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doc_第1页
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doc_第2页
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doc_第3页
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doc_第4页
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澧州明代历任“ 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澧州明代“五尚书”民间传说故事选篇一)导语:明朝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简称“湖广行省辖地”澧州,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据近年研究湖湘人才问题的学者统计:有明一代的82场科试中,湖南进士题名者411人,其中澧州籍的达39人。特别是明弘治末至嘉靖初(1502-1530)的约三十年间,先后有五位澧州士子,以其正直、勋功和聪敏才智,晋升孝宗、武宗、文宗三朝的六部尚书,执掌中枢朝政,留下了一段“澧浦才俊福天下”的佳话! 明朝廷自胡惟庸之后,终结了延续1600余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宰相制度,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和御史台左右都御史组成的“七卿”,为国家执行和监督政务的最高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国务大臣。“七卿”们在内阁学士的指导下,代国家治政,对皇帝负责,可说是位高权重,也可说是左右天下的鼎级人物。明史特为之增设年表。今天,我们翻开明史。七卿年表,即可看到杨一清、李如圭、李充嗣、刘瑞、周叙等澧州士子的大名赫然在列。再查查明史、直隶澧州志及其它相关史料,即可发现:澧籍五尚书,不仅是当时的名臣栋梁,他们柄政时不畏权贵、以民为重、清廉勤政、献身立言的精神品格及很多影响过国运民风的政绩工程,充分显示了澧浦俊杰的非凡风貌,因而使“明代澧州五尚书”,成了一个澧州人才“于国有功、于民有用”的代名词。 澧州明代历任“ 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终晋“首辅”杨一清图像 杨一清(1454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籍贯为云南安宁州杨阁村人。他自谓“三南居士”;就是说;祖籍籍贯为云南安宁州人,出生于湖南澧州(其父杨景任澧州通判,继娶澧州盐井张氏女,生一清于澧州州署),老于江南(谪居中国古镇之一镇江,江苏省重要城市之一.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这“三南”的含义明确而肯定。如果你翻开他的履历表-明朝档案“明实录”科举京报:“杨一清登成化壬辰进士第名,云南安宁州人,湖南“澧州民籍”。杨一清给皇帝上奏折都是写:臣原籍云南,云南安宁州人。清修明史杨一清传算最权威的了,“杨一清,字应宁,其先云南安宁人”。据考证,记载杨一清为云南安宁人的史料,数不胜数:明代李贽继藏书、谢肇浙滇略、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查继佐罪惟录、张萱西园闻见录等等,都明白无误地直书杨一清为“云南安宁州人”。他老家安宁门前有一处风景名胜“石淙流韵”,便以此作为自己的别号;给皇帝上奏章写议表落款都是石淙杨一清,其著述称作为“石淙类稿”,其屋为石淙精舍,其诗词为“石淙诗钞”,朝野均称其为石淙先生。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秋季,杨一清归云南寻根问祖,一住就是九个月。与家族人亲切团聚,拜先贤、祭祖茔、探亲友、会宗族、立宗盟,描写云南安宁州的诗有数十首之多,以极高的热情表达了他的爱国爱乡之情。“明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治所武昌(今武汉武昌),为明朝15个“布政使司”(即“承宣布政使司”,即当时的2京13省)。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湖广”,民间简称“湖广行省”或“湖广省”,辖地为今湖北、湖南全境,下辖:(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辰州府、德安府、岳州府、荆州府、襄阳府、宝庆府、郧阳府、长沙府、澧州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 )”。 杨一清,明代宗 朱祁钰 景泰5年 农历甲戌年【狗年】(1454年)十二月初六日出生于“湖广行省、澧州府”,其生母为张氏。(其父杨景任澧州通判,原配妻子刘氏出生于“湖广行省、岳州府”巴陵县。妻子刘氏病卒继娶澧州盐井镇张氏女,生一清于澧州州署)。 杨一清的父亲杨景1472年逝世无力归葬云南,父亲杨景归葬于原配刘氏所生姐姐住地镇江,于是遂迁镇江定居。尔后杨一清终老于江南(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为张璁等构陷落职,谪居“谓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中国古镇之一镇江,江苏省重要城市之一,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这“三南”的含义明确而肯定“杨一清”的一生情感。其实;自古英雄不问出处。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文武两赤壁也未尝不可。 杨一清被称为“澧州神童”;随着近年来各类媒体的热炒,已经名扬天下。据明史及直隶澧州志等记载: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庵,祖籍云南安宁。明景泰至天顺初年(1451年左右),其父杨景任澧州通判,继娶澧州盐井张氏女,生一清于澧州州署。幼颖敏,7岁能文,进州学,以奇童蜚声澧、岳间。11岁时,被时任岳州府同知的镇江人胡钦荐为翰林秀才,选送京城,明宪宗特命内阁择师教之。14岁返乡应举试,高中解员。胡钦即许以女,携其寓居巴陵,明成化八年(1472)18岁时中进士。历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三次总制延绥、宁夏、甘肃 三边军务,累历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左柱国,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两次入阁参预机务,嘉靖6年(1527)为首辅,官居一品。嘉靖8年(1529),为张璁等构陷落职,谪居中国古镇之一镇江(江苏省重要城市之一.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次年,以懮恨疽发于背而死,享年76岁。隆庆初追谥为“文襄”。 杨一清的一生,建树颇多。弘治间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打击茶马交易中的走私垄断,实施官营管理,确保了军需民用,称为善政,是为明、清稳定和繁荣边贸之首创。他巡抚陕西8年,实地考察山川形势,悉心研究边防,向朝廷奏陈边防方略,建议在延绥、宁夏、甘肃三镇设一总制三镇军务的指挥机构,加筑沿边城墙、墩台,设卫所,募守军。朝廷用其议,消解了西北边垂的陈年遗患。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至世宗嘉靖5年(1526年),杨一清先后三次总制三镇军务逾二十年,积极铸造守城铁铳火器,并据地、时实情,活用兵法,实施演营战隈、练兵选卒等一系列防边御敌之军令,大大提高了三边军力,保证了正德5年平安化王寘鐇反叛之战的胜利。朝野誉为“决大事,苟利国家,知无不为;险难百折,无所疑惮。故能光铺盛业,弘清时艰,在朝廷则朝廷重,在边鄙则边鄙重,蔚然为当代名臣”。受到三边军民的爱戴和敬仰,以致建生祠举祀。更被世宗皇帝“温诏褒美”,比之为唐朝大将郭子仪,除晋升兵部尚书外,还赐予二枚御书“耆德忠正”、“绳愆纠违”的银章以示嘉奖。紧接着,杨一清乘献俘奏功之机,说劝宦官、监军张永与之合作,计除大奸宦刘瑾,使那个民讽为“京城两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的刘瑾,被武宗皇帝下令活剐了,朝野额首称庆,创造了有明一代,由大臣主持铲除奸宦成功的唯一一例。近来,有人将杨一清计除刘瑾列为经典计谋中的十大反间计之一。正德六年,杨一清改任吏部尚书后,采取果断措施,凡为刘瑾构陷者,均予以昭冤平反复职,“朝有所知,夕即登荐”, 为国家抢救和保护了大批人才。 明史还称颂杨一清聪明才智“一时无两”、可比唐代名相姚崇,主要是指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能文能诗。杨著有奏议30卷,石淙类稿45卷,诗20卷。明胡应麟评他是“明代勋业才名相兼者”;清朱彝尊编明诗综录杨诗20余首,并论其诗“古诗(体)原本苏韩,近体一似陈简斋、陆放翁”,是明诗坛由“茶陵派”向“前七子”过渡的重要诗人。清人赵藩则咏赞杨为“将相功名一代中,诗歌卓有杜陵风”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更值得欣慰的是,当今的唐景绅、谢玉杰两位学者点校出版的杨一清集,已经成为近年极具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学术著作。而杨一清创立的“京师派” 围棋术、得法于颜鲁公的书法、刊刻的孟东野诗集、收藏过的宋高宗赵构的真草嵇康养生论书卷等,也成了近年的热门话题。成化23年(1487),诰封一品夫人的杨一清前母刘氏,死葬澧州城北龙潭寺左。一清特奉诏回澧祭扫,拜访故里各方友人。并借为学友、安乡举人刘颐入川赴任,写下了一首表达他对桑梓至爱的诗送刘颐之铜梁,以“宦情乡思两匆匆,一曲骊歌兴未穷”的无限巻恋和惜别,道出了数百年来澧浦游子天涯吟传的乡韵乡情! 注释:史料来源于;1.明史文苑三文征明记载:“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