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 (2).doc_第1页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 (2).doc_第2页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 (2).doc_第3页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 (2).doc_第4页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人教版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43分)(一)默写常见的名言名句(10分)1.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2)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 。(王羲之兰亭集序)(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5) _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6) _ ,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7) 青青子衿,。(曹操短歌行)(8)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其一)(9)女之耽兮, !(诗经氓)(10)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二)课内文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2.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庐冢(zhn)梵(fn)语 退避三舍(sh) 舍(sh)己为人b禅(chn)院 封禅(shn) 流觞(sng)曲水 无物以相(xin)之c谬(mi)误 窈(yo)然 咎(ji)其欲出者 瑰(u)怪d讣(f)告 慧褒(bo) 春华(hu)秋实 王回深父(f)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劝人喝酒 人之相与 交好b却与小姑别 退出来 修短随化 变化c偭规矩而改错 通“措”,措施 喻之于怀 比喻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到去 其致一也 情趣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 d羡长江之无穷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侣鱼虾而友糜鹿 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有吹洞箫者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三) 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10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日:“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注】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刑罚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3分)( )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 b 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3分)(2)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分)(3)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分)(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王安石之父曾为江宁通判,卒于官,葬于江宁。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指代官位爵禄。(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或情感?(3分)(2)在抒发情感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觉慧,这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b. 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钱梅芬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 c. 新婚之夜,爱斯梅拉达手握匕首自卫,拒绝甘果瓦的近身,因为她并非爱上甘果瓦,而是为了救甘果瓦才与他摔罐成亲,她的心中另有意中人。甘果瓦因此非常痛苦,饭都吃不下。d. 旧历新年,高家吃年饭,根据辈分分为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看到子孙满堂,明白他“四世同堂”的梦想已实现,脸上浮出了满足的微笑。e. 加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避难所里,给她拿来了衣服、食物和被子。爱斯梅拉达抬头看到加西莫多丑陋的外表,害怕得说不出感激的话,加西莫多为了不让她害怕,让她闭上眼睛听他说话。13.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1)爱斯梅拉达被判处死刑即将被送上绞刑架,克洛德,弗比斯,加西莫多这三个人分别做了什么?(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母女重逢的经过及结果。选答第( )题:(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注】善:这里指具有善良的德行。北辰:北极星。共:环绕。(1)请概括这两个文段中所体现的孔子的观点。(3分)(2)孔子以“北辰”为喻阐述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分析。(3分)三.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阆 中 王剑冰(1)雨说下就下来了,最初是一滴一滴的,首先打在枇杷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有一滴打在额头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城都是这般润润的了。(2)一扇扇的门响动起来,明清时的门不知打开了多少岁月。由于雨的洒落,满街的石板路湿了,像刷了一层桐油。一条狗从一个门缝钻出来,向空荡的街巷扫了一眼,又极快地消失在街的尽头。由于迅疾,像突然发生又未发生。一个女孩的出现要比它显得从容,打伞的女孩,像飘逸于多少年前的哪个角落。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两千三百年就在这新鲜迷离中过去了。(3)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阆中产醋已逾千年。不只是醋香,或许还有张飞牛肉。张飞守阆中多年,这里就有了一种既强体又出味的牛肉做法。早饭时还有一种清气盎然的荷包,那是桑叶包着的带有田野味道的黏黄米糕。边鱼也是吃到的极美味的一种鱼,这种鱼是嘉陵江的特产。(4)站在滕王阁四下望去,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一重一重,偎依着,叠压着,翻扑着。以前阆中每个街巷中心都有一座搂,一个叫吴宓的清人登上我站立的地方,看到的还是“江山十二楼”,现在剩下两座楼阁的街市规模,仍让我欣欣然荡荡然。(5)这时看见了嘉陵江,像女子名字的江无论从上游还是下游都在崇山峻岭中奔涌,到这里却以极美的身段展现出她的丰姿。三面环城的江上起了水汽,晕晕的,似一层纱,带有惺忪的妩媚。哪里一个女子在喊叫,喊的什么听不懂,抑扬顿挫的尾声极快就沉进了江里。而后哪个巷口又有人叫喊,声音的开始像从水中弹起来。灰色的云团裂过一道闪电,龙一样滚过古城上空。这些都让我陷入了一种神秘状态中。(6)当地的朋友小陈说,他小时在江边还看到过爷爷拉纤的身影,一群人和一群号子艰难地拉着一条大船前行。一条条船拉过了滩头,船上的人就上岸喝茶买酒,吃张飞牛肉,或住上个三五日。也有人喜欢上城中的女子,干脆置房买舍,住下不走。我听过川江号子,那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7)远眺,是一片桑林的海,翠青的叶片即时变成阆中人身上的锦绣。连通着丝绸之路的古道,将阆中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还有一些是顺着嘉陵江去往南洋。我努力想象当年的马队相携于途的身影,看不到了,他们消失在了千百年的时空中。 (8)山水与名士总有着某种相通的缘由。这个曾是巴郡首府的地方,曾走出了五百多进士和举人。有走出去的,还有走进来的。一个孔子的后人遥遥千里祭寻沙场的父兄,途中被这“处处轩窗临锦屏”的阆苑所迷,竟决意居留此间。孔安国的留驻,不止是选取了终生依老的所在,还在于与阆中的一种默契。住在南充的陈寿定是来过的,还有蓬安的司马相如,他们不能不在这里寻到灵感翻腾的气象。至于慕名而来的就更多,杜甫一来就喜欢上了,来了还要来,还有陆游。两人不管心绪如何,到这里都是猛然换了精神。李白若在这里住上一住,就不至于空寂中寻月而逝。李白一直没有找到灵魂所依的故乡,他是把阆中错过了。故乡是一个美妙的理想世界,自古至今阆中之所以能成为那么多人的居留之所,说明阆中是一个既适于古人审美趋向,又合乎现代精神气质的所在。(9)穿行于张家小院、李家大院,穿行于衙署贡院、张飞庙及那些作坊,我觉得阆中的“阆”就在于“门”字里的“良”,那自然的生活,那清阔的江水,那千古遗留的民风,还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中走出的女子。如此多的“良”,当然是该叫“阆中”了。(10)晚间,雨后的空气更显晴朗温润,一缕月光从云层里斜照下来。光线的柔静是如此的少见,似纤细明亮的绒毛,一缕缕地飘浮着,漂到哪片瓦上,瓦上就会亮闪一片。(11)解一只小舟入水,不知是江在行还是岸在行。岸上的景物一映水中,包括房子、房子里的灯、灯透出的人影。一条鱼跳起来,将这一切打散了。月亮在水中晃了晃又聚合起来,如一枚古镜。(12)有嘉陵江号子隐约飘来,随之又远了。 (选自南充日报,2010年6月21日第8版,有删改)1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本文开头以圆润的雨声切入,为古城阆中营造了一种润湿幽静的意境,奠定了本文怀古的感情基调,文段具有很强的情景感和可读性。b.“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一重一重,偎依着,叠压着,翻扑着”巧妙而形象的比喻,赋予了瓦片以鲜活的生命,使文章颇具情趣。c.古城大院多,自然门就多,自然的生活、古朴的民风包含着多重的“良”,所以古城取名为“阆中”;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d.“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这里紧承上文的听觉、视觉转向嗅觉,为读者展示阆中的独特魅力。e.文章虚实结合,既有眼前的实景描写,又有对历史的追忆联想,迷人的环境、如诗般的意境,给读者以穿越时空、如梦似幻的感觉。 16第8自然段中,作者提到了大量的古人古事,试分析其中的用意。(4分)17请分析本文结尾的妙处。(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经历了一个甲子的时间考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中巴关系依然坚如磐石,颠扑不破,这是双方真心相交、患难与共的结果。b北大招办负责人解释,是否孝敬父母并不需要做特别复杂的考核,有时候只要看学生和父母在一起时的情况就一目了然。 c车行售后经理称,车主加了不干净的油导致油路出故障,不属于保修范围,厂家方面也不会因为油品的质量问题为故障埋单。d专家呼吁,应尽快完善预算制度,强化过程监督,杜绝政府采购中出现“买贵不买对”的现象,使公共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19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4次摇号配租公租房共8.2万户,加上工业园区和远郊区县分配数量,直接惠及民众近30余万人。b杨门女将、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一部部贺岁大片,影迷们直呼过瘾,感觉今年年末的文化生活较往年更为丰富。c对于在我国应用的风电设备,设计者们充分考虑了风沙、低温、干旱等特殊气候条件,并按20年的设备运行寿命进行设计。d普通人与成功者的区别很多,但是,成功者的诸多品质中,有一点是普通人肯定望尘莫及的,那是一种前瞻性的超前眼光。20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最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3分)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a瓦的神韵 b瓦的漂浮 c瓦的位置 d瓦的意义21理解语言的过程是一种包含着猜测、估计、预想和想像的积极而互动的过程。仔细揣摩下面的一段话,注意话语中的暗示,根据要求回答填写下列表格中空缺的内容。(4分)我是个夜猫子,一到晚上就倍儿精神。一般我下午六七点钟去上班,早上三四点钟回家。你不是不知道,我特爱凑热闹:听别人说皇城的旧故事,和别人逗乐儿,再打听点事儿什么的。有些常客可就好尝我给他们做的那一口。比方说,上星期周末,一“层”秋雨后也多了一“层”凉,那个长头发老外,下午四点就来了,候着我,嚷嚷着叫给做“秋日海风”。他还担心我不会呢!哪有我不会做的呀?甭说书上的,就是书上没影的,我都能调制出来。得!也有烦心的。一进来,就特别乱,嘈杂极了。打桌球的、看录像的、聊天儿的,一锅儿乱。回家的时候,一身的烟味儿。一抱我那小子,他就说我是根儿香烟。咳!但我还是喜欢这活儿,没辙儿!基本情况性别男婚姻状况已婚职业生活地域所在城市判断理由个人特质性格爱好凑热闹烦怨嘈杂、烟味重22精彩的新闻标题往往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这样才更能吸引读者。下面摘选的是两则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标题,请选择其一,说明它的妙处。(3分)(1)此时莫言胜万言(2)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五.作文(60分)23请以“现在想想,这样也好”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必须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季延中学2013年秋度高一年期末考试语文科试卷答案1.(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衰吾生之须臾 (3)亦足以畅叙幽情。(4) 泣孤舟之嫠妇(5)暧暧远人村 (6)同心而离居 (7) 悠悠我心(8)鸡鸣桑树颠(9)不可说也(10)仰观宇宙之大2. b 3.a 4.d 5.a 6.d(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7.b(诣:到,去。)8.a(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是直接表现,是说苏轼的品行的,是王安石的话,是苏轼守城的决心。)9 .c(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融洽。)10.(1) 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用寻常礼数吗?(“所以”“常”各1分,句意1分)(2) 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达到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句意对、句子通顺1分,“其”“而”译对各1分)(3)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判断句式1分, 句意对、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 (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伯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的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11.(1) “客思”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寒食泪”句表达丁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答出l点1分,2点2分,3点3分) (2)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沮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而流出的泪又能使“冶城潮”涨起,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答出1点2分,2点3分。)12.(5分)bc(b项觉民与琴热恋c项甘果瓦没有非常痛苦,对吃饭感到很愉快。)13.(1)克洛德以副主教的身份听取犯人临刑前的忏悔为由走近爱斯梅拉达,凑近耳边对她说,如果顺从自己,就救她。否则的话,就让她死,谁也别想得到她。弗比斯只关心自己,根本不关心爱斯梅拉达,当爱斯梅拉达上囚车赴刑场时看见了他,拼命呼喊他的名字,换来的只是无情的躲避。加西莫多在爱斯梅拉达即将行刑时救下爱斯梅拉达,把她带人圣母院。使爱斯梅拉达获得一个避难所。(2)副主教克洛德把爱斯梅拉达骗出圣母院后,千次威逼爱斯梅拉达,遭拒绝后把她交给一个修女居第尔看管。不料修女和爱斯梅拉达因互相珍藏的小鞋子而得以母女相认,女修士发现爱斯梅哈尔达就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正在母女相认、悲喜交集的时候,克洛德叫的军警赶来了。母亲奋力抢救女儿,刽子手把她推倒在绞台下,头部着地身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