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一、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 二、学习读史,了解史传文学的传统写法。 三、积累一些古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常见的特殊句式。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荡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利用此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古文能力尚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文的教学方法,即“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二、利用课前预习提问、课上分析讨论、课后练习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能力。 三、本课的重点是一些实词、虚词用法的掌握和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难点是一些词类活用的特殊句式的掌握。 为培养学生自力攻克难点、读通古文的能力,应从一开始就教给他们一些学习古文的有效方法,如:要善于发现和归纳文言语法规律,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方法,如在书上做一些标记符号以便于以后的归纳整理,如:用画“口”表示通假字,用画“O表示活用,用画“ ”表示名词作状语,用画“( )”表示重点虚词,用画“”表示重点实词,用画“ ”表示重点句,用画“”表示省略句,用画“”表示倒装句等。 教学步骤 预习作业 1自读全文,了解故事发生的经过和主要人物表现。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字词。 3归纳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 第一课时一、引用名言,导入课文 列宁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人一大串房间中的某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间。说的是偶然性因素和细节有时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鸿门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秦末战争的节骨眼上,由于一些微妙的细节的影响。“鸿门宴”这一事件出现了出人意料的结局,成为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记载这一历史事件的经典名篇。在文中司马迁把当时的那种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形势和剑拔弩张、杀机四伏的气氛中人物的行为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先了解一些文史知识 (如有条件可以投影以下资料。) I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一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之际大事记 前209年 7月陈涉起义。9月项羽、刘邦起事。 前208年 12月陈涉死。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9月怀王遣项羽北救赵,遣刘邦西击秦。 前207年 12月项羽大破秦军。秦二世为赵高弑。 前206年 10月刘邦人咸阳,子婴投降刘邦。12月刘、项会于鸿门,后刘邦迁南郑。 前205年 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项羽。 前204年 4月项羽围刘邦于荥阳。 前203年 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归汉。 前202年 12月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自刎。 三、熟悉课文内容 1请三位同学分片段讲述鸿门宴的故事经过。 2然后请大家指出讲述是否有误,把错误之处纠正过来,把遗漏的重点情节补充出来。 3请大家“七嘴八舌”地为文中各个情节概括一个名字。 参考答案(板书或投影) 无伤告密花增说羽项伯报信张良献计 沛公谢罪项王留饮范增示意项庄舞剑 樊哙闯怅项王赐酒樊哙陈辞沛公出逃 张良入谢项王受壁苑增悲愤沛公除奸 四、疏通字词 1 同学们自读原文,凭借故事情节(语境)来推断不明白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学习靠文脉找语脉培养语感利用语感来推断不明白的词语的含义。(810分钟) 2然后分小组,把大家自读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拿来讨论切磋。之后将仍然不懂的记下来。 3每组由一个代表来指出不懂的字词,请别组的同学来解释。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有解释错误的或都不懂的地方,教师加以解释订正。 I重点实词(投影) 得 能够,得以 飨 犒劳 婚姻 原指夫妻双方的父亲 之 到,至,去 说 劝说 季父 叔父 善 交好,友善 亡 逃走 非常 意外的变故 故 旧交、交情 度 估计 细说 小人的谗言 请 请允许我 去 离开 再拜 拜两次 跽 跪直身子 奉 敬献 吾属 我们这些人 走 小跑 会 遇上 如 去到 胜 禁得起 诛 杀死 游 交往、交游 五、布置作业 1课下完成课后练习三。 2归纳本文使用率较高的几个重点词的用法:请、去、幸、谢、因、为。 3找出本文出现的通假字。 4找出本文出现的实词活用和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一、提问,找出本文出现的通假字,并简要归纳通假的规律 (板书或投影) 采彩 具俱 距拒 内纳 当挡 要邀 坐座 不否 规律:常见的通假方法: (1) 用一个字的声旁来代替本字。 (2) 用声旁相同的字互相替代。 (3)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替代。 二、提问课后练习三,归纳几个多义词的用法 (投影) 由于 顺从 举起 承袭 好像 发动 因 凭借 如 比 举 推举 于是,就 到去 攻占 趁机 的样子 全,尽 感谢 意图 离开 道歉 意料 距离 谢 辞别 意 神态 去 除掉、去掉 告诉、劝诫 含义 逃走 哀亡、凋落 怀疑 前往 幸运 作为、当作 请求 侥幸 是 邀请 幸 幸亏 为 认为 请 谒见、拜见 宠爱、宠幸 被(介词) 敬词,请您 希望 句末语气词 允许我做 三、归纳本文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 先请35名同学指出文中词类活用的字词及用法。 边说边师生一起订正。 2 再请大家“七嘴八舌”地补充。 3 最后归纳词类活用的规律。 投影: 四、分析文中出现的几种重点句式及其规律。 提问多名同学,互相补充,然后师生一起找出本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式。 主要有: 1省略句 沛公军(于)霸上。 沛公欲王(于)关中。 为(吾)击破沛公军。 具告(之)以事。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还军(于)霸上。 项王则受壁,置之(于)坐上。 竖子不足与(之)谋! 规律:古汉语动宾之间的介词常常省略,补语中介词也常常省略,人称代词和事物宾语也常常省略。 2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句 曹无伤使人言 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于)关中 具告(之) 以事。 良曰:“长 于臣。” 得复见将军 于此 规律:古汉语的介宾短语常常放在动宾短语之后,且常常伴随介词省略。 3宾语前置句 客何 为者? 王来何 操? 沛公安 在? 4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亚父者,范增也。 此亡秦之续耳。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规律:古文中的判断句常常省略判断词。 5被动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规律:古汉语的被动句常有标志词,如“为”“为所”“见”“见于”“受”。 6固定句式 “者,也”“,者也” 一般表判断 “孰与”或“与孰” 表示比较 “为所”“为所” 表示被动 五、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一。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 2完成课后练习二、四。第三课时一、提问大家:在学习本文之前对于项羽、刘邦的了解及看法。 二、分析、讨论本文中塑造的项羽、刘邦、范增、樊哙等人的思想性格。 1关于项羽 (1)先请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对项羽的看法。 (2)对不同的意见展开讨论、辩论。 主要的争论点可能在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人之度”方面;可让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各推选出三名代表组成甲乙两方,进行一场小辩论赛。(810分钟) (3)最后教师和同学一起归纳。不要求观点的硬性统一,可以保留不同看法。 项羽在本文中是一个具有严重性格缺陷的失败英雄的形象。他自矜攻伐,骄傲自大,不善用人又寡谋轻信,刚愎自用又优柔寡断,盲目轻敌又沽名钓誉。他对形势缺少清醒冷静的分析,对自己和对手也没有客观准确的认识,却偏偏做出宽宏仁义的姿态,置谋士的忠告于不顾,以致坐失良机、铸成大错,注定了最终走向失败的悲剧命运。 (笔者认为说项羽“君人之度”未妥。因为他在很多方面都不具备“君人”的素质。他主要的特点就是“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大局观较差,分不清善恶、轻重,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缺乏杀伐决断的魄力,又不听忠言,常常凭借自己的一时好恶做出大的决定,他的最终失败是必然的。他不是有“君人之度”,他是“大事糊涂”。) (4)投影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大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 2关于刘邦 (1)请大家“七嘴八舌”发表对刘邦的看法。 (2)师生一起归纳: 在本文中刘邦是一个能屈能伸、机灵狡诈的形象。他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善于韬光养晦,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善于伪装自己麻痹敌人。他善于用人,从善如流,机智果断,能相机而动。这些预示了他将来的胜利。 3关于范增、张良、樊哙、项伯等人 (1)同学们先讨论一会儿。 (2)然后提问归纳: 范增 忠心耿耿,老谋深算,目光长远,冷静果断。对己方和敌人都有清醒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相应的正确决断,但不逢明主,注定了他最终的人生和事业的悲剧。 张良 足智多谋,冷静老练,善于辞令,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最大的幸运就是生逢明主,使他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樊哙 忠心耿耿,誓死卫主,粗中有细,亦善于辞令。 项伯 为臣不忠,为小义而背大忠。 项庄 有勇无谋,优柔寡断。 三、浅析文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讨论、提问后得出: 1司马迁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把人物放在典型的环境中,通过生动的对话描写、精彩的动作描写以及对当时那种剑拔弩张、杀机四伏的气氛和渲染,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充分地感受到历史的紧张的脉动。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精彩的动作、对话的描写,进行分析。(略) 2本文还运用了对照烘托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文中主要塑造了四组人物:主帅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