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湘教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行政区 自然带 热量带 干湿地区 三江平原 汕尾市陆河县abcd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2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3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相互联系的4关于美国匹兹堡钢铁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铁矿资源丰富,发展钢铁工业的原料充足b煤炭资源丰富,附近有优质的大煤田c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d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消费市场广阔读下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根据图示各经济地带产业结构比例及人口总量比例,完成56题。5根据图中信息,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应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甲地带b甲地带地理区位闭塞,人们紧迫感、危机感强c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主体分布于乙地带d丙地带应首先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6下列国土整治项目中,属于乙地带的是a西气东输工程 b青藏铁路二期工程c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d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于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批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结合以上材料,完成78题。7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胶”“锡”属于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居不利地位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环境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a b c d8目前,该区域正处于a初期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衰落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9.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最有利于解决的问题包括()资源浪费严重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环境资源的管理不善a.b.c.d.境外加工贸易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外合作的重要方式。读图回答第10题。10.三家工厂选址在我国的原因分别是a.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庞大的市场吸引、中国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b.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开拓中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c.庞大的市场吸引、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中国的资源优势d.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开拓国际市场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1112题。1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置是()a.b.c.d.12.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c.劳动力充足d.土地租金低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据此回答1315题。1320世纪80年代,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a技术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14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拥有a资本和技术优势 b劳动力优势c交通、服务优势 d能源优势15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下图是位于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东西端的a、b两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图(部分)。据此回答1617题。生产要素和产品的输出方向16与省区b比较,省区a发展棉纺织产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是靠近棉花产地拥有廉价劳动力接近消费市场交通运输便利a b c d17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a省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由以煤为主转变为以天然气为主,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改变能源短缺现状,减少因外调煤炭而带来的铁路运输压力实现农村能源结构气化的目标,缓解因樵采天然植被而带来的环境压力a b c d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就经济地带而言,一个属东部经济地带,一个属中部经济地带;就东、西部地区而言,它们都在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之内。20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21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右图中地处石羊河下游的民勤许多人不得不抛弃家乡的土地而远走他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绝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结合图完成2223题。22造成石羊河下游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合理开矿 b上游过度用水c毁林开荒 d围湖造田23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a放弃全部耕地 b合理调水c加强能源建设 d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右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完成2425题。24甲湖面积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泊土地沙漠化c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d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25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a b c d读下面两图,完成2628题。26图乙中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甲中何处的农业发展经验aa bb cc dd27图甲中b处的粮食生产与图乙中的哪处相似a b c d28图甲中b处和图乙中处两地的农业区都面临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为防止土壤肥力下降,最适宜的解决措施是a植树造林 b休耕与轮作 c基因工程 d免耕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完成2930题。29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发展投资少、耗能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30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b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31.根据以下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6分)(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32.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针对我国某一区域进行学习和研究。该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稀少,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黄沙漫漫,驼铃叮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据材料可判断,该区域的名称是_(1分)。(2)试判断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征。(2分)(3)该地区有什么环境问题?(2分)产生的人为原因是什么?(5分)33.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0分)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称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恶滩、天生桥二级(低坝)、盐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白龙滩等6个电站,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大量的优质电能,有效地设善了华南、西南电两的供电量和效益,并拉开了华南电网“西电东送”的序幕。全流域装机容量最大、调节性能最好的关键性、控制性骨干枢纽龙滩电站主体工程也已于2001年7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其规划装机总容量540万千瓦。龙滩水电站的建设,标志着红水河这一中国水能“富矿”的开发利用步入新的阶段。(1)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2分):(2)红水河流域阶梯开发对下游有何影响 ? (2分)(3)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红水河流域的水电主要输往_(2分)地区,对该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4分)34.阅读下列材料及三江平原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总面积8 000多万亩。上世纪50年代,这里是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林间,百鸟低空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初垦时黑土层深达0.61米,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北大荒开垦了3 000万亩耕地,变成了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由于持续的不合理开发,曾肥得流油的土地因水土流失和严重沙化而日益贫瘠。黑土层由七八十厘米厚变成二三十厘米,颜色也开始变黄,成了“破皮黄”、“火烧云”。黑土区表层每年流失达0.5至1厘米,地力明显下降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500多万公顷已减少到目前的150多万公顷,2001年,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决定停止湿地开荒,拯救黑土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10年后将新增林地3 000万亩,实现退耕还湿地300万亩。(1)根据材料,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2分)(2)针对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列做法可取的是(2分)a开垦为耕地,发展粮食种植b大力兴建旅游设施,发展旅游业c招商引资,建立工业园区d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及生物资源(3)谈谈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给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6分)高二地理期中答案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dcaaddabbaadcb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dccdcbbdcabbbd综合题:31.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6分)产业:安徽资源充足;生产成本低;设施完善;政策优惠;广东产业升级,环境压力大。人口:广东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安徽省劳动力丰富。(任答6点得分)(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调整产业结够;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环境压力增大。33. (1)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2分):落差大;河流水量大。(2)红水河流域阶梯开发对下游有何影响 ? (2分): 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3)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红水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生产“提能强质”工程(附竞赛题及答案)
- 2025年三类人员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6届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第一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护理部文员面试题及答案
- 泉州邮政面试题及答案
- 2026届苏州实验中学高二上化学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清丰面试题及答案
- 钳工面试题及答案
- 企业固定面试题及答案
- 品牌物业面试题及答案
- 钢筋挤压套筒连接方案
- YY频道模板文档
- 危重患者转入转出流程
- 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提升表达能力
- 2025版品牌视觉设计制作合同范本2篇
- 电脑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业设计
- 《劳动关系管理》课件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内部审核检查表
- 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职业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