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要点.doc_第1页
风险管理要点.doc_第2页
风险管理要点.doc_第3页
风险管理要点.doc_第4页
风险管理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险管理要点第一章 风险管理导论 一. 名词解释 1. 风险:指在给定的客观情形下,在特定的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2. 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3. 静态风险: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者由于人们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而招致的风险。 4. 纯粹风险: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的风险事故发生,必定对当事人造成损失。 5. 投机风险:指那些既有损失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 6. 责任风险:指由于社会个体(经济单位)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负有经济赔偿责任,以及无法履行合同致使对方受损而应负的合同责任,所形成的风险。 二.试述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及其相互关系。 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 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也就是说风险是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来导致损失的。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少的事实。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 三. 试述风险的代价。 风险的代价包括风险事故的代价、风险因素的代价、处理风险的费用。 1. 风险事故的代价是指风险发生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2. 风险因素的代价是指一种为防范风险而付出的无形代价。 A) 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个体福利水平的下降。 B) 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的失衡。 3. 处理风险的费用,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风险,经济单位就会采取各种措施,于是费用便产生。 四.试述风险管理的作用。 1. 对企业的贡献 A) 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 B) 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a) 直接贡献:降低费用 b) 间接贡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间接贡献 i. 有效的风险管理会使企业上下获得安全感,并增强扩展业务的信心。 ii. 风险管理有助于增加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iii. 在决策从事某种业务时,如果能对其纯粹风险进行正确的处理,那末其业务经营会变得更为明智与有效。 2.对家庭贡献使家庭免受巨灾损失影响;节省保费而不减少安全保障;使家庭成员充满信心,敢于承担风险投资;解除后顾之忧,促进身心健康,改善形象。3.对社会贡献使各经济单位的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使使社会成本下降、全社会经济效益增加。第二章 风险管理计划 一. 试述风险管理的总目标: 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 试述风险管理的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 (一) 损前目标是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分为: 1. 经济目标:风险管理必须经济合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其总目标的实现。 2. 安全系数目标:是指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3. 合法性目标:企业不是独立与社会的个体,它受到各种各样法律规章的制约。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每一项经营行为、每一份合同都加以合法性的审视。 4. 社会公众责任目标:当一个企业遭受损失时,受损的决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他的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劳动者,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 (二) 损后目标:损后目标从最低的生存目标到最高的持续增长的目标,风险管理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 1. 生存目标:当企业发生重大损失后,它的首要目标就是生存,因为只要生存下去就能有恢复发展的希望。因此,损失后风险管理第一目标是生存。 2. 持续经营目标:持续经营活动是指不因为损失事件的发生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企业的风险管理者应尽可能的在损失后保证生产经营的持续性。 3. 获得能力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企业的获利能力不会低于最低报酬率。 4. 收益稳定目标:受益的稳定性可以帮助企业树立正常发展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5. 发展的目标:企业只有不断地推出更新更高品质的产品,才能牢牢地吸引顾客。企业只有不断地开拓新市场,才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6. 社会责任目标: 企业及时有效的处理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减少损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保护与企业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的利益,因而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 试述企业组织结构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 直线制组织结构:由企业领导人全权负责,不设职能机构,只设协助人员。适用于小型企业。在小型企业中,一般可设置少数专职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厂长或经理是风险管理总负责人,全权处理企业各类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简单明了,责权分明,效率较高。但是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的能力,对领导的素质要求较高。无法处理复杂的风险。 (二) 职能制组织结构:职能制要求企业除主管领导人之外,同时还在企业内设置若干相应职能机构,部分管理职能下放到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手中。这些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行政单位下达命令。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要专门设有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部门有负责拟定有关风险管理的计划,从事风险管理控制处理,在职权范围内,可向下级下达命令。这种情况由于使用里专业的人才,可是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但是比较容易形成多头领导,造成秩序紊乱(三)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企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建立起行政领导系统。各级行政领导人,统一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行政工作,直接向其上级负责,对下有指挥命令权。各级行政单位设置的职能机构是领导人的参谋,不能对下级行政单位下达命令。在这种组织形态中,风险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职能部门是协助企业高层领导的,起着咨询服务作用。它对下级无命令权,只是进行指导和监督。领导层由于由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较为正确的进行风险处理。另一方面,由于相对集权整个企业又可以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这是一种企业普遍接受的形势。 四. 试述风险管理的效绩评定标准 (一) 结果定向标准:年产量20万吨 (二) 行为定向标准:每天工作10个小时 五. 试述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一) 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掌握着许多的会计信息,可以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风险分析资料,帮助风险经理做出正确的决策。会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分配风险管理成本,帮助风险经理监督风险计划的执行情况。但是会计部门自身也会产生值得注意的风险。 (二) 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部门,它筹集、投放、分配资金,使资金发挥最大潜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风险管理决策的实施需要资金支持,所以需要财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相互合作。 (三) 购销部门:购销部门常会使企业面临风险损失。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损失控制时,需要购销部门的合作,以便分析识别损失原因,从而使损失降至最小。 (四)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在指导产品或提供劳务时,常会使生产或劳务工人孟授予工作相关的损害,风险管理人员应帮助生产人员识别风险,指导他们如何防止、避免风险或为他们消除风险。 (五) 人事部门:人事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设计,安排和管理雇员福利计划。此外人事部门还可以帮助风险管理部门分析处理企业的某些风险。 六. 风险管理计划书的作用: 风险管理计划书能将风险管理目标和要求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 风险管理计划书对于整个组织来说,可以建立整个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义风险管理部门责权地位,协调企业各分支机构,对风险暴露单位的风险级别评定,建立提高现有的交流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章 风险识别 一. 风险识别的目的: 目的之一是为了便于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衡量,风险识别是风险衡量的基础,也是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因此目的之二是为了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 二. 如何理解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一) 感知风险:即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 (二) 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 感知风险与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寻找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为拟定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 三. 为什么说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 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 所谓系统性,是指风险识别不能局限在某个部门,某个环节中,而要研究经济单位这样一个完整系统所具有的全部风险。 所谓持续性,是因为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变化,风险的质和量都在变化,还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风险,若非连续的工作,实难发现经济单位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制度性,是因为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科学的管理活动本身要有组织、有制度。 四. 简述下列几种分析方法:流程图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保单对照法、事故分析法。 (一) 流程图分析法:将一个特殊活动过程连续生动地描述一幅流程图,在辨别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后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 (二)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和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量的关系,来识别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 保单对照法:是由保险公司将其现行出卖的保单种类与风险分析调查表相结合,以问卷的形式制成表,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依据此表格与企业已拥有的保单,加以对照比较分析的一种识别风险的方法。 (四) 事故分析法:是对可能以其损失的事故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原因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五. 风险识别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单独使用): (一) 任何一种方法不可能揭示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单位的性质、性质以及每种方法的用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二) 由于经费的限制和不断地增加工作会引起收益下降,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效果最优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三) 如前所述,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仅凭一两次调查分析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复杂的和潜在的风险要经过多次识别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 六. 感知风险有哪些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标准调查表(保单调查表、保单对照表、资产-损失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 分析风险有哪些方法:风险清单分析法、威胁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第四章 企业风险分析 一. 企业的财产权利主要有哪几种:(一)所有权: (二) 抵押权:企业可能因贷款或赊销等原因产生债权,企业如果就某一债权和债务人签订了抵押合同,那么它就拥有因抵押合同产生的抵押权,企业有权依法因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三) 质权:动产质押中,债务人获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企业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企业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四) 留置权:我国担保法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券,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 二. 企业在责任诉讼案中可以运用哪些理由进行抗辩: (一) 根本没有责任。企业必须证明自己有受害方所受损失无关,但这往往比较困难。 (二) 自担风险。企业若能证明受害方已经认识到某项活动所包含的风险却仍然参与此项活动,因之造成的损失,企业可以免责。 (三) 受害方有过失。企业以此理由进行辩护,如果成功,则可以避免赔偿或至少可以减少赔偿金额,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交通事故中。 (四) 最后明显机会原则。指的是原告虽然有过失,但只要它能证明企业方有最后的明显机会去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却没有利用这一机会,那么可从企业处获得赔偿。 三. 财产损失的原因: (一) 火灾:由于失去控制的异常性燃烧而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意外事故。火灾判定条件:有燃烧现象;非属于正常目的;有蔓延扩大趋势。 (二) 爆炸:物体在瞬间发生分解或燃烧时排出大量气体,对其周围环境或容器造成强大压力所发生的爆破现象。 包括物理性和化学性爆炸。(三) 雷电:是指发生在积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 (四) 洪水:指大量的降雨在短时间内汇集河槽而形成的特大径流。 (五) 地震: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灾难。 (六) 盗窃:分为内盗和外盗两种。 1. 外盗:指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财产的盗窃。可以通过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措施来减少。 2. 内盗:指企业内部雇员或与外部人人内外勾结进行的盗窃。 四. 财产损失的形式: (一) 按财产性质分:不动产损失、动产损失。 (二) 按损失原因分:火灾损失、爆炸损失、洪水损失。 (三) 按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分:直接损失、间接损失(间接财产损失、收入损失、费用损失、责任损失(四) 按财产权益分:所有权权益损失、抵押权权益损失、质权权益损失。 (五) 按是否通过保险得到补偿:可保损失、不可保损失。 五. 风险损失评估的方法: (一) 财产直接损失评估: 1. 重置成本法:是指按被评估财产现时重置全价扣除损耗或贬值来确定倍评估财产价值的一种方法。 2. 现行市价法:通过调查市场上与被评估财产相同或类似的财产价格,据以确定财产评估价值的方法。 3. 收益现值法:企业的某些财产,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取收益,因此这些财产的价值,可以用他们未来收益的现值表示。 (二) 财产间接损失评估 1. 收益减少:企业财产受损失后,企业部分的或全部的损失了对财产的使用,使收益减少。 2. 额外费用增加:企业财产损毁后,为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必定要发生一些额外费用或支出。 六. 财产间接损失评估: (一) 收益减少:企业财产受损失后,企业部分的或全部的损失了对财产的使用,使收益减少。 1. 营业中断损失:指企业财产遭受直接损失后不能继续正常的生产经营,在恢复正产之前所蒙受的收入损失。 1) 假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中断,本可以获得的净利润。 2) 营业中断后,仍然继续发生的费用。如:员工的工资、贷款利息等。 2. 连带营业中断损失: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分依赖于一个或若干个原料供应商或客户,那么一旦这些原料供应商或客户发生某些意外,导致正常的生产经营受阻,竟会连带影响企业等产或销售。 3. 产成品利润损失:如果企业的产成品在风险事故中遭受损失,直接损失是产品的成本,间接损失是企业销售掉这些产成品可以获得的利润,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不同,期待售商品受损而导致的利润损失,已包括在经营中断损失中,其可能的间接损失是由于在营业中断期间,资金周转受阻,实际损失中超过商品成本加一次销售的利润的那部分损失。 4. 应收账款减少损失:企业意外事故的发生,可能使一些应收账款的会计记录与重要凭证损毁,导致企业收债困难,甚至根本收不回贷款。包括: 1) 债务人拒绝偿还的贷款。 2) 应收账款延迟收回情况下企业的贷款利息。 3) 重建记录费用与增加的收账费用。 5. 租金收入:企业出租的房屋因损毁而无法继续出租时,企业承受租金收入损失,即使在租约中规定预付租金,只也只能减少有限租期内的部分损失。 (二) 额外费用增加: 1. 租赁价值损失:企业在房屋受损后,在重建期间要另租房屋,所付租金为租赁价值,其损失金额内还需减去租赁期间所不必开支的费用。 2. 租权利益损失:承租人因租赁期间租赁价值的上涨,对超出租金的那部分价值的利益,如果房屋发生损毁,这部分利益就丧失了。 3. 超额费用:某些特殊企业如报业、储蓄所等,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使生产经营中断,会使客户纷纷转向他处,及时恢复了生产经营,也难以达到损失前的水平,导致此营业中断更大的损失,或者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形象或保持良好信誉的考虑,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持继续营业,因此会产生一些超额费用。 七. 企业主要的责任风险: (一) 雇主风险:减少雇主风险的方法: 1. 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 2. 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与工具。 3. 提供安全防护的设施,制定安全操作制度。 4. 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二) 产品责任风险:一方面,企业因过失或无过失而侵犯了顾客正当的财产权与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如果顾客因购买使用企业的产品而遭受人身、财产损害的,企业就违反了关于产品安全的暗示保证。 (三) 企业责任风险:专业人员为顾客提供劳务也要做到不损害它们的正当权益。 (四) 汽车责任风险:多采用保险方法处理汽车责任风险。 八. 企业人身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 稳定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 (二) 鼓舞士气,其高工作效率。 (三) 执行了有关企业安全生产与福利保障的法律法规,并享受了员工福利计划中的税收优惠。 (四) 形成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九. 企业人身风险损失形态: (一) 死亡: (二) 疾病: (三) 工伤: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引发生各种意外或因职业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的总称。 1. 人为因素 2. 物的因素 3. 环境因素 4. 管理因素 (四) 年老:主要指的是养老的问题、员工老龄化的问题。第六章 风险控制 一. 风险控制的概念及种类: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害性。风险控制有以下方法: (一) 风险避免 (二) 损失控制 (三) 非保险转移-控制型 (四) 隔离 二. 简述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即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 三. 比较风险避免、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 (一) 风险避免不需要其他技术辅助,后两者都是损失控制方法。 (二) 损失减少重点是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三) 损失抑制重点是减少损失的程度。 四. 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一) 先要找出风险控制的各年成本;再找出风险控制的各年效益。 (二)计算各年成本和收益的预期值;(三)计算比较成本和收益的贴现值。 五. 试述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 安全法制教育。经济单位要贯彻安全法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 (二) 安全知识教育。经济单位要从理论上对员工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三) 安全技能教育。通过实践训练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四) 安全态度教育。要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是极为重要的。 六. 试述风险避免的适用性:适合采用风险避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一) 某种特定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 (二) 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效益。 七. 试述风险隔离的特点: (一) 风险隔离分为分割和复制。分隔就是将经济单位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而不是经他们集中在都可能遭受同样损失的同一个地点。分散就是通过加大风险单位的数量,将特定风险在更大的样本空间里进行分散,以此来减少单位的损失。复制是指再设置一份经济单位的所有的财产或设备作为储备,这些复制品只有在原资产或设备被损坏的情况下才可以被使用。 (二) 分割和复制的特点: 1. 分割和复制不像其他损失抑制措施那样力图减少风险单位本身损失的严重性,而在于减少总体损失的程度。 2. 分割和复制减少的是一次独立风险事故的损失,但同时增加了风险单位,也就会影响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的概率。 3. 复制风险单位可以减少平均或预期的年度损失。 4. 分割风险单位能不能减少平均预期损失,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割风险单位减少损失程度是否比降低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概率来得更重要。 八. 风险转移的含义和方法: (一) 风险转移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 风险的财产转移 2. 风险的财务转移 (二) 风险转移的方法:出售、出租、分包、免责约定。 九. 损失控制的定义和分类: (一) 损失控制是指企业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发生的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 (二) 损失控制的分类: 1. 依据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 2. 按照所采取措施的性质分为工程法和行为法。 按照执行时间分为损失发生前、损失发生时、损失发生后的损失控制。第七章 风险的财务处理 一. 试述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优缺点: (一) 优点: 1. 财务型非风险转移方法所能处理的风险,既可以是纯粹风险,也可以是投机风险,既有可保风险,可又不可保风险。这种方法所使用的对象是比较广泛的。 2.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具体操作措施灵活多样。 3.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直接成本较低。与保险转移相比,所需费用总是低于购买保险的保险费。 4. 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控制风险、减少风险。一般而言,把潜在损失转移给那些能够更好的进行损失控制的人,会降低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 (二) 缺点: 1. 法律和清理的双重限制: 2. 合同条文理解的差异可能引起一些问题。 3. 转让人要承担一定的代价。受让人不会无代价地接受转移,总是要求转让人在某些方面作出让步。 4. 受让人有时无力承担所转移的损失责任。 二. 风险自留的本质及主要措施: 风险自留又叫风险承担,是指经济单位自己承担有风险事故所造成损失。其实在在于,当风险事故发生并造成一定的损失之后,经济单位通过内部资金的融通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主要措施有:(一) 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时,经济单位把意外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吸收于短期的现金流通之中。 (二) 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又成自保基金或应急基金,是经济单位基于对所面临风险的识别和衡量,并根据其本身的财务能力,预先提取,用以补偿风险事故所至损失的一种基金。 (三) 借款用以补偿风险损失。在风险事故发生后,经济单位通过接待筹借资金以补偿风险事故所造成损失。 (四) 自负额保险。 (五)建立专业自保公司三. 专业自保的优缺点: (一) 优点: 1. 承保弹性增加。自保公司经营灵活,可以尽量适应企业的需要。 2. 保险成本降低。通过专业自保可以降低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本。 3. 租税负担减轻 4. 损失控制加强。专业自保公司可以利用专业自保公司的人才和管理技术,为企业开展各种预防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损失。 5. 自保与再保险结合。自保公司可以进入再保险市场,经风险进行转移和分散。 (二) 缺点: 1. 业务量有限。 2. 风险品质较差。专业自保公司所承担的业务,多数是财产风险以及在传统保险市场上难以获得保障的责任风险,这风险有时相当集中,损失频率高损失幅度大,赔偿时间可能拖得很久,因此经营起来难度较大。 3. 组织规模简陋。自保公司规模较小,组织机构也比较简单。 4. 财务基础脆弱。由于资本金较小,财务基础脆弱,业务发展也受此限制。 四.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处理的方式: (一) 中和。是指将损失机会与获利机会平衡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处理投机风险。 (二) 免责约定。是指合同的一方通过合同条款,对合同中发生的对他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即通过主要针对其他事项的合同中的条款来实现风险转移。 (三) 保证书。是指由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因其行为不忠实或不履行某种明确的义务而导致权利人的损失予以赔偿的一种书面合同。保证的目的在于担保被保证人对权利人的忠实和有义务的旅行,否则由保证人赔偿损失。 (四) 公司化。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将企业经营的风险转移给多数股东承担。 五. 风险转移与非风险转移的关系。 (一) 联系:风险转移和非风险转移同属财务型风险处理技术。 (二) 区别: 1. 保险转移的受让人是保险人。非保险转移则是其他经济单位。 2. 保险转移的受让人有一是地接受大量的风险单位,进行与之相关联的风险分析。非保险转移的受让人不能这样做。 3. 保险转移通过专门的契约保险合同来实现风险的转移。非保险转移是附属于其他的契约来完成风险的转移。 六. 风险的非保险转移的适用条件: (一) 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损失必须能够明确的划分。 (二) 受让人应当有能力并愿意承受适当的财务责任。 (三) 这种方法对于转让人和受让人双方,应该都是有益的。 七. 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的优缺点: (一) 缺点: 1. 企业在财务上对风险损失进行补偿的能力常常受到限制。 2. 风险事故发生后所作的补偿,必然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减少,而这可能使企业外部条件出现不利情况。 (二) 优点: 1. 风险自留方式在损失前不发生任何费用,直到损失实际发生后才有现金支付。 2. 损失发生后,风险补偿费用仅限于支付实际损失额。 3. 风险的代价被列入预算后,自然就被列为经济单位的预算控制对象,自动地受到预算控制制度的监督八. 建立意外损失基金与将损失直接摊入经营成本的区别: 从风险损失产生的背景看,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指损失发生之前的措施,损失直接摊入经营成本仅指发生时或者发生以后将损失摊入成本。 从采取措施的性质看,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是对风险损失进行补偿的计划措施,损失直接摊入经营成本是对损失进行补偿的实施措施 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往往是在损失直接摊入经营成本无法实施,或者有许多限制时而进行的预先计划。 一般认为,建立意外损失基金的做法比损失直接摊入经营成本更容易,更能解决问题。 九. 建立意外损失基金与保险的区别: (一) 保险是集合众多同类风险单位分担损失的一种风险处理方法,其性质是风险结合与转移技术,但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则属于企业本身单独承担风险的一种技术。 (二) 经济单位参加保险,在事故发生时可随时获得补偿,但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在基金积累形成之前发生事故则无法获得充分的补偿。 (三) 经济单位参加保险,在保险责任终止后其已付保险费不能返还,但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剩余财产仍属企业所有。 十. 建立意外损失基金的优缺点: (一) 优点: 1. 节省保险费。 2. 促进企业经营稳定。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可以增强企业补偿风险损失的能力,弥补将损失直接摊入经营成本的不足。 3. 资金投资可以获利。经济单位可以利用建立意外损失基金进行获利投资。 4. 道德风险减少。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是企业内部自设的,自留自用,道德风险因此减少。 5. 理赔迅速。 (二) 缺点: 1. 基金规模的限制。建立意外损失基金的规模受到企业年净现金流动情况的限制。 2. 可能发生财务调度困难。在基金积累之初可能发生超过其积累基金额的损失,要用其他的资金来予以弥补,这样会造成财务调节上的困难。 3. 风险单位数目有限。大数法则不能发生作用,风险损失预测比较困难,要借用保险公司的一些做法或者得到他们的帮助。 4. 税法方面的不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的来源只能是税后利润,但保费却是可以免税的,企业内部意外损失基金的分摊额提取常常得不到任何税赋的减免。第八章 风险的保险转移 一. 理想的可保风险的构成要件?为什么投机风险不是可保风险? (一) 可保风险的构成要件: 1. 风险是纯粹风险,而不是投机风险。 2. 风向事故的发生时意外的,但风险损失本身是可以确定的。 3. 经济可行性。风险损失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4. 要有大量独立的同质风险单位存在。 (二) 投机风险是无法保险的,因为: 1. 投机风险有获利的可能,因而是风险损失的预测变得困难。 2. 投机风险有时表现为基本风险,其风险损失为一般商业保险所不能承担。 3. 投机风险的风险事故发生对某人是损失,但为他人可能是获利,因而对全社会而言,可能并无损害。 二. 购买保险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 确定保险险种: 1. 风险管理者必须了解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特征。 2. 风险管理者要了解当前保险市场的供给状况。 3. 对于某些的确需要转移的风险,如果保险市场上没有相应的险种,可以与保险公司协商,签订有关条款,签署保险合同,实现风险转移。 (二) 确定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也是保险费的计算依据。 (三) 议决投保程度: 1. 不足额保险: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实际价值高于保险金额,保险公司对与损失按照保险金额与出险时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的比例赔偿保险金。经济单位自己也承担一部分损失。 2. 自负额保险:经济单位自己先承担一部分损失,保险公司再承担一部分损失。 3. 限制损失保险:经济单位建立自保基金将风险自留,但是担心发生巨大损失而危机自保基金,遂向保险公司购买巨大损失保险,约定一个较大的损失额,保险公司对于损失的积累额超过双方约定的这个额度以上的那一部分损失负赔偿责任 (四) 研究保险费率:保险费是经济单位将自己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所应支付的代价,是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时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 选择保险机构: 1. 保险人的财务实力。 2. 保险人的服务和信用。 (六) 推敲保险条款: 1. 风险管理者首先要明白保险责任,即保险人承诺承担财产损失补偿和人身保险金给付的责任范围。 2. 风险管理者最好能参与起草保险合同,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保险公司所出立的保险合同。 3. 风险管理者要充分了解保险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 三. 部分保险的适用性: 碰到下列情况,经济单位需要安排部分保险,议决其投保程度。 (一) 绝大多数风险,即使是发生最大可能损失的概率较大,实际发生的损失大多数是比较小的,通常能在经济单位自留风险的能力之内。或许可能用内部意外损失基金来解决。 (二) 如果经济单位的业务活动分散在几个标的里,考虑到其所有房屋同时发生全损的概率几乎为零,经济单位就不一定将全部资产的价值投资。 (三) 如果一个经济单位已经积累了一笔较大的意外损失基金,有能力承担一定风险损失。 四. 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方要做哪几件事? (一) 积极施救:风险事故一旦发生,被保险人应当像未参加保险一样,采取一切合理的施救、整理措施、以减少损失。 (二) 损失通知:保险事故发生,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有通知保险人的义务,通知必须迅速及时。 (三) 现场保护:风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对于事故现场,有责任加以保护,直至保险人定损之后,这是为定损能据实进行,而防止被保险方的不实、非法行为。 (四) 损失举证: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风险事故发生并通知保险人之后,有损失举证的责任,既需要提供有关损失的证明文件方能索赔。 五. 一揽子保险的含义及其优点: (一) 一揽子保险是指企业和家庭不再分别购买财产保险或者责任保险以保障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家庭财产,而是通过一个可承保多种保险合同,将财产和责任风险一并转移给保险公司。 (二) 一揽子保险的优点: 1. 转移同样的风险,借助一个一揽子保险合同完成要比通过两个保险合同实现,成本更低,即保费更为便宜。 2.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管理一个保险合同只与一家保险公司打交道,总比与多家公司打交道方便。 3. 许多一揽子保险不要求保单标准化,企业风险管理者可以更多地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出发,与保险公司商订一揽子保险合同,以寻求险别、服务和成本的最佳组合。 六. 员工福利计划的地位和作用: (一) 员工福利计划是指由企业和员工单方面或共同出资,通过非政府直接经办的保险,建立的各种形态的给付措施,旨在为其员工提供死亡、意外伤害、疾病、退休等方面的经济保障。 (二) 员工福利计划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 员工福利计划对大多数员工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就业条件。企业要吸引和留住素质好、技术高的员工,就必须建立员工福利计划。于是员工福利计划又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一种手段。 七. 在制定退休金计划时,风险管理者必须就哪些问题做出正确决策? (一) 资格规定。 (二) 退休金的确定。(三) 资金来源。 (四) 资金运用。 八. 什么是保险?保险的要素? (一) 保险属于经济范畴;从法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 (二) 保险有以下要素: 1. 特定风险事故的存在。保险是基于风险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没有风险就没有保险。 2. 补偿损失,安定生活。这是保险的目的。就整个保险业而言,应以安定经济生活为最终目标,但就具体保险合同而言,则以损失补偿为主要功能。 3.集合众多的风险单位。将面临同样风险的同质风险单位集合起来,能比较准确地预测风险事故,降低风险的代价。4. 保费负担,公平合理。保险费是投保人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所应支付的代价。因此,这种费用必须与所转移的风险相一致。 九. 保险的优缺点: (一) 优点: 1. 补偿风险损失,保障经济生活安定。 2. 减少不确定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 为社会提供长期资本来源。 4. 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二) 保险的消极影响: 1. 保险经营费用的发生。 2. 道德和心理风险增加。 十. 代位求偿的含义: 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单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十一. 保险的赔偿方式: (一) 第一危险赔偿方式。指对于保险额限度内的损失,保险人给与全部赔偿。当损失金额小于保险金额时,按损失金额赔偿。当损失金额达与保险金额时,赔偿保险金额。 (二) 定值赔偿方式。双方约定保险价值作为保险金额,保险事故发生后,不论当时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如何,全损全赔,部分损失按损失成度赔偿。 (三) 比例赔偿方式。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财产的实际的比例计算赔款。当保险金额小于实际价值时,保险公司赔付保险金额,剩余的自己承担。当保险金额大于或等于实际价值时,按损失金额赔偿。 十二. 什么是共同保险、共保条款。 (一) 共同保险是指几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同一标的的同一风险,其责任按各自承担的份额比例分担。 (二) 共保条款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商定,投保当时实际购买的保险金额与出险时保险标的价值之比不得低于既定的比例,否则,对于未达到这个比例的那部分,被保险人要承担责任。 十三. 保险争议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方法: (一) 处理原则: 1. 诚信、合法。 2. 文义解释。合同中的用词应该按照该词通常的文字含义,并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解释。 3. 意图解释。保险合同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订立的,因而对于条款的解释,必须尊重当事双方在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图。 4. 合同的解释应有利于被保险方。 (二) 处理方法: 1. 协商。 2. 调解。 3. 仲裁。我国涉外仲裁机构对保险合同争议的仲裁是终局性的,并具有约束力。我国对一般合同的争议实行二级仲裁,如果当事人仍不服,可在接到二级仲裁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作出审判裁决。 4. 诉讼。 十四. 美国员工福利计划的构成: (一) 退休金计划。 (二) 抚恤金计划。 (三) 储蓄计划。 (四) 团体健康保险计划。 十五. 团险的含义,团险的特点: (一) 团险是指以一张保险单为众多被保险人提供保障的保险。团体保险以集体(法人)为投保人,以其成员(企业中的职工)为被保险人。 (二) 团险有以下特点: 1. 风险的选择基于团体。团体要求是正式的法人,团体中参保人数要求,被保险人能正常工作在职人员,保险金额有上限。 2. 使用团体保单,保费低廉。 免体检,减少逆向选择。3. 保险计划的灵活性。合同可商议。第九章 风险管理决策 一. 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一) 定期评估、适时调整决策。 (二)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三) 风险管理决策的绩效在短期内不明显。(四)考虑经济、技术可行性。 二. 什么是忧虑价值?有哪些影响因素? (一) 忧虑价值是指对人们关于风险事故的所至后果不确定性的担忧的一种货币表示。 (二) 忧虑价值有以下影响因素: 1. 风险损失的概率分布。 2. 人们对风险损失不确定性的把握程度。 3. 风险管理的目标。 4. 决策者的个人胆识。 三. 什么是损失矩阵? 损失矩阵是指用以反映特定风险在多种处理方案下的损失额和费用额的一种表示。 四. 风险决策原则是什么? (一) 损失概率不知道的情况下: 1. 最大最小化原则:风险管理决策者以风险的最大潜在损失最小者为最佳方案。 2. 最小最小化原则:风险管理决策者以风险的最最小潜在损失最小者为最佳方案。 (二) 损失概率知道的情况下: 1. 最可能发生的损失最小者为优。2. 损失期望值最小者为优。 五. 效用、效用函数、效用曲线的含义: (一) 效用是衡量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主管价值态度、偏爱、倾向等的一种指标。 (二) 效用函数是指效用随着某些事物的变化而相应改变的一种对应关系。 (三) 效用曲线是用以反映效用函数的曲线。第十章 风险的财务处理 一. 什么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一)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系统,风险管理人员由此认识并处理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偶然损失,以抵御偶然损失所产生的不利效应,降低风险成本。 (二)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简单事务处理阶段。计算机在风险管理中的早期应用时保险损失和报废的计算机管理。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末。有两个缺点: 1) 这些系统没有充分注意到经济单位整体的风险费用。 2) 不够精确和及时。 2. 标准风险管理报告阶段。系统对于风险管理者和整个经济单位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人员运用计算机收集、分类并列出每个重要部门的风险费用数据,以月报、季报、年报等合适的形式报告给董事会。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3. 数据直接调用。为了避免陷入许多数据中,投保人、经纪人组织、保险人开发出更为灵活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使他们不仅能够设计自己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