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泥玩具教案_第1页
第17课泥玩具教案_第2页
第17课泥玩具教案_第3页
第17课泥玩具教案_第4页
第17课泥玩具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泥玩具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的特点。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教学准备:各种民间玩具、泥玩具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出示课题:泥玩具检查学生课前搜集的民间泥玩具的资料。除了这些,你还找到或向爷爷奶奶问到了哪些关于民间泥玩具的资料?学生讲述欣赏泥玩具 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在我们周围,泥土仿佛是最不起眼的东西。但是,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欣赏课本图片:彩色羊(陕西)大叫鸡(河北)花小狗(山西)娃娃鱼(郑于鹤)麒麟送子(陕西)小组讨论: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学生讨论、讲述教师归纳教师展示一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一组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技法?赏析课本上学生作品:学生欣赏、分析、讲述其特点探究:你准备制作一件什么样的泥玩具?学生讨论布置作业: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学生尝试、教师指导创作。学生作业展示师生共评:你认为今天自己的作品哪里最成功?请你给同学出一个好主意,帮他把作品变得更棒。师生共同小结本课所学知识拓展:展示欣赏其他种类的民间玩具。相关资料泥是中国民间雕塑中使用得最普遍的材料,因为泥的特性便于塑形,来源又相当广泛,而产量最大、分布地区最广、又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当属民间泥玩具。我国出产泥玩具的地方很多,风格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起源乃至发展都和其他的民间工艺种类一样,完全来自于民间艺人的创造。它们的生产和消费都很依赖于各地本土的审美眼光,泥土味十足。正因为这一点,民间泥玩具才有了“率真”和“质朴”的品质,也因此才使得我国的民间泥塑艺术历久不衰,流传至今。我国民间泥玩具的产地主要有陕西凤翔、山东高密、河南、陕西、无锡等许多地方。资料: 泥玩具泥玩具是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在民间颇具盛名,又称泥塑。中国民间泥玩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泥玩具,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风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我国出产泥玩具的地方很多,风格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起源乃至发展都和其它的民间工艺种类一样,完全来自于民间艺人的创造。它们的生产和消费都很依赖于各地本土的审美眼光,泥土味十足。正因为这一点,民间泥玩具才有了“率真”和“质朴”的品质,也因此才使得我国的民间泥塑艺术历久不衰,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制作工艺基 泥玩具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编辑本段地区与分布河南浚县-泥玩具之乡东杨 泥玩具玘屯向称“泥玩具之乡”。全村700余户,家家精于泥塑手艺。据传,泥塑源于隋末,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浚县泥玩具种类多,传统制品有人物,动物两大类。人物造型多取于历史人物或戏剧人物,如瓦岗英雄程咬金、秦琼,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小青、许仙等,西游记中的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等;动物有鸪鸪、牛、马、鸡、燕,还有娃娃抱鱼、抱荷花等。其做工细腻精致,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特色。新中国成立后,浚县泥玩具受到艺术界的重视,1982年,河南省群艺馆征集浚县泥塑作品3000余件,1983年河南豫苑杂志第一期刊载37幅浚县泥玩具彩色照片。同年,河南电视台录制了浚县泥玩具专题片。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先后收藏泥玩具作品 1000余件。中国美术杂志对这一工艺品作了专题介绍。1985年8月25日,浚县文化馆干部张希和(人称泥猴张)作为“泥玩具之乡”代表,随河南省经济贸易代表团出访美国堪萨斯州哈钦森市,受到美国各界友好人士及侨胞的欢迎。 河北玉田-民间泥塑之乡新课 标 第一 网唐山玉田县的西高桥、戴家屯一带,是远近驰名的泥人之乡。这里的男女老少质朴、勤奋,多是聪慧的民间泥塑能手。一堆平常的泥土,一到他们手里就会变成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人、禽、虫、兽。玉田泥塑以泥玩具为主,以苇哨作响,以皮筋牵动使动物能跑能跳,以兔皮作鼓,摇起来有声,情趣盎然。其传统品种有孙悟空、花老虎、秦琼、麒麟送子等等,造型单纯奇妙,稚拙有趣,色彩鲜艳醒目,对比强烈协调。除此之外,另一类玉田泥塑是案几陈设品,多为神话故事、历史演义、戏曲故事中的人物造型,如麻姑献寿、八仙、贵妃醉酒等。还有一类是不倒翁,俗称“搬不倒”,下用半圆泥团,上用纸浆石膏胎造型,上轻下重,摇而不倒,憨态可鞠,惹人喜爱。 泥塑由于不能耐久,尚未发现很久以前的出土泥塑,但它的历史相当久远。建国后玉田泥人迎来了最为繁荣兴旺的时期,各种泥制品种类齐全、花样繁多、五彩缤纷。1993年12月,文化部命名玉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一民间泥塑之乡”。 天津泥人张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 泥玩具。期间,经过创始、乃至世界认可。令人万分喜爱。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陕西凤翔泥塑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近年来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相传明代曾在此驻扎六营军队,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北京兔儿爷泥玩“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俗的标志之一,是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说是“兔面”,也不完全是兔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其它部位更象人脸。兔儿爷的起源已难考证,至少明代就已经流行了。明朝人纪坤在花王阁賸稿中云:“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清代此俗更盛,兔儿爷的品种也更多,一般形象都是金枪红袍,雄踞在黑虎、白象、麒麟等身上,讲究的还有张伞盖或背插纛(音“倒”)旗的,像戏台上的武将,猛一看,威风凛凛,细看却是以性情温顺见称的兔子,令人忍俊不止。民间艺人别具慧心的创造,表现出北京人的浪漫心性和乐观幽默性格。 无锡惠山泥人无 泥玩具锡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南部。无锡惠山所产的泥人,以其造型简练、色彩艳丽、形神俱备的独特风格而久负盛名。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惠山泥人工艺中融入石膏制作的技法,自此产生了石膏工艺泥人的新品种,惠山泥人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惠山型”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扩大了惠山泥人的生产规模,并研究开发出大量新产品和新工艺,使惠山泥塑艺术得以进一步的长足发展。50年代专门成立了“无锡惠山泥人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馆”。 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的黑土捏制而成。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 聂家庄泥玩具聂家庄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 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河南淮阳县淮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