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自然地理【位置 面积】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4%。省会为济南市。【地形 地貌】 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全省最高点。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全省陆地最低处。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平原占55%,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其他占7.8%。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属鲁中南山丘区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组成;属胶东丘陵区者,由花岗岩组成。绝对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等。【河流 湖泊】 山东水系比较发达,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干流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其中在山东入海的有300多条。这些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湖相连,南北长122.6公里,东西宽522.8公里,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南四湖容纳鲁、苏、豫、皖4省8地区的汇水,入湖河流40多条,流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加之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兼有航运、灌溉、防洪、排涝、养殖之利。北五湖自北而南为东平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马场湖,其中以东平湖最大,湖区总面积627平方公里,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麻大湖、白云湖、青沙湖等。【海岸 海域】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北自无棣县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的绣针河口,全长3024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300平方公里,两项共16300平方公里,为全省陆地面积的10.4%,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有可为。全省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近海海域中,有天然港湾20余处,散布着299个岛屿,总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平方公里。【气候】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全年无霜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全省光照资源充足,光照时数年均2290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省内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储量金199.1吨、煤5433.8万吨、铁矿石5.2亿吨。省外合作开发成果显著,在山东地域外累计取得探矿权209个。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省共淘汰钢铁产能212万吨,水泥熟料1510万吨,焦炭47万吨,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193.3万千瓦。重点考核的千户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470.8万吨标准煤;千户重点企业的4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93.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力度不断加大。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9.7万千瓦,增长1.4倍;风力发电12.0亿千瓦时,增长1.2倍。建设领域节能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62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1800万平方米。列入国家首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4个。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节能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94%。新型墙材生产量330亿块标砖,占墙材生产总量的80%;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型墙材应用量占墙材应用总量的96%。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水污染物减排项目334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253个。全省削减化学需氧量3.16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0.17万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67%和 6.01%。全省104个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18.1%,氨氮平均浓度下降29.7%。新增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命名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44个。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2658起、死亡人数503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8%和9.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5人,下降16.7%。其中,煤矿百万吨死亡0.04人,下降52.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死亡0.87人,下降5.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78人,下降13.4%。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根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出生人口110.4万人,出生率11.70;死亡人口57.4万人,死亡率6.08;自然增长率5.62。年末常住人口9470.3万人。其中,0-14岁人口1485.8万人,占总人口的15.7%;15-64岁人口6996.6万人,占73.9%;65岁及以上人口987.7万人,占10.4%。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78元,比上年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人均财产性收入413元,增长19.0%;人均转移性收入3559元,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013元,增长9.1%,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954元,增长6.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降低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8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表7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消费品名称单位数量消费品名称单位数量钢琴架3.4摄像机架9.7微波炉台50.6照相机架52.8电冰箱台100.9空调器台95.2消毒碗柜台7.5固定电话部75.5淋浴热水器台87.0移动电话部190.0洗衣机台94.5健身器材套6.7彩色电视机台120.9助力车辆51.7组合音响套23.3摩托车辆35.8家用电脑台71.1家用汽车辆16.1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96元,增长19.6%;人均转移性纯收入297元,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17元,增长8.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619元,增长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6%,降低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2平方米,增加1.3平方米。表8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消费品名称单位数量消费品名称单位数量微波炉台8.5家用电脑台10.8电冰箱台55照相机架7.8排油烟机台14.9空调器台12.6热水器台38.5固定电话部70.7洗衣机台71.9移动电话部141.3黑白电视机台6.6助力车辆58.4彩色电视机台110.7摩托车辆70.3影碟机台60.8汽车(生活用)辆3.9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61.0万人、2540.2万人、899.5万人、1064.6万人和703.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95.2万人、686.0万人、35.4万人、199.6万人和65.0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实施,19个县(市、区)列入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139万60岁以上的农民领到基础养老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全面推开,参保居民1111.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98.6%,人均筹资达103.1元,住院补偿比38.5%,门诊补偿比30.6%。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月人均增加143元,平均水平达到1341元。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保障人数61.3万人,平均月保障标准达到每人262元,人均月补助172.6元,比上年提高34.6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200万人,年保障标准全部提高到1000元以上,人均月补助70.2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现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713个,总床位数达到22万张,集中供养率75.3%。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应急救助规模扩大,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1亿元,救助和资助居民158万人,分别增长89%和43%。各级安排善款5.8亿元,继续实施朝阳助学、夕阳扶老、情暖万家、康复助医、爱心助残五大工程。已建救助管理站31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6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148个,收养22.8万人。社会福利企业1480个,安置残疾人员4.0万人。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城乡建设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8.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继续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完成了17个设区城市和91个县(市)规划,编制完成了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竣工461.8万平方米,交付5.6万套,廉租住房建设竣工42.4万平方米,交付8429套。所有县(市、区)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6万户,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8.1万户。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百万农户建新房”工程开始实施。启动农房建设104万户,其中,整村改造村庄3400多个,改造危房18.9万户。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新建污水处理厂16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58万吨,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新增无害化垃圾日处理能力2800吨,无害化处理率70%。新增日供水能力48万吨,供热面积4878万平方米。城乡环境面貌改善。济南大明湖新景区、潍坊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等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70万平方米、4万套(户),新增道路面积347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8606公顷。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七届全国花博会。新增国家级园林城市5个、国家级园林县城3个、国家级园林城镇1个。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8%,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20%。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600元。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建设工程,完成“十一五”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14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建立,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补助金额分别达到9.0亿元、1.4亿元、7.2亿元和6.1亿元。表6 2009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学校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数量(所)增减(所)人数(万人)增长(%)人数(万人)增长(%)研究生教育31持平2.216.95.712.8普通高等教育128250.1-2.5159.33.8中等职业学校709-5240.5-3.2116.5-4.5普通中学3750-143160.2-0.2499.3-0.6小学12858-645101.8-2.7626.8-1.0特殊教育学校144持平0.313.42.14.7幼儿园15368-47189.9-1.9180.93.3文化事业协调推进。全省拥有博物馆96个,公共图书馆14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6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9个,艺术表演场馆90个;新建市、县文化设施48处,乡镇综合文化站572处。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发展到6家和71家,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 个。出版各类图书11241种、报纸85种、杂志262种。成功承办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现场销售额达1290多万元,创历届全国书博会之最。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9%。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达65家,票房收入1.6亿元,增长48.6% ,创造了30多年来电影票房增长的新纪录。参与投资、制作的多部影视剧作品获奖。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省拥有卫生机构1.5万所(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3029所,妇幼保健机构14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0.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6.9万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90处,新增317处。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2万所,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广泛开展惠民医疗服务,启动免费白内障复明、唇腭裂修复等十大惠民计划,惠及群众529万人次。成功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十一运会上,获得金牌63枚、银牌44枚、铜牌46枚,总分3220分,打破4项亚洲纪录、5项全国纪录,创2项全国青年纪录,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列全国第一,实现了全省竞技体育历史性突破。十一运会的举办,带动全省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共新建和改造比赛、训练场馆129个,新增体育设施面积220万平方米、观众坐席53万个。17个市都建设了全民健身中心,城镇群众体育设施增长5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40%以上的行政村。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科学技术科技事业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3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评选出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498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64项,其中,农业领域306项,工业领域849项,医疗、卫生领域737项,其他领域472项。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加。专利申请量6.7万件,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4万件,增长2.0%。专利授权量3.5万件,增长29.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865件,增长55.3%。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7人,其中新增1人,引进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4人,新增2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76人,新增106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增山东省首席技师97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3.2万人。信息产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2239家,比上年增加17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利润、利税273亿元和416亿元,分别增长24%和21%。软件业快速增长,实现业务收入484.2亿元,增长24.9%,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6.1%和48.0%。软件业务出口2.9亿美元,增长1.1%,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长14.4%。累计认证软件企业792家,登记软件产品3402个,软件著作权2280个,入围全国重点软件企业5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4个,软件产业园13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15个,动漫产业基地3个。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正式成立。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在省内落户。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8家,新增3家。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实效,被认定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6家,被认定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1个。质量兴省战略效果明显。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4个,比上年增加5个;山东名牌产品1557个,增加7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63个,增加60个。创建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24个、龙头骨干企业40个。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23家,省级质检中心61家,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全国驰名商标135个,增加40个。新制定省地方标准346项,其中节能标准33项;新增采用国际标准364项。食品药品监管有序进行。第二批23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通过考核验收,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现场质量体系考核150家次。气象地震领域服务能力增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得到加强。建设市级应急移动气象台1个,建设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22套。新增石油平台气象站4个、船舶自动气象站4个、雷电监测站5个。人工影响天气成效显著。地面人工增雨防雹面积1.8万平方公里,飞机作业影响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十一运会等大型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功实施。地震台网的观测效能进一步提高。新建并投入运行的强震台13个、测震台8个,各类地震观测台站达到190个,省地震台网中心实时数字信号接入测震台站达到78个。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财政收支状况趋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1720.2亿元,增长12.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8.2%。地方财政支出3266.8亿元,增长20.8%,扣除成品油税费改革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因素,可比口径增长12.9%。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9.7%、28.8%、27.0%和24.6%。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170.7亿元,比年初增加7884.6亿元,比上年多增3012.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23.7亿元,增加2715.9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0313.2亿元,增加3253.1亿元。信贷结构优化。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385.9亿元,增加6463.5亿元,是上年新增额的2.1倍。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167.1亿元,多增2734.4亿元;服务业贷款增加2746.7亿元,增长45.4%。中小企业贷款增加2264.6亿元,增长33.2%,高于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增速4.2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增加963.8亿元,多增657.6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增加795.2亿元,多增573.8亿元。金融机构实现盈利548.9亿元,增长13.6%。资本市场较快发展。年末拥有境内上市公司99家,境外上市公司68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家和6家。16家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境内融资187.2亿元。境内上市公司年末总市值8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证券市场交易活跃。证券公司全年总交易额4.1万亿元,增长1.2倍,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额3.6万亿元,增长1.5倍。期货市场发展良好。期货公司全年代理期货交易量7964.1万手,交易金额4.8万亿元,分别增长56.5%和73.5%。保险业平稳发展。实现保费收入7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2亿元,增长26.3%;人身险保费收入577.7亿元,增长14.7%。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新增保险公司5家,总量达到56家;新增专业中介法人机构8家,总量增至200家。保险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承担各类风险责任12.7万亿元,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228.4亿元,分别增长8.5%和15.1%。农业保险加快发展,承保农作物3989.3万亩,牲畜1021.5万头,为农户提供了1070.8万户次的182.4亿元风险保障。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旅客运量23.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8%;完成货运量28.1亿吨,增长16.4%。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5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3亿吨,增长11.1%。航空客运量1888.9万人次,增长20.2%;货邮量24.2万吨,增长8.5%。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09.7万辆,增长18.8%,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私人轿车239.8万辆,增长41.0%,占轿车拥有量的85.2%。表5 2009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旅 客货 物运输量增长周转量增长运输量增长周转量增长(亿人次)(%)(亿人公里)(%)(亿吨)(%)(亿吨公里)(%)合计23.49.81589.712.028.116.410951.69.1公路22.69.81197.214.525.216.26045.018.1铁路0.68.0382.54.21.68.31337.34.7水路0.214.710.065.01.332.63569.3-2.0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86.8亿元,增长11.3%;邮政业务总量65.2亿元,增长9.8%。光缆线路总长度39.3万公里,增长12.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56.3万户,减少8.0%;移动电话用户5341.8万户,增长15.8%。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0.7部,增加4.3部。旅游业保持良好增势。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7.7亿美元,增长26.7%;国内旅游收入2331.7亿元,增长22.2%。接待入境游客310.0万人次,增长22.1%,人均消费569.4美元,增加21.0美元。A级旅游景区达到348家,新增48家;星级饭店912家,新增96家。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行政区划【区划沿革】 山东,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至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二路,“山东”始作为政区名称。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山东行政区划溯源,与全国一样,大致萌芽于夏代。在氏族部落基础上联成的一些“方国”,孕育着行政区的胚胎。夏商时期,今山东地域范围的方国,文献上记载的有130多国。其中,夏后氏后国和夏世侯伯之国13个,商氏后国和商氏侯伯之国15个,东夷族氏族部落演进为国者100多个。西周沿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对原商王朝统治的广大地区实行“封邦建国”。今山东地区的封国主要有:太公吕尚(姜子牙)受封的齐国和周公旦受封、其子伯禽代受封的鲁国。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或简称“鲁”,即由此而来。齐、鲁两大国之外,还有与周王朝同姓(姬)的曹、滕、郜等国。同时,夏商时期山东境内的古国大多数继续存在于西周。到春秋时期,史籍记载的山东古国有55国之多。主要有齐、鲁、莱、莒、滕等国。战国时期,山东地区主要有齐国和鲁国,并有楚、越、魏、赵、宋等国各一部。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占据了今山东的大部分地区。秦统一后,在山东分置齐、琅琊、东海、东、薛等郡。西汉初有十郡六国,东汉分属青、兖、徐、豫四州,三国时大体略同。西晋初山东分属青、徐、兖、豫(统鲁郡)、冀(统平原、乐陵)五州。永嘉以后,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所据有。隋统一后,分属青、徐、兖、豫四州。唐代,河、济以南属河南道,以北属河北道。北宋时山东分隶京东东路、京西西路及河北路。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治益都。元朝分置燕南河北道、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直隶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治青州。洪武九年(1376年),移治济南,又改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直到清代,始将山东政区的名称定为“山东省”。清末,山东省有济南、东昌、泰安、兖州、沂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武定10府,济宁、临清、胶州3个直隶州,共辖8个散州96个县。中华民国初期,划分为济南、济宁、胶东、东临4道,属县107个。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省。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山东,国民党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发出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的指示,到年底有12个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将山东划分为3个区和2个特区:胶济路南、陇海路北、津浦路东为一区,津浦路西为二区,胶东为三区,湖西、清河为特区。1940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下辖16个专员公署,88个县。1943年9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名为山东省行政委员会,下设5个主任公署及滨海直属专员公署,共辖18个专署和92个县级政权。1945年8月,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下设5个行政公署,共辖21个专署、119个县。1949年3月,山东省政府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辖14个市(包括济南、青岛、徐州、潍坊4个省辖市)、140个县、2个办事处、2个特区。1950年,将原来的16个专区合并为滕县、临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潍、胶州、莱阳、文登11个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所属聊城、菏泽、湖西3个专区29个县划归山东。原河北省临清、馆陶、恩城、夏津、武城5个县划归山东,将山东的东光、吴桥、宁津、庆云、盐山、南皮6个县划归河北。徐州市、新海连市及丰、沛、华山、铜北、赣榆、邳、东海等县划归江苏。1953年6月,滕县专区更名为济宁专区。7月,撤销湖西专区和沂水专区,将其所属县市分别划归济宁、菏泽和临沂专区。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区,设立淄博市。1958年,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1964年,范县划归河南。1965年,馆陶划归河北,河北省的宁津县、庆云县划归山东。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全省共辖德州、惠民、昌潍、烟台、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9个地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107个县。1981年5月,昌潍地区更名为潍坊地区。1982年11月,设立省辖东营市。1983年,撤销烟台地区、潍坊地区、济宁地区,设立地级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级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级市。1989年,日照市升为地级市。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莱芜市升为地级市。1994年,撤销临沂地区、德州地区,设立地级临沂市、德州市。 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级聊城市。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菏泽地区,设立地级滨州市、菏泽市。至2008年底,全省划分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40个(市辖区49个、县级市31个、县60个),乡镇级单位1868个(街道办事处487个、乡270个、镇1111个)。 山东省行政区划表市区市县街办乡镇济南市6区1市3县历下区 市中区 槐荫区 天桥区 历城区 长清区 章丘市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731150青岛市7区5市市南区 市北区 四方区 黄岛区 崂山区 李沧区 城阳区 胶州市 即墨市 平度市 胶南市 莱西市9979淄博市5区3县淄川区 张店区 博山区 临淄区 周村区 桓台县 高青县 沂源县24874枣庄市5区1市市中区 薛城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山亭区 滕州市17344东营市2区3县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县 利津县 广饶县71323烟台市4区7市1县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蓬莱市 招远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50693潍坊市4区6市2县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青州市 诸城市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 昌邑市 临朐县 昌乐县49167济宁市2区3市7县市中区 任城区 曲阜市 兖州市 邹城市 微山县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汶上县 泗水县 梁山县263988泰安市2区2市2县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101561威海市1区3市环翠区 文登市 荣成市 乳山市1850日照市2区2县东港区 岚山区 五莲县 莒 县7839莱芜市2区莱城区 钢城区5114临沂市3区9县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沂南县 郯城县 沂水县 苍山县 费 县 平邑县 莒南县 蒙阴县 临沭县1932129德州市1区2市8县德城区 乐陵市 禹城市 陵 县 宁津县 庆云县 临邑县 齐河县 平原县 夏津县 武城县223477聊城市1区1市6县东昌府区 临清市 阳谷县 莘 县 茌平县 东阿县 冠 县 高唐县284066滨州市1区6县滨城区 惠民县 阳信县 无棣县 沾化县 博兴县 邹平县171852菏泽市1区8县牡丹区 曹 县 单 县 成武县 巨野县 郓城县 鄄城县 定陶县 东明县1641105注:行政区划资料截至2008年底,街办即街道办事处。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城镇投资15439.1亿元,增长23.2%;农村投资3591.9亿元,增长23.6%。投资到位资金20423.6亿元,增长27.9%,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5.1%,占到位资金的71.9%。项目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开工项目增长17.2%,提高9.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3.7:53.0:43.3调整为3.2:51.1:45.7。服务业投资增势较快,完成投资86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分别比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快19.8和9.6个百分点。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居民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投入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长。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4012.7亿元,增长57.6%,占全社会投资的21.1%,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十大调整振兴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2695.1亿元,增长27.8%;信息产业投资398.9亿元,增长34.5%。房地产市场建销转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16.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40.3%,占13.5%。商品房竣工面积4950.5万平方米,增长9.2%,提高14.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62.1万平方米,增长9.1%,提高14.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6931.7万平方米,由上年的下降1.0%转为增长25.9%。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民经济实现企稳回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济发展逐步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38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经济呈现“下行见底企稳回升”的运行轨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6.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9035.0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1543.7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比例为9.6:56.3:34.1。人均生产总值35796元,增长11.3%,按年均汇率折算为5240美元。图1 2008-2009年季度累计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4万人,连续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失业人员再就业62.5万人,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8万人,增长0.9%。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保持“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价格运行先抑后扬。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比上年涨幅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上涨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下降0.3%。食品价格上涨1.3%,回落11.7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4.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7%,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7%。表1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表1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指 标全省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099.9100.1 食品101.3101.7100.5 #粮食104.4103.5105.8 油脂86.287.785 肉禽及其制品91.29191.5 蛋100.8100.4101.1 鲜菜119.2118.8120 烟酒及用品102.4102.5102.3 衣着97.297.696.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0.1100.399.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1.3101.1101.8 交通和通信98.197.798.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899.7102.3 居住98.898.899图2 2009年各月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54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海洋渔业实现产出1827.5亿元,增长12.1%;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分别实现产出1311.9亿元、427.1亿元,分别增长20.0%、25.0%。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海洋石油、原盐产量分别增长7.5%、13.7%,分别提高4.8个和8.5个百分点。海洋保护继续加强。新建11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初步形成覆盖沿海所有县(市、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新建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转方式、调结构面临较大压力;外需紧缩的局面及影响仍在持续,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难度加大;民间投资还不够活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注:1.本栏目资料来源于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核算数字。2.全省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区域经济实现重点突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0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起步良好,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8%和14.1%。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12273.6亿元,增长12.9%。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54个,比上年增加7个。20个县(市)启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国内贸易消费市场保持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8%,增幅提高 2.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48.4亿元,增长19.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6.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73.6亿元,增长19.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4934家,比上年增加5219家,增长53.7%;实现零售额5003.4亿元,增长31.2%。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324.5亿元,增长18.4%。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城乡零售额增幅差距由上年的3.3个百分点缩减至1.1个百分点。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的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7.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5%,日用品类增长30.6%;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势强劲,金银珠宝类增长38.1%,家具类增长33.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7.1%,汽车类增长45.4%。2012山东事业单位备考:山东省情省况之历史简况【悠久的历史】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社会生产关系逐步发生变革,齐、鲁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因此,山东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相对早一些。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田常杀齐简公“专齐之政”,齐国成为当时中国最早出现的一个封建大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开发】 自古以来,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390万户,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后来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元代山东有38万户,126万人,与金代相比,户减约75%,人口减约87%。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482.67万公顷,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清康熙年间又增至600余万公顷。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缺陷防控方案
- 市政管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农村供水提升工程建筑工程方案
-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生态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库及答案
- 离婚谈判专家辅导与财产分割及子女监护权协议
- 职中数据库考试题及答案
- 离婚双方子女探望权约定与财产分割空白格式协议书
- 离婚后财产分割及子女医疗费用调整补充协议书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协议
- 安全员列年考及答案
- 2024年下半年辽宁事业单位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农产品直播带货策略
- 执业药师考试复习资料-《中药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记忆口诀
- 2021版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附流程图
- 精神科护理饮食宣教
- 第2课《互联网应用新特征》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证券投资学》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
- 函数图像 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2024北师大版新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