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刻舟求剑》(冀教).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刻舟求剑》(冀教).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刻舟求剑》(冀教).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形势变化自身需要作出相应变化的“行”是失败的。两则寓言恰好对人的“言”和“行”做讨论,引人深思。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相信实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2、理解词义,能自己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的意思;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寓言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节课学过了郑人买履,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在这节课,我们还会再看到另外一个愚笨的人,他的名字叫“楚人”,我们看看,“楚人”的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二、课堂准备,检查预习: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书的名称,传说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官至秦国丞相。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昭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三、初读课文,体会感情:1、出示古文朗读的方法:(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感情。2、配乐朗读,要求学生纠正字音,划分节奏,感悟感情。3、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其余学生评价。在读的过程中,翻译大意,找出重难点词语,小组讨论。四、品读,理解文意:1、分组讨论,理解文意。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翻译全文。(2)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下来等待全班讨论。2、反馈交流,辨析重点。(1)出示幻灯片,翻译重点句子。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释义: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能试着说出来吗?叙述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原文: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释义: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你能说说后半段有什么含义吗?以议论的方式结束全文,发人深省。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这则寓言说了一个什么事?有什么寓意?这则寓言写一个渡江的楚人不慎将剑掉进江中,却在江边根据刻在船上的记号下水找剑。告诉人们: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