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宋题壁文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题壁文学以其独具特色的存在方式从古至今一直为众多作家所钟爱,内容包罗社会万象,体裁涉及诗词文赋,具有双重性、公开性、直观性三大基本特质。唐宋是题壁文学百花齐放,全面繁盛的成熟期,本文截取这一阶段作为论述的基点,以时代为经,以文体为纬,从载体的解放、文体的转移、创作方式的自由三个角度出发,探源溯流,认为题壁文学起源于古代的石刻之文,秦汉的碑碣文与摩崖文乃是其两大源头:魏晋六朝则是题壁文学( 主要是诗、文) 正式诞生的时代。“壁记”独领了唐宋题壁文之风骚,它是一种以“壁”载“记”的官厅文,具有内容趋同、范围定向和目的功利三大特性:作为文学与政治史学的杂交,它又是“春秋之义”与“史官之任”双重文化意蕴的交合体。上层政权的提倡、官吏选任考核的制度化和题壁意识的增强是其在唐宋崛起的三大原由。题壁诗的繁荣乃是当时出行频繁和雕印范围狭窄所致,本文从唐代纸张产地广阔,类多质优,应用广泛诸方面辩驳了“纸张难得”说;主题取向上,题壁诗以人为本,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色彩,警戒讽喻、宣教劝惩、言志抒怀、戏谑游乐乃是其四大表现类型。最后,题壁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创作方式,又具有独特的社会传播功能和价值,前者主要是扬名显身、通信联络和仕进手段三个方面;后者则以学术史料价值和人文景观价值为其两大主导方面。关键词:题壁文学唐宋壁记题壁诗功能和价值a b s t r a c tt h ew a l ll i t e r a t u r ew i t hi t s 也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m e t h o do fe s s eh a sa l w a y sb el o v e dd e e p l yb yn u m e r o u sw r i t e r s0 r d yf r o mt h ea n t i q u i t yu pt on o w :t h ec o n t e n t si n c l u d e sa l lt h i n g so ft h eu n i v e r s e ,t h ef o r i i li n v o t v e sp e e m ,p h r a s e ,a r t i c l ea n dr h y m e - p r o s e ,a n di tc a r r i e st h r e e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d u a l i s m ,t h ep u b l i c i t ya n dt h ed i r e c to b s e r v a t i o n t a n gs u n gi sar i p ep e r i o dt h a tt h ew a l ll i t e m t u r e1 e t sah u n d r e df l o w e r sb l o s s o ma n dc o m p l e t e l yt h r i v i n g ,t h et e x tc u t st h i ss t a g et ou s ea st h ec a r d i n a lo ft h et r e a t i s e , r e g a r d i n ga g e sa st h r o u 出a n dr e g a r d i n gl i t e r a r ys t y l ea st h el a t i t u d e ,i ts e t so u tt oe x p o u n df r o mt h r e ea n g l e st h a ti n c l u d e st h el i b e r a t i o no f t h ec a r r i e r , t h et r a n s f e ro f t h el i t e r a r ys t y l ea n dt h ef r e e d o mo f t h ea r t i s t i cm e t h o d ,t h e ni te x p l o r e st h es o u r c ea n dt h i n k st h ew a l ll i t e r a t u r eo r i g i n a t i n gf r o mt h ea n c i e n tc a r v i n ga n i c l eo nt h es t o n e w h a t sm o r e t h ea r t i c l eo nt h es t e l ea n dt h ep r e c i p i c eo f t h e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ya r ei t st w og r e a t e s ts o u r c e s ,w e i j i na n ds i x - d y n a s t i e sa 糟t h ef o r m a lt i m e so f n a i s s a n c eo ft h ew a l ll i t e r a t u r e ( p o e ma n dt e x tp r i m a r i l y ) o n l y ”哪w a l lr e c o r d s ”g o tt h ec o q u e t t i s ho f t h ew a l la r t i c l ei nt a n gs u n g ,i ti sak i n do fg o v e r n m e n ta g e n c i e st e x tw i t h ”t h ew a l l ”c a r r y i n g r e c o r d s ”h a v i n gt h r e eg r e a t e s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c o n t e n t st e n dt o g e t h e r , t h ec a t e g o r yd e f i n i t ed i r e c t i o na n dt h ep u r p o s ea r eu c i l 时;a st h em i s c e l l a n y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o l i t i c a l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 , i ti st h ec o m b i n eo fd u a l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t h a t ”t h es e n s eo ft h es p r i n g a u t u m n “h a n d so v e rw i t h ”t h em i s s i o no ft h eh i s t o r yo f f i c i a l ”t h eu p p e rl e v e lp o l i t i c a lp o w e rp r o m o t e s ,t h eo f f i c i a l d o mc h o o s i n ga n da s s e s s m e n tg e tt os y s t e m a t i z ea n dt h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w r i t i n go nt h ew a l la r es t r e n g t h e n e d ,w h i c ha r et h r e eg r e a t e s tr e a s o n st h a ti tr i s e si nt a n gs u n g t h er e a s o no ft h ef l o u r i s ho ft h ew a l lp o e mi st h a tp e o p l ew e n to u tf r e q u e n t l ya tt h a tt i m ea n dt h es c o p eo f t h ep r i n t i n gv c a sr l a l t o w ,t h e nt h i st e x tc o n t r a d i c t e dt h e ”p a p e rr a r e ”s a yf r o mt h e ea s p e c t :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 t h ep l a c e so fp r o d u c i n gp a p e ra r ea m p l y , t h ep a p e ra r ev a r i o u sa n di t sq u a l i f i e sa r ee x c e l l e n t ,t h e ya r ea p p l i e de x t e n s i v e l y ;o nt h et o p i cm i n d s c t ,t h ew a l lp o e mm a k e sp e o p l et h ec e n t e r , h a v i n gt h es e v e r e l ys u b j e c t i v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c o l o r ;t h ew a r na n da l l e g o r y , a s s e r t i n gt e a c h e sa n da d v i s i n gt oa w a r do rt op u n i s h ,d e c l a r i n ga m b i t i o na n de x p r e s s i n gt h eb o s o m j o k e sa n dp l a y sa i ei t sf o u rg r e a t e s tp e r f o r m a n c e st y p e f i n a l l y , t h ew r i t i n go nt h ew a l li su s e da sal i t e r a t u r ea r t i s t i cm e t h o do fc r e a t i o no u to ft h eo r d i n a r y , h a v i n ga l s ot h es p e c i a lp r o p a g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w i t hv a l u e ,t h ef o r m e ri n v o l v e sp r i m a r i l yt h r e ea s p e c t s :s p r e a d i n gf a m ea n ds h o w i n gh i m s e l f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n dc o n t a c t i n ge a c ho t h e r , m e a n so fe n t e r i n g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t h el a t t e ri n c l u d e st w ob i gp r e d o m i n a n ta s p e c t s :t h es c h o l a r s h i ph i s t o f i c a ld a t av a l u ea n dt h eh u m a n i t i e sl a n d s c a p ev a l u e k e yp h r a s e :t h ew a l ll i t e r a t u r e ,t a n gs u n g ,t h ew a l lr e c o r d s ,t h ew a l lp o e m ,f u n c t i o na n dv a l u ei i绪论对于题壁文学,历来众说纷纭,在此有必要先对它加以界定。题壁文学,是留题文学之一,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广义的题壁文学就是文人或“好事者”将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题写于各种壁类上的文学形式,一般主要以公共场所如官厅驿站、旅舍屋堂、楼台厅阁、僧寺道观、名山胜景等地方的墙壁、石壁、竹木、树叶等为媒介载体。狭义的题壁文学是指作者本人即兴创作,直接题写于各种壁类上的作品,题壁仅是一种创作方式,并非欣赏方式。本文所论限于狭义的题壁文学,即以自题作品为研究对象,作品皆是作者临壁抒怀,一挥而就之作,是第一手的创作文本,而非经他人之手题之于壁的,如僧虔飞书题尚书壁,崔涯即兴题壁皆是此类。而如唐诗纪事载,柳公权与帝联诗,帝爱而令题之于壁;中唐自居易的诗,当时已是“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这些都不属于创作式题壁,而是创作完成之后,他人的一种鉴赏活动,由第一性的作者进入了第= 性的读者,并不包括在本文论述范围内。在了解了题壁文学的内涵之后,下面具体论述一下它的基本特质:一、双重性:题壁文学具有双重性,表现之一为它既是一种文学形式,又是一种书面传播方式。题壁文学首先是一种文学形式,具备文学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将诗词散文题于壁上的文学,与其他文学形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差别只是载体不同。其次它又是一种书面传播方式,进入了传播学的领域。书面传播是一种借助物质资料作为媒介载体的传播方式,与口头传播相对,一般有书册、石刻、题壁、单篇雕印等方式,目的皆是为了将作品公布于众,传播出去,一般是经过他人加工后进入传播渠道的,作者与传播者有着不同的分工。题壁除此共性之外,还别具一种即时性。一旦作品写成,立刻进入传播渠道,作者就是传播者,行人即为受传者。双重性表现之二为题壁既是一种创作方式,又是一种欣赏方式。前者所产生的文学也就是狭义的题壁文学,是作者情思的直接展现;后者则是因喜爱或推崇某一作家作品而将其题于壁上,是读者审美趣味的体现,如:梁书本传:恽( 即柳恽) 立行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始为诗,日云云。琅邪王元长见而嗟赏,因书斋壁。二者属于不同的文学活动领域,也可以说后者是前者完成之后的结果或反馈,时间上有前后之分,但并不一定相承。二、公开性:题壁文学一般是将作品题于名山胜景或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遵,不管其题壁的具体动机是什么,南来北往的每一个行人都可以成为作品的读者,它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是开放性的系统,丽非私人的、封闭的,与平时作家抽屉里深藏的作品截然不同。即便是题于官舍厅壁或自家堂室,往来的官员或拜访的客人也是不可避免的大众读者,“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 “何况作者本身就抱着传示于人的目的,因而题壁文学具有极大的公开性。三、直观性:俗日:“字如其人”,当作者亲自泼墨挥毫之时,读者眼中所见并不仅仅是雕印一样千篇一律的固定字体,而是融合了作者性格、气质的生动文本,观其字,品其文,读者所鉴赏的是一幅完整而有气韵的作者才情图。相较于雕印作品需要通过销售状况来评估其社会价值,读者题壁的举动无疑直接表现出对作品价值的充分肯定。题壁文学便以如此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和读者两方面的具体情况。上述便是题壁文学的三大特质,是题壁文学个性化的存在方式,也是其在文学史上占有独立地位的基本依据。本文所要探讨的时间段限定于唐宋,这一时期也是题壁文学的“黄金时代”。唐前的上古三代至汉魏六朝,题壁诗仅有数首,题壁文也寥寥可数,题壁词尚未产生,且行文笔法皆处于幼稚状态。至唐,题壁之风大行于世,检索全唐诗全宋诗可知,仅明确标有题壁的诗,唐代就有1 8 0 多首,而北宋一代已达4 0 0 首左右:唐宋两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有题壁诗,初唐如王勃、王绩、陈子昂、刘希夷等;盛唐如王维、王昌龄、孟浩然、李白、杜甫、韦应物、岑参、高适等;中晚唐如孟郊、自居易、元稹、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甚至唐明皇也有两首题壁诗传世。宋代题壁诗作者更为广泛,涉及各个阶层和领域,名臣如寇准、包拯、范仲淹、王安石;隐士如魏野、林遗;僧人如释希昼、释惟风、释谷泉、释自在、饶节;诗人如苏舜钦、苏轼、黄庭坚、秦观、张耒、陈与义等。姚舍:过张云蜂院宿唐宋诗话中记及题壁诗的也比比皆是,诗话总龟前后集中各设有“留题门”,把留题诗歌作为诗歌的一大门类,可见宋人已自觉意识到留题诗的重要性。略举一例:云溪友议卷上“巫咏难”载,唐姊归县神女祠至长庆时已有题壁诗干余首,大部分皆庸诗,刘禹锡罢郡经过,悉去之,惟留沈俭期、王无竞、李端、皇甫冉“四首古今之绝唱”。1 由此一时一地之状,不难想象唐时题壁诗数量上的丰富性,我们今天所见的大概不及当时的百分之一。题壁文也蔚为大观,其中“厅壁记”数量最多:“总的看来,厅壁之记,虽非古制,却是盛行于唐代的文章。其作者之众,数量之多,为其他朝代所未有。”2 宋承唐风,且题壁词已经出现,周邦彦浣溪纱词即日:“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同时各种诗话、词话、野史杂记也从理论上确认了题壁文学的价值。至此,题壁文学的发展可谓瓜熟蒂落,一派兴盛景象,这正是本文时间段选择的依据。由上述可知,题壁文学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为古今文人所喜爱,无论从其与众不同的内涵和特质出发,还是从其外在庞大的数量着眼,皆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文学现象。但长期以来,诸家对其研究却陷入了一个单一的循环往复之中,皆是将其作为一种书面文学的传播方式加以考察:如论六朝诗歌的传播与接受( 李正春) 、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的传播( 李传军)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林红) 、唐代的诗歌传播方式与传播特点( 胡振龙) 、论题壁诗一一兼及相关的诗歌制作与传播形式( 吴承学) 、唐诗传播的文字形态与功能( 马承五)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李彬) 、庸人题壁诗初探( 罗宗涛) 、宋文学书面传播方式初探( 王兆鹏) 、宋词传播方式与影响( 徐辉) 虽然具体论述的朝代有别,时间跨度上或大或小,涉及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就整体而言,却正是“首彰其义”,几乎都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论述了题壁作为一种文学传播方式的内涵和意义。台湾文化大学严纪华先生的博士论文唐人题壁诗研究、瞿明刚先生的古代题壁诗漫谈和满壁存亡俱是梦唐代驿站题壁诗的审美观照、丁建军先生的中国题壁文化的颠峰一宋代题壁文化论略,则从文本入手论述了题壁动机的丰富性,对其繁盛的社会背景也有所论及,虽然已是另辟蹊径,惜不够全面。中国古代题壁诗的载体形式( 刘洪生) 则从题壁 唐1 范撼撰,见四库全书子部c - - v a - - ) ) ,第5 6 8 页2 郭预衡:中胃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第3 7 3 页3的处所之多,即载体的多样性上展示了古代题壁文学的广泛性。唐代交通与唐人创作方式的新变( 李德辉) 一文又从唐代交通方式和速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唐人题壁诗的概况、类型,并进一步论述了其社会文化的功能。唐代官厅壁记小议( 黄炳琛) 则对唐代“壁记”的兴盛原因和价值做了初步的探讨。综观诸家之作,或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泛泛而谈,或从某一特定的角度详细论述,对题壁文学未能从总体上加以系统而深入地梳理,未能凸现其自身的独特个性和价值,题壁文学研究尚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本文对题壁文学从整体上加以观照,内容涉及题壁文学的源起与流交、内涵与主题、功能与价值等诸多方面,并从文体的角度对题壁诗和题壁文分专章研究,题壁词由于数量较少,有关内容合并到题壁诗中。对于题壁文学的源流问题,历来诸家或点到即止,或含糊其辞,未曾进行细致的梳理工作,其发展脉络也显得零零散散,不成体系。本文探源溯流,将题壁文学的发展分为孕育期、发生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认为题壁文学起源于古代的石刻之文,秦汉的碑碣文与摩崖文乃是其两大源头;魏晋六朝则是题壁文学( 主要是诗、文) 正式诞生的时代,抒怀言志、警戒谶语等后世常见类型已基本具备;唐宋是题壁文学的成熟期,诗词文全面发展,其中以题壁诗独占蘩头,作者创作不拘一格,读者欣赏如痴似狂,对此本文从壁类的多样化、内容的广泛性和作者的普遍性三个方面直观清晰地表现了这一发展状况,并由此得出以简易为原则的优胜劣汰法则正是题壁文学从无到有,步步为“赢”的根本动力。对于题壁文的研究,现今学界几乎是空白一片,本文设立专章详- 力论述。“壁记”则又独领了唐宋题壁文之风骚,它是一种以“壁”载“记”的官厅文,具有内容趋同、范围定向和目的功利三大特性;作为文学与政治史学的杂交,它又是“春秋之义”与“史官之任”双重文化意蕴的交合体:春秋为内在精神之源头,“彰善瘅恶”的儒道理想占主导地位;史家承春秋而来,但又以其正言直笔的独特个性影响着“壁记”。其在唐代的崛起,也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素:上层政权的提倡、官吏选任考核的制度化表明了时代的需求;题壁意识的增强则是文学内在的动力,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唐宋“壁记”文的烂漫之势。题壁诗历来备受学者们瞩目,有关论述已洋洋万言,其繁荣原因则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针对“纸张难得”说辩误,从唐代纸张产地广阔,类多质优,应用广泛三个方面否定了所谓因纸张匮乏而题壁的理由;并进一步提出唐代题壁诗繁荣的两大原因:出行频繁和雕印范围狭窄。在主题取向上,题壁诗以人为本,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色彩,或以自我为出发点,或以他人为归结处,极少纯粹的景物写照,人的主体意识十分鲜明,警戒讽喻、宣教劝惩、言志抒怀、戏谑游乐是其四太表现类型。最后题壁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创作方式,又具有独特的社会传播功能和价值,本文主要论述了其相当于鸿雁传书的通信联络功能及其时代背景。价值方面,主要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史料价值,包括文学资料价值,史学价值和地理学价值三个方面,并提出了时效性和保真度的问题,题壁资料的时效性完全可以信赖,保真度虽存在一定的折扣,但这也是版本流传过程中在所难免的通病,故并不妨碍它的存在价值。人文景观价值则呈现为园林居室文化的装饰品和书法之美两个方面,表现出一种笼罩社会的诗情雅趣。本文虽欲弥补不足,但终究才力所限,只能是抛砖引玉,以期学界共同关注题壁文学的研究和进一步发展。第一章题壁文学的源流考释各种文学体裁都有一个起源流变的过程,虽互有联系却又各自为体,题壁文学也不例外,对此本文将以时代为经,以文体为纬,从载体的解放、文体的转移、创作方式的自由三个角度出发,探源溯流,以求理清其发展脉络。第一节题壁文学的孕育期题壁文学就其载体形式和主要的创作动机而言,应起源于古代的石刻之文:夫三代而上,惟勒鼎彝,秦人始大其制,而用石鼓。始皇欲详其文,而用丰碑。自秦迄今,惟用石刻。汉代以降,碑之应用愈广,而石刻愈多,取以考证文字,为用益大矣。所谓的右刻文学,是指镌刻在石质类的器物板壁上的文学作品,般说来,有石鼓文、石经、石碣、墓碑文、摩崖文、造像记等多种类型,其中碑碣文和摩崖文与后起的题壁文学有着相应的渊源关系。两汉十分重视上冢礼俗,讲究坟墓的建筑、碑碣的雕琢。风气所尚,不仅达官权贵死后树碑立传,即使布衣白丁也立碣建冢,相应而来便是祠堂的精工制作。出于此种修饰之风和便利性原则,汉人对冢壁、祠堂壁也雕龙附风,亥8 圣绘贤,这是“壁”第一次以文化载体的身份出现于社会中。如汉武粱祠堂画像题字:画像为石六,其五则横分为二,梁高行、蔺相如二段,又广于他石,所画者古帝王忠臣贤士孝子贤妇,各以小字识其旁,有为之赞文者,其事则史记两汉列女传诸书,合百六十有二人,有标题者八十七人,其十一磨灭不可辨又有鸟兽草木车盖器皿屋宇之属甚众。2水经注云:“金乡有司隶校尉鲁恭冢,冢前有石祠,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形象,皆刻之四壁。”又云:“钷野有荆州刺史李刚墓,其石室三间,四壁雕刻为郡臣官僚龟龙麟凤之文,飞禽走兽之像。”3这是由时代氛围造成的文化现象,武梁碑云;“孝子孝孙,躬修子道,竭家1 叶程义:汉魏石妻畦文学考释之自序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1 9 9 7 年2 洪适:辣释卷1 6 中华书局1 9 9 6 年,第5 页3 i 北魏1 鄙遘元:水经注k 商务印书馆1 9 3 3 年6所有,选择名石,前设坛碑,后建祠堂,雕文刻画,罗列成行。”1 可知此乃汉代子孙贤孝的标志之一。“壁”在此处承载的多为先贤画像,偶有文字,也仅供说明题字,而非文学作品,所以这时的“壁”仅仅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载体,而非文学性的载体,但于眼手所及之处就近取材,利用现成之冢壁、祠壁雕刻字画,比之刻意选择的彝器、碑碣在载体的自由上迈进了一大步,成为后来将文学作品题于室壁、屋壁、堂壁等人为建筑物的直接源头。题壁文学的载体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人工之壁和天然之壁,前者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从产生之日起便进入了人类的视野范围和意识领域,存在于人类生活周围,极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后者则属于自然界的天工之作,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崇山峻岭的荒崖峭壁。由此,以壁作为载体的题壁源头也就一分为二,上述冢壁、祠壁是第一类源头,而摩崖则是第二类源头。摩崖者,刻于崖壁者也,故日天然之石。其先盖就英地以刻石纪事,省伐山采石之劳,别无深意存焉2所谓摩崖,是指在天然崖壁上所刺凿的文字或图画。因不强特意切割,加工石材,就近利用崖壁刻写即可,因此汉代在道路开通或城池完成之际,多剥诸崖壁,以志记念。从其内容来看,与德政碑有诸多共通之处。3两家对摩崖的定义大同小异,且阐释了摩崖“刻石纪事”的主要内容。现存汉代摩崖多为东汉作品,如开通褒斜道摩崖( 永平六年) 、昆弟六人造冢地记( 建初六年) 、石门颂( 建和六年) 、李禹通阁道记( 永寿元年) 、刘平国摩崖题刻( 永寿四年) 、李翕西狭颂( 建宁四年) 、析里桥部阁颂( 建宁五年) 、杨淮表记( 熹平二年) 等,内容均为纪念自然界的奇事壮闻或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艰巨修建工程。上述开石李禹三文均与褒斜道有关,这条道北起陕西省眉县西南,沿斜水溪谷,向西南跨越秦岭山脉后,再沿褒水溪谷南下,抵达褒城县北,是一条险路。开为始凿之功,石李禹则是记颂复兴通凿之功的:李翕是为了记念甘肃省成县西部天井山险要之处西狭道改修工程的;析里则是为了纪念在陕西省略阳县西北的析里修建栈道之事;六艺之一绿卷1 1 4 见四库全书子部2 马街: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华书局1 9 7 7 年,第6 8 页3 饵1 永田正英蓍,周长山译:汉代石刻概说戴文物春秋2 0 0 2 年第6 期,第7 1 页刘文则是龟兹将军刘平国修建关城的纪念作;昆弟是兄弟六人购买墓地后,将买地券刻诸崖壁之作。诸文均为记事性质,具体行文如下:袁州夹汪县摩崖:“平乡明亭大道,北与茂陵,西与青衣越商通界,回曲危险。扶风王君为民兴利除害,遣掾何章修治,故书崖以颂之”1阁道摩崖题名:“景元四年十二月十目,汤寇将军浮亭庚谯国李苞字孝章,将中军兵石木工二千人,始通此阁道”2诸文融记时、纪事、颂功、赞人于一体,将无需人工消耗之崖壁的作用作了尽可能的发挥:人咀其简易而速成也,遂相率而为之,甚至刻经造像、诗文题名、德政碑乏类,莫不披之崖壁,于是名山胜迹,几于无处无之矣。3刻石之中,摩崖的刻凿最为便捷,故后世其内容日渐广泛,扩大到刻经、造像、诗文、题名等类。4人类意识中的简易性原则充当了决定文学发展命运的主角,摩崖题刻日益兴盛并扩展到其他文体类别。“光武中兴,武功既盛,文章亦隆,书家辈出,百世宗仰,摩崖丰碑,几遍天下。”5 可见当时盛况。由上述可知,以祠壁和崖壁、人工和自然为两大源头的题壁文学,已孕育于汉代的社会行为当中。至此,从载体方面来看,已初步完成了定型的历史使命,后世只是在其指涉范围上进一步扩容增员而已,但基本类型则末超越上述两种;从文体而言,则有诗歌、散文,以散文为主;就创作方式来说,皆属他刻,是作者第一文本出炉之后,经他人刻凿而成的第二文本;就创作指向来看,内容单一,且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少了文学上的一份即兴性、随意性和情感性。所以此时尚属题壁文学的萌芽时期,它并未发育成熟,只是一个胚胎而已。第二节题壁文学的发生期承继先秦两汉对于“壁”之作用的开拓仓i 新,魏晋六朝和隋朝载之于壁的作1 洪适:辣释卷4 羊赛道跋,中华书局1 9 9 6 年2 同上3 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稽,中华书局1 9 7 7 年,第6 8 - 6 9 页4 【日1 永田正英著周长山译:汉代石刻概说j ,载( 文物春秋2 0 0 2 年第6 期5 祝嘉:书学史成都古籍书店1 9 8 4 年,第1 8 - 1 9 页品日益丰富,先看一组关于沈约的史事;梁韦文学刘杳:“约郊居宅时,新构阁斋,杳为赞二首,并以所撰文章呈约。约即命工书人题其赞于壁,仍报杳书,日云云。”粱书- 本传:“沈约于鼓郊居宅造阁斋,筠为草木十咏,书之于壁,皆直写文词,不加篇题。约谓人日:此诗指物成形,无假题暑+ ”梁书本传:“九年,显迁尚书仪曾郭。尝为上朝诗,沈约见而美之,时约郊居宅新成,因命工书 题之于壁”粱书文学啊思澄:“思澄为平南安戍王行参军,兼记室。随府江州,为游庐山诗沈约见之,大相称赏,自以为弗逮约郊居宅新构阁斋,因命工书人题此诗于壁”沈约新构阁斋而以文人学士的名篇佳作作为壁饰,无疑新而雅。他一而再的重复性行为,目的基本雷同,出发点也皆是“见而美之”,可知时尚所趋,这是关于以诗题壁的。再看类似情况的题壁文:南史- 刘孝卓传:“孝绰蠲藻为后进所宗,时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成诵待写,流闻河朔,亭苑柱壁莫不题之。”相较于先秦两汉,不难发现其中质的飞跃:一、书写工具的变革。无论祠壁还是摩崖,皆以刻凿为主要方式,倾向于一种工匠性的文化行为,所以此时的壁作只能称之为刻壁或凿壁,一篇题刻的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物力,不易在社会流行。至魏晋六朝,石刻之作相对减少,转面以笔墨为媒,以题写或书写为主,技法上精益求精,更倾向于一种文人性的文化行为。当然石刻之作并未消亡,只是量少而已,王兆鹏先生据石刻题跋索引统计,经石刻的诗歌至唐尚有1 6 7首,两宋有9 0 0 多首,但若与同时成千上万的题壁作品相较,不过是沧海一栗。二、内容、目的的变革。秦汉壁作或颂圣祈福,或记载土木工程修建,以实用主义目的为主,多是一些平板的说明性、记实性文字,极少饶有情致的诗歌散文:至六朝,随着审美思潮的泛化,壁作则以诗歌散文为主,讲究文藻情辞,沈约报刘杳书即日:“敌知丽词之益,其事弘多,辄当置之阁上,坐卧嗟览。”乃是出于一种鉴赏性目的,多审美色彩。上述所论皆是他刻或他题之作,不属本人的即兴创作,目的是为了说明一种历史绵延的脐带关系,表现出一种社会氛围。实际上,魏晋六朝已出现了真正意9义上的题壁文学,诗歌散文兼具。先看散文:马岌题宋纤石壁:“丹室百丈,青壁万寻。奇未蓊郁,蔚若邓林。其人如至,维国之琛。室迩人退,实劳我心”此文就近取材,以室壁为文,四字一句,两句一韵,歌颂了室主的高情洁操。严可均的全上吉三国魏晋南北朝文中又作宋纤石壁铭,是第一篇即兴创作,洒墨于壁的散文,然仍属颂赞类铭文的范畴。再如:南史- 王僧虔传:4 升明二年,僧虔为尚书令。尝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日:圆行方正,物之定质修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曩,驰之不已则踬,引之不已则遥是故去之宜庆当时嗟赏,以比座右铭。”此例与上文同属铭文一类,不过意在劝戒而已。其引人注目之处在于题壁的地点尚书省,将散文与官厅之壁直接挂钩,在后世唐宋蔚然成风,成为官厅“壁记”的“活水源头”。再看梁简文帝的幽絷题壁自序:有粱正士兰陵萧世缵,立身行道,始终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弗欺暗室,岂况三光数至於此,命也如何。据粱书本纪* 日:“太宝二年冬十月壬寅,太宗崩于永福省,时年四十九。初,太宗见幽絷,题壁自序* ,日云云;又为连珠二首,文甚凄怆。”这属于一种临壁抒怀,不平则鸣的创作模式。开启了题壁文学言志抒情的一扇法门。后来陆法和作书壁:“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递代坐。一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带有一种谶语的神秘性和警世意味,多为作者刻意而为。此种谶语性文章在后代散文中较少,于诗中则经常出现。上述两文皆简约短小,至释静蔼的列偈题石壁始光大之,共2 4 0 个字,劝善向佛,宣扬佛法之意充斥全篇,文为我用的功利目的显而易见,并经唐宋发扬光大。诗歌共计三首,邵陵王纶的入茅山寻桓清远题壁:“荆门丘壑多,瓮牖风云入。自非栖遁情,谁堪霜露湿。”表达了一种出处之间的志向情怀。陶弘景题所居壁:“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今日为君尽,饼俪秋风前。”陶弘景在永明十年辞官归隐,粱武帝即位,屡征不就。南史认为其妙解术,知粱祚没而作。还有一首仅存诗序,据酉阳杂俎记载:魏收尝于七月七日登舜山,但“于时新故之际,司存缺然,求笔不得,乃以伍伯杖画堂北壁为诗。”1【膳】段成式著方南生点控: 酉阳杂俎前集卷1 2 语资,中华书局1 9 8 1 年o隋代虽为短命王朝,但却留下了历史上最长的一首题于壁上的诗,即孙万寿的五言诗赠京邑知友,共4 2 0 字,据隋书- 孙万寿传:万寿本自书生,从容文雅,一旦从军,( 时因衣冠不整而配防江南) ,郁郁不得志,为五言诗赠京邑知友日:“”此诗至京,盛为当时之所吟诵,天下好事者多书壁而玩之。此诗愁肠百结,抑郁愤懑,一唱三叹,尽情发泄了迁谪客旅之苦,引起了同代人的共鸣,因而流传一时,不过仍属他题之作。至此,题壁文学经过魏晋六朝和隋的孕育培植,终于以独立的曳份诞生于中国文坛。形式上以多种“壁”类为载体,如石壁、室壁、堂壁等,且常为后代所用;作者直接以简易方便的书写形式将作品挥洒壁上的创作模式定型化,作者对壁作实现了自由的支配;文体上由秦汉记事颂赞类进一步向声情并茂的散文诗歌发展,但就总体而言,仍未超出前代范畴,情韵摇曳的文学作品尚未占据主导地位。由魏收“求笔不得”乃题壁的行为心理而言,题壁在魏晋六朝尚未成为文人关注的焦点。并未成为社会大众追求的创作形式,处于意识缺失的不成熟状态,只是文人的一种艺术审美方式,因而质与薰均无法与唐宋相媲美。第三节题壁文学的成熟期唐宋是题壁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散文、诗歌,数量与质量都超古越今,独占鳌头,且北宋又出现了题壁词,进一步丰富了题壁的文体类别。一、就散文而言,唐代的题壁散文以官厅“壁记”占绝对主导地位。封氏闻见记中专列壁记一项,文苑英华中列出“厅壁”- 1 q ,全唐文中明确以“壁记”为题的有8 1 篇之多,绝大多数是官厅壁记。钟继刚在其论唐代游记写作的多样风格中认为唐人游记上承六朝,下启宋代,作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一便是“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厅壁记”。创作主旨上则主要承继了石刻文的颂赞意义,对其警戒一面亦有所表现:马总郓州刺史厅壁记:“将以彰善识恶,而劝戒存焉。”粱肃是县令厅壁记:“予于是著之屋壁,且以纪夫人之美”顾况湖州刺史厅壁记:“铺张屋壁,设作存劝。”表达方式上,对人物生平、突出业绩的陈述,详略得当,张弛有致,饱含了作者的深情厚意。相对而言,以“壁记”言志或抒怀之作仅数篇而已,如韩愈题李生壁和韦灌浯溪题壁记,二文皆抒发了于“宦途蹇薄”的“得丧之际”,或郁闷或旷达的一时感言,尤其是韦文,描写“洛川弊庐竹千竿,池一亩,鸟一双”,闲适自在,颇具文学意味。“壁记”起于唐,兴于唐,背景因素颇为复杂,将在下面专章论述。宋承唐而来,“壁记”文继续发展,同时随着“壁记”文学的普泛化,题壁诗词的兴盛,随意抒怀之作大兴。张舜民题镇洮铺,写了作者于“元祜庚午岁五月三日,湟中还,趋临洮,过三坌,南望康乐川”肘,“溪山重复,香蔼蓓深”的怡人春景,作者“爱而不已,遂为此书”,乃即景抒情之作。苏轼题万松岭惠明院壁叙述了其与僚友于禅院品茗,体悟“新旧相交”之理的感言。刘彝题禹庙壁,则抒发了作者过禹庙而心忧黎民的悲慨心情。梅圣俞守章伯镇题壁记描写了作者不趋时俗,仕途蹭蹬,寄幽怀于鱼禽的无奈式旷达。而释契嵩题远公影堂壁、王安石书瑞新道人壁、题净慈诠上人荷香亭壁则延续了颂德赞入的传统风格,文约字简,见“先贤之德以示来者”。还有类踪迹留念之作,以苏轼为例:书天庆观壁:“东坡饮酒此室,进士许教甫自五羊来,邂逅一杯而别。”题凤翔东院王画壁:“嘉祜卵上元夜,采现王维摩诘笔。时夜已阑,残灯耿然,画僧踽踽欲动,恍然久之”此类最有代表性的是舒直戊辰游山题壁记,文章以时间为轴,写了其“庚午过东山、永安”,“己已岁癸酉,入大梅护圣”,“丙子,上保福”,“已卵,抵金峨真相”,“壬午,游金文”,“今偕师下东山”等一系列游踪,颇似古代石勒之文,仅是“菜某到此一游”的一种记叙而已,由此二者亦可返观题壁散文与石刻摩崖的渊源关系。二、题壁诗歌可谓唐宋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具体如下:l 、从作者创作方式来看,不拘一格,走向多样化,大致可分四种:一为随兴& 口题式。即景抒怀,就事发感,完全是情动于衷而发于外之作。言为心声,以情为轴,无论文人是幽居独处还是漫游途中,诗兴一来,无须多想,随手题之于壁,其便利性有时甚至超越纸笔:张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所历僧寺,往往题咏李涉在岳阳,尝赠其诗曰:1 2“岳阳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新钉张生诗一首,自余吟着皆无味。”( 马自然) 又南游霍桐山,入长溪县界,所游行处,或宫观岩洞,多题诗句。2可见以诗题壁已成为一种习惯行为,是日常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心有所感,无论何时何地,均可题诗于壁。另如:+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独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半月开,万人争看,裴兵部见而感题于佛殿东壁,诗日:“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3温宪以其父温庭筠之故,主司郑廷昌抑而不录,既不第,遂题一绝于崇庆寺壁。诗曰:“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冀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4这属于异于日常,偶遇或突遇某种刺激心灵的事件时情感的自然表露,或欣喜若狂,或感激涕零,或伤心欲绝,或抑郁愤懑,不管是何种程度的喜怒哀乐,顺手题之于壁更具有一种淋漓尽致的表达快感。参看全唐诗全宋诗中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题壁之作,更可想见当时盛况。甚至对文人来说,遇佳境而不题是一大憾事:刘瞻之先( 刘景) ,寒士也,十许岁,在郑铟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绸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坐久,起行五六里,日:“此胜概,不能吟咏,盐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日:“但向来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 ”景拜日:“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备嗟久之而去。5可知对良辰美景而题诗已成为文人一种“不由自主”的行为,甚至潜移默化为“必须如此”的自觉意识。二为和题与继题。“览君书壁旬,诱我章成篇”( 李成用和吴处士题村叟壁) ,唐宋时代题壁成风,文人题壁意识强烈,出现了相应的和题之作,赵光远题妓莱儿壁和杨莱儿和赵光远题壁即是此类。而最为著名的则是元白和题:在1 阮阅编:诗话总龟卷2 l “留题门”,引韵语阳秋( 卷四) 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2 【宋】李j | i t 太平广记卷3 3 ,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2 1 2 2 1 3 页3 【宋】钱易:南部新书( 丁卷) ,中华书局2 0 0 2 年t 第4 9 页4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7 0 温宪载e e = b y a1 9 6 5 年5 【耒】李刿t 太平广记卷1 7 0 ,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1 2 4 3 页骆口驿,元稹有骆口驿二首,自居易和作骆口驿旧题诗:“惟有多情元侍郎,绣衣不惜拂尘看。”在蓝桥驿,自居易和作蓝桥驿见元九诗:“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在武关,白居易有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榴花见穿,而元稹则和酬乐天武关南见微之题山石榴花诗:“又更几年还共到,满墙尘土两篇诗。”与元自别样形式的相和之作比较,让人感受到一份更加真挚的心有灵犀之默契。继题之作较多,常常是由“中有故人诗,凄凉在高壁”1 的怀旧心态引发,如自居易游大林寺诗序,谓其游大林寺,见李渤等三人同题屋壁,姓名年月俱在,感旧游之盛,因继和。又如崔曙在黄河水楼上见亡友留诗,伤心感慨而作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黄河诗因以感兴:“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从川上逝,书向壁中留。”当然也有以技相争者,滋州将军在汨罗庙屈原祠题一绝,自后能诗者皆不能措手,可谓技压群雄。三为集题与组题。集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人相聚时共同题诗于一壁。黄升中兴词话载:龙溪游子西,赴江西潜试。登酒搂,逢诸少年联座,不知其为丈人。酒酣,诸少年题诗于壁楼,旁若无人。全唐诗卷3 1 7 韦常侍以宾客致仕同诸公题壁是武元衡与台省同僚饯送韦绶致仕,十余人一齐题于京西望苑驿壁的佳作。可见文人集会时,或相互唱和,或共同题诗,或先和后题,这已成为日常社交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他们文化生活的一种标志。如果同一文人就某事反复题壁,则形成组题。如贯休书倪氏崖壁三首,钟离权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最典型的是皮目体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野余每相访欺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诗中反复咏叹了对吴中胜景和陆鲁望高洁品格的向往之情。四为寄题。作者并未亲至某处,只是在意识中以某处题壁为假想情景丽进行创作,诗歌完成之后寄给当地友朋,由其代为题壁。如徐铉又绝句寄题昆陵驿,李德裕寄题惠林李侍郎旧馆,齐己荆门寄题祥月大师影堂皆属此类。严格说来,这并不属于本文所论题壁范围,但就创作心态而言,无疑明自表露了文人对题诗于壁的渴望和爱好,与他题、转题之作有着主动和被动的本质区别。2 、从读者的接受及反应来看,唐宋整个社会已完全认可题壁这一创作方式,韦应物;东林糟舍霓教殿中郑侍拥题诗追l h 书情涕涸横集冯少府4并将其实用价值作了适当的发挥。由此相应产生了邀题或请题之作,云溪友议卷上载:秭归县繁知一,闻白乐天将过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大署之日:“苏州刺史令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塘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这是山壁。再着佛门清净之地:杨凝式诗名大,洛阳寺现到处求他题诗,僧人乃于“少师未留题咏之处,必先粉饰其壁,洁其下俟英至若入院见其壁上光洁可爱,即箕踞顾视,似若发狂,引笔挥洒,且吟且书,笔与神会。”甚至青楼倡肆也以题诗作为门面之争,北里志记载,长安一妓馆有名妓王福娘,其室内红墙已有题诗多首,犹嫌不满壁,又请诗人孙柴作绝句三首,将壁题满。2 可见时人为了得到名士的题壁之作,或邀或引,煞费苦心。其目的则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借文人的知名度投合世人爱好风雅的心理。以酒楼为例:“在酒店饮酒,并在壁上题诗,这是当时的一种风气,也可以说是一种风俗,犹如现在饭店酒家常喜邀约名人题诗作凰悬挂于墙壁,以增加其店灼文化色彩,提高其文化档次。”3当然并非所有的题壁之作都受欢迎,物极必反,有时此种行为也会遭到世人的冷遇和拒绝。据中山诗话载,有个自称“豁达李老”的人,喜欢到处题诗,“尝书人新素墙壁,主人憾怒,诉官杖之,拘执使市石灰更圬漫讫,告官乃得纵舍。闻者哂之。”这是小人物的不堪遭遇。即便文坛大儒如苏轼也是既有“山翁劝留旬,强为写槎矛”( 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之荣,又有“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浣壁常遭骂”( 郭正祥家醉画竹石壁上之辱。另如山房随笔载:李邦美过句容之村乡,见酒肆粉壁明洁,题云:“青裙白面髑挑莱,茅舍竹篱疏见梅”来商旨联,店翁怒日:“我以此壁为人涂污,方一新之,今稚又作俩也。”遂不书有客续至,问翁,翁悔之。一日李楠过之,翁请足成,李笑取笔书云:“春事隔年无信息,一声啼乌唤将来。”往来知音皆爱之物以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土地出让合同(标准版)
- 个人融资放贷合同(标准版)
- 化妆品政策合同(标准版)
- 复垦补偿合同(标准版)
- 国寿劳动合同(标准版)
- 活动板房安全培训课件
- 法洛四联征课件
- 2025年成体体操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法律逻辑学课件金承光
- 法律类培训课件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试题及答案
- 202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练习-四边形中的新定义问题(学生版+名师详解版)
- 乌兹别克语自学课件
- logo安装施工方案
- 四川能投合江电力有限公司员工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带答案)
- 宿管员业务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安全生产例会会议记录以及会议内容
- 眼视光技术介绍
- DB64T 2146-2025 工矿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指南
- 间歇充气加压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