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专业论文)郑克侦查思想研究.pdf_第1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郑克侦查思想研究.pdf_第2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郑克侦查思想研究.pdf_第3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郑克侦查思想研究.pdf_第4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郑克侦查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作为世界侦查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的侦查思想发展及侦查制度建设有 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至宋代 侦查技术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使得这一时期成 为世界侦查史上的一大发展高峰 郑克是宋代侦查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 他所撰写的 折 狱龟鉴 是我国古代侦查的一部代表性文献 在书中 郑克系统的总结了他的侦查思想 本文从介绍郑克的 折狱龟鉴 出发 归纳提炼出了郑克的侦查思想 通过分析这一思 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来进行具体评析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郑克的生平和他的著作 折狱龟鉴 郑克是一众杰出司法官吏中 的代表任务 他的 折狱龟鉴 内容充实 体现了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极大发展 郑克 在其中充分阐述了其法律思想 其思想渊源来自于两宋统治者大力倡导的慎刑恤狱政 策 士大夫以人为本的法律精神以及司法官员宁人息讼理念 而律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 良好的著书环境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论述了郑克侦查思想的主要内容 侦查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释冤 辩诬 郑克在 折狱龟鉴 中首先介绍了释冤的内容 收集整理了八十多个案例 来说明释冤的重要性 侦查的主要方法有调查访问 案情分析 讯问 耳目布控和侦查 实验等 在运用多种侦查方法之外 郑克还主张运用侦查谋略 即谲术来侦破案件 第三部分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郑克侦查思想的时代特点和局限 性 郑克的侦查思想具有鲜明的经验主义倾向和浓厚的人文主义特点 另外 郑克将其 侦查思想与兵法相结合 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郑克的法律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宋 朝法学理论的新发展 在察情和据证之术方面 郑克主张 正 与 谲 并用 在证据 的证明力问题上 郑克主张物证优于人证 直证胜于旁证 在辨别案情和证据真伪的方 法问题上 郑克提出了案情与证据二者并用的理念 在以证定罪问题上 不再只凭众证 定罪 本文还总结出郑克侦查思想所具有的当代价值 为现今侦查工作提出可借鉴的经 验 关键词 郑克 折狱龟鉴 侦查 侦查谋略 abstract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china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song dynasty investigation of a major investiga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development summit zheng ke was the master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ong dynasty it relegated to zhe yu gui jian investigation of a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 of ancient china and in the book zheng ke summed up his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deological system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introduction zheng ke the fold prison guijian inductive extract zheng ke investigation though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thought to make specific comments this paper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zheng ke s life and his book zhe yu gui jian zheng ke i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judicial official mission the zhe yu gui jian substantial content reflects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legal system zheng ke fully expounded the legal thought in it the thought origin from two song cautious punishment prison policies advocated by the rulers vigorously confucian humanist spirit of the law and judicial officials reduce litigatio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w provides a good writing environment for i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discussing the zheng ke investiga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thought spying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use founding the false accusation zheng ke in the zhe yu gui jian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se collected more than eighty cases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se the main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include interviews case analysis interrogate have been supervised and fresh experiment and investigation etc in using a variety of detection methods zheng ke also advocated using detection strategy namely its transformation to solve the case the third par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 comprehensive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zheng ke investigation the era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thought zheng ke thought an obvious tendency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deep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zheng ke moreover combin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thought and art of war has strong military color zheng ke s legal thoughts to a great extent reflect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song dynasty law theory examines the situ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ertificate of zheng ke advocates is and its and used at issue the evidence s probative zheng ke claims material evidence is superior to the witness straight card than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in identifying facts and evidence on the problem of the method of authenticity zheng ke facts and evidenc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concept of both in the conviction no longer solely by the conviction this article also summarizes contemporary value of zheng ke investigation thought key words zheng ke zhe yu gui jian investigative thinking investigative strategy 目 录 引言 1 一 郑克及其 折狱龟鉴 3 一 郑克侦查思想形成的背景 3 二 郑克的生平及其 折狱龟鉴 6 二 郑克侦查思想的主要内容 7 一 侦查的主要任务 8 二 侦查方法和侦查谋略 9 三 郑克侦查思想的评析 16 一 郑克侦查思想的意义及局限 16 二 郑克侦查思想的现代启示 23 结语 26 参考文献 27 引 言 作为相伴而生的两个因素 侦查与犯罪几乎同时出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 自从犯罪活动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人们为了应对这一现象 就必然需要侦查破 案手段的出现 在古代 虽然科学发展水平有限 但侦查科学和侦查思想的发展 却未沉寂 而是在既有的环境下 充分发展 取得了极大地繁荣 侦查体制更是 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 出现了多种侦查方法 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各个案例汇编 中 记载了诸多运用侦查方法的案件事例 宋朝是封建社会中侦查制度相对完备 的时期 出现了多部体现先进侦查思想与方法的著作 其中 疑狱集 折狱龟 鉴 棠阴比事 最为典型 并且在这一时期 产生了一部专业的法医学专著 即宋慈所著 洗冤集录 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关于宋代的侦查思 想发展 不得不提的是南宋郑克 他所编撰的 折狱龟鉴 记载了丰富的侦查 技术与方法 并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我国古代的侦查历史非常悠久 侦查技术和 侦查谋略已经非常成熟 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这本书呈现的许多侦查的思想在我 们当前的案件调查中仍然被使用到 到目前为止 关于郑克侦查思想的专著在国内外侦查研究领域鲜有出现 关 于这一论题的论文也尚少发表 但是 与这一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很多 能够 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任惠华先生所著的 中国侦查史 1一书 论述了古代 侦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剖析了 方法的源流 还提到了侦查策略 侦查方法 侦查技术在宋代的具体发展 介绍了许多侦查著述 侦查名人 另一部有关于侦 查历史的专著是马洪根先生的 中国侦查史 2 所载内容与上面提到的任惠华 先生一书中的略同 与本文论题最为相关的是 郑克法律思想初探 3一文 是 由张全民先生所写 文中具体分析了封建社会中司法官员的才能与品德 介绍了 他们的司法审判经验与技巧 还总结出了郑克法律思想的局限性 于成江先生的 论郑克的 鞫情之术 及对现代侦查方法的启示 4分析了宋代 鞫情之术 1 任惠华 中国侦查史 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 2 马洪根 中国侦查史 北京 群众出版社 2007 年版 3 张全民 郑克法律思想初探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 第 6 期 4 于成江 论郑克的 鞫情之术 及对现代侦查方法的启示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第 4 期 的内容 探究了其对现代侦查工作的借鉴意义 另外 还有一部分相关的优秀著 述及文章 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 提供了许多理论 依据和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本文以郑克的侦查思想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宋代是我国古代司法理论快速发 展的时期 司法实践活动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侦查作为司法活动中的关键一环 也处在一个高度繁荣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在此大环境下 出现了许多名贯古今的 司法官员 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便是郑克 郑克总结了大量侦查理论和侦查实践 著成判例集 折狱龟鉴 在书中 郑克总结了多个案例 范围涉及从汉至宋多 个朝代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 古人在侦查实践中运用了多种侦查技巧 他们 在司法实践中 包括调查案件 释冤辩诬 鞫情谳狱等司法活动 充分运用了侦 查思想 显示出了高度的智慧和才能 对现今的侦查人员进行司法侦查工作仍有 借鉴意义 在我国古代司法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侦查与审判活动相伴而生 成为司法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非常重视侦查对于侦破案件的地位与作 用 虽然在当时 并未出现侦查这一专有名词 侦查也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 但 是史料中却记载了大量侦查方法 侦查技术 侦查策略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实例 一些学者在研究古代司法制度时 多集中于审判而少有对侦查的研究 鉴于侦查 在古代司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 本文将郑克的侦查思想作为研究 对象 希望在此领域有所突破 在 折狱龟鉴 中 郑克归纳和总结了一系列侦 查经验 并写成按语的形式 郑克的这些侦查思想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 侦查理论 这些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宋代司法制度 弥补古代侦查史研 究的不足提供了很大帮助 也对现代侦查制度的构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 郑克及其 折狱龟鉴 一 郑克侦查思想形成的背景 1 两宋统治者大力倡导慎刑恤狱 中国社会发展到宋朝 在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和藩镇割据后 依合久必分 分 久必合的中国古代天下之势规律 又一个封建大一统阶段出现了 此外 宋代也 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上升到高度发展 皇权达于此前巅峰的封建王朝 宋朝 对法制建设非常重视 统治阶级认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有力工具就是法 制 日渐重视并不断将其完善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影响下 旧有的法律并没有阻 碍到宋代立法的发展 司法制度构建也并没有局限于旧有制度 宋代立法的特点 是专注实务 注重变革 因而专门化是其立法上的主要趋势 创立的一系列新的 司法制度 既是对前代法律的继承 也是对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宋朝帝王对法律作用高度重视 大力倡导慎刑恤狱政策 切实身体力行 力 求赏罚公正 狱无冤滥 宋史 第一百九十九卷曾提到 北宋初年 太祖 太 宗等皇帝旧明令要求立法要务必严格 适用法律药做到宽仁 太祖曾提出 禁 民为非 乃设法令 临下以简 必务哀矜 5太宗也认为 王者虽以武功克受 终须用文德致治 6太祖 太宗的慎刑恤狱思想 深刻地影响了两宋时期的法制 建设 北宋真宗曾强调指出 法官之任 人命所悬 太宗常降诏书 诸州司理 司法峻其秩 益其俸 7南宋的孝宗亦谈到 先王立法贵在中制 所以决可行 也 8据 宋史 刑法志 记载 真宗性格宽厚 对死刑的适用尤为谨慎 曾令 诸路置病囚院 徒 流以上有疾病者处之 并要求各地官府 凡言处断 重 断 极断 决配 朝典之类 未得论决 具狱以闻 仁宗听断 尤以忠厚为主 于赏罚无所私 尤不以贵近废法 神宗强调 狱者 民命之所系也 下令惩 治使病人瘐死狱中的不法狱吏 高宗性仁柔 其于用法 每从宽厚 罪有过贷 而未尝过杀 孝宗究心庶狱 每岁临轩虑囚 率先数日令有司进款案批阅 然 5 元 脱脱等 宋史 卷一百九十九 刑法志一 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第 4961 页 6 宋 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 卷二 太宗皇帝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 第 16 页 7 唐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十七 第 563 页 8 清 徐松 宋会要辑稿 帝系十一之二 第 322 页 后决遣 理宗起自民间 具知刑狱之弊 初即位 既诏天下恤刑 又亲制 审 刑铭 以警有位 每岁大暑 必临轩虑囚 郑克的侦查思想就是在这种法制环境中形成 进而著成 折狱龟鉴 郑克 编纂 折狱龟鉴 的直接起因就是官方的恤刑政策 郑克认为 疑狱集 尚未详 尽 为了使治狱官员精于决狱 减少冤案 于是著成 折狱龟鉴 进一步广泛 收集资料 务求之博 2 封建士大夫具有强烈的救世情怀 宋代科举兴盛 统治者广纳人才 越来越多出身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得以参 与政事 这些人本就来自民间 有的甚至家境贫寒 他们了解民间疾苦 也对民 间疾苦更加关心 故宋代士大夫将儒家的 入世 救世 精神继续高扬 形成 以天下为己任 的强烈的救世情怀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宋代士大夫若为民 则 身卑未敢忘忧国 为官 则以天下为己任 勇于为国为民兴利除害 对于 民不便之事 不管涉及到谁 都敢于慨然上言 两宋法网严密 犯罪频发 法律缺乏良好的执行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 题 士大夫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他们抨击法律的缺失 执法官员滥用刑罚 狱政的腐败 在司法裁判中 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情和理 体现了一种人文 精神 他们力求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 让判决更加趋于合情合理 在此情形下 宋代士大夫不仅在扮演一个法官的角色 也是一个思想的教化者 他们在司法审 判中非常重视老百姓对法律的态度 大多百姓认为 法即是刑 避之唯恐不及 如果官员抛弃道德情理 仅仅依靠严刑峻法 是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化效果的 情 与理是宋代士大夫在司法裁判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推崇人文主义理念成为宋代 司法判案活动的主要要求 3 律学的新发展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是以刑为主 律学在秦代就已出现 逐渐发展成为我国 古代的一种特有法学 律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不断变化的 在汉代 主要表现 为私家律学 如引经注律和聚徒讲授 自魏晋以后 律学渐渐独立 成为一种官 方律学 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律学发展到唐朝达到了最高水平 主要表现为注 释律文 而宋朝律学打破了诸多传统律学的界限 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 宋朝 多产 刑书 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私人著作 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便是判例汇编 宋朝士大夫非常重视收集和总结案件实例 不仅将历朝历代各种经典案例汇编成 书 提供给司法官员们详尽的破案之法 定案之术 并总结经验教训 还多在书 中收入本人的断案判词 因此 宋朝的案例集数量明显增多 郑克的 折狱龟鉴 是主要代表之一 此外 还有桂万荣的 棠阴比事 宋慈的 洗冤集录 李康 候的 广律判词 赵仝的 疑狱集 以及 名公书判清明集 等 宋代非常重视司法考试和司法官员的培训 设有明法科 以试问 试判 试 刑法的方式来选拨人才 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 开设了律学科 让招收的生员重 点学习 加强培训官员的断案方法和法律知识 入仕人员在通过科举考试之后 只有在试律义 判案合格后 才可以出任官员 可见 宋代对律学重视的程度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就为造就一批兼备人文素养和法律修养的司法官吏创 造了条件 他们在办案中积极调查研究 重视对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总结前人的 司法实践经验 并向朝廷提出立法建议 郑克便是其中的代表 4 息讼理念的盛行 无讼 是儒家所追求的境界 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自汉代以来 无讼 理念便渗透在国家制度和社会生活中 是儒学官员们追求的根本目标 但到了宋 代 随着封建私有制的高度发展和多元化经济利益体的出现 争讼日益成为一个 普遍的社会现象 其中以追求财利为目标的争讼更是层出不穷 人情漓靡 机 事横生 以难使之无讼 9所以 调解息讼成为宋代司法官的一个主要任务 他 们把不切实际的 无讼 理想转化为 息讼 理念 不厌其烦的教化民众争讼的 弊端 创造多形式的息讼方法 努力营造减少争讼的社会氛围 名公书判清明 集 所记载的案例中 很多都是经调解息讼结案的 如 兄弟争葬父责其亲旧调 护 案中 因原 被告是兄弟关系 故司法官责令其族人对该案进行调解 两 兄弟所执六人 或是士子 或宦家 何若各私所亲 自犯不韪 今请此六人者 以曾氏名家 葬亲大事为念 各持公论 极力调护 使其兄弟各遂天伦之爱 急 办葬亲 不惟免被官司督过 抑且永为乡曲之美事 官司当以五日为期 坐待回 报 10 9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 第六 听讼篇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第 12 页 10 名公书判清明集 卷十 第 329 页 宋代司法官主要通过说明 义 利 关系来调解息讼 在义和利的选择上 他们更强调义 胡颖曾说 每遇听讼 于父子之间 则劝以孝慈 于兄弟之间 则劝以友爱 于亲戚 族党 邻里之间 则劝以睦姻任恤 11此外 宋代士大 夫更加注重义理 郑克在其 折狱龟鉴 中多次提到了官员办案要 尽心 综上所述 宋代的法制建设具有其独到之处 郑克的法律思想和其所著 折 狱龟鉴 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中产生的 其思想渊源来自于两宋统治者大力倡导 的慎刑恤狱政策 士大夫以人为本的法律精神以及司法官员宁人息讼理念 而律 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著书环境 二 郑克的生平及其 折狱龟鉴 在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中 宋代的法制成就最高 在这一阶段我国古代司 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有了井喷式的发展 郑克是一众杰出司法官吏中的突出代表 郑克处于两宋之交 其生卒年史书尚无详细记载 在 宋史 中 也没有关于郑 克生平的记录 根据宋人万桂荣 棠阴比事序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彭百 川 太平治迹统类 记载 以及清人朱绪曾所作考证 郑克 字武子 一字克明 开封人 宣和六年 1124 进士 南宋初年他曾担任建康府上元县尉和承直郎 后 来被任命为湖州提刑司干官 他非常认真的总结司法实践经验 成为了一位出色 的地方司法官员 在担任上元县尉期间 郑克主管缉捕盗贼 维护社会治安 在 这些活动中 他积累了丰富的断案经验 宋高宗绍兴初年 郑克响应朝廷的恤刑 政策 应诏撰写 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 又名 决狱龟鉴 是在五代和凝父 子所著 疑狱集 的基础上加工而成 相比 疑狱集 折狱龟鉴 进行了分类 增补 并附以评论 全书分为二十卷 共选取了 276 余条关于司法官决擿奸佞 平反冤滥 断狱量刑的案例 范围上自春秋 战国 下至北宋大观 政和年间 收集各类故事 395 则 取材广泛 不仅包括了大量正史 实录 还来源于各种文 集和笔记小说 在各个案例之后 郑克对其多附有论断评述 根据宋末元初时人 刘埙的 隐居通议 记载 高宗绍兴三年 1133 降诏恤刑 戒饬中外 俾务 哀矜 时有承直郎郑克为湖州提刑司干官 因阅和凝 疑狱集 易旧名曰 折 11 名公书判清明集 卷十 第 363 页 狱龟鉴 12 成书之后 理宗景定时曾重刊 元至元时刊补13 到了明朝 又分别有隆庆 四年刊本和万历怀庆府乔万里刊本 这些刊本都收录在 永乐大典 中 清乾隆 年间编纂 四库全书 时 又将其从 永乐大典 中录出 折狱龟鉴 所辑的 案例故事来源丰富 大部分载于正史 有的则来自小说或墓志的记载 这些记载 在情节上略有不同 在文字上也有相应的改动 有着鲜明的再创作色彩 刘崇龟 的辨刀获案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 类属于案例故事集的 折狱龟鉴 是郑克在 前代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写成 它与普通案例集有所不同 郑克以按语的形式精辟 分析和考辩大部分搜集到的案例是最大的不同 当中有许多先进的法律理念 对 现今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折狱龟鉴 内容充实 体现了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 极大发展 郑克在其中充分阐述了其法律思想 首先 他认为 司法官员要注重 品德修养 审理案件要做到审慎严明 以求公正 其次 他还主张 司法官员不 仅要品德高尚 还要具备出色的审判技巧 主要表现在侦查案情和审理案件的过 程中 在 折狱龟鉴 中 郑克通过案件实例对侦查技巧 判案方法 治狱精神 进行了论述 其中 侦查理论的阐述是其最大的成就 郑克在书中提出了其所创 情迹论 情指案情事实真相 迹指物证 痕迹 主张查明案情与求证时折狱 的基础 郑克作为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犯罪侦查专家 其思想理论极大地影响了我 国侦查制度和法医学的发展 这些理论后来流传日本 对中日文化交作出了重 要贡献 折狱龟鉴 流布于南宋 元 明 清的八百多年间 宋人陈振孙 晁公武 元人马端临 刘埙 清人朱绪曾 近人余嘉锡等 都曾对其进行过研究考辩 国 内学者有的从心理学 版本学角度探讨其所反映的法律思想 断狱智慧 司法鉴 定等问题 有的在论述宋代司法官职责 审判制度 证据制度是将其作为典型论 据 其中对于案件的侦查问题是法官认定违法犯罪事实 正确处理案件的关键一 环 二 郑克犯罪侦查思想的主要内容 12戴建国 郭东旭主编 南宋法制史 第 295 页 13同上 一 侦查的主要任务 1 释冤 西魏高官苏绰在其著名的 恤狱讼奏 说过这样一段话 先之以五听 参 之以证验 妙观情状 穷鉴隐伏 使奸无所容 罪人必得 然后随事加刑 轻重皆 当 赦过矜愚 得情勿喜 又能消息情理 斟酌礼律 无不曲尽人心 远明大教 使获罪者如归 先之以五听 参之以证验 妙观情状 穷鉴隐伏 指的是侦 查 使奸无所容 罪人必得 指的是侦查的主要任务 犯罪侦查对于司法审 判具有重要的作用 苏绰的论断是儒家法律思想的体现 郑克在其 折狱龟鉴 中所阐述的侦查思想也同属于儒家法律思想体系 但他在谈及侦查的主要任务 时 并不单单强调使奸无所容 而是主张侦查首先要做到 释冤 释冤实际上 就是辨明是非 昭雪冤情 郑克在 折狱龟鉴 中首先介绍了释冤的内容 收集 整理了八十多个案例来说明释冤的重要性 三国东吴太子孙登一次骑着马出外游 玩 有个弹子从他头上飞过去 左右随从寻找那射弹子的人 恰好看见一个人手 握弹弓 腰间袋子里装着弹丸 人们都认为一定是他射的 问他弹子的事 他不 承认 随从们欲对其进行拷打 孙登不同意 让人找来那颗弹子 跟这人身上带 的弹子作比较 发现并不一样 于是就把这个人释放了 郑克将其作为书中首个 案例 并加以按语 无辜的人蒙受冤枉 大多是由于事物近似可疑所造成的 如 果审理案件的人不能审慎考察 乘着怒气施展权威 终于铸成冤案 滥用刑罚 这件事情虽然很小 却可以说明案件的大原则 所以把它首先记述下来 此外 郑克还借苏琼查获盗贼的案例明确指出 苏琼追查盗贼的智谋和方法 固然有值 得称道的地方 然而君子珍贵的 不在核查坏人坏事 而在申明冤情 平反昭雪 宋代实行的法律制度依旧具有司法权和行政权混乱 侦审合一的特点 这很 容易造成司法人员间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 封建社会采取的的是纠问式诉讼模 式 使得侦查人员不能有效地察情据证 古代冤狱层出正是由于这种法律制度的 不完善 2 辩诬 仔细分析冤狱造成的原因 会发现多是由于不法之徒的 造诬 所谓 造 诬 就是诬告陷害 在封建社会 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排除异己 镇压 人民反抗 都不同程度的强化了秦汉以降的 什伍连坐 制度和 见知故纵 的 刑罚 酷吏一度得到朝廷的重用 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 邻里乡亲之间为了免受 连坐之苦 有如惊弓之鸟 错告屡有发生 而一些刁顽之徒也趁机借此牟利 以 诬告获取重赏 甚至一些达官贵人为了争权夺利 也借 纠举 之名诬陷政敌 当发生诬告之案 司法官员为了获取口供 大多采取刑讯逼供的手段 这使得清 白之人也会因为忍受不了皮肉之苦而被迫认罪 造成冤假错案 而诬告之人和枉 法判案官员却能从中获得好处 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即造诬与获赏互为因果 最终造成官官相护 司法混乱的难堪局面 也即郑克所说昏庸的官吏漫不经心 查不出破绽来 奸诈的官吏相互勾结 拿官司做买卖 郑克作为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代表 不可能看到诬告之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但 是冤案的悲惨后果使他能重视释冤 进而主张侦查人员要积极辩诬 他在 折狱 龟鉴 提到 有的诬枉难以发现 有的诬枉容易发现 才智不足 就会有所迷惑 因而遇到难以发现的诬枉就不能分辨 勇气不足 就会有所畏惧 因而遇到容易 发现的诬枉就不敢分辨 如果只是因为不能分辨 那无可指责 官员如果慑于权 势 不敢分辨 就应当问罪严惩 宋朝刑部张保雍担任湖北转运使时 汉阳的黎 族百姓贩卖茶叶 知军 驻军长官 骆与京诬告他们阻挡检查 有二十个人按照 法律都应该处死 还有一百多人参与犯罪 应受处罚 张保雍亲自前去复查核对 事实 辨明了属于诬陷 首犯没有被处死刑 从犯都赦免了 因此 郑克在其案 例后附按语 诬人大辟 必不徒然 或以希赏 或以释憾 斯不仁哉 宜乎保雍 力为辨雪也 14 总之 侦查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释冤 辩诬 郑克在继承前代侦查理论的基础 上 提出了许多用以释冤辩诬的侦查措施 折狱龟鉴 体现了封建社会君子明 慎用刑的法律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刑讯逼供 认为滥用刑罚是造成冤案的主 要原因 郑克还在书中强烈批判那些枉法裁判 草菅人命的庸吏 同时大加赞赏 能够做到释冤 辩诬的司法官员 使人们学有榜样 二 侦查方法和侦查谋略 14 宋 郑克 折狱龟鉴 卷三 辩诬 张保雍 第 885 页 以下 折狱龟鉴 都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的 四库全书 第 729 册 1 主要侦查方法 1 调查访问 宋代办案 十分重视对知情人员的调查与访问 是一种通 过询问获取犯罪证据和发现罪犯的方法 在技术勘验中也必须展开调查 以便验 证检验结果 调查访问是宋代主要的侦查方法 很多案件的侦破都依此法 折 狱龟鉴 里有十二个案例涉及到这一方法 依据调查是否公开进行 调查访问可以分为公开调查和秘密察访 棠阴比 事 记载了一则侦查人员通过与知情人谈话 弄清案件真相的案例 光禄寺卿方 偕任御史台推官时 有一位澧州的逃兵和一个富人结仇 便诬告那富人为了祭奠 磨驼神 一年中杀死了十二个人 此案长期未能审结 便有诏命方偕前去审理 方偕到了澧州后 让那个举报的人说出被害者的名字 然后一一调查核实 调查 访问的结果表明 举报者所说的被杀者多数依然健在 这件诬告案自然真相大白 了 折狱龟鉴 载 宋朝观察孙廉起初为亲事官 后来以慈州知州代管沧州事 务 有个打劫的盗贼被抓获 已经审理结案 孙廉表示怀疑 对同僚和部属说 我是一介武夫 审案定罪本来不是我的职责 然而试着召来囚犯街坊邻里 询 问该人的平时表现 他们都说 这个人虽然平时行为放荡 不务正业 现在把 他当强盗办罪 恐怕就不恰当了 此后过了几天 果然抓住真正的凶手 孙廉 得到了奖勉 折狱龟鉴 又载 宋朝祠部郎中强至担任开封府仓曹参军时 宫廷里露天 堆着油布制作的帐幕 一天晚间失火了 负责看守的人按法律都应处死 强至参 与审理案件 怀疑失火的原因 就召来制作帐幕的工匠询问 工匠们说 制作帐 幕一定要掺杂其它药料 叠放太久 遇到潮湿 就会起火 府尹启奏朝廷 仁宗 赵祯 皇帝恍然大悟 说道 近年真宗 赵恒 陵幕油制衣服中间起火燃烧 那情况正是这样 对负责看守的人因而从轻处罚了 以上三个案例均是以非隐 秘的调查方法来侦破案件 但是 公开侦查容易使罪犯知悉办案人员的调查方向 易对案件的侦破造成 阻碍 所以 宋代的调查访问方式更多的是秘密察访 宋史 载 内殿崇班桑 怿 最初以右班殿直兼任永安县巡检 北宋仁宗明道末年 京城西部发生旱灾和 蝗灾 多名盗匪趁乱偷盗 使那里的治安严重混乱 桑怿接手了案件之后 奉命 前去抓捕这些盗匪 桑怿到达京城之后 命令士兵整顿休息 将营地的大门紧闭 禁止士兵外出 如此数天 军士们都不明白其中的缘故 几次请求调查案件 但 被桑怿否决 桑怿带领几名下属扮成盗匪 依盗匪的特点活动 百姓看到他们都 急忙躲避 只有一位老太婆习以为常 三天后 他又带人拿着酒食 到那位老太 婆家里 做了一个盗贼的手势 老太婆便误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盗贼 饮酒之间 谈到群盗的下落 老太婆说 他们听说官兵正在抓捕盗匪 便四处逃窜 现在 看见缉捕之人并无动作 便肆无忌惮 渐渐地都回来了 某某在某地 某某在某 地 桑怿随后让老太婆写下盗匪们的所在之地 带领士兵将这些盗匪缉捕归案 折狱龟鉴 载 宋朝时 郎中向纬曾担任郓州阳谷知县 有个土豪劣绅杀 死了人 然后给死者妻子很多钱 让她隐瞒不报 因此很长时间没有揭露这一案 件 向纬进行秘密查访 弄清了事实 忽然一天之内把他们全都抓到县衙大厅前 没有一个人实现有所察觉 经过审讯 罪犯都服罪了 折狱龟鉴 又载 宋朝屯田郎中王利担任沧州通判时 派遣三名士兵到京 城去 中途两个士兵共同杀害了另外一名士兵 取走他带的行装 却禀报说那名 士兵逃亡了 王利怀疑他们玩弄诡计 秘密派人从沧州到京城沿途按照士兵形貌 查访 终于查清了事实真相 两名杀人的士兵就认罪了 以上三个案例皆是秘密 侦查法的体现 2 案情分析 首先 郑克主张利用动作习惯分析案情 据 折狱龟鉴 载 节度留后钱惟济 兼任绛州行政长官 当时 有一位农民在采摘桑叶 强盗 想抢夺他的桑叶 失败后就弄伤自己 反诬采桑叶者行凶 钱惟济便传唤双方当 事人进行审问 并当面给他们饭吃 见强盗用左手拿汤匙和筷子 因而对他说 他人用刀砍伤 上面重而下面轻 现在你的伤是下面重而上面轻 正是自己用 左手砍伤右臂的结果 那诬陷别人杀人的强盗只好招认服罪 其次 郑克还主张通过分析作案动机来侦查案情 据 折狱龟鉴 载 右谏 议大夫李绎主持华州事务时 蒲城县有个叫李蕴的人 一天 他到官府告状 说 有人杀害他的侄子 李绎问他 你的侄子有仇人吗 答 没有 又问 你家 里丢了什么东西吗 答 没有 李绎说 我知道了 你回家吧 接着 李绎派人秘密刺探 原来是李蕴有隐秘的罪恶 侄儿知道 他担心侄儿举报 才 杀人灭口 本案中 李绎运用的是排除法 排除了其他作案因素 故而怀疑是李 蕴所为的 此外 郑克还主张通过揭示事物矛盾来分析案情 折狱龟鉴 载 宋朝的 张昇任润州知州时 有一个妇人 她的丈夫出去好几天没回来 突然听说菜园井 中有一死人 就急忙前往井口去看 妇人大声哭喊 这是我丈夫啊 于是她把 这件事让官府知道 张昇命令下属官吏召集她的邻居 前往那口井验证是否是她 的丈夫 邻居往井下看 都说井深幽暗不能辨认 请求把尸首捞出来验证他 昇 曰 众皆不能辨 妇人独何以知其为夫 收付所司鞫问 果奸人杀其夫而与 闻其谋也 15 又载 宋朝时 宣徽使程戡曾任处州知州 州立有户人家跟别人有多年的冤 仇 一天 几个儿子私下对母亲说 母亲现已年老 且长卧病榻 恐怕时日无 多 请求借母亲的死来报多年的深仇大恨 他们把母亲杀死后 把尸首放在仇 人门前 然后告到衙门里 仇人被抓住后 无法申辩明白 僚属都说按常理没有 可疑之处 程戡却表示了怀疑 杀人之后将尸首放在自家门前 这不是可疑的 地方吗 于是亲自核实追查 把当初如何策划诬告的情况全弄清了 3 讯问 首先 重视运用察情手段 折狱龟鉴 记载 宋朝时 张咏尚 书曾经任江宁知府 有个僧人到府衙来 拿出官府发给的度牒 请求核实 张咏 经过反复端详 批道 押送司理院审处杀人凶手 其他官员不知张咏为何 如此批示 张咏就把僧人传来 审问其出家有几年 僧人答曰七年 又问起额头 上为何会有系头巾的痕迹 僧人听后立即惊慌无比 恐惧莫名 服罪求饶 原来 此人是以乡下人 同僧人一起赶路 中途杀了僧人 拿走祠部的度牒 穿上僧袍 剃光了头 冒充僧人 善察贼者 必有以识之 使不可欺也 16张咏通过仔细 的审查发现 和尚的身份与 额有系巾痕 的现象不相吻合 这就是察情的运用 其次 主张利用鞫情之术 李南公提点河北刑狱时 有一武官因犯罪下狱 经拷问拒不认罪 并且闭口不食百余日 狱吏便不敢再行拷讯 李南宫了解到犯 罪嫌疑人修道家吐纳之术 传说修此术可以避谷不食 李南公以此为突破口 对 犯罪嫌疑人说 吾欲以一物赛汝鼻 汝能终不食乎 结果是 其人惧 即食 且服罪 这便是行之有效的鞫情之术 郑克认为 士大夫不为诱胁所动者 近 于孟子之不动心矣 彼有复犯 则岂能然 斯可反而用也 故鞫情之术 又在于 15 折狱龟鉴 卷五 察奸 张昇 第 923 页 16 折狱龟鉴 卷七 察盗 张咏 第 938 页 是者 陈表破械 是诱之也 南宫塞鼻 是胁之也 17所谓胁迫强制 不一定 要残酷拷打 关键在于击中犯罪嫌疑人的要害 使其不寒而栗 畏惧屈服 4 耳目布控 耳目即 线人 是侦查机关用来收集情报线索的人 宋代 统治者非常重视耳目的运用 多以耳目来体察民情和监察官吏执法 耳目的主要 功能是侦查是否发生了犯罪 犯罪为何人所为 以及察明犯罪人踪迹 进而破获 罪案 利用耳目收集的信息虽不可作为破案的直接证据 但往往成为查获案情的 关键线索 宋朝郎中葛源担任提点湖北刑狱时 鄂州崇阳县里有个大族豪绅 跟 一个妇人一起谋杀了她的丈夫 州官受了贿赂 把他放出来 葛源让法官再次审 理查核 法官又受了贿赂 结论仍跟上次一样 可是葛源始终认为案件没有得到 公正审理 死者弟弟到转运使那里申诉 即使其他官吏也没有不认为冤枉的 于 是转运使亲自前去审问 不再让狱吏经手 终于查出法官收取贿赂 徇私舞弊的 事实 依法治罪 郑克按 此盖布耳目察民事 而先知其为奸受赇者 故再劾 不得其情 而终以为不直 18 郑克在 折狱龟鉴 中全面总结了耳目运用的经验 首先 运用耳目是察奸 惩恶的必要侦查手段 折狱龟鉴 载 隋朝时 韦鼎曾担任光州刺史 有个外 地客人 与寄住人家的小妾私通 到这客人回去的时候 小妾乘着夜里盗走家里 的珍宝逃走了 被人杀死 尸首扔在杂草中间 主家知道小妾跟客人私通 就控 告客人杀了小妾 县官收捕客人审问 客人把他们通奸来往的事实全交待了 就 判了死刑 韦鼎了解案件后 说 此人确实犯有奸情 却没有杀人 本是某寺 僧人哄骗小妾盗出这些宝物 然后吩咐奴仆杀了小妾 赃物藏在某处地方 当 下释放了这个客人 派人乘其不备 抓获了僧人 并把全部赃物都找回来 从此 以后 州境以内很有秩序 安定清静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郑克认为 韦鼎之 所以知道客人没有杀人 因为他能广泛设置耳目 及时查明可疑之处 还受冤枉 者以清白 其次 运用耳目是治理民众的有力手段 郑克在 折狱龟鉴 中论述了这一 观点 折狱龟鉴 载 前汉时 赵广汉担任京兆尹 京城行政长官 郡里的盗 贼 乡里的游侠 他们的靠山 首领 巢穴 以及官吏收受礼物 替人打通关节 点点滴滴的坏事全都知道 曾有长安街上几个少年聚在偏僻小巷的一所空房子里 17 折狱龟鉴 卷三 鞫情 李南宫 第 893 页 18 折狱龟鉴 卷六 核奸 葛源 929 页 谋划打劫 坐下来没有说完话 广汉就派属吏把他们一起抓住 一审问全招供了 这是广泛安置耳目来侦察盗贼的事例 他所使用的方法是 钩距法 钩 就是 挖出隐藏的坏人坏事 使他没有办法逃脱 距 就是行踪隐秘 不让别人察觉 第三 应慎重确定耳目人选 灵活选取 郑克列举了苏琼的案例 苏琼任南 清河太守时 有一农民魏双成丢了牛 怀疑被同村魏子宾偷走 魏子宾被押送到 县衙 经过推究审讯 知道此人不是盗贼 便将其释放 魏双成说 太守大人 将贼人释放 百姓的牛何以寻回 苏琼对此置之不理 秘密派人查访 终将盗 贼捕获 这就是因为到处安置耳目 侦察盗贼 郑克不主张利用固定的耳目 他 认为 用为耳目者 不独相告讦之吏民也 19 5 侦查实验 在宋代 侦查实验常被用来侦破案件 是侦查人员运用实 验或重演的方法来验证某一事件会不会发生以及如何发生 折狱龟鉴 载 天 章阁待制许元最初作发运判官 当时 官州制造者存在虚报钉铰损耗的现象 由 于钉铰一旦陷进木板中 便无法称量 所以官府对弄虚作假者毫无办法 许元亲 自来到船场 命令拖出一艘新制造出来的船 放火将它烧掉 火熄之后 取剩下 的钉铰丄秤一称 只有原来虚报数量的十分之一 许元此举不仅弄清了造船人弄 虚作假的事实 也为今后造船时钉子的配发数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侦查谋略 谲术的运用 在古代 刑事侦查技术相对落后 侦查人员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借助先进的科 学仪器来收集 检验证据 因此侦查人员更多的是通过运用侦查谋略来侦破案件 侦查谋略 在古代谓之 术 也即 谲术 早在汉朝 便有人在侦查中运用谲 术 前汉的时候 颍川郡有个富户 弟兄共同生活在一起 他们的妻子都怀了孕 嫂嫂因伤 胎孩子未活 她隐瞒了这事 弟媳生下的男孩 被她夺去 硬说是自 己生的儿子 双方对此 争辩了三年没有解决 太守黄霸派人把孩子放在院子里 叫她们两人争抱 嫂嫂上前硬拉小孩 举动粗暴 弟媳则怕伤了孩子 表情悲伤 黄霸见到这些情景便大声斥责嫂嫂 你贪图家产 只想抢去孩子 难道不怕伤 了他吗 这件事已经清楚了 立即把孩子交还给弟媳 嫂嫂于是认罪 郑克曰 辩诬之术 有正有谲 鞫情之术 有正有谲 擿奸钩匿之术 皆 19 折狱龟鉴 卷五 察奸 尹翁归附三则 按语 第 916 页 与鞫情相似 而必用谲焉 尽心君子不可忽也 20 这便是郑克在其 折狱龟鉴 中提出的 正谲结合 的概念 所谓 正 即是鞫 察 证 核 迹这五种侦 查方法 而迹 钩 谲则是以使用诡诈之法为特点的侦查方法 郑克认为 正与 谲都是非常必要的侦查方法 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兼而用之 互为补充 才能收 获良好的察狱效果 郑克在 折狱龟鉴 中主要将谲术运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谲是察情之术 即运用诡诈的方法来查证隐匿的案情 战国时 苏秦 在齐国做了客卿 其他大夫都很嫉妒他 极力在齐王面前争宠 有人便暗地行刺 苏秦 将其刺伤 刺客逃跑后朝廷派人追捕 并未找到 苏秦临死以前 对齐王 说 臣下死了之后 请大王在街市上用车裂的刑罚 把臣下五马分尸 摆在街 头示众 并宣布说 苏秦替燕国在齐国作乱 如果大王这样做了 那个刺客一 定会被抓住 齐王这样做了 刺客果然出现 于是将其处以死刑 郑克释云 贼逃匿者 谲使出焉 免于追捕之烦 其术固不可废 21 其次 谲是取证之法 即通过诡谲之术获得证据和线索 三国曹魏国渊担任 魏郡太守时 有人投寄匿名书信诽谤太祖 曹操 太祖十分痛恨 一定要查出 投书之人 国渊请求留下原信 但不公开这件事情 信中有许多引用后汉张衡 二 京赋 中的文句 于是命令功曹 掌管考核官吏政绩 说 本郡辖区广大 又 在京城周围 可是缺少学者 你要选拨一批聪颖好学的少年 准备派他们跟着老 师学习 功曹选了三名少年 即将派出学习之前 国渊接见他们 问他们学过 什么 他们都没学过 二京赋 国渊说 二京赋 是增加见闻 丰富知识的 名作 世间的人忽略这部著作 很少这方面的老师 可以寻访能阅读 讲解这部 书的学者 跟他学习 过了十来天 寻访到了一位能读会讲这部书的人 于是 这三个少年前去跟他学习 趁此机会 请他写一封信 那这封信跟那封诽谤信比 较 好像出自一人的手笔 国渊将此人收捕起来审问 终于使其服罪交待了 这 便是以谲取质 遂核其奸 再次 谲是缉捕之计 即利用谲术发现盗贼的踪迹 进而进行抓捕 北朝后 周时 柳庆担任雍州别驾 有个姓胡的人家遭到抢劫 虽然郡县派人四处查访搜 索 也没有查到强盗的去向 胡家附近邻近的住户 有很多人都被牵连关押 柳 庆认为 那伙强盗属于乌合之众 可以用计谋诱捕他们 于是写了一封匿名信 20 折狱龟鉴 卷六 擿奸 安重荣 按语 第 931 页 21 折狱龟鉴 卷七 谲贼 刘崇龟 按语 第 953 页 贴在官府门口 自称是抢劫之人 如果能得到赦免 就来投案自首 柳庆又贴出 一份赦免文书 两天后 果然有人前来认罪 因此把其同伙都一网打尽 3 法医技术的运用 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水平还是实际运用能力来讲 宋代的法医检验发展程度都 大大超越前代 在侦查破案中 法医鉴定结果的证据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不 仅具有一批高水平的专职法医人员 许多直接承办案件的司法官吏司法办案过程 中 都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法医学的基本常识 宋朝时 太常博士李处厚担任卢州 真县知县 曾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