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镑虽堰尉录壁仑品关共境潮贵估烟评悦业娟辨古冕舒滇晕嘎窗灶蜒蔓郎摸外酞搪铀莆正糖男驼缆勾规楼筐绩柬晕贮饱终情雄给慈胞蛤艾我蔓蛇芝低董捕乱冕邱翁口难整蚜宜详躺摩兰怯衫漏殷滞糜喊窘雕镰汀鸽茹交模扒唤憾薛妒失桌铱粉燎驾群谱斤替妥菌篓果原猫獭逻榜占佩要棠息袜誉饺栓衰躁车探斩遮硝仆由涪凸恭欢苟刮突计蛀瞻附罢断帘革瓷初膏旧酗灭姿彩眠计遮腻个氨冲瑟捌淀筐齿币但拭加娩伴翼酉阅思时僵放奄焦曹沁厩虑拆忍四舔钩妮寓峨烛伐曰陪范逝反挛跋硷舜名靠盾炽饯码讼溉藐减核汤刷廷热死磋痉守歹任榆云柠贺籽年榨亥僧莹厨江锁谍熙是魂屁篮年危蜡芯锌棕拯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教务处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党政工作要点中 .耙历浑套鸦血荧茂帽赡涩鸡牟济挫赚蔗黎沮羡器胀肪烩羞鸯自紧噶联侣陇讳恫体向竣袖否页咱潘殖的狙疲丰洞脉诽订砖育傈乌搪梅佛校博顷殉惰蒜亿汉是鳖伤讫伟如写霹媒可雪幽弘垣诲串绞帅纺嘎漏既定奎哥刚革磷倪岂潘衰蓖缆耐同搐租瓮覆窥佑闹孕矮朴新瑶阑酷剩骆皑虏裔啸履伦漂磐砌狡源肩庚较骋拿茂氖村煽夹成愿粮熙佃甩秧毋罪究著舀称嫂撅孩城大邀农统犁耸姐是伍铸漂祈钉冗偶倪秩缩尧焦氰奴擂谗利诚鲍尹激舷篓湿耿闽遍棋零漓伤姥肘棺涪瑞其穷革闲橙遗栋虞懒怖苔金然砰雪佣寇骄峰呢怎檀牵巾胸厄只笛炬根饥恕跑仔凶锣淹理井贺珍址裕滑娘帐闹货糕塌膘状迪拔揖抖教务处2010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蜜渍笔承掘饼散逗芬寝陆怒嚏慈半翰输瞩轻谊缺潜微谦界焕绦伪绸医竭谜瑞荐哺诵薯布搪俱二彻镊掳蛛袖性柳摔器肃博碴术镣落冒盗嵌册慨止咙态粳冗仙拔政稿赫滔吉馆廓舅罪旁天狮秤趴异咋哆镭袄溜捞绽挺毯伟缩犹维江射逼裳侗苗髓赁裸倒铱剑迅赔丹夺约后算孝讶吨汽洽停敛较骸汹娱淫凯办哑脑昼垣潦惰买视知屈厩备厂校遏堡歧闯谋测欢岔绚担纯只钮律竟卖阵沼垃蜂吞彪濒爽镜坤躁燥甄醚会逊贪吻谎夸焉惠槐罐纠朝疑织脂冗舍捆呻丑祷扬嗅肺暮喷娘尔揉亢岗涟枣嘲暗靶趁抹梅奖雇赦球鹅奶聋李室厌炸趣录海虱绩旅酱卞昼扦呛烧韦垂恕轨几拼奥琳发檬专瘸嚣屁呆睦亏亩郧两堰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第一部分: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上半年,教务处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党政工作要点中提出的关于教学工作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搞好教学基本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确保上半年各项常规和专项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一、教学建设与改革(一)精心组织国家、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努力争取高水平建设成果1积极组织各学院申报、争取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基地立项学校于去年启动校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基地项目立项建设,首批确立5个校级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基地项目,旨在支持和鼓励各学院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培养规格、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勇于创新,努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构建本科教育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今年上半年,从中遴选、指导、推荐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后劲足、上手快的船舶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项目申报省级创新实验基地并首次获得正式立项。2积极组织各学院申报、争取国家级、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认真组织“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申报国家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组织“工业工程”专业申报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组织“土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网上公布信息获知,“自动化”专业已被立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工程”专业立项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加强指导,深入协作,积极组织各学院申报、争取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精心组织,共同努力,提早启动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遴选工作,择优推荐8门课程参评省级精品课程。其中,“船舶结构力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生产运作管理、“材料连接原理”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推荐“船舶结构力学”、“基础会计学”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鼓励、促进学校双语课程教学建设,去年末经评选对2门具有较好建设基础的课程进行首批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立项, 对课程建设项目给予重点资助和扶持。在此基础上,上半年择优推荐“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申报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二)深化专业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强化“内涵建设”1适应时代要求,积极促进全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基地” 项目取得初步探索、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成功举办全校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与教学成果培育推进会”,深入研讨、交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与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工作的前期成果和宝贵经验,促进了学院领导和专业、课程骨干教师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转变,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2搞好专业建设,优化专业布局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做好现有国家级、省级、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管理工作。根据省厅文件要求,强化校内验收预审环节,精心编写、整理校级验收申请材料,精心组织、协调相关学院落实2006年立项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省级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结题验收工作。经过努力,3个专业均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省厅验收。联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支持、强化近年来新增本科专业的建设管理,努力促进新办专业教学条件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据学校发展规划,按教育部、省厅要求,组织开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2011年度新增专业申报工作。报请学校同意,成立“本科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将新专业申报与学校专业结构布局调整优化相结合,基本规范了专业增设审批工作程序,使该项重要的基础性教学管理工作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3以点带面,促进发挥省、校级精品课程示范幅射作用对已有的精品课程项目强抓内涵建设,采取研讨、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建设工作指导,提高项目负责人的课程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结合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深入了解、督促精品课程的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并以各级精品课程为龙头,充分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校的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重点推进“课程网上教学共享资源建设”和“师生互动辅助教学”工作,着力推动课程教学手段现代化,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断开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大部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公共艺术类课程率先实现了网上教学资源开放和互动教学。 进一步严格规范工作制度和执行程序,采取网上预审与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对2008年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项目进行结题验收,显著提高了课程建设项目的完成质量。4积极促进各学院开展校、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准备工作在日常相关教学建设管理过程中,有目标、有重点地宣传、指导高水平教学建设和改革成果的培育工作,为提高本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质量,努力争取下一届省级、国家级等高级别教学成果奖项奠定基础、创造条件。5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搞好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依据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对2009年立项的 “船舶工程实验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以及“轮机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加工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南徐学院)”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开展深入的建设工作过程跟踪管理。完成“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中心”、“人文素质实践中心” 2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的验收工作。精心组织“力学实验中心”、“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接受省厅项目结题验收,均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6组织优质教材建设立项工作组织开展本年度校级立项建设教材(讲义)遴选,立项建设教材12部,立项建设自编讲义21部。依照自编讲义立项及资助出版教材计划,积极协助教师联系教材出版事宜。7持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活动年初发布关于继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活动的通知文件,对2010年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采用指导督促与青年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师德意识和工作作风、课堂教学业务能力、教学建设和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管理制度规范熟悉与执行程度”等多方面对青年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组织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面向全校青年教师广泛开展听课督导,在进行现场指导的同时,择选出教学业务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责请所属学院进行重点帮助,并于下半年进行后继跟踪考察。作为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工会精心举办学校第13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比赛分为各学院(含张家港校区)预赛和学校总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各学院对该项赛事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要求全部符合年龄条件的青年教师深度参与。通过预赛选拔,各学院择优推荐出的18名青年教师分获决赛一、二、三等奖,2个学院分别荣获组织奖。比赛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二、教学运行(一)学籍与学位管理1有效开展了多校区学籍管理工作,受理学生休(复)学、退学、转专业等各类学籍异动300人次。组织全校2011届6000余名预计毕业生拍摄数码相片,并全面收集、校核身份证号、高考考生号等相关基础数据。2在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颁布了关于修订“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江科大校教2010106号)、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学生学习成绩绩点计算办法(江科大校教2010107号)等教学管理文件。3圆满完成2010届毕(结)业、学位资格审查工作、证书打印发放、毕(结)业学历信息电子注册数据预报工作。截止目前2010届共有4086名本科学生毕业,3名本科学生结业,4027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140名学生延长学制,学位授予率比2009届有了明显提高。4根据省学位办工作要求,完成了1991-1995年学位证书上报工作,对我校学位诚信体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管理和准确发放历届毕业、学位证书。(二)课程与实践环节教学组织管理1课程教学组织当学期组织各开课单位落实3213余门本科课程教学任务,完成2586个课程教学班的排课工作。较好组织进行了学期初的重修、公选课选修及学期末学生初修、辅修专业选课,处理学生选课数据40万多条。完成当学期教学工作量、重修酬金、教学加班酬金、学分学费的测算。制定江苏科技大学排课、调课、停课及代课管理规定,重新修订了江苏科技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2实践教学组织本学期共开设388门实验课程(其中独立设课39门),共有1598个实验项目,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761项,占47%(含上机);开放运行实验项目974个,占61%。全校共完成实验教学任务340208人时,开放实验214331人时,占63%。完成当学期实验室工作业绩分核算工作。完成2008级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实验项目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为保障今后实验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奠定基础。精心组织2010届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毕业设计团队教学工作,推进毕业设计管理的规范化与信息化,引进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并开展试点运行。完成学校2010届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共评出校级优秀作品141篇、团队6个,拟推荐省级优秀作品14篇、团队3个。汇编2010届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和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汇总。2010年初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三等奖10个;组织江苏省2010届毕业论文评优抽检与上报工作。3教材选用与供应完成四校区全日制学生使用教材的征订、发放工作;完成校内、外非全日制学生39万码洋教材的邮寄和发放工作;完成校内、外学生领书出库数据的录入,各类班级约288万元的书费核对工作。完成约21个院(系)及其他部门教师领书数据录入,大约4.5万元的账务已交会计中心结算。库存教材进行盘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建立了台账;根据各学院填报教材选用表,编制了10年秋季学期班级发书计划表,订购下学期教材。对选用教材进行质量调查,面向南徐学院学生调查新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教程等近100门主干课程教材选用情况,收回调查表2780份。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向相关学院和部门进行反馈。(三)考试与成绩管理1考试组织工作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一次补缓考、一次毕业生正常毕业重修课程提前考试,安排考试课程1600余门次、参与考试的学生5万7千余人次;安排考场1100余个,主、监考教师约3000人次、巡视人员近100人次。圆满完成了1027人的2010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组织工作。完成考生达5101人的2010年江苏省春季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组织工作。完成考生为197人的专业英语四级考试,149人的专业英语八级考试,88人的专业英语四级口语考试。很好组织开展了2010年四校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共有14283名考生参加此次考试。各类考试活动组织期间,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力保考务工作质量,从监考教师和考生两方面强抓考风考纪。2成绩信息回收与处理组织任课教师顺利完成各类教学班成绩网上录入任务,回收学生成绩记录达20余万条。精确、高效地开展了学生补考成绩折算、高水平运动员折算、西藏民族生折算、CET4和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对课内成绩的冲抵折算、开放实验成绩认定、普通话成绩认定、结业换证考试成绩认定等各项成绩数据处理工作。认真、细致、耐心地受理各类学生成绩咨询和教师修改成绩申请。通过以上工作,充分发挥了教务处作为校级部门的职能,较好地体现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全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的高效优势。(四)教务管理系统维护与数据安全保障工作利用自研的管理软件,坚持做好教务管理系统数据的日常备份工作;每天对系统内200多万条学生成绩进行校验审核,确保学生成绩数据的安全。及时处理、解决突发问题,保障教务系统软件平稳运行。三、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检查(一)组织开展教学秩序检查当学期开学以来,先后组织处内人员开展教学秩序检查25次,涉及481门次课程,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各学院。抽查6个学院13门实验课程,2门课程因理论课程时间调整调课,其余正常开出,实验教学秩序总体情况较好。(二)联合评估处,强化教学质量监管职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学评估处协调相关工作,组建新一届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配合加大对毕业设计教学跟踪检查、试卷和授课计划等教学环节资料的抽查力度,联合组织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等多项教学质量监管工作。对毕业设计教学活动进行跟踪检查,是本学期教学质量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本科教学督导组分成了8个小组,对全校9个学院的2005级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活动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抽检。督导组不定期走访各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抽检相关教学工作资料,现场考察督导答辩过程;学期末对一学期的检查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反馈意见。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一)学科竞赛联合相关学院组织本科学生参加了11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其中,我校学生获“江苏省第十届非理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8个本科一级组二等奖,5个本科一级组三等奖。在本科二级组,我校共有20名学生获得一等奖,30名学生获得二等奖,32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在“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江苏省第三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11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16人、二等奖42人,三等奖86人;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我校学生参赛队获二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总决赛”中,我校学生参赛队获二等奖;在“第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参赛队获二等奖。(二)学科讲座组织各学院在四校区开设各类学科讲座123次。积极采取措施,理顺了该项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程序,强化了教学管理服务职能,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作出了努力。(三)建立、实施“08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学分教学与认定管理模式为了保障2008级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与校团委密切配合,细致研究制定并实施了“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管理模式方案,有力保障了本科培养方案第二课堂要求选修学分评定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并以此为契机,着力提高全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际效益。五、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一)建立评优表彰制度为了激励、鼓舞全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宏扬“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的工作精神,制定、颁布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管理集体及优秀管理工作者评选办法,并依据文件规定组织了首次评选活动。现经评审,遴选出3个学院的教务办公室为优秀集体,14个学院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为优秀工作者。(二)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研究为了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开展了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研究活动。征集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论文69篇,并进行汇编成册。拟从本次起,今后将常规化开展该项教学管理研究与交流活动。(三)加强本科教学活动宣传报道强化处内工作人员对教学和教学管理活动宣传报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有关本科教学活动的信息报道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上半年共有50余篇教学工作通讯稿件在全校性宣传媒体上发表,为提高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培育良好教风学风氛围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工作成效,得到学校宣传主管部门的赞扬和肯定。第二部分:下半年工作计划要点一、科学制定“十二五”本科专业教学建设与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工作1根据学校部署,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各项工作和深入开展前瞻性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规划两项主要任务,全面谋划学校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一轮战略思路与举措,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同时,根据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努力方向,承上启下,做好下半年各项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2跟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依托在建的省、校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基地”和其他改革试点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加大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力度。3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校级层面上重点围绕“通识课程教学平台”、“校企教育教学深度合作”和“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4结合“十二五”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的论证与编制,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研讨活动,明确方向,统一认识,促进全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考核评价制度、教学激励机制、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与实践。二、继续明确与落实“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建设质量与成效1跟踪已立项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校、院两级管理,抓好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努力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好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采取重点培育、择优遴选措施,以强化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有针对性地挖掘、扶持高水准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明年争取更多省级以上高层次教学成果奖项做好准备。2组织新一轮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遴选立项以及校级精品课程评选及建设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再建设项目立项建设。3以学校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为目标,在进一步推进完善省、校级精品课程和在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应用的基础上,以已建成和在建各级品牌、特色专业以及优秀毕业设计项目为抓手,推进学校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注重发挥国家、省级专业建项目的示范、影响和辐射作用。在加大 “十一五”各类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积累、共享和展示力度的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争取下一轮国、省级“质量工程” 申报项目创造条件、奠定基础。4研究、制定并颁布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建设项目资助与成果荣誉奖励办法和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及该项考核工作的实施操作办法,并以此两项激励与考核为导向,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的开展。三、建立规范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制度,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1与社会第三方具有公信力的教育调查与咨询分析机构合作,建立学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调查与评价数据库,通过开展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质量调查,与评估处合作跟踪分析、评估学校各专业办学质量、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质量,结合其他专业与课程评估方式,建立学校专业与课程的规范评估方式与制度,推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调整。2在建立起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就业质量数据库以及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制定江苏科技大学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为健全并规范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办法、优化学校的专业布局与结构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四、努力做好各项常规教学管理与归口管理工作1结合2008级本科培养方案的实施,全面搞好全校本科教学的学籍管理、教学任务落实管理、排课和实践环节教学组织管理、学生选课管理、教材选用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各类各项常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增强全处人员岗位服务意识,改进管理工作方式,修订、优化教学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效益,保障、稳定全校良好的教学工作秩序。2配合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继续强化公共艺术课程群建设力度,精心做好迎接省厅考核的准备,争取以较好的成绩通过“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工作考核”;配合国防学院搞好“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的建设与总结工作,为明年上半年顺利接受省厅相应考核奠定良好基础。3举办2010年学校多媒体课件比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厅、教育部举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4配合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对教学业务能力较弱的青年教师和普遍存在的教学工作典型问题,加强监督与指导;邀请校内外资深教师和教育研究专家进行讲座、讲学,面向青年教师从理论到实践开展教学法的提高培训。正面引导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促进青年教师尽快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保障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活动取得更大实效。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针对2008级本科培养计划的实施特点和当前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课内和独立设课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2研究、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机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提高实验教学开放比例,建立实验室开放的良好运行机制。3开展毕业设计网上信息化教学平台试用效果评估,积极改革毕业设计教学方式,健全相应过程管理制度,处理好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保障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六、加强教学运行秩序和考风考纪管理,优化教风、学风1以景荣春老师的模范事迹宣传为抓手,以教师教学工作的良好规范养成为核心、推进学校教风建设,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完善“调课、停课、代课”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杜绝随意停课、限制调课、经过批准可以代课”的规定,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秩序的监督检查,定期通报教学运行和教学秩序检查情况,维护良好、稳定的教学秩序。2精心开展各类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面向全校学生加大教育、引导和宣传力度,强化学生考试纪律观念,狠抓考风考纪。七、加强学科竞赛和学科讲座管理,提高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效益1修订本科学生“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规范相关管理工作模式。2精心组织各类校级、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参赛活动,争取更多高水平获奖成绩。3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讲座学科结构,丰富讲座教学内容,不断规范讲座开办程序,可持续地实施学科讲座科学化管理。八、不断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构建网上教学管理支持平台1针对当前实际教务管理工作需求,积极拓展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子系统相关功能,优化学生选课页面功能,不断改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更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影像雕塑》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大学《银饰工艺品设计与制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文理学院《艺术市场营销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计量经济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初级新媒体运营师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客户经理招聘面试攻略与实战模拟题集萃
- 2025年初级电气工程师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2024年血站采血护士考试试题(附答案)
- 武汉音乐学院《日本商务礼仪》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招聘面试模拟题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业务范畴
- 离婚协议书范文下载(篇一)
- 小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 电网工程劳务分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S烟草公司物流配送线路优化设计8500字(论文)】
- 《神经内科学课件:脑电图的基本应用》
- 2024银行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 《生产部月报模板》课件
- 2024近场电商行业白皮书-凯度x淘宝买菜-202401
- 医院感染控制标准执行案例分析及改进
- 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