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一历史9月质量检测试题人民版.doc_第1页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一历史9月质量检测试题人民版.doc_第2页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一历史9月质量检测试题人民版.doc_第3页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一历史9月质量检测试题人民版.doc_第4页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一历史9月质量检测试题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阳场口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2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c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皇帝制 分封制 宗法制 郡县制a b c d4.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 b. 周王大夫士卿c周王诸侯士大夫 d.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 b. 鲁国国君 c. 卿大夫 d. 士6.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c.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7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制鼎工艺水平提高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8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的废除 b宗法制的消亡 c刺史制的建立 d内阁制的形成9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10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11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秦朝皇印为玉玺 b.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c.玉玺为皇帝独用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2 “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a芍陂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13. 韦伯说中国在“长达12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的社会地位概由其官职决定,而不是由其财富决定。而获得做官资格的又是由其所受的教育决定”。形成这种局面的制度保障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4“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朝开始设立三省作为中央机构 b唐朝的三省分别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 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d明朝以军机处取代中书省的职能15右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 b. c. d.16隋唐的三省六部,这一制度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c有利于人才的选用,保证了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高17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郡、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18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 汉代“内朝”的形成 唐代“三省”的设置 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a b d19.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20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a军机处 b内阁 c参议院 d中朝21.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2.江苏南京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23.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4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 b地方个行省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大都25元朝时期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是 a四川行省 b中书省 c宣政院 d青海行省26.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27.鸦片战争首先打开了中国大门,较为明显的体现在a. 战争失败 b. 割让香港岛 c. 对英赔款 d. 开放通商口岸28.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29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是a.宁波 b.温州 c.杭州 d.苏州30“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 “礼物”是a火烧园明园 b割占台湾岛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31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32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并允许帝国主义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b.保护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d.进行传教活动33.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正确表述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4.最能反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特点的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c、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d、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35某同学想做一个台湾人民反割台湾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参考资料中,与这一课题无关的是a.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 b.光绪皇帝为褒奖邓世昌而亲笔撰写的祭文c.参加徐骧义军的骨干名单 d.1895年日本近卫师团关于台湾伤亡的报告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36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4分)37“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38材料一:材料二: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请回答:(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3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4分)(3)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2分)(4)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属于哪一类? (1分)场口中学2013年9月教学质量检测座位高一历史答题卷题 号选择题解答题总 分得 分一、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36(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4分)37阅读下列材料:(10分)(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38(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3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4分)(3)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2分)(4)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