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长.docx_第1页
冬至夜长.docx_第2页
冬至夜长.docx_第3页
冬至夜长.docx_第4页
冬至夜长.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至夜长【篇一: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和习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写于804年(贞元二十年)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33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12月22日或23日。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义。而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注释 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作品赏析 题解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12月21日至23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句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这一句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采用虚写的手法,在静夜中,抱膝坐在孤灯前,想象着和亲友一起欢度佳节的情景。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恨。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语颇直。“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使用白描,情感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评解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却运用反向落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以直率质朴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邯郸客店里孤独过节的情形,抒写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大意是这样的:我今夜投宿在邯郸驿站里,正值冬至这一天,灯前抱膝而坐形影相吊。我想家人或许也是这样坐到深夜,谈论着我这个瓢泊在外的人。 该诗共四句,首句交待时间:冬至日,地点:邯郸的客店里。由于冬至日是唐朝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第二句交待了在客店过节的情形,双手抱膝,枯坐在灯下,只有形与影相随,孤独难耐。“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此时,作者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总之,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足见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 【考场链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高考全国卷2)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篇二:牛民吉第五课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第二讲地球运动 高三一轮复习) 第五课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枣庄八中北校 牛民吉 【课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讲练结合,探究导学 【教具】多媒体ppt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判断、变化及计算 自主学习 1、如何判断日照图上的昼夜长短、分布和特殊点? 诱导点拨 赤道上的点(昼夜平分点); 极昼(夜)区的点(极昼点或极夜点); 晨昏线与等分经线的交 点,此点亦为日出点或日落点。 可利用日照图上其它信息求出该点的时间,便可求出该点所在纬线的昼夜长短。 例题1 求图中c点所在纬线的昼夜长短? 分析点拨 据图中信息(自转方向与晨昏线状况)知c点位于晨线上,则可依据赤道上晨点(地方时为6点)所在经线与c点所在经线之间的地方时差值(3小时)推知c点此时为9点,则c点上午时间为3小时,c点白昼时间为6小时,夜长为18小时。 例题2 求图中d点所在纬线的昼夜长短? 分析点拨 据图中信息知d点位于晨线上,则可依据赤道上晨点所在经线与d点所在经线之间的地方时差值(2小时)推知d点此时为8点,则d点上午时间为4小时,d点白昼时间为8小时,夜长为16小时。 自主学习2、与同学一起探究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例题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c。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 地,理由是。 例题4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时) 下图,回答(1)(3)题。 (1abcd (2)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 bc副热带高压带 d(3)8月23日,的昼长约为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日 答案:b d c。 自主学习二、如何理解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之间的关系? 诱导点拨 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某地的正午(地方时12点)为白天的中点,上午与下午等长,均为昼长的一半。那么可以在只知某地日出地方时或日落地方时的情况下,便可求得该地的昼长和夜长。通过下面太阳日运动图可知: 19 18 16 12 12 12 昼长14小时 昼长12小时 昼长8小时 若某地日出地方时早于6点或日落地方时晚于18点,则该地昼长夜短;若某地日出地方时晚于6点或日落地方时早于18点,则该地昼短夜长。例如:某地地方时4点30分日出,则可以判断:日落为19点30分,昼长15小时,夜长9小时。 详见市编资料p29页,多媒体资料详见附件课件。 【资源拓展】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如何认识日照图上的昼夜长短、分布和特殊点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3、昼夜长短的计算 4、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完成总复习“随堂检测”和“分层作业”中的作业,将重点题目、难题和错题汇总以便讲评。 【课后反思】 【预习作业】根据市编资料,预习第6课关照图的判读,将方法突破、方法点拨完成自主学习。【篇三:试论奇门遁甲术的六个特点和八种规律】 试论奇门遁甲术的六个特点和八种规律 奇门遁甲术在清代官篡的四库图书提要肯定说:“(遁甲)实乃乾凿度太乙行九宫之法也,于诸数术中,最有理致。”不但清人说遁甲是最高层次的预测术,现代实践也证明了它在预测方面是最高层次的预测术。科学认为只有具有客观性、重复性、测量性才能称得上科学的模型,奇门遁甲模型就具备这三性,一定的时间必然反映一定的空间内容。奇门遁甲是一个时空数理模型,仔细研究一下它的构成,不难看出它就是一个系统论的模型,奇门遁甲模型把一个物体或事物分为九宫,看成是一个整体或全局,九个宫每一个宫又可为单元或局部,而每一个宫内的符号又为元素或因子。按照事物的规律“一事物与它事物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奇门遁甲中每一个符号可能都发挥着作用,只是我们还没完全认识到罢了。方的状态和实力,不去运筹,必会失败,而运筹学在奇门中的应用,彰显出了帝王之学神奇的力量。 奇门遁甲中事物在时间、空间和数理中的运行规律是系统论在古代朴素的运用,更是奇门六十四个符号整体代表意义在预测中灵活的运转,赋予各自符号的任务,运用时空数理的分析方法进行预测,简单说奇门遁甲就是时空符号的系统论。 奇门遁甲模型有一整套系统的代入符号,借助模型中的符号进行分析,可以寻找到事物的规律性。北大于希贤教授讲:“凡是能建立数理模型的知识,它一定是科学的。”而科学的知识是能够重复的。我认为从以下六点可以看出: 第一、它是以时间、空间、数理三大要素构成的模型。 这个模型的架构是多维的、立体的、运动的。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时间中有空间和数理,空间中有时间和数理,数理既是时间也是空间。其预测原理是从时间切入,以九宫为空间框架,装入八卦、九星、八门、八神、天干、地支等符号内容,根据节气、干支定局、布局,组成奇门遁甲格局,分析千变万化的信息。 遁甲模型依洛书而建,九宫纵横及对角的和均为十五,模型用数显示了宇宙的均衡性和相对稳定的的秩序。宇宙间任何事物均衡了才能相对稳定,稳定了才能形成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规律,没有规律则无法认识事物,更无法预测事物发展变化。该模型的符号都是有规律的,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这个模型既可以对万事万物进行预测,又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决策和从事各种活动。 第二,它是一个宇宙全息模型。 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于1985年创立了“生物全息论”,进而发展为宇宙全息论,该理论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文化的普遍法则。这一理论认为:全息系统与全息单位、全息元素之间存在着全息关系,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是全息的。如:一根人的头发写有该人的全部信息;又如:一头牛的单细胞可以克隆出一头牛来。实践证明,奇门遁甲模型就是一个宇宙全息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全息系统,该系统中的九宫分别为全息单位,宫中的每一个符号又是全息单位中的全息元素。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存在着全息关系。实际操作中,从奇门遁甲模型中的相关符号、相关单位可以反映出整个系统的信息,所以,奇门遁甲是一个能够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模型。 第三,它是一个代入模型。 模型就如代数式一样,用奇门模型中事物代表符号进行分析,便可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测官司,奇门遁甲规定:值符代表原告,天乙代表被告,开门代表法官等,根据他们空间的五行生克状态,就可以预测胜败。通俗地说就是把符号人格化,把代表各类的人和事换成符号,然后按照奇门遁甲的时空规律把这些符号放在模型的各个不同位置,再进行旺衰生克分析,则可得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它是一个系统论的模型,模型的整体反映了事物的全局状况,九宫反映了局部状况,而每一宫中的符号又是最小的元素。这样的模型由全局局部元素所构成,形成了一个符号系统。根据符号的旺相休囚、五行生克、代表的含义,既能了解求测人以前,还看出求测人现状,更可以了解指导求测人遇事所采取的策略及风水状况。奇门遁甲模型会以符号吉凶的形式显现出来,并能指导人们如何趋吉避凶。 第五,它是一个运筹学的模型,模型可以帮助求测人运筹行动策略。往往遇事是能做还是不能做,比如投资是利大,还是骗局;应该进攻还是防守,通过模型应该进则进,应该退则退,让模型符号告诉我们怎样做才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第六,它是一个体现宇宙运动规律的模型。周易的核心就是阴阳、,模型不但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信息,还能反映出求测者的风水吉凶规律。不管什么事物,其运行规律是不能改变的,如;人可以活100多岁,但活不过200岁;小狗能活10几岁,但活不过30年,地球围着太阳转,这就是自然规律,人的命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内因外因素缺一不可。 模型含有事物的八大规律,即阴阳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运动规律、阴阳互含规律、量变到质变规律、物极必反规律、波浪式前进规律和周期规律。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奇门遁甲模型是可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模型。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八大规律: 第一种规律是阴阳规律,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联系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中万物变化现象的刚、柔、动、静的性质与作用。阴阳是事物的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比如说男为阳、女为阴;领导为阳、员工为阴;房子有阳面有阴面,数字有奇数偶数,电池有正极负极,态度积极为阳,消极为阴。奇门遁甲模型分阴阳,九个宫阴阳各占一半,每宫符号属性也分阴阳。阴阳是物质的本质。 第二种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的,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例如正常的家庭有男有女,才组成了家庭。按照周易的理论,任何事物都是孤阳不长,孤阴不生,任何事物要想繁衍发展,阴阳必须统一到一起。奇门遁甲模型九个宫阴阳符号各半,由对立的阴阳属性符号组成各自的系统,缺一不可。如天干的符号分阴阳,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组成天干系统。 第三种规律是运动规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物质世界里,钢铁、玻璃、地面貌似不动,但它们实质都是在运动的,它们的内部结构都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里电子围绕着质子高速运转,永不停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奇门遁甲模型是时空模型,两小时变换一局,宫中的所有符号也随之变动。一年可演变4320局。因此,它是有规律运动的模型。 第四种规律是普遍联系规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存在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花草的生存与生长是受土地、水和阳光影响的。又比如,一个人的任何决策都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发展。这就是易经中具有丰富普遍联系的思想。易经中关于联系的观点反映了人们对于当时的自然和社会中处于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