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六轴工具磨床转动平台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六轴工具磨床转动平台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六轴工具磨床转动平台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六轴工具磨床转动平台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六轴工具磨床转动平台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六轴工具磨床转动平台设计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 5月25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声明。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 期: 贵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II 页目 录摘 要IISaaaa Abbb CNC GddddIIIAbstractIII第一章前 言41.1国内工具磨床行业近年取得的成绩41.2我国工具磨床市场巨大51.3国内工具磨床仍然较为落后7第二章传动装置92.1传动装置的设计92.1.1拟订传动方案92.1.2电动机的选择102.1.3确定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及其分配112.1.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122.2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132.2.1蜗轮蜗杆传动设计132.3轴的设计212.3.1蜗轮轴的设计212.3.2蜗杆轴的设计26第三章轴承的选择和计算283.1蜗轮轴的轴承的选择和计算283.2蜗杆轴的轴承的选择和计算29参 考 文 献31致 谢32附录A XXXXXXXXXXX33附录B XXXXXXXXXXX34此页为封底请保持空白,将此行文字删除35六轴工具磨床转动平台设计摘 要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振兴,虽然任重道远、艺无止境,但必然会带来机床发展的大机遇。旋转工作台是加工中心、复合机床等装备机械的核心部件之一,磨床的圆周进给由旋转工作台完成,旋转工作台可以和X、Y、Z三个坐标轴联动,从而加工出各种球、圆弧曲线等。旋转工作台可以实现精确的自动分度,扩大了磨床加工范围,提高加工效率。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开发设计制造,也需要不断创新,达到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目的。六轴工具磨床是高精度加工设备,是磨削高性能立铣刀的机床,六轴工具磨床的转动平台式机床的重要部件,转动精度是机床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实现六轴工具磨床的转动,需要选用高精度的电机,通过弹性联轴器将电机与蜗杆联结,通过涡轮蜗杆配合实现动力的传递与减速。圆形光栅作为旋转位移传感器, 实现转动位移的准确定位。关键词: 磨床,转动平台,蜗轮蜗杆。Saaaa Abbb CNC Gdddd AbstractMachine Keywords: aaaaaa , bbbbbb, ccccccc, ddddddd, eeeeeee.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3 页第一章 前 言1.1 国内工具磨床行业近年取得的成绩我国的工具磨床无论从产品种类、技术水平、质量和产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统计,目前我国可供市场的工具磨床有2000种,几乎覆盖了整个金属切削工具磨床的品种类别和主要的锻压机械。领域之广,可与日本、德国、美国并驾齐驱。这标志着国内工具磨床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近年来我国工具磨床行业不断承担为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军工建设提供高水平数控设备的任务。如国产XNZD2420型数控龙门混联工具磨床充分吸取并联工具磨床的配置灵活与多样性和传统工具磨床加工范围大的优点,通过两自由度平行四边形并联机构形成基础龙门,在并联平台上附加两自由度串联结构的A、C轴摆角铣头,配以工作台的纵向移动,可完成五自由度的运动。该构型为国际首创。基于RT一Linux开发的数控系统具有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能在同一网络中与多台PLC相连接,可控制工具磨床的五轴联动,实现人机对话。该工具磨床的作业空间4.5mx1.6mx1.2m,A轴转角1050,C轴连续转角0一4000,主轴转速(无级)最高10000r/min,重复定位精度0.01mm,可实现三维立体曲面如水轮机叶片,导叶的五轴联动高速切削加工。 超精密球面车床为陀螺仪的加工提供了基础设备,这类车床也可用于透镜模具、照相机塑料镜片、条型码阅读设备、激光加工机光路系统用聚焦反射镜等产品的加工。 高速五轴龙门铣床采用铣头内油雾润滑冷却、横梁预应力反变形控制等技术。这类铣床可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水泵叶片、高档模具等的加工。 SSCKZ80一5型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可满足航天、航空、船舶及铁路运输业对高精度、高刚度、形状复杂的大型回转体零件加工的要求,如飞机发动机主轴、起落架的加工,船舶发动机活塞、增压器蜗杆差速换向器及螺旋叶片的加工等。 TW250型高速、高效车削中心采取双主轴对置结构,两个刀架分别位于主轴轴线上下方,控制轴数8个,可实现4轴联动。装有12位伺服驱动双向动力刀台的上下刀架可对任一主轴进行2轴或4轴加工。该工具磨床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派生为双刀架双主轴、单刀架双主轴、双刀架单主轴、等车削中心或zdhui1020数控车床。 XKAE2720型桥式定梁龙门加工中心可满足航空、航天、军工、机车车辆、模具、印刷机械等行业的需求。 MJ一860DT型双刀架四轴对置式数控车床是一种大规格、重载荷、高刚度、多轴控制的数控车床,适合兵器、航天航空制造业对大型工件(如高强度耐热钛镍合金钢类零件)进行中低转速下的强力切削,也适宜冶金、机车、造纸机械等行业对大型工件特别是长轴类零件进行高效、强力车削时采用。 TK68125A型落地式数控镗铣床可广泛适用于大中型柴油机、工程机械、汽车、船舶、航天航空工业的大中型复杂结构件加工,特别适用于对具有空间曲面的复杂零件高速、高效加工。 TK6913B型落地式数控镗铣床在高刚度方滑枕、数控可移动主轴组件、数控回转工作台、数控平旋盘、大型链式刀库、模块化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可以供应网络化、集成化、柔性化的工具磨床。同时,我国也已进入世界高速工具磨床和高精度精密工具磨床生产国的行列。目前我国已经研制成功一批主轴转速在800010000r/min以上的工具磨床。我国工具磨床行业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CAD等技术,很多企业已开始和计划实施应用ERP、MRPII和电子商务。1.2 我国工具磨床市场巨大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即从解决短缺为主的开放逐步向建设经济强国转变,从脱贫向致富转变,煤炭、汽车、钢铁、房地产、建材、机械、电子、化工等一批以重工业为基础的高增长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构成了对工具磨床市场尤其是工具磨床的巨大需求。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分析,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具磨床市场,工具磨床已成为工具磨床消费的主流。我国未来工具磨床市场巨大,预计2010年工具磨床消费仍将超过60亿美元,台数将超过10万台。专家指出,中高档工具磨床的比例会大幅增加,经济型工具磨床的比例不会有太大变化,而非数控的普通工具磨床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减少。 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预测:“十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总投资额将达到22万亿元,年平均增长幅度为37%。按以往固定资产投资与机械市场消费之间的互动关系推断,“十五”期间,我国机械市场所孕育的商机高达320400亿元。交通方面,“十五”期间仅西部铁路开发就将投入1000亿元,未来10年西部交通则将投资7000一8000亿元,车轮车床、2m大型锯床、螺旋焊管扩径机械等专用设备大有用武之地;水利工程未来5年将投资5300亿元,环保一期投资2088亿元,二期投资2600亿元,相应机械设备需求巨大;300家机械厂商将进行技改,求购工具磨床数量十分可观。2004年,国内有模具厂约1.7万家,年产值约530亿元,所需的机械偏向于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化铣削设备、虚拟轴工具磨床、复合加工机及慢走丝线切割机等。 据报道,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将主要集中在航天、航空、船舶、汽车、兵器、机械和电子信息等行业。 航空工业的民用航空客机的转包和生产进一步扩大。与美国波音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转包生产客机零件量将大幅度增加;与国外合作生产和自行开发的军用飞机和军用直升机将进入批产。飞机机翼、机身、尾翼等和发动机零件的制造需要大批高速五轴加工中心、龙门移动式高速加工中心、精密数控车床、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多坐标镗铣中心、精密齿轮和螺纹加工工具磨床等。 汽车制造业是工具磨床的需求大户,约占工具磨床总消费的40%左右。我国汽车年产量的增加同时带动汽车零配件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汽车制造业需要大批高效、高性能、专用工具磨床和柔性生产线,如用于发动机加工的以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为主的柔性生产线、曲轴加工专用工具磨床等。汽车零配件生产需求大批数控车床、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高效磨床和数控齿轮加工工具磨床等。 兵器制造业需求工具磨床更是量大面广,要求工具磨床可靠、稳定。国产工具磨床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兵器制造业需求大批数控车床、立卧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龙门镗铣床、镗铣加工中心、齿轮加工工具磨床等。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需要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大型落地镗铣床、大型数控车床、叶根槽专用铣床和叶片数控加工工具磨床等,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需要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镗床等。 冶金设备制造业重点解决连铸连轧成套设备的制造,需求大型龙门铣床、大型数控车床等设备。 我国铁路、公路、能源、水利、机场、城镇建设需求大量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制造业需求大批中小型工具磨床如数控车床、中型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和齿轮加工工具磨床等。 近年,全国模具产值也有大幅增长。我国目前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依然大量进口,模具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大约占全国销售额的75%。最近,江苏苏州地区已在规划筹建亚洲最大的模具制造基地。模具制造业需求高速数控铣床、三坐标测量机、精密电加工工具磨床、高精度加工中心、精密磨床等。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行业的装备995%依赖进口。该行业需求大批小型精密工具磨床:如高速铣削中心、高速加工中心、小型精密车床、小型精密冲床、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专用工具磨床及精密电加工工具磨床等。1.3 国内工具磨床仍然较为落后工具磨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控系统、刀库和机械手、数控刀架和转台、主轴单元(含电主轴)、滚珠丝杠副和滚动导轨副、防护罩和数控刀具等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的性能已成为整机性能的决定因素。数控系统由显示器、伺服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各种开关、传感器构成。当然,普通工具磨床发展到工具磨床不只是加装系统这么简单,例如:从铣床发展到加工中心,工具磨床结构发生变化,最主要的是加了刀库,还大幅度提高了精度。加工中心最主要的功能是铣、镗、钻的功能。工具磨床是利用二进制数学方式输入,加工过程可任意编程,主轴及进给速度可按加工工艺需要变化,且能实现多坐标联动,易加工复杂曲面。对于加工对象具有“易变、多变、善变”的特点,换批调整方便,可实现复杂件多品种中小批柔性生产,适应社会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但价格较昂贵,需要正确分析其使用的经济合理性;工具磨床利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能实现信息反馈、补偿、自动加减速等功能,可进一步提高工具磨床的加工精度、效率、自动化程度;工具磨床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机电一体化工具磨床,充分发挥了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特有的优点,易于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较易地组成各种先进制造系统。 工具磨床是机、电、液、气、光多学科各种高科技的综合性组合,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先进技术为基石,必须具有巩固的技术基础,互相配套,缺一不可。如不齐备,则工具磨床难以顺利发展。工具磨床是由主机、各种元部件(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三大部分组成,还需先进的自动化刀具配合,才能实现加工,各个环节在技术上、质量上必须切实过关,确保工作可靠、稳定,才能保证工具磨床加工的精度、效率和自动化,否则,难以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我国工具磨床行业总体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行业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且外方在许多高新产品的核心技术上具有掌控地位,我们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具有高精度、高速、高效、复合功能、多轴联动等特点的高性能实用工具磨床基本上还得依赖进口。 与国外产品相比,我国的差距主要是工具磨床的高速高效化和精密化上。对高速加工技术,国外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对高速加工的机理、工具磨床结构、工具磨床刚度和精度的影响等都有了系统的研究,并开发生产了各种高速铣削中心、高速加工中心,广泛应用于航空器铝合金零件和模具加工上。 国外滚珠丝杠副驱动的高速加工中心快速进给速度大多在40m/min以上,最高已达到90m/min,直线电机驱动的加工中心最高达到120m/min;而国内加工中心快速进给大多在30m/min左右,个别达到60m/min,直线电机驱动的加工中心也仅试制出样品。国外高速加工中心主轴转速一般都在1200025000r/min,最高已达到70000r/min,在结构上都采用适应于高速加工要求的独特箱中箱结构或龙门式结构。 据统计,我国大型高性能超精工具磨床每年生产不足千台,仅占国产工具磨床总量和总价值的15%-25%,不到德国或日本的1/20。国外卧式加工中心都装有工具磨床精度及温度补偿系统,加工精度比较稳定,而国内尚在研发中;国外加工中心定位精度基本上按德国标准VDI3441验收,行程1000mm以下,定位精度可控制在000600lmm以内,而国内定位精度相对较低。 第二章 传动装置2.1 传动装置的设计2.1.1 拟订传动方案本传动装置用于六轴工具磨床转动平台,工作参数:转动平台转速n=20r/min,工作转矩4.5Nm,转台直径D=175/2mm,载荷较平稳;使用寿命10年。环境最高温度80。本设计拟采用蜗轮蜗杆减速器,传动简图如图2.1所示。图2.1 动装置简图1电动机 2联轴器 3级蜗轮蜗杆减速器 4转动平台 2.1.2 电动机的选择(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精度较高的伺服电机,电压380V。(2)选择电动机的功率电动机所需的功率 = /式中 工作机要求的电动机输出功率,单位为KW; 电动机至工作机之间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工作机所需输入功率,单位为KW;转动平台所需的功率P=Tn9550=4.5209550=9.4W电动机所需的功率= = =0.990.990.80.990.990.76=9.40.8=11.75 W选取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要大于11.75 W(3)选择电动机的转速转动平台转速=20 r/min由表推荐的传动比的合理范围,取蜗轮蜗杆减速器的传动比=1040,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n=(1040)20=200-800 r/min符合这范围的电动机同步转速只有750rpm一种,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价格、传动比及市场供应情况,选取比较合适的方案,现选用BROOK CROMPTON公司型号为WU-DA90LM。2.1.3 确定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及其分配减速器总传动比及其分配:减速器总传动比i=68020=34式中i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工作机的转速,单位r/min电动机的满载转速,单位r/min2.1.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1)各轴的输入功率轴P= P=11.750.990.99=11.52 W轴P= P=11.520.990.990.8=9.03 W(2)各轴的转速电动机: =680 r/min轴:n= =680r/min轴:n=68034=20 r/min(3)各轴的输入转矩电动机轴:=9550pd/nm=955011.7510-3680=0.165Nm轴:T= 9550p1/n1=955011.5210-3/680=0.162Nm轴:T= 9550p2/n2=95509.0310-3/20=4.31Nm上述计算结果汇见表3-1表3-1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输入功率(W)转速n(r/min)输入转矩(Nm)传动比效率电动机轴11.756800.16510.98轴11.526800.162340.784轴9.03204.312.2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2.2.1 蜗轮蜗杆传动设计一.选择蜗轮蜗杆类型、材料、精度根据GB/T10085-1988的推荐,采用渐开线蜗杆(ZI)蜗杆材料选用45钢,整体调质,表面淬火,齿面硬度4550HRC。蜗轮齿圈材料选用ZCuSn10Pb1,金属模铸造,滚铣后加载跑合,8级精度,标准保证侧隙c。二.计算步骤1.按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设计公式mm(1) 选z1,z2:查表7.2取z1=1,z2= z1n1n2=168020=34z2在3064之间,故合乎要求。初估=0.82(2)蜗轮转矩T2: T2=9.55106P2n2=9.551069.0310-320=4311.83 Nmm(3)载荷系数K:因载荷平稳,查表7.8取K=1.21 (4)材料系数ZE查表7.9,ZE=160 (5)许用接触应力0H查表7.10,0H=268 Mpa 寿命 Lh =10年52周5天8h=20800 h应力循环次数 N=60jn2Lh=6012020800=2.5107寿命系数 KHN=0.89177953则 H= KHN 0H= 0.89177953268=239 Mpa(6)md1:md1 =1.214311.83=16.99mm(7)初选m,d1的值:查表7.1取m=6.3,d1=63md1=2500.4716.99(8)导程角 tan= =0.2=arctan0.2=11.31(9)滑动速度VsVs= =2.29m/s(10)啮合效率由Vs=2.29 m/s查表得=1631 =0.2/0.23=0.869(11)传动效率取轴承效率 2=0.99 ,搅油效率3=0.98=123=0.8960.990.98=0.87T2=9.55106P2n2=9.551069.0310-30.8720=3751.29 Nmm(12)检验md1的值md1=1.213751.29=14.782500.47原选参数满足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要求2.确定传动的主要尺寸m=6.3mm,=63mm,z1=1,z2=34(1) 中心距aa=138.6mm(2) 蜗杆尺寸分度圆直径d1 d1=63 mm齿顶圆直径da1 da1=d1+2ha1=(63+26.3)=75.6 mm齿根圆直径df1 df1=d12hf=6326.3(1+0.2)=47.88 mm导程角 tan=11.31 右旋轴向齿距 Px1=m=6.3=19.79 mm齿轮部分长度b1 b1m(11+0.06z2)=6.3(11+0.0634)=82.15 mm取b1=90 mm(3) 蜗轮尺寸分度圆直径d2 d2=mz2=6.334=214.2 mm齿顶高 ha2=ha*m=6.31=6.3 mm齿根高 hf2= (ha*+c*)m=(1+0.2)6.3=7.56 mm齿顶圆直径da2 da2=d2+2ha2=214.2+26.3=221.4 mm齿根圆直径df2 df2=d22m(ha*+c*)=214.215.12 =199.08 mm导程角 tan=11.31 右旋轴向齿距 Px2=Px1=m=6.3=19.79 mm蜗轮齿宽b2 b2=0.75da1=0.7575.6=56.7 mm齿宽角 sin(/2)=b2/d1=56.763=0.9蜗轮咽喉母圆半径 rg2=ada22=138.6221.42=27.9 mm(4) 热平衡计算估算散热面积A A=验算油的工作温度ti室温:通常取。散热系数:Ks=20 W/()。20.1380油温未超过限度(5) 润滑方式根据Vs=2.29 m/s,查表7.14,采用浸油润滑,油的运动粘度V40=35010-6/s(6) 蜗杆、蜗轮轴的结构设计(单位:mm)蜗轮轴的设计最小直径估算dminc c查机械设计表11.3得 c=120 dmin=120 =9.2 mm根据机械设计表11.5,选dmin=48 mmd1= dmin+2a =56 mm a(0.070.1) dmin=4.084 mmd2=d1+ (15)mm=56+4=60 mmd3=d2+ (15)mm=60+5=65 mmd4=d3+2a=65+26=77 mm a(0.070.1) d3=5.5256 mmh由机械设计表11.4查得 h=5.5 mmb=1.4h=1.45.5=7.78 mmd5=d42h=7725.5=66 mmd6=d2=60 mmL1=70+2=72 mm蜗杆轴的设计最小直径估算:dminc = 120=3.08 mm 取dmin=30 mmd1=dmin+2a=20+22.5=35 mm a=(0.070.1)dmind2=d1+(15)=35+5=40 mmd3=d2+2a=40+22=44 mm a=(0.070.1)d2d4=d2=40 mm查机械设计表11.4蜗杆和轴做成一体,即蜗杆轴。蜗轮采用轮箍式,青铜轮缘与铸造铁心采用H7/s6配合,并加台肩和螺钉固定,螺钉选6个 几何尺寸计算结果列于下表:名 称代号计算公式结 果蜗杆中 心 距=a=138.6 mm传 动 比i=34蜗杆分度圆柱的导程角蜗杆轴向压力角标准值齿 数z1=1分度圆直径 mm齿顶圆直径 mm齿根圆直径=47.88 mm蜗杆螺纹部分长度 mm 名 称代号计算公式结 果蜗轮中 心 距=a=138.6 mm传 动 比i=34蜗轮端面压力角标准值蜗轮分度圆柱螺旋角齿 数=34分度圆直径 mm齿顶圆直径=221.4 mm齿根圆直径 mm蜗轮最大外圆直径 mm2.3 轴的设计2.3.1 蜗轮轴的设计(1)选择轴的材料选取45钢,调质,硬度HBS=230,强度极限=600 Mpa,由表查得其许用弯曲应力=55Mpa 查机械设计基础(表10-1、10-3)(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取C=120,得dmin=120 =9.2 mm根据机械设计表11.5,选dmin=63 mm(3)轴的结构设计 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装配单级减速器中,可将涡轮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齿轮左面由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固定,轴向固定靠平键和过渡配合。两轴承分别以轴肩和套筒定位,轴向则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固定。联轴器以轴肩轴向定位,右面用轴端挡圈轴向固定.键联接作周向固定。轴做成阶梯形,左轴承 从做从左面装入,涡轮、套筒、右轴承和联轴器依次右面装到轴上。 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段d1=50 mm L1=70 mm段选30212型圆锥滚子轴承,其内径为60mm,宽度为22mm。故段直径d2=60mm。段考虑涡轮端面和箱体内壁、轴承端盖与箱体内壁应有一定距离,则取套筒长为38 mm。故L3=40 mm,d3=65 mm。段d4=77 mm ,L4=70 mm段d5=d4+2h=77+25.5=88 mm ,L5=8 mm段d6=65 mm ,L6=22 mm段d7=d2=760 mm ,L7=25(4)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绘出轴的结构与装配图 (a)图绘出轴的受力简图 (b)图绘出垂直面受力图和弯矩图 (c)图 N N N 轴承支反力: NFRBV=Fr+FRAV =14.63+7.315=21.945 N计算弯矩:截面C右侧弯矩 Nm截面C左侧弯矩 Nm绘制水平面弯矩图 (d)图 轴承支反力: Nm截面C处的弯矩 Nm绘制合成弯矩图 (e)图 Nm图3.2 涡轮轴的弯矩和转矩(a)轴的结构与装配 (b)受力简图 (c)水平面的受力和弯矩图(d)垂直面的受力和弯矩图 (e)合成弯矩图 (f)转矩图 (g)计算弯矩图 Nm绘制转矩图 (f)图 Nm绘制当量弯矩图 (g)图转矩产生的扭剪应力按脉动循环变化,取0.6,截面C处的当量弯矩为 Nm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安全。图2.3 蜗轮轴的结构图2.3.2 蜗杆轴的设计(1)选择轴的材料选取45钢,调质处理,硬度HBS=230,强度极限=650 Mpa,屈服极限=360 Mpa,弯曲疲劳极限=300 Mpa,剪切疲劳极限=155 Mpa,对称循环变应力时的许用应力=60 Mpa。(2) 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最小直径估算dmin=3.08 取dmin=20 (3)轴的结构设计按轴的结构和强度要求选取轴承处的轴径d=35mm,初选轴承型号为30208圆锥滚子轴承(GB/T29794),采用蜗杆轴结构,其中,齿根圆直径mm,分度圆直径mm,齿顶圆直径mm,长度尺寸根据中间轴的结构进行具体的设计,校核的方法与蜗轮轴相类似,经过具体的设计和校核,得该蜗杆轴结构是符合要求的,是安全的,轴的结构见图3.4所示: 图3.4 蜗杆轴的结构草图第三章 轴承的选择和计算3.1 蜗轮轴的轴承的选择和计算按轴的结构设计,初步选用30212(GB/T29794)圆锥滚子轴承,内径d=60mm,外径D=110mm,B=22mm.(1)计算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