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和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关系研究.doc_第1页
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和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关系研究.doc_第2页
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和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关系研究.doc_第3页
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和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关系研究.doc_第4页
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和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关系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和胃食管反流病两者关系研究 谢宏民杨新魁刘水清 广东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中山528415 摘要目的评估中山北部地区脂肪性肝病(FLD)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xx年8月xx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0例患者,依据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作为初筛GERD的诊断标准,对参与者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分析FLD与GERD关系,将参与者分为脂肪肝组与对照组,观察脂肪肝人群发生GERD的患病率。结果1000例患者利用GerdQ评估GERD诊断情况,有104例(10.4%)诊断为GERD,女42人(40.3%),男62人(59.6%);脂肪肝患者380例,患病率38.0%,在脂肪肝组中,男女性GERD症状的GendQ阳性率分別为20.7%和17.3%,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人群发生GERD症状的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脾回声);位于肝脏组织的深部回声有一定程度衰减;肝脏内血管纹路显示不清。以上三项如果具备第一项,然后加其后二项中任何一项可确诊脂肪肝。 1.3统计方法 采用SAS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2值检验。 2结果 2.1GerdQ诊断GRED的临床特征 首先关于1000例患者通过GerdQ诊断GERD的情况,其中95例(9.5%)根据GerdQ量表诊断GERD(GerdQ的计分值12分)。其中女性37例(39.6%),男性58例(61.4%),两性间阳性率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7,P=0.0670.05)。 2.2脂肪肝与GRED两者的关系分析 在诊断GERD患者中,再通过肝脏B超结果诊断脂肪肝,其患病率如下所述,在1000例患者中,通过B超测出380例脂肪肝病人,患病率为38.0%(380/1000)。然后分析FLD与GERD两者相互关系,在脂肪肝患者中,男性GerdQ检查为阳性者为35例,其阳性率为20.4%(35/204);女性GerdQ检查为阳性为26例,阳性率为17.3%(26/176)。对照组(即非脂肪肝者)为620例,其中男性GerdQ检查为阳性为27例,其阳性率6.8%(36/394),女性GerdQ检查阳性为16例,阳性率为7.0%(16/226),这种结果提示:在男性与女性组中,脂肪肝同时合并有GerdQ阳性症状的患病率相较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消化道疾病中属于常见的疾病,近年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全球的发病率似呈上升趋势,GerdQ研究协助组4研究认为,GerdQ对GERD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GerdQ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估症状的诊断方法5-7。李颖等8研究发现当症状积分临界值取8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352,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512,诊断阳性符合率为721,诊断阴性符合率为422。 该研究通过对1000例受访者研究发现,脂肪肝的发病率为38%,其中脂肪肝组男性和女性的GerdQ阳性率分别为20.7%、17.3%,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脂肪肝是GERD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脂肪肝可能有助于降低GERD发生,最近一些研究9表明,LC(食管下段扩约肌)已被证明与GERD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和肥胖也是GERD发生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发现对GERD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既往认为,肝病可引起GERD,肝硬化患者、重型肝炎等严重肝病患者因胃肠激素变化、胃排空迟缓、腹内压增高、内毒素血症激活激肽系统等因素更易患RE,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10-11,但是,因为研究专注于肝硬化,故而样本量较小。而该研究专注于中山北部地区,通过大样本分析,证实了脂肪肝可引起GERD,这对临床上治疗GERD,建议其减肥具有临床意义,此观点与贾蓉蓉等9相似,但研究不足之处在于该研究暂未把AST与TG水平纳入研究项目,而Ching等12还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GERD之间密切相关。并且AST和TG水平越高,HBV携带者感染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越高。这对临床治疗进一步拓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HungLJ,HsuPI,YangCY,etal.Prevalenceof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inageneralpopulationinTaiwanJ.JournalofGastroenterolHepatol,xx,26(7):1164-1168. 2DellaCD,MissaleG,cestariR.GERDQ:tool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inprimarycareJ.Recentiprogressiinmedicina,xx,101(3):115-117. 3FattyLiverantiAlcoholicLiverDiseaseStudyGroupoftheChineseLiverDiseaseAssociation.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non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sJ.ZhonghuaGanZangRingZaZhi,xx,14(3):161-163. 4GerdQ研究协助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中华消化杂志,xx(12):793-798. 5顾清,王虹,顾而立,等.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酸暴露的预测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xx,31(1):45-49. 6唐小波王亚雷,许建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xx,46(3):275-278. 7魏晶晶,庄则豪,庄嘉元,等.客家人群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xx,16(17):xx-xx. 8李颖,李长锋,闫振坤,等.胃食管反流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J.中化消化内镜杂志,xx,31(6):336-338. 9贾蓉蓉,汤茂春,胡国勇,等.脂肪性肝病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xx,21(9):844-846. 10霍宏蕾,周莉,马军伟,等.肝脏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xx,5(8):2425-2427. 11李国英,张斌,平春霞,肝硬化患者并发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xx,13(12):1293-1295. 12Ching-ShengHsu,Chia-ChiWang,Pin-Chao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