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练习(三)理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练习(三)理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练习(三)理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练习(三)理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练习(三)理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练习(三)理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2有一核酸分子,其碱基比例是(a+g)/(t+c)=1.5,试判断该核酸是( )amrna btrna c双链dna d单链dna4科学家发现,四膜虫体内的某种rna能与另一种rna分子结合,将其在一定位点切开。根据以上事实判断,关于四膜虫体内该种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催化能力 b具有专一性 c是细胞中的一种酶 d具有复制的特点5某蛋白质分子由两条肽链组成,肽键198个,该蛋白质的模板中有c和u共200个,则转录成该mrna的dna中,至少有a和g多少个 ( ) a600 b400 c200 d8006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遗传效应”的含义()a能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 b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c能在蛋白质合成中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 d能转录一种信使rna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b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100%d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8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9.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bb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b普通小麦(6n42)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c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形成的杂种植株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蜂群中的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11 如下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细胞畸变率(%) 10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b浓度为0.05%和0.25%的秋水仙素均有致畸作用 c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的时间为细胞分裂的间期 12. 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13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绿茶细胞中具有 ( ) a多酚酶基因 b多酚 c bclxl蛋白 dbclxl蛋白酶16一对夫妇,其后代仅考虑甲种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p,正常的可能性为q,若仅考虑乙种病的得病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m,正常的可能为n,则这对夫妻结婚后,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为( ) pn+qm 1-pm-qn p+m-2pm q+n-2nq a b c d17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按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哪一组 ( )(1) 父亲正常, 母亲色盲, 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 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形成什么中?(2) 父亲色盲, 母亲不色盲, 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 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形成什么中?(3) 父亲正常, 母亲色盲, 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并色盲的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形成什么中? a 精子、卵细胞、在精子和卵细胞中均有可能 b精子、在精子和卵细胞中均有可能、卵细胞 c 卵细胞、精子、在精子和卵细胞中均有可能 d卵细胞、在精子和卵细胞中均有可能、精子18.一对正常夫妻生了一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患病孩子,该孩子的性别是男孩还是女孩?遵循什么规律? ( )a.男,分离定律 b.男,自由组合定律 c.女,伴性遗传规律 d.女,单基因突变规律19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连续种植几代后仍保持异常果形;乙株上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c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20.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 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细菌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能生长能生长能生长不能生长不能生长能生长 a.是c;是b;是a b.是a和b;是a;是bc.是a和b;是b;是a d.是c;是a;是b 21.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 f1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 a.过程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b.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c.过程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 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22. 两个亲本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基因型为2yyrr;2yyrr;1yyrr;1yyrr;1yyrr;1yyrr,这两个亲本基因型为(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23纯合高秆(d)抗病(e)水稻和纯合矮秆(d)染病(e)水稻两个纯合子作亲本杂交,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 )a1/16 b2/16 c3/16 d4/162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b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运载体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2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此过程不涉及 ( )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2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植物”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转基因必须在人为控制下才能完成,自然条件下基因污染是不增殖和不被扩散的d转基因食品转入的蛋白质是新蛋白时,这些异种蛋白有可能使人引起食物过敏27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受精卵发育成的。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 a全部是褐色 b蜂王和工蜂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c褐色黑色31 d蜂王和工蜂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28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29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30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分趾和联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两种性状,w代表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基因,多年后w的基因频率下降,w的基因频率上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进化,可能形成两个新物种 b小岛上食物短缺,会导致联趾个体比例上升c蜥蜴过度繁殖,会导致生存斗争加剧 d生存斗争的加剧必然导致分趾、联趾两个物种的形成3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b物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32如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33某学校共有学生1 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有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 ()a126 b54 c64 d1363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35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36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图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 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37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8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aa为25%、aa为50%、aa为25%,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其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低于另两种基因型的个体。那么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你认为下列哪种变化是符合实际情况的()a. 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基本不发生太大的变化 b. 基因型aa在逐渐下降的同时,aa、aa也在下降c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的d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39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剂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杀虫剂的使用,消灭了害虫,保护了环境40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下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上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 ) 隔离 自然选择 突变 定向进化ab cd41根据下列自养生物在进化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abc bbac cbca dcba42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和,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答案题号343536373839404142答案二、非选择题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如下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上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2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有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细菌的群落)。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地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1)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首先是细菌出现_的结果,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起_作用。(2) 如果bl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3) 细菌与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相比在结构上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_。3. 下列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的_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的_性遗传病。(2)5的基因型可能是_,8的基因型是_ 。(3)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4)假设10与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_ 。(5)该系谱图中,属于4的旁系血亲有_ 。4. 如图为某植物种群(雌雄同花)中甲植株的a基因(扁茎)和乙植株的b基因(缺刻叶)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_。(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_,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是_。(3)若a基因和b基因分别控制圆茎和圆叶,则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表现型分别为_、_。(4)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程序,培育出具有圆茎圆叶的观赏植物品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