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卷(十二)生物与环境a组(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2.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3.(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4.(2013海南高考)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5.(2013潍坊模拟)下列有关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生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d.甲、乙、丙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7.下列对某些动物进行控制的措施中,不涉及信息传递的是()a.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驱赶飞机场上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农民用甲胺磷这种农药喷洒棉花,消灭棉铃虫d.人们用人工合成的雌蛾的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然后消灭雄蛾8.(2012福建高考)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9.(2013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10.(2013四平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0分)11.(26分)(能力挑战题)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下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尾。若上述结果成立,那么前提条件是什么? 。(3)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生,理论上种群数量应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次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曲线,向上延伸与y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捕获次数12345678每次捕获数(y)7263443223171615捕获积累数(x)72135179211234251267282依数据作图。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12.(24分)(2013黄冈模拟)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订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过程表示作用,若过程和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3)设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b组(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c.姬小蜂引进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d.引进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2.下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现围绕此曲线,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3.(2012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4.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5.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会影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7.(2013青岛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a、b、c、d中的能量之和b.信息传递仅发生在a、b、c、d之间c.此图不能完整地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d.b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一定比a营养级中的少8.(2013烟台模拟)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9.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b.就地保护为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c.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生物多样性d.保护森林就是要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10.(2013江苏高考)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11.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5分)12.(12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中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13.(12分)(能力挑战题)(2013泰安模拟)下图是某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量流动单位:103kj/(m2y)。据图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3kj/(m2y)。(2)能量传递效率较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 ,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3)从生产者到顶级肉食动物,碳元素主要以的形式传递。按图中能量传递效率,若顶级肉食动物获得1 kj能量,则生产者需具有kj能量。(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4)如果该水域发生重金属污染,则上述生物中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14.(21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1)丙代表,它是(填序号)。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调节。(3)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4)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 。(5)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请回答: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此生态系统 。请用箭头和文字(字母)表示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的呼吸耗能不作要求)。答案解析a组1.【解析】选b。样方法中接近于正方形的区域采用五点取样法,长方形的区域采用等距取样法;古树木数量较少,一般采用实地计数的方法;标志重捕法获得的调查数据是一个近似值,而不是一个精确值;被标记的鹿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的占捕获总数的比例是相同的,由此得出鹿群约有(mn)m只。2.【解析】选b。从题目中的预测数据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人口为增长型,瑞典人口为稳定型,而德国人口为衰退型,这主要是由种群的年龄结构决定的。3.【解析】选b。本题考查出生率计算以及性别比例、性成熟时间、年龄结构等对出生率的影响等相关内容。a项中,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为20,出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死亡率为10%,种群年增长率为10%,故错误;b项中,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的动物,当雌雄比为11时,每个个体都能产生后代,此时的出生率最高,越接近该比例,出生率越高,故正确;c项中,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动物的繁殖时期推迟,会导致年平均出生率更低,故错误;d项中,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故错误。4.【解析】选a。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a项,甲地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错误;b项;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若没有外力干扰,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故正确;c项,在火山岩上首先出现的是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以分解火山岩表层,形成细小颗粒,为苔藓提供可以附着生长的一层土壤,故正确;d项,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故正确。5.【解析】选a。狐与鸟之间只有捕食的关系;细菌属于分解者,捕食链上无分解者,它不占有营养级别;重金属具有生物富集现象,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狐。【总结提升】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1)图示:abcde。(2)条件。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即图示中a一定是生产者,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中包含4个营养级,即树蝉螳螂黄雀。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和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如阳光草兔细菌不是食物链。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6.【解析】选c。由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代表呼吸作用。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占有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和环境间以co2的形式传递。7.【解析】选c。a属于物理信息的利用,b、d属于化学信息的利用,c是利用药物直接杀死害虫,不涉及信息传递。8.【解析】选c。由图可知,纯茶园的物种数少,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差,易暴发虫害;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的丰富度;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因此人类的活动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9.【解析】选a。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项,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正确;b项,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而不是竞争,故错误;c项,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错误;d项,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故错误。【方法技巧】在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增减的判断(1)在食物链中的分析:若某营养级种群数量增加,必然引起该营养级的前一营养级种群数量减少,后一营养级种群数量增加。(2)在食物网中的分析:以中间环节少的那一条食物链作为分析依据,考虑的方向应从高营养级到低营养级;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10.【解析】选b。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栽种乔木可以使草地的物种增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提升了自身的调节能力;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减少了草地生物的种类,其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11.【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在样方中计数时,对位于边线上的个体只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处即可,取样时要考虑样方的大小、数量及随机性取样。(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其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数为n1=200尾,第二次捕获数为n2=160尾,其中有标记的数为n3=10尾,则种群总数n=(n1n2)/n3=3200尾;在调查过程中标记个体不能死亡、外迁等,否则结果误差很大。(3)若种群的数量是稳定的,则捕获量随捕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如题干中的数据,若数目不随捕获次数减少,说明种群数量增加,而种群特征中使种群数量增加的为迁入率和出生率的增加。答案:(1)8样方的大小和数量,要进行随机取样(2)3 200鲫鱼无出生与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3)如图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或出生数量较多)。12.【解析】(1)向大气中过量排放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故各地的co2排放量对全球气候均产生影响。(2)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3)c同化能量为5.8108-(1.3+1.5)108=3108kj,故a获得的能量为3107kj。答案:(1)co2全球性(2)生产者分解者的分解抵抗力(3)3.0107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缺乏、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任意两项即可)b组1.【解析】选c。从题意知姬小蜂是椰心叶甲的天敌,可以有效地防治椰心叶甲,从而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姬小蜂控制椰心叶甲数量的同时,二者将共同进化,因此选项b、d正确。作为外来生物的姬小蜂刚进入新环境时要适应环境,数量才开始迅速增长;一段时间后姬小蜂的数量增长又会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故而停止增长,处于平衡状态,呈“s”型增长。因此选项c错误。2.【解析】选c。a项,环境中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发生改变;b项,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达到k值,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项,鱼群的捕捞应在大于k/2时开始,剩余量保持在k/2水平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3.【解析】选d。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明显分层现象,故a、b正确;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错误。4.【解析】选d。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的速度要缓慢得多。初生演替是从岩石、裸地开始的,地表植被首先出现的是地衣,其次是苔藓,再次是草本植物,接着是灌木,之后是小型乔木,最后才是高大乔木,发展到高大乔木为优势种的时候,说明演替已进入了顶级阶段森林阶段。5.【解析】选b。由图示可知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6.【解析】选d。甲、丁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乙、丙表示消费者。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c、d分别表示乙、丙的捕食过程,b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缺少丁类生物,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乙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不能被同化利用,以粪便等形式排出体外。7.【解析】选c。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不仅仅包括a、b、c、d中的能量,还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及进入分解者的能量;信息传递不仅发生在生物之间,还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b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不一定比a营养级中的少,如大树和昆虫。【误区警示】(1)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是“固定”而不是“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是“同化”而不是“摄入”(包括排出的食物残渣)或“储存”。因此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最高营养级的能量不能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故其能量的去向较其他营养级少。(3)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是呼吸作用。8.【解析】选c。本题考查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种群进入该生态系统后,开始都表现出了增长的现象。一段时间后,a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现为“s”型增长,其原因是受自身密度的制约;b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数量后,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所以,两个种群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但竞争程度是由弱到强。9.【解析】选b。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外来物种一般适应能力强,缺少天敌,发展快,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就是要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总结提升】生物的多样性理解(1)从分子水平上看:dna(基因)的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10.【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群落演替。a项中,移栽植物使群落营养结构复杂化,群落的稳定性增强,故错误。b项中,移栽植物为小型土壤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等,会导致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故正确。c项中,自然演替情况下,如果环境适宜,边坡甲上能自然长出乔木,故错误。d项中,次生演替过程中,开始时演替速度往往较快,随时间延长,群落和环境逐渐接近动态平衡,演替速度下降,故错误。11.【解析】选a。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办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12.【解析】(1)根据图示,a、b两种生物的数量最初都增加,随后a继续增加,b趋于消失,二者的关系曲线符合竞争关系。(2)d大量死亡后,c的种群密度由于天敌大量减少而增加,a的种群密度由于c的增加而减少。(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的种群密度会由于缺乏食物来源而降低。(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营养关系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5)设c种群的数量为x,根据题意可得:50x=540,解得x为400。答案:(1)竞争(2)ca(3)降低(或快速降低)(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低(5)400【方法技巧】种群数量的变化分析(1)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一种生物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消失;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先后发生数量变化,捕食者的数量随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而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政服务员执业能力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香道师面试问题解析大全
- 2025年计算机科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护理学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汉语教师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际贸易法务专家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导盲犬训练师面试高频题
- 课件中任务卡模板制作步骤
- 课件中video的缩写形式
- 2025年小美容院美容安全考核题及答案
- 第四节道亨slw2d架空送电线路评断面处理及定位设计系统部分操作说明
- 测振仪使用方法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耒阳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测试题
- 12YJ4-1 常用门窗标准图集
- 表- 邻二氯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课件PPT超详细
-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 读书分享-《教育的情调》
- 《材料力学》说课-课件
- 物资采购付款报销单
- 政务云收费标准 云托管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