产生 的 它的出现应该置于民族文化的整体背景上加以思考 本文从特定 的历史文化背景到传统哲学 从画家的审美观到个人的人生际遇对 墨戏 进行研究 发现它遵循着艺术的发展规律在有序地探索与开 拓 墨戏 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对于它的价值人们不置可否 文章通过对一系列 墨戏 进行深入的分析 发现在这个外在形式极 其简单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蕴涵了极其精彩而丰富的内容 从精神 层面上看 墨戏 体现了创作主体价值的上升 它体现了中国人文 精神的高扬 在艺术创作上 墨戏 意味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达到 至高境界 它的经典作品几乎代表了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 墨戏 表现产生缘由艺术价值 a b s t r a c t f m p r o m p t up a y n t n g i sa p a r t i c u l a rg r a p h i c s a r t i s t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o f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i t a d o p t s i n k w a s ha s a r t i s t i cc o n 皿u n i c a t i o nl a n g u a g e a n dt h es u b j e c tm a t t e r so f w h i c hc o v e r sa 1 1f i e l d s f r o mc h i n e s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a n d c h i n e s ef l o w e r b i r dp a i n t i n gt oc h i n e s e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i t i sa n i m p r o v i s a t i o n a l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 a sa ne n d e m is mo f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sd e v e l o p m e n t i m p r o m p t up a i n t i n gd o e sn o t c o m eu p o n a n di t so c c u y r e n c e s h o u l db a s eo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w h o l e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i nt h i st h e s i s i m p r o m p t up a i n r i n gi ss t u d i e df r o ms p e c i a l h i s t o r i c a lc q l t u r eb a c k g r o u n dt ot r a d i t i o n a l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f r o ma r t i s t s a p p r e c i a t i o n o fb e a u t i f u lt o p e r s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i m p r o m p t up a i n r i n g h a de v e rb e e na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 t o p i c a n dp e o p l ed o n te x p r e s sa no p i n i o nf o ri t sv a l u e b y d e e p l ya n a l y z i n gas e r i e so fi m p r o m p t up a i n t i n gt h i st h e s i s i n d i c a t e st h a tt h i s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i m p l i e s 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e a n i n g st h o u g hi t se x t r i n s i cf o r m a t i o ni sv e r y s i m p l y o n s p i r i tl e v e l i m p r o m p t up a i n t i n g e m b o d i e s a d v a n c e m e n to fc r e a ti v es u b j e c tv a l u e a n du p lif to f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o nt h e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l e v e l i m p r o m p t up a i n t i n g m e a n st h eb e s t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p a i n t i n ga r t s a n d i t s c l a s s i cp i e c e sa l m o s tp r e s e n tt h eh i g h e s tl e v e lo fc h i n e s e i n k w a s hp a i n t i n g k e yw o r d s i m p r o m p t up a i n t i n g e x p r e s s i o n g e n e r a t i o nc a u s e 2 a r t i s t i cv a l u e 引言 墨戏 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是中国传 统绘画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它曾在宋元文人画论中频繁闪 现 然而 正是这样一个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 却没有能够 得到当代学者们的足够重视 更没有得到他们的美学阐释 翻看历代艺术评论家的画评画论 尽管对宋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绘 画有着各种论述 然而 在提到 墨戏 这一现象时 总是匆匆一笔 两笔的带过 并没有进行深入的阐述 即使有论述的 也多半是从其 游戏的创作角度加以分析 更而甚之的是 正是由于 墨戏 的 随 兴作画 使不少学者在提及这一艺术形式时 总带着有色眼镜 或 认为其 粗恶无古法 或认为它玩世不恭 不堪一学 造成这一局 面的原因主要是适如人们容易从 墨戏 二字字面上所理解的那样 墨戏 极具 游戏 自娱 的意味 简简单单的一个 戏 字就 打破了人们深入研究的可能 墨戏 有着 游戏 自娱 的一面固然无可否认 然而有些 批评却是矫枉过正了 在细加研究之后可以发现 这些自我标许 墨 戏 的画家们 其创作态度与创作出的作品往往有着不相吻合的一面 而其创作的艺术价值也并非人们曾经理解的那般肤浅 应该要提出的 是 中国传统的文人唇家是一群生活得并不如意得知识分子 尽管他 们大多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仕途的不顺 世道的不平 以及各种 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急剧的政局变化 使他们的内心有着比一般人更苦 闷的感受 精神的抑郁需要得以宣泄和解脱 文人画家往往是以画写 1 愁寄恨而不求其工 那些看似狂放不羁 信手涂鸦的墨戏作品恰是画 家们无以排遣的愁绪之体现 另一方面 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 正是 墨戏 这一艺术创作形式换来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的解放 使得 宋元之后 水墨写意作品大放光彩 基于以上观点 本文第一部分对 墨戏 的涵义作了初步的 探 索性的概述 并大量例举了历代画家 墨戏 的表现 加深了人们对 墨戏 这一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认识 其次 文章着重分析了 墨 戏 的产生缘由 在其中的分析中一一透视出 墨戏 背后浓厚的中 国文化积蕴 画家优异的造型能力 以及深沉的人性失落 文章在第四部分强调了 墨戏 的价值体现 从而打破了常人对 墨戏 的忽视 在文章的结尾 对 墨戏 的利弊进行了简单的总 结 并针对它对当代绘画艺术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提出了一些看法 在新世纪里 中国的绘画艺术仍要向前迈进 而认清中国传统绘 画艺术中的精华显得相当必要 当代的艺术继承者们只有去芜存菁 才能使中国广博的传统绘画继续流光溢彩 一 墨戏 的涵义 墨戏 是一个在宋元文人画中非常普遍的概念 它是中国传 统水墨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关 墨戏 的定义与来由 很多学者 认为此词首见于宋代的黄庭坚 在其 山谷题跋 的 题东坡水石 中有这样的一句 东坡墨戏 水活石润 与予草书三昧 所谓闭户 造车 出门合辙 此后 在宋元及其后画家的画题 画跋以及各种 画评画论中 墨戏 这一字眼层出不穷 在 辞源 中 对 墨戏 的解释是 墨戏 写意画 随兴成 画 这一解释突出了主体的意趣 画家在一种并不苦思冥想 并不 郑重其事的状态下 以一种十分自由 毫无挂碍的心态作画 随意所 适 是 墨戏 在创作主体在精神层面的特征 墨戏 的作者主要 是文人画家 但也并不排除部分画院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 因此 墨戏 从某种程度上又可以说是文人画的特定范畴 墨戏 在题材上遍及山水 小景 墨竹树石 蔬果草虫与花鸟 走兽甚至人物画等画类 墨戏画的风格多半是指自由挥洒的水墨作 品 主要为逸品式的文人画风格 在其性格的界定上 适如其 戏 字所示 具有闲适 业余 非正式 以及自由的意义 但需要强调的 是这里的 戏 固然有 游戏 自娱 这些类似玩耍嬉戏的含义 但此 戏 并不是肤浅的玩世不恭 而是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 应该说 墨戏 中的 戏 更多的是强调了创作主体的一种心灵的 自由境界 二 历代文人墨戏的表现 翻看历代的画论画评以及绘画史 墨戏 这一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 墨戏 首见于宋代 而宋代又可以说是 墨戏 发展的高潮时 期 因此宋代文人墨戏的表现是多姿多彩的 提到宋代的 墨戏 首先不能不提及的就是宋代的大文豪一一 苏轼 多才多艺的苏东坡 诗 词 文 书 画 乐无所不通 无所 不精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苏轼可以说是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 他是 墨戏 的重要代表 人物 宋代黄庭坚 论画极重视主观精神境界 心性与文学修养 他 在 东坡墨戏赋 中说 东坡居士 游戏于管城子 楮先生之间 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 盖道人之所易 而画工之所难 如印印泥 霜枝风叶 先成于胸次者欤 惠洪评苏东坡画云 东坡居士游戏笔墨 作大佛事如春形容 藻饰万象 又为无声之语 致此大士幅纸之间 笔法奇古 遂妙天下 殆希世之珍 瑞图之宝 又赞叹日 唯老东坡 秀气如春 游戏翰 墨 挝雷翻云 元代著名画论家汤厦论苏东坡画云 东坡先生 文章翰墨 昭 耀千古 复能留心墨戏 作墨竹师文与可 枯竹奇石 时出新意 但是苏轼的赫赫声名并不是以绘画艺术见长 他画墨竹主要是师事自 己的表兄一一文同 而文同作画 也是以游戏的创作态度著称的 由 此可见 苏轼的创作也基本上是属于 墨戏 其实 指出文同画竹是以游戏态度出之的正是苏轼 苏轼 跋文 与可墨竹 记其画竹云 昔时与可墨竹 见精缣良纸 辄愤笔挥洒 不能自己 后来见人设置笔研 即逡巡辟去 或问其故 与可日 吾乃者学道未至 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 故 发于墨竹 是病 也 这 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 故一发于墨竹 正是借物遣兴抒 陈高华编 宋辽金画家史料 北京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 8 4 年版 p 3 9 4 p 4 0 5 情 并且 在苏轼为文同写的 题文与可竹 中诗云 斯人定何人 游戏得自在 诗鸣草圣余 兼入竹三昧 在 宣和画谱 中也记载 文臣文同 字与可 梓潼永泰人 善画墨竹 知名于时 凡于翰墨 之间 托物寓兴 则见于水墨之戏 图画宝鉴 称文同 善画墨竹 知名于时 或戏作古槎老丕矗 淡墨一扫 虽丹青极毫楮之妙者形容 所不能及也 这些都指出了文同作墨竹是以游戏的态度出之的 其实 创作主体的游戏态度 在宋代的文人画家中是普遍存在的 除了苏轼 文同 还有二米为代表的文人画家 几乎都是墨戏画的作 者 宋代 二米 之米芾 米友仁父子的画作均以 墨戏 著称 黄 山谷曾说 米黻元章在扬州 游戏翰墨 声名籍甚 据赵希鹄 洞 天清禄 记载 米芾 其 初本不能作画 后以耳所 见 日渐模仿之 遂得天 趣 其作墨戏 不专用笔 或以纸筋 或以蔗滓 或 以莲房 皆可为画 米友仁尤以 墨戏 自我 标许 在他的画作中 经 圈2 1 謇山璃松图页 米芾 常自题为 墨戏 其 解作无根树 能描蒙鸿云 就是其父画风的 陈高华编 宋辽金画家史料 北京 北京文物出版社 1 9 8 4 年版 p 5 6 1 发展 邓椿在 画继 中记载 友仁宣和中为大名少尹 天机超越 不事绳墨 其所作山水 点滴烟云 草草而成 而不失天真 其风气 肖乃翁也 每自题其画日 墨戏 由此可见 米芾 米友仁的画是 以 墨戏 为特征的 当然 墨戏 作品并不仅只限于山水 竹石之类的自然景观 人物画在宋代也出现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其中 又以石恪 梁楷两 位画家创作的人物作品表现得别具一格 作为人物减笔画的开山祖的 石恪 图画见闻志 卷三 中是如此记录他的 石恪 蜀人 性滑 稽 有口辩 工画佛道人物 始师张南本 后笔画纵逸 不专规矩 蜀平至阙下 尝被旨相国寺壁 授以画院之职 不就 图绘宝鉴 中也是如此形容他的 石恪 字子专 成都人 性滑稽 有品辩 工画佛道人物 始师张南本 技进益纵逸 不守绳墨 多作戏笔 人 物诡形殊状 惟面部手足用画法 衣纹皆粗物减之 同时 图绘宝 鉴 在提到梁楷时则说他 善画人物 山水 道释 鬼神 师贾师古 图2 2 二祖调心图 之一 石恪 描写飘逸 青过于蓝 嘉泰年画院 待诏 赐金 带 楷不受 挂于院内 嗜酒自乐 号梁风子 院人见其精妙之笔 无不敬伏 但传于世者皆草草 谓之减笔 梁 楷尽管是宋代的一个宫廷画家 但他的画风却和文人画家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 尽管宋代的文人画是以墨戏著称 但墨戏并不始于宋朝 早在南 北朝时期 姚最就在 续画品 中记载萧贲 尝画团扇上为山川 咫尺之内 而瞻万里之遥 方寸之中 乃辩干寻之峻 学不为人 自 娱而已 虽有好事 罕见其迹 这种 自娱 已可见墨戏的端倪 而这种强调创作个性的 自娱 也散见于各个文人画家的画论中 例如王虞的 画乃吾自画 书乃吾自书 宗炳的 畅神 王微的 神 飞扬 思浩荡 这些思想正和 墨戏 所表现出的随意自在相 吻合的 至唐代 墨戏 是以另一种品评标准出现的 那就是 逸 墨 戏不等于逸 逸更不能等同于 墨戏 可两者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 内在联系与共同之处 逸 作为审美范畴的出现 来自于书画艺术中的以 品 评骘 其高下的批评传统之中 其本身有着放纵 超绝 逃亡 奔跑之含义 逸 作为书画品第的出现 是在唐代 而此前已居南朝谢赫论画品 中作为一种风格得到了描述 唐代画论家朱景玄作 唐朝名画录 以 神 妙 能 逸 四品论画 置神妙能三品于逸品之前 逸品的 画家有王墨 李灵省 张志和三位 他们都可视为画坛 怪杰 而 并不为画坛正流所推崇 且看这三位画家是如何自在地在笔墨中游 戏 王墨者不知何许人 亦不知其名 善泼墨画山水 时人故谓之 王墨 多游江湖间 常画山水 松石 杂树 性多疏野 好酒 凡欲 画图嶂 先饮 醺酣之后 即以墨泼 或笑或吟 脚蹙手抹 或挥或 扫 或淡或浓 随其形状 为山为石 为云为水 应手随意 攸若造 化 图出云霞 染成风雨 宛若神巧 俯观不见其墨汗之迹 皆渭奇 异也 李灵省 落托不拘检 长爱画山水 每图一幢 非其所欲 不即 强为也 但以酒生思 傲然自得 不知王公之尊重 若画山水 竹树 皆一点一抹 便得其象 物势皆出自然 或为峰岭云际 或为岛屿江 边 得非常之体 符造化之功 不拘与品格 自然其趣尔 张志和 或号烟波子 常渔钓于洞庭湖 初颜鲁公典吴兴 知其 高节 以渔歌五首赠之 张乃为卷轴 随句赋象 人物 舟船 鸟兽 烟波 风月 皆依其文 曲尽其妙 为世之雅津 深得其态 朱景玄认为这三人并非画之本法 且前古未见 因此贯之以 逸 品 的称号 但我们由此可见 不拘于画法常格 出之以应手随意的 自由创造 是逸品的主要特征 其后 逸 品在宋代的地位得到了 明确的提升与肯定 宋代画论家黄休复在其画论名著 益州名画录 中也以四品论画 但这时 四品的次第却有了明显的不同 逸品置于神妙能三品之上了 可以说 黄休复在绘画理论史上真正将逸格推到了至高的地位 对于 逸格 黄休复是如此阐述的 画之逸格 最难其俦 拙规矩于方圆 鄙精研于彩绘 笔简形具 得之自然 莫可楷模 出于意表 故目之 日逸格尔 作为论画的最高审美范畴 黄休复的这段论述表达了这 样几层意思 一是逸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难于匹敌 二是脱略规矩方 圆 超越一般的艺术表现程式 进入一种审美创造上的自由天地 三 是鄙薄彩绘精研 主张用笔简率 却又显得神完气足 四是得之自然 无可仿效 逸格的这几种特征 恰恰也正是文人画的突出特征 举扬 心灵的自由创造态度 主张超越规矩方圆 用笔简率 同时鄙弃彩绘 精研的匠气 这正是宋元墨戏画家们的艺术主张 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瓒就曾这样阐述自己的绘画美学观念 仆 图2 3 竹枝图卷 倪瓒 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 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 耳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 逸气耳 岂复较其似与非 叶之繁与疏 枝之斜与直 哉 或涂抹久之 他人视 以为麻为芦 仆亦不强辩 为竹 真没可奈者何 元代 墨戏 画家的另一 代表就是前文所提的吴镇 他是嘉兴人 隐居乡间 曾教村塾 也曾 在钱塘卖b 一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对 墨戏 作了极其贴切的 李来源 林木编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 9 7 年 版 p l7 3 解释 墨戏之作 盖士大夫词翰之余 适一时之兴趣 这些画家 们的画论都指出了文人 墨戏 的突出特征 那就是举扬主体的意趣 超越形似 用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脱略尘俗 孤高潇洒的精神世界 如前所述 墨戏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中的不同阶段 是以不同 的形式所体现的 宋元时期 由于时代的特殊原因 使得文人画得以 兴盛 文人画的兴盛也使得笔墨技法 表现形式以及画论画评得到全 面成熟与发展 尽管中国的绘画在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败 但宋元时 期的绘画思想仍旧被继承与发扬 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画家 其中几 个个性张扬 继承了宋元墨戏画家精神衣钵的画家也是值得后人尊敬 的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明代中期开创写意画派的徐渭 徐渭蔑视传 统 为人狂放 不为礼法所拘 痛恨达官贵人 轻蔑世俗之士 他追 求个性解放 反对从众媚俗的精神 使他的画成为自己精神 人格的 象征与寄托 在他的 与两画史 徐文长集 中写道 百丛媚萼 一干枯枝 墨则雨润 彩则露鲜 飞鸣栖息 动静如生 悦性弄情 工而入逸 斯为妙品 这又 悦性弄情 四个字 正是对前代文入 画家 自娱 写胸中逸气 的发展 也是徐渭绘画思想的精华所在 徐渭画风纵横跌宕 乱而不乱 创造了笔酣墨饱 淋漓尽致的水墨大 写意的花卉画 他的 画百花卷与史甥 题曰漱老谑墨 更是明确 了水墨花卉求气韵生动的创作思想 世间无事无三昧 老来戏谑涂 李来源 林木编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 9 7 年 版 p 1 6 5 花卉 藤长刺阔臂几枯 三合茅柴不成 醉 葫芦依样不胜揩 能如造化经 绝 安排 不求形似求生韵 根拨皆吾五指 栽 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 君莫猜 墨色淋漓雨泼开 另一位不能不提的画家是明末清 初时期的四僧之 八大山人 八大山 人的花鸟画大异于一般的明净柔美 而 是丑陋怪诞自不必说 如其著名的 孔 雀牡丹图 孔雀鼓腮瞪眼 拖着三根 奇怪的尾巴 站在上大下小的石上 所 画山水 也多丑怪粗乱之感 常是几块 丑石 一抹浓墨 远景杂沓 萧疏突兀 全无尉然深秀之感 陈鼎的 八大山人 图2 4 墨葡萄图轴 徐渭 传 曾这样记录他的作画 人爱其笔 墨 多置酒招之 预设墨汁数升 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 则欣 然泼墨广幅间 或洒以敝帚 涂以败冠 盈纸肮脏 不可以目 然后 提笔渲染 或成山林 或成丘壑 花鸟 竹石 无不入妙 这种情 形 恰是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 中定为 逸品 的王墨 李灵省的画 法 所画荷花 以大笔饱蘸水墨 随意挥洒 浓淡干湿 参差历乱 乱头粗服中又皆神理 而到了近代 尽管一代大师齐自石老先生勤奋刻苦作画了一辈 子 也要说 吾画不为宗派所拘 无心沽名 自娱而己 人欲骂之 我未听也 即使在他到七十多岁高龄时 他还要在自己的画上题 款为 一挥 以此显示他作画时的自如与随意 由此不难发现 墨戏 作为艺术家情感和创作极佳的表现形式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 墨戏 的产生缘由 1 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1 0 世纪中叶后 宋代统一全国 结束了五代5 0 多年来军阀割据 的局面 宋太祖赵匡胤北宋建国次年就实行了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 制的建立 既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又提供了发展生产 繁荣文化 的条件 宋初 在农业政策上采取各种措施 缓和了 一个时期的阶级 矛盾 使农业和手工业都恢复岛唐代原有水准 甚至超过了历史上任 何一个时期 太祖 太宗之后 经真宗 仁宗的休养生息 宋代社会 的经济 文化都获得了很大发展 城市的商业经济 也在此时相应地 兴旺起来 到了南宋 南方地经济和文化继续向上发展 这对当时绘 画的发达 时一种有利的条件 虽然宋朝的疆域无法与汉 唐相比 边患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历任君主 但对国家的昌盛 人民还是颇具信 心 与唐代的武人以边功邀宠不同 郁郁乎文哉 的宋朝却是厚待 王振德 李天庥编著 弃白石谈艺录 郑州 河南美术出版社 1 9 9 4 年版 p 1 4 文人 并且重文轻武得到科举制度的有力配合 革除了势家毫族的垄 断 吸引了士子纷纷走向读书应举的道路 寒士能够由此走向政坛 由文人成为高官 一方面 他们在政治上力图发挥自己的作用 另一 方面 他们仍以极大兴趣关心着文学以至艺术 这样 在画家队伍自 身发展起来的同时 文人也介入画界 发生影响 并逐渐形成为对画 界的主要思想导向 但是要看到的是 尽管宋时颇为优待文人 文人的命运也是多舛 的 陆游 澹斋居士诗序 说 国朝林逋 魏野以布衣死 梅尧臣 石延年弃不用 苏舜钦 黄庭坚以废黜死 近时江西名家者 例以党 籍禁锢 乃有才名 这里还未道及范仲淹 欧阳修的遭谤 被贬 苏轼的 乌台诗案 等 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 仍然作为普遍 的价值观确立着 但难以遏制的失落和伤感 又必然撞击着灵魂 人 文精神的高扬 使宋人不似五代的士大夫那样 流宕 于是 宣泄 情感找到了新的方式 此即苏轼所说的 诗不能尽 溢而为书 变而 为画 文入画以其特有的立意 以借物寓心的方式 形成真正的创 作高潮 待元朝的建立 扫平南宋政权后 使全国都处于蒙古贵族统治之 下 元蒙对汉民族的征服 是生产关系较落后的民族对生产关系较先 进的民族的征服 生产关系的倒退 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使汉族人民 遭受到巨大的痛苦 元代的许多行业的官吏 都不需要较高的文化知 邓乔彬著 中国绘画思想史 贵州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1 年版 p 3 5 5 识 汉族的传统知识分子非但不能求仕 甚至被蒙古贵族 将军掳掠 去当奴隶 处在这样的时代 知识分子满怀苦闷 难有作为 文艺遂 成了宣泄愁绪的最好途径 物质基础的丰饶为绘画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艺术形 式得以灵活多样 而精神上的困惑又逼迫着画家以更为纵逸的姿态来 进行创作 因此 墨戏 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宋元时期得以高涨 也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2 传统哲学对画家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哲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人的思想 信仰 生活 以及文学艺术等等方面无不显示着中国传统哲学所打下的深深烙印 而作为中国画以及中国画论也同样不能例外 因此 在研究 墨戏 这一独具中华民族美学特征的范畴时 不能不提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 统哲学 1 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 对于绘画的见解和论述并不多 但是 其思想对于绘画的间接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可以说 孔子的 山水 比德 对于后世画家的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语 雍也 记孔子云 子日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 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既包含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又包含了对 仁 智的赞美 两者比附依托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后来道家中的庄 子 专发展了 乐山 乐水 一面 以 与物有宜 与物为春 1 的态度倾心于大自然 山林与 皋壤与 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成 为后世山水画的精神原型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对社会个体的自由意志的钳制空前严酷 人 的主体意识每被扭曲 士人阶层的命运曰见艰危窘迫 尤其是历经两 汉后 目睹了世道沧桑和人生无常 士人阶层滋生了严重的逃世思想 隐居山林 求全保真 成为不少文人的人生选择 陶源明的一篇 归 去来辞 也就成为千古不变的生命呼唤 每当社会处于周期性的大动 荡时 投身大化 寄情山水就会成为士人 阶层带有群体性的人生行为 似乎只有在 那里 他们才有安全感 才会使自己被扭 曲的意志得到舒展 受创伤的心灵得到愈 合 被瓦解的生命价值得到修复 怀才不遇 仕途不利 于是转向山林 借比兴以抒怀和怨刺 那些仕途坎坷的画 家们 起初都不是以画求生 但他们官运 不通 或看到官场可畏而心灰意冷 于是 也多 自放于山巅水涯 或花草林木之中 而寄其 忧思感愤 的 文人们认为 与 图3 1 渔庄秋霁图轴 倪瓒 其费尽周折求得一宫半职 远不如放松自我 于不争无为中求全于乱 世更为明智 于是 有的画家直接投身于大自然中 徜徉盘桓于青山 庄子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 0 0 4 年版 p 2 8 0 秀水之间 有的更在山林中建屋起舍 过起了隐居生活 比如倪瓒 躲到了太湖之滨 在五湖三泖问找到栖身之地 比如吴镇 更是在梅 花丛中和烟云芦荡间隐居终生 无论是米芾的 米氏云山 还是倪瓒的太湖山石 总之 山水 情怀在历史上乃是中国人 尤其是士人阶层的魂牵梦绕的生命之恋 不管他们在人生征途上走得多远 那里总是他们割舍不得的精神家 园 2 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精髓主要表现在庄子的思想理念中 庄子以 道 为 核心和基础的哲学 决定了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论 从他所说的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可以看出他提倡天地的 自然 之美 而反对 人 的人为 推崇天然的艺术 因 万物 与 我 相和 而以心 物一体和道 技相通去与艺术创作相会通 在庄子的 田子方 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直为后世画家所看重 宋元君将画图 众史皆至 受揖而立 舔笔和墨 在外者半 有一 史后至者 值值然不趋 受揖不立 因之舍 公使人视之 则解衣 般礴 赢 君日 可矣 是真画者也 宋元君手下的这位画史 之所以能见赏于君 得 真画者 之誉 也与 自得 不以得失经意 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 这位画史拥有 份无视毁誉 不求爵禄的 平常心 他的行为体现的是追求 道 之本然 不为外在的功利所异化而回归 自然 的精神 这就是一个 艺术家的最高的艺术精神 ir 解衣般礴 一词在此之后几乎成为关于绘画的代名词 不同时 代 不同身份的论者均以 解衣般礴 作为画家最高的精神状态 他 们在画论中经常提及这一境界 庄子 说画史解衣般礴 此真得画家之法 人须养得胸中宽 快 意思悦适 如所谓易直子谅 油然之心生 则人之笑啼情状 物 之尖斜偃侧 自然布列于心中 不觉见之于笔下 郭熙郭思 林泉 高致 画意 作画须有解衣般礴 旁若无人意 然后化机在手 元气狼藉 不为先匠所拘 而游于法度之外矣 恽格 南田画跋 还有不少论者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及 解农般礴 一词 但他们所 提的胸中廓然无物 心淡若无 安闲恬适 凝神静气等等 都是超越 功利 纯任自然的 真画者 之艺术精神体现 可以说 庄子为中国 的绘画竖起了 自然之道 的准则 因此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画家们的 墨戏 追求平淡天真 自然 潇洒的意趣 在很大程度上是画家均接受了传统道家思想的洗礼 另外 庄子关于 蝶梦庄周 的寓言对 墨戏 画家也深有影响 庄子 齐物论 日 昔者庄周梦为蝴蝾 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 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 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 物化一 庄子所讲 的也许劳不是审美和艺术创造的问题 身与物化 也并非是艺术创 造规律 但它却道出了审美过程中主客相融的心理现象 对后世的画 论及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受庄子影响的苏轼 更直接以 物化 论画 他为文同画竹所题诗云 与可 画竹时 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 嗒 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 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 谁知此疑神 苏轼认为 文同真正做到 身与竹化 因此才能 成为画竹大家 图3 2 墨竹图 文同除此之外 道家思想中有关道艺相 通 虚静之境以及丑中见美等的理论均为后世画家所吸收 这些不能 不说对画家 墨戏 也有很多影响 3 玄学 佛教 禅宗思想的影响 玄学 佛教与禅宗本不是能混为一体所能谈论的 但是这三者乃 至与前面的儒学与道家思想有着某种契合 甚至有些思想表现出一脉 相承的关系 历史上的大画家 大画论家 他们所达到 所把握到 的精神境界 常不期然而然的都是庄学 玄学的境界 宋以后所谓禅 对画的影响 如实地说 乃是庄学 玄学的影响 因此把它们放置 一起来研究其对画家 墨戏 的影响显得相当必要 玄学产生于魏晋时期 那个时代 政治黑暗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 家思想相当流行 士大夫多行 朝隐 玄学家取 名教 与 自然 合一的态度 使山水游赏成为风气 徐复观著 中国艺术精神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 年版 p 2 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 士大夫们由经世致用转为个人抱一出世 其思想中一l i 不在社会而在个人 不在环境而在内心 不在形式而在精 神 人们普遍向往玄远 他们发现了这种自由玄妙的道学 苦闷的心 灵从此便有了寄托 道家的思想无处不以个人主义和自然主义为中 心 对于儒家的伦理 观念 礼法制度力加排击 这一点正是魏晋的 人生观的基础 放任逍遥则是魏晋名士的人生观之核心思想 这种人 生观放置在魏晋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士人只能以老庄之学来安身 立命 要苟全性命与乱世 要获得无拘无束的自由 保持人格的独立 和尊严 就必须隐 庄子以 隐 的亲自经历说明生命 自由 适意 皆可于隐逸之中得到 自然 隐逸之风就应运而生并且目益高涨 玄 学兴起后 隐逸的行为已成为时代的特征 士人以隐逸为清高 以山 林为乐土 他们在发展庄学精神的同时又以庄学精神投向自然 亲近 自然 他们以超世俗 超功利的形态徜徉于山水之中 从而形成山水 审美意识的自觉性 而禅宗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 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禅 宗有一个关于 梵我合一 的精致周密的世界观理论 其思维方式是 事非理性的静默观照 提倡幽深 清远 淡泊的生活情趣 禅宗中的 坐禅是修身养生之术 即调息静坐 冥思入定 静静地呼吸 目光散 视或集中于某物 排除一切杂虑默思冥想 以达到清净平和的心境 而另一方面 禅僧们那种闲淡超脱 古朴简洁 清妙幽静的情调 他 们那种自由自在 天真任性 游戏人间的生活作风等等 这一切的一 切 又无不使得追慕清高闲雅得文士们欣羡不己 在中国禅宗看来 我 l i i i j 佛 佛即我心 世界万物 客体主体 日月星辰 山河大地 无非是我心幻化 如没有我心 哪里还有什么 世事沧桑 哪里还有什么日月星辰 中国画家骨子里精神与禅宗有不 谋而合之处应该说是由于不满足与现世 逃避现实 向往隐逸生活的 厌世精神所影响 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每个朝代都有大量匦家参禅悟道 开创文人 画风气的大师 皆奉佛信禅者 其中首推王维 王维诗 画皆含蕴禅 机 王洽作画 每在醉后 或笑或吟 一派狂禅气象 苏轼不仅常与 禅僧斗机锋 打哑谜 而且自觉地将禅宗地思维方式运用到文学和绘 画创作中来 其他画坛巨匠 米氏父子 赵孟兆页 董其昌等 都对 禅法有深刻的参悟之功 画家们认为只有这样 才能忘记周围的一切 使心灵与物象相通 3 文人画家的审美观 从 墨戏 的发展来看 墨戏 并非是文人的专利 但由于 墨 戏 一词始于北宋末期黄庭坚 苏轼 米芾等文人画家之评论 且文 人画家多擅 墨戏 因此 墨戏 的产生不能不与文入画家的审美 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绘画发展到宋代 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由于广大画工长期的 辛勤劳动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文人画家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使 绘画的发展趋于成熟 相对于画工 文人有优裕的生活条件 有较高 的文化修养 又有充足的时间 他们可以对绘画的不同领域作专门深 入的研究 能使绘画艺术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而文人画运动的勃 2 2 兴 又使得一批文人士大夫画家从中分化出来 就绘画领域中更为专 门的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可以使绘画题材更加丰富 体裁样式更为 多样 艺术技巧也更为纯熟 但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文人画的产生也是在一定 的艺术审美观的支配下发展起来的 宋代文人画的出世 同当时文坛 上有影响的欧阳修 苏轼 米芾 黄庭坚等人的艺术主张直接相关 因此 研究他们的艺术审美观 不仅是探本追源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 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概括宋元时期文人论画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比较集中地反映 了文人的审美观 同时也是 墨戏 主导思想理念之体现 1 强调神似 注重神韵 优秀的绘画作品本应该是形神兼备的 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形 似与神似统一的优秀的绘画作品 但对于形与神二者孰轻孰重的问题 上 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体来说 从春秋时期 到汉代 是注重形似的 韩非子的 画犬马最难 画鬼魅最易 的观 点 为人们所乐道 且起着权威性的支配作用 自从东晋顾恺之提出 传神论之后 神似又被重视起来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是形神并重的 时期 到了宋代 可以说形成了两种局面 在宫廷画院中 仍然形神 并重 且注重形似一度超过了注重神似 在邓椿的 画继 中记载 北宋末年 图画院四方召试者源源而来 多有不合而去者 盖一时 所尚专以形似 苟有自得 不免放逸 则谓不合法度 或无师承 故 所作止众工之事 不能高也 宋代翰林图画院培养了不少人才 其 精密不苟得作风是可取的 应该说画院的创作是有成绩的 但翰林院 对画家的思想控制太严 妨碍了画家才能的发挥 对艺术的发展是不 利的 因此 当皇家的艺术思想阻碍艺术发展的时候 文人必然要探 寻一种新的道路 提出一种新的创作主张与之对抗 于是 在文人画 家的心目中 神似成为评画的首要标准 影响极大 这也是我国古代 绘画审美观中的一个大变化 系统地提出文人画理论的是苏轼 他的注重神似可以从他的 书 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 中鲜明地反映出来 论画以形似 见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 定非知诗人 诗画 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 赵昌花传神 如何此两幅 疏 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宏 解寄无边春 论画以形似 见于儿童邻 是说衡量画好坏只看形似如何 那 是幼稚的见解 同样道理 如果诗人只能状物而不能言志抒情 也不 能成其为诗人 这里 苏轼强调的是神似 反对画画 作诗仅仅停留 在形似上 但他也并菲绝对地否决形似 他形容鄢陵王主薄画的花鸟 低昂枝上雀 摇荡花间雨 双翎决将起 众叶纷自举 这种 花 带宿雨 鸟欲展翅 的生动情景 如果舍去以形容写神的能力 是无 法表现的 所谓不求形似 并不是完全否定形似 而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 在一定的程度上否定形似 而不求形似 完全是适应主观表现的需要 这种主观表现 并不是指单纯的自我表现 同样强调了同客观再现的 结合 宋代文人的重神似论给画家们 墨戏 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因此 画家墨戏可以 不求形似求生韵 画竹子时不再计较所画之 竹是否被 他人视以为麻为芦 因为最重要的是画家们在画中抒发 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 表现方法不受程式束缚 因需而异 历史上记载苏轼曾以甘蔗滓画竹 也有苏东坡 兴到以朱笔画竹 的典故 赵希鹄在 洞天清禄集 中记载米芾作画 不专用笔 或 以纸筋 或以蔗滓 或以莲房 皆可为画 可见 文人画家作画是 不拘束于程式的 打破陈旧的观念 推陈出新 不失为促使艺术发展 的好方法 所以苏东坡画墨竹 也可以从地上开始一笔画至顶端 当 有人质问他画的竹子为何不是逐节逐节画上去时 他也可以理直气壮 的反问人家 竹子在生长时又何曾时一节一节的生长呢 文人画家如此不凡的举动 且不论它是否滑稽怪诞 或是故意哗 众取宠 它至少为绘画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 画家们旧有的思想也 受到了冲击 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为了画面的需要 画家可以采取任何的方式 只要最终的效果是好的 文人画家的审美观是自由的 因此也使得其后的画家们可以在绘 画创作上更加自由 使得艺术的发展也呈现 百花齐放 的情景 3 强调作品的天然意趣 追求 平淡天真 正如苏轼所说的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文人画家的艺术 是追求淡泊萧条 潇洒风流的 欧阳修在 鉴画 中云 萧条淡泊 此难画之意 画者得之 鉴者未必识也 故飞走迟速 意近之物易见 而闲和严静 趣远之心难形 欧阳修钟情于淡泊诗画 不单是他个人得审美爱好 黄庭坚论画 也表露了以自然为美的见解 余初未尝识画 然参禅知无功之功 学道而知至道不烦 于是观画悉知巧拙工俗 造微入妙 然此岂可为 单见寡闻者道哉 又说 如虫蚀木 偶尔成文 吾观古人绘事 妙 处类多如此 这一比喻使我们领会到 他强调的是绘画表现要自然 能做到自然成画 便是艺术上的至美至巧 这些论调尤其反映着一种时代心理一大批文人士大夫的社 会心理 文人士大夫大多厌倦黑暗 腐败 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 他 们向往大自然 希望从自然中得到解脱 他们的人生观也就往往体现 在他们的作品中 各种绘画都可以表现淡泊情怀 而文人画家则在格 调淡雅的水晕墨章中找到了最满意的寄托形式 几乎被文人画家推崇 为水墨始祖的王维 也是因为其画风清雅含蓄而被赞许 他那素朴而 深情的诗句一一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不就是一幅淡淡的水 墨画吗 米芾在评论五代 北宋山水 花鸟画以及评论晋 唐书法作品时 图3 3 潇湘图 董源 他的艺术审美观集中体现在 天真 二字上 其含义也是以自然为美 对于关仝 范宽这样擅长表现雄伟奇峻的北方山水的画家 米芾是不 喜欢的 而对于表现 一片江南 的董源 米芾则把他推崇到极高的 地位 董源平淡天真多 唐无此品 在毕宏上 近世神品 格高无 与比也 峰峦出没 云雾显晦 不装巧趣 皆得天真 岚色郁苍 枝 干劲挺 成有生意 当然 米芾在这里不免显得有些眼光狭窄 以个人得好恶作主观的判断 其实 范宽 关仝他们也是以追求自然 美为原则的 只不过是真实地表现了北方雄浑的自然景物 但从对二 者不同的评论 可以看出米芾之类的 墨戏 画家对天真意趣的追求 是不言而喻的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 米芾深为赏识的 平淡天真 意趣高古 等 主要不是指山水画艺术形象的构思及表现 而是指 一种画面境界 指包蕴在艺术形象中的画家主观的思想情感 人品和 气质 米芾之所以十分推崇董源 巨然 一方面 固然是因为董 巨 专写江南真景 而米芾又长期生活在江南 他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体 验和理解有许多相通之处 另一方面 也是更主要的原因 是米芾从 董 巨的山水画里找到了自己意欲追求的审美趣味和理想的基调 米 氏云山 接受了董 巨的艺术方法并加以发展创造 也正是表达了米 芾对平淡自然 朴质无华的情趣韵昧的美学追求 4 强调创作冲动 有感而发 美术创作可以分为构思活动阶段和传达活动阶段 中国画论中有 意在笔先 的说法 就是指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这两个阶段 画家在创作的构思活动中 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开始 到美的发 2 7 现 再经过理性的思维活动直到头脑中构成一个审美意象 从而完成 了他的审美认识阶段 但是 当这个审美意象还只是停在美术家的头 脑之中的时候 它就始终带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有时甚至是模糊 不定的 若明若暗的 稍纵即逝的 只有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表现手 段将意识领域中那个尚未完全确定的审美意象确定下来 使其不断明 晰和明确 造成作品 才算完成了美术创作 因此 及时地捕捉住头 脑中的审美意象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只有用笔将其物化在纸上 才不 会导致创作上的半途而废 而古代文人画家早在几千年前就熟谙此道 因此苏轼在为文同所 画的 篑箜谷偃竹记 做记时会说 故画竹毕先得成竹于胸中 执 笔熟视 乃见其所欲画者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 落 少纵即逝矣 此外 苏轼还在 画水记 中生动地描绘了孙知 微创作的情形 始 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 营 度经岁 终不肯下笔 一日仓惶入寺 索笔墨甚急 奋袂如风 须臾 而成 作输泻跳蹙之势 汹汹欲崩屋也 当孙知微苦思多年的艺术 形象终于浮现于脑海中时 他如此不计形象地挥毫淋漓 创作出如此 令人震撼的作品 足以见把握好艺术创作的冲动 做到有感而发是多 么可贵的了 应该说 文人画家的这一艺术创作观对于 墨戏 这一艺术形式 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当画家们有 胸中逸气 需要抒发的时候 往 往就是有艺术灵感 有艺术形象在脑海中需要表达的时候 因此 随 时随地可以提起笔来表现脑海中的艺术形象就显得相当必要了 而 墨戏 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可谓相当适宜画家随兴地表达自己的艺术 思想了 4 画家对笔墨情趣的理解和追求 绘画作为造型艺术 应该是以 再现 以区别于诗歌 音乐一类 重在 表现 的抒情艺术的 我国由于文人画是极重要的绘画 表现 性很强 尤其被视为 南宗 之祖的王维身兼诗人 画家的身份 造 成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的创作结果 且一经苏轼道破 更成为文 人画作者的自觉追求 宋代苏轼的枯木竹石 米氏父子的云山墨戏 已开始具备很强的表现性 元人的以书入画 作逸笔草草 使绘画的 表现性得以加强 绘画的表现性一旦增强 必然导致对笔墨情趣的追求 使之真正 成为 有意味的形式 由于中国画的工具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 比如生宣纸的渗化效果 往往出人意料 而毛笔的柔软又难以控制 同时画家在运用这些物质 媒介时又必须同书法家一样讲究笔法的中侧方圆 线条的刚柔曲直 墨色的干湿浓淡 速度的轻重缓急等等 因此 面对工具以及如何更 加自如地操纵工具 成为中国画家一生都在不停探索的问题 魏晋时期 谢赫的 六法 以 气韵 为首 骨法用笔 居次 有其四之 赋采 而不言 墨 这是因为水墨画是唐代才兴盛的 其后 荆浩总结前人言论 提出 六要 开始独列 笔 墨 而居 五六位 算是先行开始强调笔 墨 宋时期刘道醇的 六要 六长 之论 在继承谢赫的 六法 上有所发展 而之后的赵孟兆页的书画 用笔同法论 黄公望的 逸墨撇脱 吴镇的 趣 倪瓒的 逸笔草 草 等论 将 笔 墨 与绘画表现性的 情 趣 相联系 到 了明清之际 关于笔墨的理论有了更为丰富的发展 关于继承创新 创作心理 笔墨形式 意韵情趣等内容的绘画理论呈现出博的特征 同时 不少论述还相当精辟 新颖 元人倡导 以书入画 明人不仅强调书法用线对绘画造型 的作用和在笔墨形式中的地位 而且视笔墨为 独立表现的手段 明嘉靖 万历年间的书画家 徐渭 则是强调笔墨独立表现的实践者 其泼 墨大写意花卉 不仅以草书之笔入画 笔墨奔 放恣肆 而且成为抒写情感的主要表现手段 物象之真 自然之理已不再是笔墨所要表达的 主要方面 笔墨论的进一步发展 就是把笔墨 表现视为评画的最高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7人(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北京十一未来城学校春季招聘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广汽本田安全驾驶培训课件
- 安全培训教室设备要求课件
- 2025年超深井用高抗挤毁石油管钢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潍坊职业学院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山西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轻工纺织大类】模拟练习
- 安全培训教学存在的不足
- 2025年公路旅客运输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Human-TP53-mRNA-生命科学试剂-MCE
- 少先队活动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课件
- 阀门培训课件
- 《焦化机械设备维护检修标准》
- DB11∕T 899-2019 盆栽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 2024年上半年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
-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题库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
- 《进一步规范管理燃煤自备电厂工作方案》发改体改〔2021〕1624号
- 学生手册超级题库
- 现金收付业务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