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库)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词五首考点同步汇聚(三单元)考点同步汇聚(基础+提升含中考典题及详解) 语文版.doc_第1页
(金榜题库)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词五首考点同步汇聚(三单元)考点同步汇聚(基础+提升含中考典题及详解) 语文版.doc_第2页
(金榜题库)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词五首考点同步汇聚(三单元)考点同步汇聚(基础+提升含中考典题及详解) 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三单元)一、名句默写1.舂谷持作饭,_。2. _,_,不尽长江滚滚流。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4. _?尘暗旧貂裘。5.何处望神州?_。6.俗子胸襟谁识我?_。7.十五从军征中写出老人归家后所看到的无限凄凉之景的诗句是:_,_。_,_。8.诉衷情中用班超投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典故,写自己执着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9.朝天子咏喇叭中形象地写出宦官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_,_,_!二、诗词鉴赏10.(2013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题目。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和。“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答: 11.(2013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a.龟虽寿(曹操)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c.竹里馆(王维)d.月下独酌(李白)(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答: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解析答案:1.采葵持作羹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3.生子当如孙仲谋4.关河梦断何处 5.满眼风光北固楼6.英雄末路当磨折 7.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8.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9.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10.(1)【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作用的分析。“峡口”交代了地点,“花飞欲尽春”交代了季节。花儿飘落,好像春天要结束,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答案: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解析】此题考查诗句中表达的作者情感。“天涯去住泪沾巾”写的是走的人和留的人都泪湿衣巾,表达了伤感离别之情;而王勃的诗句是劝人们不要在分别时流泪,表达的是乐观之情。答案:惜别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11.(1)【解析】选b。都是五言律诗。(2)【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及其作用的分析。“浮云”和“流水”显然是比喻;而“一别”和“十年”则是对比。答案: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生动形象。(或者:对比。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3)【解析】此题考查诗句中蕴含的感情。不愿离去是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