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论日语的名词句.pdf_第1页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论日语的名词句.pdf_第2页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论日语的名词句.pdf_第3页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论日语的名词句.pdf_第4页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论日语的名词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论日语的名词句.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根据句子谓语词性的不同,日语的单句可分成名词句、动词句和形容词句等。 我们把由“名词( 名词性短语) + 苊”构成谓语的句子称为名词句,姑且用“a 法b 茫”来表示。与动词句和形容词句相比,名词句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句子 的结构关系也相对容易把握。但是名词旬所要表达的内容却并不简单。本论主要 从主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发,将日语的名词句分为全逻辑关系名词句、半逻辑 关系名词句和非逻辑关系名词句三种。通过对这三种名词句的分析,阐述名词句 结构的多变性以及隐含结构的复杂性。另外,本文还就同语名词句是否与汉语中 的“是”字句相对应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最后对整个论文进行总结,提出了笔 者的观点。 关键词:日语名词句;分裂句;鳗鱼旬;汉语“是 字句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述语性耍汇上o 、日本藉单文法名嗣述话文、形容嗣述鼯文、勤嗣述语 文拯占i 二分i 寸岛机为。述语力sr 名翻( 句) + 纪j 岂l ,、弓形老取否文法名嗣述藉 文之呼;芸札、“a 敞b 苊”示亍。日本话名嗣述语文法、勤匍述话文七形容 翻述蓓文七比八、棒文力s 比较的简单拯o 、樽文窝保力;割合汇把握l 寸i ,、一 面力;扬否。l 力、乙、日本话名匍述帮文汇上否表现。内容法简单投屯e 童拯 b 、。本蒜文f 言主话上述话擒理的窝傈力、6 、日本藉名匍述话文老全豁理的阴 保、半谕理的阴保、非豁理的阴保岂l ,、弓三獯颓汇分c 寸允。二乃三獯叛刃名翻述 捂文老分析l 、名嗣述话文棒文多檬化岂内在樽造梭稚化老输c 上弓上思 弓。丧尤、日本话名翻述语文c 壹中国话力r 是j 字句岂对虑于否力、p 弓力、岂 弓同题汇) 屯梭封l 【私允。最後i 二、本揄文。内容老丧岂幻、簟者考 定老述人 柬京; 日本。首都茫。 此类等同是一种最纯粹、最客观的等同。“柬京”与“日本。首都”的等同关 系通过判断句的形式表现出来,说话人关注的就是二者的等同关系。 i i 相似性的等同关系 相似性的等同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单位在客观上存在等同,说话 人在主观上不但认同这种等同,而且对此确信无疑的关系。表现到语言上,就是 把等同关系作为一种已有的经验或知识来使用。例如: ( 8 ) 日本首都柬京f 主日本政治中心地尤。 此类等同已经不是非常纯粹的客观性等同,在说话人看来,“柬京”与“日本 。首都”的等同关系是一种已然关系,无需专门向听话者作出肯定判断。此时话 语中已经明确表达出说话人的念度对等同关系确信不疑。 i i i 接近性的等同关系 接近性的等同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单位在客观上不存在等同,说 话人在主观上认定其存在等同的关系。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把逻辑上原本不存在 等同关系的事物置于一个等同关系的表述框架中。根据认知主体在确立等同关系 时着眼点的不同,此类关系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基于事物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确立的等同关系。如: ( 9 ) 人同法狼扔否。 由于认知主体在认知对象“人嗣”和“狼”之间发现了内涵特征上的相似点, 所以认定两者存在等同关系。此类等同是非常纯粹的主观性等同。等同关系的确 立,完全依赖于认知主体的个体性认知活动发现或建立的甲、乙两个事物对象之 间的相似性,通过说话人的言语表述,才得以把乙事物对象的内涵投射到甲事物 r 第二章全逻辑关系名词句 对象上。 基于事物对象间的因果或条件依靠语用推理确定的等同关系。 ( 1 0 ) 理性法感情奴糠扬否。 由于认知主体在不同认知对象之间发现了某种内在的特殊关系理性是理 智的人可以依赖的一切,但是这永远也不足以让人认识自我。世界上根本不可能 出现一个纯粹理性的人,没有一个价值观完全来自现实而未经过逻辑的加工,所 以认定“理性 和“感情。奴糠”二者之间存在等同关系,此类等同也是主观性 的等同,等同关系的确立需要说话人通过语用推理在两个事物对象之间发现因果 联系,话语中蕴含着说话人复杂的推理过程。通过说话人的言语表述,才得以把 事物对象之间的等同关系呈现给听话者。 在中,说话人对等同关系的认同主要着眼于认知对象的外延特征。而在 中,说话入对等同关系的确立主要着眼于事物之间的内涵特征或特殊关系。 2 表示类属( a b ) 类属关系也叫上下位关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不同事物间的分类关系、成 员关系和实例关系。类属关系主要体现的是具体与抽象、个体与集体的概念。经 常被使用的类属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 i 表示一个事物是另一个事物的一种类型 ( 1 1 ) 雯畏目敞勤物记。 i i 表示某人是某个集团的成员 ( 1 2 ) 田中冬凡f 主会社员茫。 ( 1 3 ) 南l ,、o :毛恶人中。恩人芒。 i i i 表示一类事物是另一类事物的实例 ( 1 4 ) 蛸屯焦定。 3 表示性质 在此类关系中,b 表示的是a 本身所具有的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性质。主要分 为三种情况: i 表示事物的特征 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5 ) 二于l 匕 宣力歹一苊。 i i 表示人物的性格 ( 1 6 ) 彼 耋隰氮校性赞茫。 i i i 表示自然规律 ( 1 7 ) 一日;主二十四畴同苊。 4 表示关系 在此类关系中,b 表示的是a 中几个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 1 8 ) 扬。二人;主仲 友逵拦。 ( 1 9 ) 二册。本悖同匕俩格定。 5 表示领有 在此类关系中,b 表示的是a 所拥有的人口或者占有的土地。 ( 2 0 ) 瞵;主息子一入岂娘一人圮。 ( 2 1 ) 日本面稹f 宣3 7 7 9 万八夕夕一少苊。 6 表示存在 在此类关系中,b 表示的是a 存在的地点。因此,b 位置上是表示方位或场 所的名词。翻译成汉语的“a 在b 。 ( 2 2 ) 鄄便局法职前苊。 ( 2 3 ) 叉停f 宣a 尹一卜後乃拦。 第二节“a 法b 苊与“b 法a 定 著名语法家三上章将“af 主b 苊 这一结构分成了以下三类: 彳) 措定一焦格一第一举嗣文 r 于j 、害虫少。 口) 指定一有格一第二举嗣文 斡事、私尹灭。 君帽子、fp 尹叉。 、) 端折哆文一第三举翻文 1 0 第二章全逻辑关系名词旬 婶眇y 、台所少。 俟八杠茶少。 三上章把“少、“尹叉 叫做“翠匍”,( r ) 类表达的是本文前面所说的“a r 于j ) 。所以( 口) 的“斡事、私尹叉 可以恢复成有格的“私刀斡事尹叉”,而( r ) 却不能。由此可见,全逻辑关系名词 旬中表示等同关系( 同格) 的“a 跛b 茫 可以掉换位置为“b 法a 茫 但是表示 “a b 关系的句子不能变成“b 浊a 茫 。( 八) 是通常所说的鳗鱼句,将在第 四章中作具体的分析。 第三节“a 浊b 苊”与“b 力墨a 苊” 全逻辑关系名词句“a 法b 杞”的“a 法在日语中被称作“于一7 ”,“b 苊”被称作“p 一丫,o“尹一7 ”译成中文,是“主位”,“p 一7 ”是“述位”。 在“b7 6 sa 苊”句式中,“b 力;”是述位,“a 苊 是主位,即“于一7 ”和“p 一7 ”掉换了位置,但是“位”的性质不变。所谓“述位”是对“主位”的解释、 说明,是要说明和告知他人的主要内容,是新信息。 ( 2 4 ) 班畏法私矿。( a 法b 圮) 于一7p 一7 ( 2 5 ) 歪燮堑量至主。( b 力;a 苊) l 一7于一可 例旬( 2 4 ) 所要传达的新信息是“私中”。例句( 2 5 ) 虽然在句式上有变 化,但是要传达的新信息与例句( 2 4 ) 相同,仍然是“私”。由此可见,主位和述 位掉换位置并不改变句子的含义。“班长是我 和“我是班长”在同一个语言环境 中,含义是相同的。 三上章现代鼯法序税 m 柬京: 6 乙招出版,1 9 5 3 年第4 0 一4 l 页 - l l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生成语法的观点,“班畏f 宣私寸与“私力s 班畏中 两句在深层结构 逻辑上是相同的。这两句都以有“私”这个人,同时有“班畏”这个职务,“班畏” 这个职务由“私来担任这样一个事实为语义核心,所不同的只是表层结构的表 达方式而已。 第四节变体名词句 变体名词句是由动词谓语句转化而成的。例如: ( 2 6 ) 底州行砉法次职乘哆换完中。 ( 2 7 ) 格客檬力;茹漏珍t 中。 这些句子的b 位置虽然是由名词构成的,但是这与“私炫学生苊 之类句子 中的“名词”不同。在变体名词句中,构成谓语的名词必须是具有动词性的名词, 它与后面的“茫 一起构成谓语时,“苊”赋予这个名词以动词性,“茫”和动词 词尾起同样的语法作用。如在例句( 2 6 ) 中,“秉哆换之”是“乘哆换完石”的名 词形式,“秉哆换完”与“乘哆换完否”词义相同,所起的语法作用也相同。在例 句( 2 7 ) 中,“招埽哆中是动词“烯否”的尊敬形式,两者的语义相同、语法 作用也相同。 以上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对全逻辑名词句进行了分析。下面再从语用的角度 作进一步的考察。在同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相同的句子, 由于语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奥津以“水少八奥津少 这一典型的句子 为例,对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作出了如下论述。 单看“承夕八奥津少”这个句子,表达的内容是“我”和“奥津是同一 对象。但如果在美国总统大选,“我 作为候选者与卡特竞争总统这一场景下: 史密斯:水夕、力一夕一二投票叉少方、君八稚二灭少? ( 我把票投 给了卡特,你把票投给谁? ) 约翰:“水夕、奥津少 ( 我选澳津。) 在约翰的回答中,“水夕 和“奥津 并不是等同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r 水 第二章全逻辑关系名词旬 夕、奥津罗遗7 j ( 我选澳津) 。 此时,“永夕、奥津少”这句话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句,因为a 和b 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a 和b 间的关系由同一变成了互不相干。 通过这一实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名词句的意义解释对上下文的依赖程度 很高。 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笔者对全逻辑关系名词句进行了论述。从句法角度来看,全逻辑 关系名词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均由实质体言或者带有名词性质的短语构成,结构比 较简单。从语义角度来看,全逻辑关系名词句中的主语和谓语符合逻辑,可以表 示等同、类属、性质、领有、存在等多种关系。因此,全逻辑关系名词句的句法 含义是研究的侧重点。从语用角度来看,全逻辑关系名词句的意义解释会随着语 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发生相应变化。因 此,全逻辑关系名词句对语境存在着依赖性。 奥津敬一部。永夕八步于少力文i 扣少上一 m 柬京: 乃l 一豁出版,1 9 7 8 年。第l l 1 2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半逻辑关系名词句 闩语中有一种主题句,其形念特征是主题的部分为“从句+ + f j = 的形式, 谓语成分可以放入主题的从句中变成一个意义对应的普通句子,这种句子语法上 通常称之为分裂句。之所以将其称之为分裂句,是因为经过变化后个完整的句 子被分裂成了两个部分。 现代同语中常见的“a 乃f 窖b 茫 句式是一般叙述句的一种变体,是所谓的 分裂旬的一种。生成语法学家井上和子对这类句子的形成过程作了如下描述:将句 子中的名词成分抽出来放在“茫 的前面( 将其称之为“焦点位置”) ,在句子 的剩余成分后加上“法。这种理论被称为“后移形成法”。也就是说,将叙述 句中的某个名词成分( b ) 抽出来,在其后添加判断助动词“苊 ,使之构成判断句 的谓语,在原叙述句的剩余部分( a ) 之后添加形式体言“o ,使之体言化后构成 判断旬的主语部分或叫做主题部分,全句就由原来的叙述句形式变成了判断句形 式。“f 壹 前面的部分被称为主题,“定 前面的部分被称为焦点。在本文中, 我们将由一般叙述句的成分变形后重新组合而成的、由“实质名词+ 苊”构成谓语 的分裂句称为半逻辑关系的名词句。之所以称之为半逻辑,是因为这样的句子经 历了一个形变的过程,说话人的目的是要特别强调句子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句子 在逻辑上进行了再加工。 对于此类句子,同本语法学界虽然有人提到过,但是尚未见到有系统的研究, 将谓语是名词的分裂句单独提出,并把它列入名词句的范围中进行研究者更是寥 寥无几。在本章中,笔者拟对这类特殊名词句的类型以及结构特点作出整理和分析。 第一节半逻辑关系名词句的类型 因为本章中所研究的半逻辑关系名词句是从日语的分裂句中进一步分离出来 井上和子变形文法e 日本鼯( 上) m 柬京:大修鲔誊店,1 9 7 6 年第2 2 页。原文为:“名词句老一 一) 取哆出乙, r 定jo 前( 二扎老r 焦点。位置j 乞呼菩:匕 二寸否) i 二招考、文。残哆。部分。后i 二r 刃 法j 老一) i 寸否”。 第三章半逻辑关系名词旬 的,因此在考察半逻辑关系名词句的类型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同语分裂句的分类 作一下简单的分析。 同语的分裂句结构多样,具有完整的体系性。根据分裂句中谓语部分的成分 是一项还是两项,可以将其分成单项式分裂句和双项式分裂旬两大类,其中单项 式分裂旬又可以分为格成分分裂句、非格成分分裂句、间接成分分裂句等,双项 式分裂句也可以分为三种结构。除了完整的分裂旬之外,日语中还存在着不完整 的分裂句。由于我们在本论中研究的是名词句,所以谓语成分复杂的双项式分裂 句暂不纳入研究的范围。因此,在本章中,我们主要分析单项式分裂句中以“名 词+ 定”构成谓语的句子。 一、以“名词+ 茫”构成谓语的格成分分裂句 众所周知,日语中的格成分共有1 0 个,它们分别是:力;格、老格、汇格、岂 格、格、o 格、 格、力、岛格、丧t 格和上哆格。这些格成分中,除格外都 可以单独作为分裂句的谓语部分被强调。例如: ( 2 8 ) 夕一午老食八危。法太郎定。 太郎力s 夕一年老食八走。( 力s 格) ( 2 9 ) 彼力;害l ,、 l ,、否。眩日雷已定。 彼力;日韶老害i ,、t l ,、否。( 老格) ( 3 0 ) 皆力s 神径老岂力;岛世否。敞彼意兄( 汇) 苊。 皆力s 彼。意兄汇神径老已力s 岛世否。( 汇格) ( 3 1 ) 花子力;秸婚l 定。浊太郎( 岂) 苊。 花子力;太郎匕秸婚l 允。( 岂格) ( 3 2 ) 彼k 出合。允法囡喜鳝( ) 尼。 囡害鲒彼f 二出会。允。( 格) ( 3 3 ) 田中冬丸力出强;= 行 o 黻中国( 八) 圮。 田中冬凡力s 中国八出强汇行 。( 格) ( 3 4 ) 反对刃意兄老出乙惫刃f 主、菜子刃口( 力、6 ) 扔否。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菜子口力、岛反支寸乃意兄老出l 允。( 力、岛格) ( 3 5 ) 箱客吝凡老送。允f 宣职丧苊。 职妾茹客吝尢老送。允。( 丧t 格) ( 3 6 ) 太郎力;背力;高力f 宣次郎上哆拦。 太郎力s 次郎上哆背力;高l ,、。( 上哆格) 在上面这9 组格成分的例旬中,有的格助词在变化过程中被省略,变成由“名 词+ 苊 做谓语的形式,有的格助词在变化后依然跟在名词后,构成“名词+ 格助 词+ 烂 的形式,有的格助词则比较自由可以保留也可以随意省略。由于我们界定 的半逻辑关系名词句是以“实质名词+ 芝 构成谓语的情况,因此“名词+ 格助词+ 苊”的谓语形式暂不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格成分在变化过程中可以省略的情况。按照焦点位置 格助词省略的自由度,笔者将半逻辑关系名词句分为两大类: 1 必须被省略的格助词( 力s 格和老格) 如上所述,在“a f 童b 芝”这一句式中,b 是处于焦点的位置。以例句( 2 8 ) 为例,当“太郎力s ”以b 的形式出现时,其原有的格助词“力s 己不再出现,而直 接在“太郎”之后连接判断助动词“苊。即此句只能说成“夕一午老食八7 i :c 主 太郎苊”,而不能说成“吵一午老食八允 童太郎力;芝 。由此可见,当b 是a 中 谓语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的主体时,该动作行为的主体很容易构成“a 敞b 茫”这一句式,而且b 部分的格助词必须被省略。 同语中作为主语的“名词+ 力;”除了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外,还可以表示被 动句中的受事、心理或精神活动的对象等。据考察,无论“名词+ 力s ”表示何种语 法意义,它都容易构成“a f 宣b 苊”句式,而且在焦点的位置上不出现“b + 格 助词 的形式。 以上是“名词+ 力;的情况,据实例考察,用来表示宾语( 动作的直接对象或结 果) 的“名词+ 老 ,在构成“ao 法b 茫句式时,其焦点位置上也不再出现助词 “老,而是采用“名词+ 判断助动词趁的形式。例如: ( 3 7 ) 彼力智6 彩 扎惫f 主黄色小型力国彦卓茫9 定。 1 6 第三章半逻辑关系名词旬 例句( 3 7 ) 中的b “黄色l ,、小型国麈牵是a 中谓语“劬幻 机允”的 宾语。当它被焦点化构成“a 乃法b 茫 句式时,采用“名词+ 判断助动词定”的 形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与句子中心内容或者主观 有关的分裂句通常都不伴随格助词。 2 视情况省略的格助词( 格、l 二格、七格、格和力、易格) 按照格助词省略的自由程度,此类情况可以再细分为两类: i 八格、k 格和格 一般情况,表示去向的八格在被焦点化时,b 部分可以使用“名词+ ,+ 烂 的形式,也可以省略八直接加茫构成谓语。八格是否被省略,这与说话人的意图 有关,通常情况下被省略的情况比较多。 ;二格成分被焦点化时,多数都将格助词省略,少数保留格助词的情况如: ( 3 8 ) 太郎力s 承口水一艾l 允力眩、花子汇茫。 ( 3 9 ) 先生力s 殴岛机危。法学生i 二圮。 ( 4 0 ) 部畏力;掺o 哆l 危。法彼答_ 先汇苊。 ( 4 1 ) 人友力s 旅行i = 行 法j 一少尹y 夕,r 一夕i 二定。 ( 益同r 乇少! j 于r 力文法j ) 上述例句中的l 二格分别表示“间接对象”、“被动主体”、“心理原因”、“时间” 等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表示上述意义的i 二格也有被省略的情况。 ( 4 2 ) 太郎力;水口水一艾l 危。法、花子苊。 ( 4 3 ) 先生力;殴乏) 机允。法学生苊。 ( 4 4 ) 部畏力s 邗o 哆l 走。法彼答完茫。 ( 4 5 ) 人匀力s 旅行i 二行 法j 一少尹y 夕一r 一夕尤。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汇格成分被焦点化时,省略的自由度很高。它的省略与 否取决于说话人的主观意图,不对句义的传达造成影响。 另外,渡部真一郎( 1 9 7 9 ) 认为下面句子中的i 二格不能被焦点化构成“a 法 b 芝”的句式。 1 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6 ) 皆7 6 s 花子冬尢之委具畏汇送凡茫。 皆力;花子吝尢老逶尢芝f 宣委员畏( 汇) 拦。 ( 4 7 ) 山田先生力s 田中冬丸老截畏e = 指名l 允 山田先生力;田中岂凡之指名l 7 i = o 法藏畏( c 二) 苊。 上述例句( 4 6 ) 和( 4 7 ) 中的i 二格是用来表示“变化结果”的,因此在句子 中要和表示变化前状态的“力;格”或者“老格”一起出现。渡部真一郎( 1 9 7 9 ) 认为“变化结果”的“汇格 与“力格 一起出现时可以构成“a 乃f 窖b 定的 句式,而与“老格 一起出现时就不能构成“ao 法b 尤”的句式。将( 4 6 ) 和( 4 7 ) 的句子作如下改动,分裂句就可以成立。 ( 4 8 ) 花子吝尢力s 委虽是汇送f 薯机允。 花子吝凡力送 芸机惫o f 宣委具畏( 汇) 苊。 ( 4 9 ) 田中冬尢力;藏畏汇指名冬礼允。 田中叁尢力s 指名冬机定5 主藏畏( i 二) 茫。 格分裂句的谓语成分基本上都可以将格助词省略,其保留格助词的例子有: ( 5 0 ) 会。允慷教室茫。 ( 5 1 ) 一郎力;指老切o7 i = f 宣圣。于r7 苊。 ( 5 2 ) 夕刍y 力;学校老休凡芝f 宣凰邪苊。 ( 益同r 乇少! j 于彳文法j ) 这些例句的格分别表示“场所 、“手段方法 、“原因等意义,在笔者收 集的格助词省略的分裂句例句中也有表示与此相同意义的情况,因此这些例句中 的格助词也都可以省略。 ( 5 3 ) 会。允f 童教室苊。 ( 5 4 ) 一郎力s 指老切。允5 主毛于r7 苊。 ( 5 5 ) 夕jy 力;学校老休凡茫o f 主凰邪苊。 上格和力、岛格 岂格在构成“a i 宣b 苊的句式时,一般要保留格助词: ( 5 6 ) f 妻 力s 昨日映画圣兄允o i 主彼女皇定。 1 8 第三章半逻辑关系名词句 枣 力s 昨日映画老兄走法彼女茫。 ( 5 7 ) 太郎力;弋f 专y 卜y 老l 危浊花子岂茫。 幸太郎力;弋f 三y 卜y 老l 定跛花子苊。 上面例句中的岂格都是用来表示“同伴 、“对手”之意的。但是渡部真一郎 ( 1 9 7 9 ) 指出,如果句子中有“一籍k 这样的成分出现,格助词就可以被省略。 例如: ( 5 8 ) 力s 昨日一精k 映画老兄允。法彼女苊。 ( 5 9 ) 太郎力;一褚e 二弋f 三y 卜y 老l 危。法花子茫。 此外,渡部真一郎( 1 9 7 9 ) 认为下面的( 6 0 ) 和( 6 1 ) 两组句子中的七格不能 构成“a 法b 苊 的句式。 ( 6 0 ) 私力s 太郎意先生芑思。危。 宰私力s 太郎意思勺走囝法先生( 七) 茫。 ( 6 1 ) 私力s 圣。子老夕目y 巳名弓时定。 木私力;毛子老名弓时危。敞夕丑y ( 2 ) 苊。 因为上面这些句子中的岂格是用来表示判定和命名的内容。由此可见,岂格 不容易构成“a 法b 苊 句式,而且在构成“ao f 主b 茫句式时,被省略的 自由度也不高。 力、岛格分裂句在构成“ao 法b 苊的句式时,大多要保留格助词,但是表 示“原因”和“空间起点”的力、易格可以将格助词省略。 ( 6 2 ) 火事i 二拯。允敞夕3 0 火茫。 夕j 火力、6 火事汇拯。危。 ( 6 3 ) 一郎力;追出吝扎定。黻毛刃教室苊。 一郎力s 毛。教室力、b 追出吝扎走。 力、岛格在表示“空间起点时,有时是伴随着终点一起出现的,有时却没有 伴随终点。伴随终点一同出现的力、岛格构成“ao 敞b 足 句式时要保留格助词, 如例句( “) ,没有伴随终点出现的力、岛格构成“ao 浊b 把句式时可以将格 助词省略,如例句( 6 5 ) 。 1 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4 ) 彼力s 7 乡夕少力、岛o 来7 i = 。 彼力;o 【来7 i := f 土7 乡夕l 力、6 芝。 ( 6 5 ) 岁习y 力;成田空港力、岛出凳l 定。 jy 力;出凳l 惫c 土成田奎港力、岛拦。 夕刍y 力;出凳l 定法成田空港芝。 顺便提一下,表示“起点的老格通常也是不伴随终点出现的,因此可以跟 不伴随终点出现的力、6 格互换。 通过上面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在格成分中,除了丧格和土哆格在构成“a 乃f 丧b 芝”旬式时不能省略格助词外,其他的格助词都可以构成本文中所命名的 半逻辑关系名词句。只是有些格助词容易变成“ao ;宣b 茫的句式且格助词被 省略的自由度较高,有些格助词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变成“a 法b 苊”的句式 且格助词被省略的自由度较低而已。 那么,为什么丧格和上哆格在构成“a 法b 苊”句式时,格助词不能够 被省略,影响格助词省略自由度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中右实( 1 9 7 3 ) 的研究曾经谈 到过这个问题。中右实( 1 9 7 3 ) 认为这与格助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有关。格助词 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有两种:一种是“谓语的内部要素( 述话。内部要秦) ,另 一种是“谓语的外部要素( 述话外部要素) 。当格助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为 “谓语的内部要素”时,格助词可以被省略。当格助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为“谓 语的外部要素 时,格助词必须被保留。例如在下面的例句( 6 6 ) 和( 6 7 ) 中, ( 6 6 ) 的皇格是“谓语的内部要素,因此格助词可以省略,而( 6 7 ) 的岂格是“谓语 的外部要素”,因此格助词必须被保留。 ( 6 6 ) 彼岛力;i 寸尢力、l 允f 宣警官( 岂) 茫。 彼岛力s 警官皂i 寸凡加l 7 i = 。 ( 6 7 ) 太郎力;逃i 于允o ;宣次郎之苊。 太郎力s 次郎岂逃6 于定。 中右实( 1 9 7 3 ) 的这一观点很好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笔者也同意这一观点。 在此,笔者仅对中右实( 1 9 7 3 ) 所提出的“谓语的内部要素”和“谓语的外部要素 2 0 第三章半逻辑关系名词旬 作出规定和必要的说明。 众所周知,谓语是日语句子的中心,句子中的其他成分都是围绕着谓语展开 的。这些与谓语相关的句子成分在形态上被分为格成分和非格成分两大类,其中 的格成分又可以从意义作用的角度分为“基本格成分 和“非基本格成分”。“基 本格成分 是对实现谓语的意义必不可少的,如上面例句( 6 6 ) 中的“彼岛力s ”和 “警官岂 都是实现谓语“时凡力、l 是的动作所必需的成分。“非基本格成分 则并不是实现谓语的意义所必需的,如上面例句( 6 7 ) 中的“次郎七 对于实现谓 语“逃危”的动作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就格成分而言,中右实( 1 9 7 3 ) 的“谓 语的内部要素”基本上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基本格成分 ,而“谓语的外部要素 基本上相当于这里的“非基本格成分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格成分的类型出发, 对“ao 怯b 苊 旬式中格助词的省略条件作如下的描述: 基本格成分在焦点位置时可以将格助词省略,非基本格成分作焦点成分时不 能将格助词省略。 例如在谓语动词分别是“行 ”和“教充否的句子中,“行 以“主体” 的邡格和“方向”的八格或“归着点”的 = 格为基本格成分,“教之否”以“主体” 的力;格、“直接对象 的老格和“间接对象”的汇格为基本格成分,在下面的例句 ( 6 8 ) 和( 6 9 ) 中,基本格成分在焦点位置时可以将格助词省略,非基本格成分 在焦点位置时则不能将格助词省略。 ( 6 8 ) 私力s 彼上学校,、行。允。 彼岂学校 行9 危。法私拦。( 基本格成分) 私力彼芑行。走。浊学校茫。( 基本格成分) 私力s 学校八行。危。法彼皂茫。( 非基本格成分) ( 6 9 ) 先生力s 彼i 二英帮老五畴丧教完允 彼k 英帮老五晴丧教之允。法先生茫。( 基本格成分) 先生力;彼汇五畴丧教完允法英语理。( 基本格成分) 先生力s 英帮老五畴丧教_ 之也力法彼茫。( 基本格成分) 先生力s 彼汇英器老教克允o i 主五畴丧芝。( 非基本格成分) 2 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果将“先生力;彼汇英语老教之7 i ;= o ;宣五晴丧苊”中的丧省略,变成“先 生力s 彼汇英藉老教之允乃法五畴拦”那么“五畴 的意思就由“五晴丧变为 “五畴5 二”,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都发生了变化。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土哆格。土哆格同丧格一样,对谓语来说几乎都是非 基本格成分,因此当上哆格处于焦点位置时,格助词也一定不能被省略。以在本 章丌头部分所举的支哆格的句子( 3 6 ) 为例: ( 7 0 ) 太郎力;次郎上畛背力;高i ,、。( 上哆格) 太郎) 6 ;背力s 高0 、o f 士次郎上哆苊。 如果将“太郎力;背力;高”o 主次郎支哆芝”中的支哆省略,变成“太郎力i 背 力s 高c 壹次郎芝”那么该句子就完全失去了原句的意思,说话人的意图也无法 得到判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a 回法b 茫 句式中格助词的省略主要 取决于格成分类型的这一结论,但是有几个原因会对格助词的省略造成影响。 i 由于句中其他成分的出现,导致本来的非基本格成分变成了基本格成分,或者 本来的基本格成分变成了非基本格成分。 当非基本格成分变成基本格成分时,原本不能省略的格助词就变得可以省略, 如上文中提到的岂格。在一般情况下,岂格成分处于焦点位置时,格助词岂是不 能够被省略的,但是如果句子中出现了“一籍汇”这样的成分,格助词就可以被 省略了;当基本格成分变成非基本格成分时,原本能够被省略的格助词就变得不 能省略,如上文中提到的力、6 格。在一般情况下,力、岛格成分处于焦点位置时, 格助词力、岛是可以被省略的,但是如果句子中出现了一个表示终点的成分,格助 词“力、岛 就必须被保留。 i i 由于谓语动词的原因,句中不同的基本格成分有时可以选择同类词汇,这时如 果句中有基本格成分处于焦点位置时格助词被省略,那么其他基本格成分处于焦 点位置时就会对其格助词的省略产生影响。 例如使用“貂介亨石这个动词时,必须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基本格成分有表 示“主体 的力s 格、“直接对象 的莅格和“间接对象 的i 二格。构成这三个基本 2 2 第三章半逻辑关系名词句 格成分的名词均为人名或者人物名词。当这些格成分同时出现在句中时,任何一 个处于焦点位置都可以将格助词省略。如; ( 7 1 ) 太郎力s 次郎老花子汇裙介l 允。 ( 7 2 ) 次郎老花子汇貂介l 尤刃法太郎茫。 ( 7 3 ) 太郎力;花子汇貂介l 赶。法次郎茫。 ( 7 4 ) 太郎力s 次郎啻貂介l 危。法花子苊。 但是当有的基本格成分省略而其他没有被省略的基本格成分处于焦点位置时, 如果这个没有被省略的基本格成分是;= 格、岂格、格、,格、力、岛格、丧格 和上哆格,格助词通常不容易被省略。如: ( 7 5 ) 轺介乙危。法太郎茫( 太郎力;貂介l 允) ( 7 6 ) 褶介l 危。法次郎茫。( 次郎之貂介l 允) ( 7 7 ) 貂介l 7 1 = 法花子汇苊。( 花子i = 貂介l 惫) i i i 由于说话人的表达意图,使可以省略的格助词被保留下来。这样的格助词都可 以被省略。如: ( 7 8 ) 汽卓力s 通。走。法山。下老苊。 汽牵力s 通。允法山。下圮。 ( 7 9 ) 勉强l 允。跛囡害鲔茫。 勉强l 危。眩因害鲔苊。 上面的格助词之所以可以保留是因为( 7 8 ) 句子有将“山。下”与其他场所( 比 如说“山上 ) 进行比较之意,( 7 9 ) 句子有强调“因害鳝 而排除其他地方的意 思等等( 渡部真一郎1 9 7 9 ) 。在格成分分裂句中,焦点位置可以被省略的格助词没 有被省略,几乎都是缘于这样的原因。 综上所述,关于格成分处于焦点位置时格助词被省略的条件以及影响省略的 原因,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格成分可以从意义作用上分为基本格成分和非基本格成分两格类型,其范围 可以根据格成分处于焦点位置时格助词被省略的情况来认定。 在格成分分裂句中,基本格成分处于焦点位置时格助词可以被省略,非基本 2 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格成分处于焦点位置时格助词必需保留。 影响分裂句焦点位置格助词省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基本格成分与非基 本格成分的互相转化;二是基本格成分的词汇选择与省略;三是说话人的表达意 图。 二、以名词+ 定构成谓语的非格成分分裂旬 以名词+ 芝构成谓语的非格成分分裂句要求句子的谓语部分必须为名词性而 且在句子中不担任格成分,因此此类分裂句也被称为“非格名词分裂句 。不充当 格成分的名词通常都是与“ 6 、“茫;寸”等副助词共同使用构成谓语成分的, 名词单独出现作为副词使用的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 8 0 ) 彼力;株金老末厶i ,、达血 土一回苊。 彼力s 株金老一回i 二掐达办。 三、以名词+ 苊构成谓语的间接成分分裂旬 在同语中定语名词分裂句、中心词分裂句和内部成分分裂句被合称为“间接 成分分裂句 。 1 “定语名词分裂句 把名词+ 苊构成谓语且谓语成分在从句中作定语的句子称之为“定语名词分裂 句”。如: ( 8 1 ) 拳统力;盗丧机 否5 宣立川少l ,一7 基地苊。 立川少r l 一少基地拳统力;盗丧机 否。 ( 8 2 ) 松下力s 灭水y 砂一 二栓o 定;壹r 弋于y 二罗夕l 一夕y 于一厶j 。 松下力;r :! 之z 三z2 :匕二之z 乏= 垒j 回灭水y 妒一k 投。 l ,、纪。 2 “中心词分裂句”。 把名词+ 苊构成谓语且谓语成分在从句中作定语中心词的句子称之为“中心词 分裂句”。如: ( 8 3 ) 巨人力s ”f 主p 尢投点中力、。 第三章半逻辑关系名词句 巨人乃占尢拯点力;l ,、l ,、( 力、) ( 8 4 ) 毒机l ,、桉。力s 哄i ,、 l ,、否。法弋乡圮。 毒扎l ,、拯乡力;哄v 、r l ,、否。 3 “内部成分分裂句 把名词+ 苊构成谓语且谓语成分在从句中是成分内部成分的句子称之为“内部 成分分裂句”。如: ( 8 5 ) 合格中否二七力;丧矿嗣遘v 、段o 、o 炫花子苊。 花子力;合格中否二岂力s 丧矿嗣遘l ,、拯l ,、。 ( 8 6 ) 兄 加乏) 手刁 哆封筒老私屯作乃弓岂思。恕。炫、友人力、b 封筒l 允。 友人力、岛。封筒老兄 力、岛、手作哆。封筒老私屯作乃弓芑思。定。 第二节半逻辑关系名词句的结构特点及多种含义 一、半逻辑关系名词句的结构特点 半逻辑关系名词句中,由提示助词“f 主 表示的主题是句子的前提部分,这 个部分表示已知的、旧的信息:主题以外的谓语部分是句子的焦点部分,这个部分 表示未知的、新的信息。谓语成分与主题的从句之间存在句法上的关系,并且能 够还原成一个普通的句子。 在第一章中已经提到过当“a = b ”时,“a 法b 茫 可以替换成“bf 主a 芝 的形式,但是当“a b 时,“a 法b 茫”不能替换成“b 法a 定”的形式,此 时“a 烛b 苊”与“b 力;a 烂 的意思相同。 即:私法社畏圮。社畏法私苊。 社是法私茫。= 私力;社畏拦。 由于半逻辑关系名词句属于“a b 的类型,所以“a 乃法b 苊”可以同 理替换成“b 力sa 苊。例如: ( 8 7 ) 本老就九否法林君扔否。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8 ) 林君力;本意藐尢否。 另外,在半逻辑关系的名词句中,由于句子的焦点在谓语部分,所以疑问词 也只能够出现在b 位置上。 二、半逻辑关系名词句的多种含义 分裂句是强调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广为使用的强调 句型,作为分裂句下位分支的半逻辑关系名词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语体意义。说 话人仅仅使用一句简单的半逻辑关系名词句就可以表达出所要强调的信息。除此 之外,半逻辑关系名词句还具有以下几种意义: 1 对比意义 半逻辑关系名词句中的中心成分除了有被强调的意义外,还含有较强的对比 意义。所以对于一般的半逻辑关系名词句,我们可以加入一个否定成分,与之形 成鲜明的对比。试比较: ( 8 9 ) 彼力s 邵o 哆l 允蜮君。立埸苊。 ( 9 0 ) 君答之烛顿”。彼力;邗9 哆l 走。炫君立埸拦。 ( 9 1 ) 君立埸苊。彼力掺o 哆l 允f 丧君。答之t 法桉i ,、。 通过上面的一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半逻辑关系名词句的对比意义就在于向 人们说明“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2 语境意义 一般来讲,半逻辑关系名词句有一强一弱两个中心。通常“力f 主 后面的部 分是最重要、也是要特别强调的信息。但有时在一定的语境下,最重要的信息并 不是“o ;宣 后面的部分。如: ( 9 2 ) 苎弓l 彼怒否二巴力s 分力、0 7 l = 力、。 一教充允;童彼苊支。 在上面这组例句中,“教之7 i ;= 是新信息,“彼 是已知的旧信息,尽管“彼 处在句子的焦点位置上,但是句子中要特殊强调的部分还是位于“乃敞 前的“教 灾定 。 第三章半逻辑关系名词句 这只是在特殊语境下的特殊情况,通常我们在研究这类句子时还是将“法” 后面的部分视为句子的焦点。 3 两个中心成分的半逻辑关系名词句 一般情况下,半逻辑关系名词句所要强调的中心成分只有一个。但有时半逻 辑关系名词句也可以存在两个中心成分。其成立条件是这两个并存的中心成分必 须同为修饰性状语( 一般是表示频率或持续的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 。如: ( 9 3 ) 私力始彩 彼汇会。危法三年前、中国茫。允。 在被强调的两个成分中,即使有一个不是修饰性状语,两个中心成分并存的 句子也是不成立的。如: ( 9 4 ) 冰私危岛汇会。危。泼山田塞凡、二二茫。 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笔者对半逻辑关系名词句进行了论述。从句法角度来看,半逻辑 关系名词句是分裂句的一类,它是由一般叙述句经历形变后生成的。从语义角度 来看,半逻辑关系名词旬有其强调的焦点,句子在逻辑上进行了再加工。因此, 半逻辑关系名词句的语义含义比较突出。从语用角度来看,半逻辑关系名词句的 产生离不开语境,其焦点位置会随语境发生改变,中心成分也不局限于一个。因 此,半逻辑关系名词句对语境的依赖性要高于全逻辑关系名词句。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非逻辑关系名词句 前两章我们研究的是结构为“af 童b 茫的名词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 会接触到其他几类句子。其中有的结构也为“a 法b 苊 ,但是a 与b 的意义毫 不相干;有的句子中a 与b 使用了相同的名词,变成了“a 法a 苊 的结构; 有些句子的成分甚至没有分化,仅由一个名词构成。这些句子的结构虽然各不相 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a 与b 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我们将这 样的句子统称为非逻辑关系名词句。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几类句子进行分析。 第一节鳗鱼句 一、研究现状 下面是两个人在饭店点餐时的一组会话: ( 9 5 ) i ;宣弓7 2 菩芝。 一i 莹 门:寸l 茫。 例句( 9 5 ) 的这组会话,既不属于上文中论述的“a = b ”的情况,也不属于 “a b ”的情况,我们很难将上面的两个句子解释成“我是鳗鱼、“我是寿司 , 说话人实际上要表达的是“我吃鳗鱼”、“我想吃寿司 等之意。 前面已经提到过三上章将“a 法b 芝 这一句型分成了三类,例句( 9 5 ) 同 “女市吝凡 主台所芝”“偻f 宣征茶苊”一样,都属于被称为“端折哆文 ( 省略句) 的第三类。此类名词句作为同语中最典型、最基本的句式存在已久,而且使用得 相当普遍。但是,关于这种句式的分析,现在还存在较多的争论。语法学家对此 类句子的研究大多是围绕着“苊”进行的,德田净( 1 9 3 6 ) 将“拦”解释成“从 动词( 徒勤嗣) ,山田孝雄( 1 9 0 8 ) 将“苊 纳入了存在词的范围,很多研究学 者将“芝 看作是“b e 动词,亚罩斯多德的逻辑学将像“茫”这样的判断助动 词称作“系词”。逻辑学中的“系词是连接主语名词和谓语名词之间的符号,这 种符号仅代表等同和包含两种关系。因此像“c 荽 黻弓教菩苊 这种形式的句子, 第四章非逻辑关系名词旬 在西方人看来是非常奇怪的。 报纸上曾登载过这样一则趣事。有一名大学生代表日本去美国参加体育比赛, 美国餐厅每天都为其提供肉菜,这位大学生非常想吃鱼,于是他就对餐厅的服务 员说:“i 锄af i s h 。结果闹出了笑话。因为在日本人学习英语时,就是被告知“锄” 相当于日语的“圮”和“中 。像“l 悖弓桉荸定”、“ 荽 法 丸蒜岛苊 这样的句子,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想吃鱼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地 说“ 黻焦尤,o 但是这句话却不能够替换成英语的“i 锄af i s h ”。在r 本有很 多语法学家试图将“圮 作为“系词”进行研究,但是“茫”在西方的语法框架 中,是很难加以说明的。 在同本国内外的语法学家中,对此类句子研究最深入的可以说是奥滓敬一 郎。奥津敬一郎在他的一本日语语法研究专著承夕八夕于洋少文法中,对 此类句子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由此语法学界广泛地称这类句子为鳗鱼句。可以说 目前几乎所有研究学者对鳗鱼句的研究都是围绕着奥津敬一郎的研究进行的。 鳗鱼旬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所有语法学家都在探讨的问题,也是相互之 间争论的中心问题。在此问题上,奥津敬一郎主张“谓语替代说”。单以“i f 宣 弓经菩茫这句话为例,根据场景的不同,可以做不同的解释。如“ 荽 法弓投 菩力s 食八走l ,、 、“ 要 法弓拯善老注文中否”、“ 婪 法l 弓敬苫老钓否”、“ 眩 弓拴善老食八允 拯b 、”等等。奥津敬一郎认为,以上的各个句子中,都含有相 同的部分“i 荽 法弓换菩”,只是谓语部分都被替换成了“圮 。如下表所示: f 浊弓投菩尤 浊弓拯菩力s 食八定 f 莹 法弓投菩意注文寸否 莹 黻弓桉菩意钓否 莹 眩弓拯善卺食八赶 栓 奥津敬一郎还指出,能被“定 替代的部分是谓语,因为时、体、念等不包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含在被“苊替代的部分中,因此它们不是谓语。奥津敬一郎将“食人为 “食八 汜”“芝”“茫。允”分别分析成t a b e m ,t a b e t a ,d a ,d a t t a ,这样句子的谓语部分就 分别变成了: ( 9 6 ) ( 莹 c 主弓按苔老t a b e m ;董 f j = 弓经苫 d - a ;荽 ;主昨日弓段菩老 t a b e t a f 善 旧:昨日弓7 全苫d a t t a 奥津敬一郎的“谓语替代说确实很有说服力,但是也有无法解释的不足。 首先,从替代这一点上来说,“谓语替代说 是缺乏根据的。以“ 荽 ;主 山 田苊这句话为例,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拦 替代了动词“i ,、弓,o ( 9 7 ) i 莹 门:山田七i ,、弓。 ;莹 法山田 拦。 这样一来,连全逻辑关系名词句也变成了鳗鱼句的一种,根本无法体现出其 特殊性。 其次,“谓语替代说 无法解释“茫 如何代替“茫9 惫 的问题。 在面对“君法昨日何兹食八危 这一提问时,我们通常会回答“昨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