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pdf_第1页
外国文学论文.pdf_第2页
外国文学论文.pdf_第3页
外国文学论文.pdf_第4页
外国文学论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第3期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3 2009 总第239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1239 收稿日期 2009 03 02 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基督教的现代进程与西方历史文化发展 06JJD770007 作者简介 刘建军 1955 男 内蒙古开鲁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 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欧美文学研究 20世纪末以来 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新形态 刘 建 军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吉林 长春130024 摘 要 20世纪末以来基督教文化与文学批评领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追求的一致性 都是基于一定的 社会存在而发出的精神渴望 一方面人与上帝成为一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场的关系结构 基督教试图成 为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平台和满足人类共有价值的信仰体系 另一个方面文学领域强调的主客平衡的新思 维及其实践活动 这二者共同规定了西方文学的新形态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西方文学 新形态 中图分类号 I10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6201 2009 03 0155 07 一 20世纪末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原有的认识论意义上的 上帝 已经成为 价值论意义上的 世界伦理 今天的基督教文化所主张的 救赎 的途径已经成为 交流 宽容和尊重 而今天基督教的 信仰 内涵则演变成对 普世价值 的信仰 这样 基督教文化的后现代形态就一方面 顺应了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破解了传统基督教所建立的逻格斯中心主义以 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在这种对基督教的新的阐释中 人和上帝成为一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场的 关系结构 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和满足人类共有价值的信仰体系 这是当今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新 形态 这样 就可以解释很多西方文坛的矛盾现象 我们知道 20世纪下半叶和本世纪初的很多西方作 家已经不再是基督教的信徒 甚至那些声明自己还信奉基督教的作家 也和以前的作家有着明显的不 同 他们进行创作的时候 并非要宣传基督教 原教旨主义 式的宗教感情 而是当代人类的共有价值 正是 宗教中某些永恒的东西 注定要比所有宗教思想作为其外壳而相继采用的特定的宗教符号存续得 更为长久 任何社会都会感到 它有必要按时定期地强化和确认集体情感和集体意识 只有这种情感和 意识才能使社会获得其统一性和人格性 1 所以 尽管今天很多作家的创作虽然不再采用基督教题材 也不是要表达基督教思想感情 但却显示出与基督教文化价值取向有着非常密切的一致性 这就是宗教 世俗化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 从这个意义上说 基督教文化的世俗化过程不仅仅只是来自基督教本身 551 至少在文学领域作家们的价值选择也推动了这个过程的进行 对此 P 黑尔特林指出 我羞于说自 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我不相信那种以虔信自诩的人 怀疑确实每分每秒都存在于信仰之 中 这才使人走向信仰 然而 在倾于信仰和离弃信仰的这种交互作用中 却存在着能承受种种对立 能 给人支撑的形象和话语 对我而言 这一形象就是耶稣 这些话语就是他的登山宝训 耶稣勾画了一个 人类共同生活的典范 亦是对一个和睦的共同生活的呼吁和激励 2 130L 林泽尔更深刻地谈到 肯 定没有基督教的上帝 有上帝 有基督教的上帝概念 有佛教的上帝概念 但我们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上 帝是什么 或者上帝是谁 人们从一些截然不同的认识来源得知上帝是谁 2 88她还说 对我来 说 事情往往要简单一些 耶稣基督同官方的基督教没多少关系 比如在某些地方 虽然那里并没有官 方的基督教 但人们却信奉救世主 人们并不知道谁是救世主 可是他们却热爱救世主 他们问我 如 果说一个西方人没有基本的政治意识形态 没有伟大领袖的形象作为榜样 那他到底把什么东西作为主 导思想呢 我的回答是 我们有一个叫基督的形象 上帝就是伟大的同情 它聚合一切 以免再滥 用 爱 这个字眼 我也会说 上帝就是爱 爱就是上帝 非常具体地说 人到底在哪儿听悉上帝存在呢 我可以说 只要我爱什么或者爱谁 往往同时也就有第三者在那儿 这时可以感觉到一种 更大的维 度 我把这种 更大的维度 称为上帝 在耶稣身上交汇着人性与神性 因此对我来说 上帝就是普遍 同情的体现 2 89 其实当前西方基督教这一 新上帝 意识的出现 也是与当前的文化全球化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全球化或国际化是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 这就需要我们既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 同时又必须寻找每 种具体文化形态中都包含的共有的理性价值之核以便成为人类共同遵从的理想 这样 文化的全球化 就是承认差别并特别重视不同文化之间和谐联系的全球化 是人类在更高的理想上达成的全球化 从 这个意义上 我们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在20世纪后期 特别是近20年来 西方文化界和文学界 一种异 质性的 无定形的 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批评实践的空间的迅速兴起 也会知道当代西方出现众多文化 学派并形成文化热的原因 对此 一些基督教学者提出 要实现西方文化的真正融合 基督教必将扮演 重要的角色 要解决西方与世界的紧张关系 基督教也应挖掘自身的神学资源 或者提供对话的基础 他们特别突出地使全球化超越了政治与经济的现实需要 进而深入到文化价值的融合 伦理标准的统一 等根本问题上 但是同时他们也意识到 全球化问题又是对于基督教的尖锐挑战 比如 当今世界的全 方位沟通并非加强了基督教信仰的地位 反而使人们更多地意识到人类信仰的多元性 全球化的趋势确 实需要文化传统 精神信仰等方面的深层助力 而这显然并不等于基督教的 普世化 当代基督教神学 要介入此类问题的时候 首先面临的却是对于自身的相应调整 二 任何文化转型本质上都是人思维转型的结果 当代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转型也不例外 自古至今 西 方思维模式在文学领域内的变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从古希腊到19世纪末 我们可以 把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称为 客观决定论 的文学时代 也就是说 此时强调的是文学的本真不在于文 学自身而是在于客观领域 这个客观领域可以是理式 上帝 自然或社会生活 例如传统的文学理论认 为 对自然 社会 神 的摹仿是作家和诗人天经地义的最高职责 也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作家应该 遵守自然 研究自然并且应该创造出一种毕肖自然的作品 第二个阶段是 主观决定论 时期 即强调文 学的本真不在于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在于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 传统文学 中那种表现个人与社会两极对立的神圣模式开始让位于集中地表现人的 自我 文学的表现对象从外 部的客观世界转向了作家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 但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们很快发现 所 谓人的主观内心世界 实际上是以人的 生命本能冲动 和无意识 即下意识 潜意识 为特征的 而人的 邪恶可怖 难以理喻的内心世界也不是文学的本真所在 这样 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中就导致了 第三个阶段的到来 即 主客观平衡 是对文学真正本真的认识时期的到来 所谓 主客观平衡论 思维模式 主要指的是不强调哪一个方面是重要的 而是强调主观与客观互补 651 与统一的思维方式 加拿大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诺斯洛普 弗莱 1912 1991 从西方文学中发现 了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难以割裂的内在联系 特别是他在讲授西方文学时 几乎用大量的时间去讲 述基督教文化的典故和概念 从中发现了基督教的代码作用并创造了 原型批评 理论 这里 笔者无意 分析他如何辨析基督教和西方文学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而要着重说明的是他在文学批评领域如 何强调各种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 在 批评的剖析 中 弗莱提出了文学批评应将文学史作 为有机整体加以关注的思想 他说 本书涉及了各种各样的批评技巧和方法 其中多数是在当代学术 领域中已经使用过的 本书无意抨击任何一种批评方法 只要它的课题是明确的 本书所要推倒的 是这些方法之间的围栅 这些门户之见的围栅 易于把批评家局限于某一种批评方法 这是大无必要 的 并且它们倾向于同批评之外的各种学科去建立其基本的联系 3 448他还认为在文学批评内部完全 可以建立起一种全面有效的批评框架 至于文学批评流派与哲学等学科的联系 那要在打破文学内部 各种批评流派之间的围栅 将本身定格为一种综合而全面的宏观理论格局之后来考虑的问题 弗莱对 此这样表述 破除批评内部的围栅 会使批评家更加了解作为一个整体的批评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外部 关系 在这方面将会有深远的影响 3 450这是因为 批评理论在其教育方面拥抱着 人性 3 450而各 个流派自身的局限和偏颇就造成了对于人性的迷惑与失措 只有将一切学问联合在一起建立起科学的 综合性的批评格局 才能使批评中久被分裂的人性得以复合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 弗莱提出了一 个伟大的文化批评的努力方向 正是在上述理论前提的基础上 弗莱在对历史 伦理 原型和修辞等多 个因素的考察中 力图发现文化批评的基本要素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机制 而他认为 在破除 这些围栅的进程中 原型批评起着中心作用 我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3 449也就是说 弗莱是把 原型批评置于打破围栅后的各种批评的中心位置 弗莱所建立的是以原型为中心的并融各种文化要素 为一体的文化批评 弗莱还特别重申了他的理论目标 批评家也就是读者 要把创造和知识 艺术和 科学 神话和概念之间破碎了的联系重新焊接起来 我把这样一些活动拟托付给批评去进行 3 466可以 说 弗莱的思想是与当代人类的文化需求密切相关的 在人类文明的早年时期 当人类处于自然属性压 倒社会属性状态时 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都要放到大自然中去认识 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前后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比人与自然的矛盾更为激烈 自此先民们开始抛却将人与神和自然相对 照来认识自身和世界的视角 对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越来越集中在社会关系之中 文学批评 也不例外 这种状况可以说一直持续到近代 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到了20世纪之后 传统的思 想体系和观念逐步走向解体 那些最为敏感的知识分子们将视角投诸人的意识内部 试图从复杂的各 种关系对人的心理和意识的作用中来把握和说明人乃至文学现象 而从精神上 意识上或曰心理上把 握人与文学 必然要融合起一切历史 社会 文化等各种要素 来构建起更为庞大的认识或文化批评体 系 弗莱在 批评的剖析 中倡导在文学批评这一学科体系内的综合 进而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走向综合 性文化批评的理念 反映了人对自身及人与世界关系本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批评领域 寻找各种要素紧密联系的阶段 4 要理解现当代文学的这种文化的特性就必须明白 无论基督教文化还是当前文学批评领域所体现 出来的精神追求的一致性 其实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存在而发出的精神渴望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会的转向 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现代历史形态的出现大大超出了那些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知识分子的预 想和设计 在他们看来历史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关头 于是按照末世论的一般逻辑展开 他们的 心目中就盼望着神的再次降临以拯救处于危机中的西方社会 这也是他们隐性的政治欲求 于是神学 新时代到来了 在这种情形下 与其说他们期望神的再次降临 倒不如说他们希望把他们自己每个人的 或每个民族自己文化的 关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变为现实 这一切均导致着一个新的文化 上帝 作品 意义 形态的到来 新的 上帝 越来越成为一个符号的 能指 而其 所指 完全在特定的 平等的与和 谐的关系中才能确定 这是文学领域传统的 逻格斯中心主义 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真正解体 新的 文学的思维模式是以个体为出发点 在其所处的特定关系中来寻找人类共有的看待人自身以及人与世 界关系的模式 寻找既保证个体自由的充分实现同时又能够与他者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从而导致人 类在一个共有价值 如前所言的人权与社会和谐 意义上的真正达成 也就成为了今天文学活动的根本 目标 对此 英国宗教学者麦格拉思指出 在西方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组织中游离出来 无论是 751 社会组织 政治组织还是宗教组织 因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个人取向的活动 我们应该知道 基督教仍 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因为它既为个人灵魂提供安慰 也为社会群体提供美德 5 可以说 人类的文化 精神 无论是基督教的还是文学的精神 发展到今天 终于向着人类和谐的伟大目标前进了 这是几 十年来世界性文化研究的最大收获 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 三 在当下的西方文学世界中 按照 主客观平衡论 思维模式来进行写作的作家是非常多的 在这些 作家们看来 目前社会所出现的一切混乱 都是两个上帝 客观论意义的 上帝 和主观论意义的 上帝 死了的结果 也可以说是新的上帝 主客平衡论的 上帝 还没有出现的结果 6 在当代社会 如果主客 体之间 人与人之间不能建立起高尚的富有精神价值的联系 那么人就等同于没有本质的动物或物体 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就难以建立起真正的和谐 为了达到建立主客观平衡的目标 西方作家们基 本上从两个向度进行了工作 第一个向度是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进行的 目的是指出 假如人类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内外平衡 就难以实现和谐 谈到这一特点我们不能不首先提到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罗伯 格里耶 他的全 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人和他者之间难以建立有效联系的悲哀状态 作家所创作的有数的几个人物 不 是精神分裂者 就是偏执狂 他们从精神的乌托邦中退出 成为依据本能驱使而活动的躯壳 一切都陷 入盲目的冲撞之中 作家还更加富有启示性地揭示了他笔下的人物所生存的具体的 存在场 也是封闭 的和没有任何高尚精神之所在的图景 在格里耶看来 正是人和他所在的环境在精神层面上无法达成 共识 是造成社会极度不和谐和人与人之间极度冷漠的根本原因 例如 在 橡皮 里 主人公反复在街 上转圈 不知活动的目的何在 而他也与他的 生存场 没有任何必然的关联 至于高尚的精神之间的关 联 就更谈不到了 在谜宫中 也揭示了在迷惘虚无的环境中 那个如鬼魂般的士兵在一座埋在积雪下 面的城市里 没有目的 没有思想地梦游 格里耶的代表作 窥视者 在对一段生活事件极端原生态的呈 现中 透露出了人与人 人与世界之间极端冷漠的心理精神断裂状况 在小说中 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种 断裂中 人与人 人与世界的唯一联系就是 窥视 那么 谁是作品中的窥视者呢 首先 旅行推销员马 弟雅思奸杀克莲的全过程均被于连所 窥视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于连是 窥视者 但 窥视者 又绝不仅 仅单指于连 因为在小说中 马弟雅思这个被窥视者也多次在一间神秘的房间外 通过窗户 走廊 或者 镜子的反射 向室内 窥视 他人 所以 在这个层面 马弟雅思也是窥视他人的 窥视者 若从整部小说 来说 马弟雅思在小岛上的一举一动又被整个岛上的人们所窥视 所以 这个社会对每一个人来说 它也 是 窥视者 而作家像全能全知的上帝一样 把整个小岛中的各种活动都呈现在一个文本中 尽管这种 呈现是一种不带有作家任何感情的纯粹的物态化的呈现 也暗含着文本的制造者也是 窥视者 文 本的制造者这个 上帝 也成了只有 窥视 欲望的作家而不再是高尚的精神的发出者了 这种层层相依 的 窥视 关系 实际上是将踏上这个小岛上的每一个人 不管是本岛居民 还是外来者 都被牢牢地栓在 了窥视的网结上 那么 这里的潜台词就是 在这种特定的境遇中 人与人之间 除了相互窥视的关系之 外 就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联系了 而窥视就是隔绝 戒备 隔膜和冷漠 就是人与人 人与世界的无法 有效达成有效的高尚的精神联系 一句话 就是新的 上帝 的缺失 黑色幽默 的代表性作家约瑟夫 海勒 1923 2002 的 第22条军规 更显示了在特定的境遇中 个人无法与他人 与社会乃至于与 真理 正义 和 秩序 等无法达成有效联系的悲哀 作品故事所 发生的皮亚诺萨岛 其实就是作家设定的一个现代人生存的特定境遇 作品所提到的 第22条军规 具 有极大的象征和寓意 它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捉弄人的无名力量 无论人逃到哪里 也无论是否愿意 都 无法逃脱它的控制 它使人不能有半点违抗 人成了被它任意玩弄和残害的对象 虽然没有任何人看 到过这个条文 无人清楚它 但 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 而更糟糕的是 它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 内容或条文可以让人嘲弄 驳斥 指责 批评 攻击 修正 憎恨 漫骂 啐唾沫 撕成碎片 踩在脚下或者烧 成灰烬 7 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 这个 第22条军规 的存在形态 多么类似于早期基督教的 851 文化中的那个 上帝 但海勒眼中的这个 上帝 即 第22条军规 的内涵 已经成为一个 陷阱 或 圈套 的含义 请注意 这里所用的 军规 一词是 catch 而不是 regulation 假如我们把皮亚诺萨岛 看成是 人类世界 的象征的话 那么 这个世界中的上帝已经成为了一个 陷阱 和 圈套 的象征 这个 岛上的军人们 都已经成为了疯子 杀人工具 精神变态者和恶劣的家伙 他们的内心世界除了恐惧 变 态 野心和卑劣之外 已经没有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 这样 皮亚诺萨岛 其实是人类社会 就成 了一座疯人院和变态者的聚集地 成了人内心世界和上帝世界永远无法在高尚的情感上达成的地方 所以 正是作家眼中 原有上帝 的死亡和 新的上帝 的缺失 才造成了无法消除的混乱 20世纪英国作家艾丽斯 默多克 1919 1999 的小说集中 探讨了权力和权力人物主题 8 40 她的后期小说如 神圣与亵渎的爱之机器 哲学家的学生 书与兄弟会 等 与她早期写成的 逃离巫 师 一样 都对当代人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这种探讨中 其实也体现了她的看法与当代宗教思 想价值取向的相似性 她认为 无论艺术家还是普通人 都往往容易处于一种臆想状态 当自我的臆 想发生膨胀时 我们就会看不清现实 她认为当今社会的人们缺少一种精神 一种把外部现实看成 是独立存在 同时心中又充满爱去对其进行探索的精神 8 41她的小说 蕴含着作者对当代伦理道德问 题的思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默多克的权力人物完全不等同于尼采的超人 尼采在他心中 杀死 上帝 之后 打破基督教价值体系 把超人的所有权力赋予人 让人站在上帝的位置 默多克虽然也对上 帝失去了信心 但她不是用权力人物而是用 Good 善 来代替 God 上帝 尼采的超人和默多克的 权力人物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超人把自己的良知等同于上帝那无可比拟的智慧 而对权力人物而言 他 的权力更多的是来源于他人的臆想和迷惑 周围的人只有打破迷惑 才能看清现实 逃离巫师 8 41 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 马拉默德 1914 1986 的小说创作甚至把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能否建立起 密切的联系也和寻找新上帝思想联系在一起了 马拉默德的小说创作 尤其是后期的创作 极为关心犹 太人问题和犹太文化的境遇 他的著名小说 房客 杜宾的生活 和 上帝的恩赐 等等 都明确地表现 了对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关注 这里 我们主要分析 房客 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 国外学术界有着不 同的看法 其中主要表现为两种意见 一是有些批评家认为这是一部表现末日到来前夕人类文明堕落 相互残杀的寓言小说 另外一种意见认为是表现犹太文化与黑人文化冲突的小说 我认为 作家在这部 小说中 是把文化冲突和末日意识集合在一起加以寓言性表现的 正是在二者的统一中表现了现代基督 教文化的主题 这部小说主要故事情节是犹太作家哈里 莱瑟和黑人作家威利 斯皮尔敏特作为房 客 住在一个即将拆掉的旧公寓里 两个人经历了相互欣赏的开初阶段 但不久就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最后发展到相互憎恨乃至相互残杀 这里其实表现的是一个寓言 即人类从早年到末日的即将来临 那么 人类的末日是怎样来临的呢 在作家看来 完全是人类之间不能建立起和谐共处的关系的结果 这里 代表犹太文化的作家哈里 莱瑟不能理解代表黑人文化的作家威利 斯皮尔敏特 反之 黑人文 化也不能理解犹太文化 那么 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在告诉人们 假如世界上各 个民族之间 不同的文化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不能建立起互补的和谐的关系的话 冲突的结果就是人类 的末日到来 作品结尾的情节是斯皮尔敏特放火烧掉了莱瑟的书稿 这是他一生要完成的事业 而莱 瑟则用斧头砸碎了对方的打字机 最终两个人一个死于斧头 一个死于刀子 小说结尾处的描写是意 味深长的 看到两个人的相互残杀 其实暗喻着人类的互相残杀 房东莱温斯皮尔喊到 发发慈悲吧 你们俩 看在上帝的份上 并且 发发慈悲吧 这句话在结尾处一共出现了113次 而 看在上帝的份 上 和 发发慈悲吧 两个短语连接在一起 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不要再违背上帝的心愿了 而 上帝就是主 张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理解与宽容 由此可见 这部小说强烈地表明了与当代基督教文化价值取向的高 度一致性 20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南方小说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当代西方文学关注的焦点 在一个传统的上 帝似乎已经消失的荒谬世界里人的生存困境和异化 李 史密斯 1944 作为当代美国南方文学最 著名的代表 她1992年发表的小说 魔鬼的梦 讲述了牧师摩西一家人的悲剧 牧师摩西不允许自己的 家人接触音乐 认为那是魔鬼的声音 结果摩西本人 他的妻子和长子都莫名其妙地死去了 他的其他 家人虽然活了下来 但悲剧总是跟随着他们 最后 摩西的后代凯蒂认识到一个家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 不可能像祖先那样人为地把它割断 于是把家族的人请到一起 试图收集记录本家族的全部 951 歌曲 史密斯的另外一部著名小说是1995年发表的 拯救格里丝 这部小说仍然包含着性乱 凶杀 遗弃和疯狂等社会要素 主人公谢波德性关系极为混乱 自封为牧师之后 采用毒蛇布道 他的儿子也 同继母和两个妹妹发生性关系 后来 谢波德带领女儿格里丝外出布道 但在勾搭上其他的女人之后 便抛弃女儿 后来被毒蛇咬死 格里丝也因为性乱被多个男人抛弃 这两部作品 都表现出了作家对人 与上帝关系的思考 拯救格里丝 收尾时 一直没有受洗 经不住世俗诱惑的格里丝终于认识到 上帝 会对每个人的每件事作出审判 于是 她觉得自己该去教堂了 这暗示她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宗教归宿 从史密斯的创作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 人们在今天渴望寻找的上帝 是让人关系和谐的上帝 而人与人 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乃至人的自我之间的无法和谐 正是美国南方传统意识和社会生活方式崩溃的主要 原因 如果说上面谈到的那些作家是从反面指出了没有 新的上帝 所造成的混乱的话 那么 还有一些作 家深刻地展示了 新上帝 的重建过程 9 这里 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些女性作家的创作 我们知道 20 世纪的西方女性文学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反对 男上帝 创建 女上帝 的发展阶段 但是 今天的女 性作家越来越发现 追求男女之间的和谐互补 更是妇女解放的有效途径 这样 在她们现今的创作中 女性的上帝和男性的上帝之间的有效达成也导致了对 上帝 的新的理解 紫色 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 沃克的长篇小说 全书一共包括了92封书信 书信本身是一种 交流的手段 是写信者要与他者交流信息和情感的重要形式 写信一般都包含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信息 的传达和交流 一个是情感的倾诉和抒发 而作家在创作这部小说时 一开始就决定用书信体 这其实 反映了作者的一个深刻用意 女主人公茜莉还是个黑人小女孩的时候 她就用书信去表达自己的困惑 痛苦和无奈 目的是告诉读者 她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 她没有亲人 没有朋友 甚至没有 任何一个人可以听她的故事 试想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只能靠写信向一个 并不存在的一个虚无缥缈的上帝去倾诉自己的一切 那么 这是一个多么孤独可怕的情景啊 所以 写 信 在沃克的笔下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学手法而成为黑人女性孤独存在的象征形式 同样 小说还告诉我 们 她写作的每一封信 都是没有收信人 上帝 地址的信 就是说这些都是永远发不出去的信 所以 她 给上帝写信本身就是自言自语 就是选择空白 既然上帝收不到信 上帝回信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发信 人的地址和签名也是被省略的 她和她的妹妹之间的通信 也被她的丈夫X先生藏起来了 这样的描 写暗示一个极度可怕的事实 人和人之间 人和上帝之间永远无法建立起真正的联系 这个传统观念中 的可以拯救弱者出苦海的 上帝 最后也被作家否定了 茜莉在后来的信中写到 在我心灵深处我尊 重上帝 尊重他的思想 但我最后发现 他什么也不想 老坐在那儿 不闻不问 自鸣得意 当沙哥问她 是否在教堂中见过上帝的时候 她的回答是 上帝像一个老白人 上帝在那儿如此久 一动也不动 他预示着闪电 洪水和地震的来临 我们得跟他拼 现在 我不祈祷了 我用魔法招来一块石头 我就 向它扔去 那么 茜莉是如何觉醒的呢 小说告诉我们是 信息 沟通的结果 在内心对生活的渴望已经完全 泯灭的情况下 她遇到了黑人女歌手沙哥 在沙哥的引导下 她首先认识了自己的身体 开始审视自 己并正视自己 同样 沙哥告诉她 在教堂中所感觉到的上帝 是来自我心中的上帝 我想别人也是这 样 他们来教堂不是来找上帝 而是来共同分享上帝 沙哥甚至告诉她 上帝既不是他 也不是她 而 是它 上帝就是一切 这一切包括现在的 过去的或将来的 当你想感觉到时 乐于感觉到时 你就找到了它 这就是说 这个上帝既不是男性的上帝 也不是所谓女性的上帝 既不是白人的上帝 也 不是黑人的上帝 而是 一切 的上帝 它的 一切 特征隐含在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一切关系之中 可以 说 茜莉的觉醒 主要在于她冲破了封闭的时空 和他者 沙哥以及妹妹 沟通的结果 也正是在这样的 沟通中 她认识了自己 并且和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甚至后来她与 X先生 也建立了平等的和谐 的联系 这样 她真正找到了自己的 上帝 在小说最后一封信中 我们看到 此时她对上帝的称呼已 经完全变化了 亲爱的上帝 亲爱的星星 亲爱的树林 亲爱的天空 亲爱的人们 亲爱的万物 亲爱的 上帝 这种称呼已经和开始给上帝写信的时候的那种干巴巴的 亲爱的上帝 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不仅在思想价值的选择上 当代作家甚至在艺术上也作出了寻找各种要素之间和谐关系的努力 意大利著名作家依塔洛 卡尔维诺 1923 的著名小说 命运交叉的城堡 一共分为两部 共有16篇 061 故事 小说采用塔罗纸牌的排列组合方式结构而成 分为4个系列 即宝杯 大棒 宝剑和金币 其中用 于占卜命运的牌有教皇 女巫 太阳 正义等等 正是这些多种纸牌之间的随意组合 便生发出无穷的故 事 在这里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艺术手法的创新 其实这里面既有着解构主义的韵味 也表现了各种关 系必须和谐相处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