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课题: 二十六、猫 第_ 1 课时 总序第 61 个教学设计课型: 自读课 预设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的一篇文章猫,这篇题为“猫”的文章,实际 写的是“养猫”。这点从文章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 死亡。”和文章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可以看出来。从“养了几次 猫”到“永不养猫”,这中间肯定有许多曲折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读这篇课文,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课文 整体感知 运用媒体播放范读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在书上勾画生字及生词。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运用媒体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显示第一屏(如下): 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忧郁怂恿蜷伏惩戒污涩怅然 解释下列词语。 郁闷怂恿蜷伏惩戒断语 学生完成正音、解词。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一。 显示第二屏(如下): 思考题一:文章写“我”养猫的经历,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思考题一: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及感受。(三)教师小结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中国人并不是没有礼貌也不是没有修养,他们的礼貌和修养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刚才的翩翩君子转眼间便对服务生呼来喝去,颐指气使。细心思量,我们为什么会轻易拿出自己的脾气,就是因为我们对他的轻视,对他生命形式的轻视。这就是善良的人们为什么会做出不善良的举动!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有的生命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他是否完美,他都有受到尊重的权利。我们对生命的尊敬更应尊敬因弱小而恰恰缺少尊敬的生命,尊重生命平等的法则。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 二十六、猫 第_ 2 课时 总序第 62 个教学设计课型: 自读课 预设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二。 显示第三屏(如下): 思考题二:请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几方面来分析三只猫的特点。 思考题三: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 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 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 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 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三。 思考题四:“我”家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思考题五:文章围绕养猫的经过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各自的线索是什 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把三个故事组织起来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第一次养猫:当三妹追小猫玩时,“我”微笑着看,当她报告猫的死讯时, “我”感到“酸辛”。 第二次养猫: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随着猫亡失消息的证实,“我”也 “怅然的,愤愤的”。 第三次养猫:感情波动幅度更大。先是“不大喜欢它”,听说芙蓉鸟被咬死后,“我”“很愤怒”,打了它之后“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直到发现另一只黑猫衔着第二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的 难过”文章的主题,正是通过“我”一系列复杂感情的变化的细节描写,不断地升华。三、作业学完此文你有何感想?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 二十七、斑羚飞渡 第_ 1 课时 总序第 63 个教学设计课型: 讲读课 预设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新课确实,大家都记得那个故事,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为什么呢?老师想,应该是大家都知道,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二、出示课题及目标大屏幕投影展示1、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3、片段赏析,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三、整体感悟同学们,这个故事太沉重了,沉重的让我们难以承受,沉重的令我们窒息。一群老斑羚,在生命的悬崖上,在生死的抉择中,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就这样以生命做桥墩,心甘情愿的选择了死亡,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讲述过程中屏幕按顺序投出下列内容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彩虹这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的震颤,更有深刻的反思,那么在这一幅幅画面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幕呢?(估计同学们会比较集中的选择“斑羚飞渡”这一画面)好吧,那么就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这幅画面上,再一次感受这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惨烈一幕吧!四、研读赏析学生各自大声朗读课文第914自然段,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2、斑羚飞渡中最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3、找出你认为写的最好,给你印象最深或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教师小结:那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图画啊!“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则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老斑羚用悲壮慷慨的死亡升华了生命,诠释了崇高。他们的壮举,是伤心崖上的彩虹,是生命之虹,是精神之虹,是灵魂之虹,美丽、绚烂、久远他们的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纯洁的爱,那么面对着这么博大的爱作业布置1、摘抄课文的生动词语、优美句子,整理到笔记本上;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3、完成课后练习二;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二十七 、斑羚飞渡 第_ 4 课时 总序第 64 个教学设计课型: 讲读课 预设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一群斑羚飞渡了伤心崖,体会了动物间那种令人震撼的悲壮与浓情,这节课我们仍将追随着斑羚们的足迹,进一步去感受、去体会,使我们心中的动物形象更加凄美、更加灿烂。二、 出示课时目标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从文章结构脉络上分析,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三、研读赏析前面我们主要分析了文中的一段场面描写,其实文章给我们的震撼绝不止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来品味内容吧。大屏幕投出下面内容1、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3、文中出现了几次彩虹?每次出现有什么意义?、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伤心崖的情况,这一段内容的介绍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如果太宽,即使老斑羚作出牺牲,年轻的斑羚也不能获救;如果太窄,那么每只斑羚都可以飞渡,也就没有下文悲壮感人的情节发生了。、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教师小结:五、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斑羚飞渡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 方式:踏板 跳跃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 场面:凄美 悲壮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 结果:无悔 新生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二十八、华南虎 第_ 1 课时 总序第 65 个教学设计课型: 精讲课 预设目标: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 导入朗读指导: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更要读出它的抗争,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华南虎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2朗读诗歌,读出层次3华南虎处境如何?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1.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2.对华南虎,“我”和“观众”各持什么态度?“我”良知未泯,从华南虎身上感到一种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灵魂被震撼而觉醒。3.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4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4.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四、深层探究1.“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观众”分别象征什么?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铁笼”象征禁锢自由,代表邪恶。“观众”代表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3.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五、作业:假如笼中的华南虎死了,请给他写一篇祭文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二十九、马 第_ 1 课时 总序第 66 个教学设计课型: 讲读课 预设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马 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各自特点的词句。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二)深层探究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3、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五、作业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二十九、马 第_ 2 课时 总序第 67 个教学设计课型: 讲读课 预设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新课:二、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讨论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三、品味语言,学以致用导入语: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2、再读课文,了解对比的运用及其作用。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3、班上交流写作片段。四、作业: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 三十、狼 第_ 1 课时 总序第 68 个教学设计课型: 精讲课 预设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2、理解句意、文意,把握文章寓意;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三、听读、正音 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 四、学习文章第一、二段,看图片思考: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凶狠。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四要素时间:晚; 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屠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投以骨(对狼抱有幻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狡猾。“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五、学习第三段,看课文思考:请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的表现呢? 明确:眈眈相向。六、学习第五段,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两狼的计谋?明确: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目的:前后夹击屠夫) 前狼假寐的姿势?明确:犬坐于前。前狼假寐的神态?明确:目似瞑,意暇甚。前狼假寐的目的?明确:诱敌。后狼径去的目的?明确: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明确:阴险狡诈,愚蠢。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点? 七、朗读最后一段,思考: 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这个句子。“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 三十、狼 第_ 2 课时 总序第 69 个教学设计课型: 精讲课 预设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2、理解句意、文意,把握文章寓意;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复习导入二、概述情节(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结局:杀狼。 三、分析人物形象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九、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板书设计 狼 遇狼狼:缀行狡 屠:投骨惧 避狼狼:并驱如故贪 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嘲笑了玩弄阴谋,自食其果的恶狼,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教育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 三十、狼 第_ 3 课时 总序第 70 个教学设计课型: 练习课 预设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屠 眈 瞑 薪 隧 () 蔽() 担假() () 尾变()二、给下列加黑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其字母填入括号中。1.一狼径去( )A.直径 B.径直 C.小路2.屠暴起( )A.急躁 B.突然 C.凶狠、残酷3.顾野有麦场。( )A.照管 B.看 C.顾客4.场主积薪其中( )A.柴 B.薪水5.缀行甚远( )A.连接 B.紧跟 C.装饰6.苫蔽成丘。( )A.苫布 B.盖上三、“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 本文中指代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 )3.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黑词的用法。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五、选择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屠惧,以骨投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僧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如蜀鄙之僧哉?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妾闻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六、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一)课文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1.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2.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3.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4.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二)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1.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2.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3.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4.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设 计课题: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 第_ 12 课时 总序第 7172 个教学设计课型: 写作活动 预设目标:1、 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2、 通过“马的世界”的探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知识与7S培训课件
- 安全知格培训学成绩课件
- 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我随爸爸去做客》说课稿2 苏教版
- 安全相关法规培训学习课件
- 安全监管职责培训课件
- 地下车位物业服务协议模板6篇
- 海事局安全培训证书查询课件
- 安全监督志愿者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海丝酷爽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76人(三)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基底细胞癌护理查房
- 2025保密观知识竞赛题库(试题附答案25个)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煤矿监管培训方案
- 企业反腐倡廉培训课件
- 湿疮湿疹中医护理查房
- 2025年6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修订宣贯解读课件(原创内容丰富且全)
- DB31/T 1377.4-2022实验鸡和鸭第4部分:设施及环境
- 2025邮储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