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锦珠-厄运打不到的信念.doc_第1页
蔡锦珠-厄运打不到的信念.doc_第2页
蔡锦珠-厄运打不到的信念.doc_第3页
蔡锦珠-厄运打不到的信念.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目标1、在有感情地朗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不停流淌”及“他一袭破衫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等句子中培养学生语感,感悟谈迁的刻苦治学和信念的坚定。2、学习在写作中运用数据,并迁移运用。3、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教学重点学习在写作中运用数据,并迁移运用。教学难点练习运用数据进行描写。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阅读了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一课,看老师写课题。(老师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2)2、(教师按照竖列依次投影出示下列词语:)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家徒四壁 四处寻访 鸿篇巨制体弱多病 化为乌有 明史巨著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流传千古谈迁 写作过程 国榷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大家还会读吗?指名读。词语会读了,“家徒四壁”中的“徒”什么意思?整个成语呢?“一袭破衫”的“袭”呢?整个词语呢?大家来看这四个词语都是写的谁?(投影出示:谈迁)依次指名读后两列词语。教学流程:指名读,理解加点的字义,词语的描写对象(写作过程、国榷)同学们看看投影的最后一行,谁能把这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这就是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5)板块二:自主先学:过渡:作者是如何写这件事的呢?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文中有许多的数字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提前预习。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投影:指名读题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带有数字的句子。2、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数字,体会它所蕴含的情感。3、想想运用这些数据有什么好处。(6)板块三:交流展示展示流程:教师指名读自己画的句子投影出示句子该同学说自己的体会,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有感情地朗读预设一:数字“一百多里路” 1、出示投影: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学生谈体会的切入点:(2名)切入点一:一百多里路的?遇到什么困难?切入点二:“一点”和“一百多里路”的对比,更体会到刻苦认真。切入点三:“竟”更突出了他的刻苦。3、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2名)预设二:“经过20多年的奋斗, 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一、感悟刻苦治学。1、出示投影:经过20多年的奋斗, 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2、学生谈体会的切入点:6次:国榷这部书有400多万字,修改六次,大约25000万字,同学们的作文大约500多字的作文草稿,相当于5万篇同学们的作文。由此,你感觉谈迁是怎样的人?板书:刻苦治学。二、了解运用数据写作的好处1、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句话。投影出示:经过多年的奋斗,多次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国榷(qu)。2、和原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板书:运用数据。在形式上第二句没有运用数据,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教师总结:作者运用数据准确、清楚地写出了谈迁创作国榷的过程,让我们从这些数据中深切地体会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精神。(3)3、谁能读出这些数字?谁能读出谈迁刻苦的精神来?4.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谁能说说谈迁此时的高兴,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带着这样的喜悦再来读读这句话预设三: 1、出示投影:“新写的国榷共104卷明史巨著。”2.我们一起来祝贺他。(5)三、练习运用数据的写作方法1、运用数据可以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准确,清楚,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要不,我们也来试试这种写法?请大家看这道练习题。出示投影:运用数据修改下面一段话,突出谈迁的刻苦治学:谈迁从浙江赶到了北京,四处寻访,搜集前朝的逸闻,考察历史遗迹,光用掉的记事本有一摞高,最后,终于完成一部新的国榷。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那张纸,在上面修改。3、指名回答。(8)预设四:“20多年的心血”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品味了文中的数据,还有一个数据,我们不得不再次重新审视它。出示投影: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2、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3、师:谈迁生于1593年,卒于1657年,一共活了65岁, 20多年的时间编写好了第一次书稿,这20多年占据了谈迁整个生命的三分之一。他把大好的青春完全献给了国榷。所以说国榷被偷,对谈迁来说是_,还没让我感到谈迁的痛彻心扉,所以说国榷被偷,对谈迁来说是_。于是他_。让我再次感受到谈迁的痛彻心扉:于是他_。4、厄运打垮谈迁了吗?于是,他为了完成自己编写历史的志向,振作起来,重新编写国榷,你感觉谈迁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信念坚定。5、谈迁不仅刻苦治学,而且信念坚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老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出示投影: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师朗诵,大家能记住这句话吗?一分钟的时间,看谁最先能背诵下来。指名背诵,一齐背诵。(5)板块三:拓展提高。大家来看今天的作业:1、收集战胜挫折的名言。2、搜集像谈迁一样具有坚强信念的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试着给同学们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师: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100多卷,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师:是啊!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面对着致命的打击,50多岁的谈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吾力殚已!”我的力量全用尽了啊!师: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心灵,去感受他那悲痛万分的心情。(齐读)师:同学们,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正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正的英雄方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谈迁在遭受如此厄运之后,他垮下了吗?他消沉了吗?他放弃了吗?是的,他没有。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师:(音乐起)从头再来,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象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师:不仅是谈迁,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仁人志士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没有被厄运打垮,最终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东西!点击出示:1.曹雪芹写红楼梦,在贫困和病痛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10年,写了80回,未竟全书。后40回由高鹗补续。2.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巨著。3.马克思在生活非常贫困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阅读了3000多种政治经济学著作,用40年时间写出伟大的经典名著资本论。总体评价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纵诞的习气,但又时时表现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却而为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他其实对忠君观念并不执着(陆宣公墓道行诗有云:“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却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给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涩,虽取得南明诸王及明遗民的谅解,但仍被后世清朝皇帝所憎厌。尤其在乾隆时期,乾隆帝的一道道谕令,将钱谦益打入最低谷,不仅彻底否定了其人品,也否定了他的学问“文章哪有光?”首开对钱评价中“以人废言”之先例。此后,不仅钱本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著作也被禁而长期不能流传,甚至和钱同时与之有交往的人,其著作中有钱氏一序,或者有酬和之诗文,“亦在禁毁之列!“5 钱基博在明代文学中评价“钱氏以明代文章钜公,而冠逊清贰臣传之首,人品自是可议!”12 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士人生态度的矛盾。但他在学界文坛的宗主地位,未因此而动摇。当其八十华诞时,归庄仍送寿联云:“居东海之滨;如南山之寿。”黄宗羲在钱逝世后所作的八哀诗中,仍将其引为“平生知己”,且肯定其“四海宗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