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拉梁设计分析.doc_第1页
基础拉梁设计分析.doc_第2页
基础拉梁设计分析.doc_第3页
基础拉梁设计分析.doc_第4页
基础拉梁设计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拉梁设计分析 ?102? 第34卷第34期Vol.34No.34山西建筑xx年12月Dec.xxSHANXIARCHITECTURE :100926825(xx)34xx2202 基础拉梁设计分析 张铁骏李赞成 摘要:通过对拉梁设置位置及设置方法的分析讨论,按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如何设计拉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用具体 实例计算说明了在选用不同设计方法时拉梁配筋的变化,以推广基础拉梁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关键词:拉梁,设计,计算,实例:TU470:A 基础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这是由于基础工程这一 隐蔽工程出现问题后不易察觉,往往会给上部的主体结构带来致命的危险,又难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弥补。基础拉梁是目前广泛使用在基础设计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对其设计理念的正确认识及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是对每一位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要求。由于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及各地方各设计院间设计理念的差异,结构设计人员对基础拉梁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往往也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就此提出一些设计思路和看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求设置拉梁2。 2拉梁的设计计算2.1拉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如果拉梁本身截面尺寸较小(刚度小),用较为夸张的比喻就是试图用一个很细的构件来拉结两个单独的柱基一起沉降,这是不可能的。,梁宽度不宜小于mm,1/101/152。xx年10JJGJ942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不同250mm,并给出了最小截面高度 1拉梁的设置及作用1.1)类场 地的二级框架;2);3)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处;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处;5)单桩桩顶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处;6)两桩承台的短向处;7)有抗震要求的桩基承台纵横方向处;8)一层建筑平面中有隔墙处。 1,2450mm。 2.2拉梁的配筋计算 1)拉梁上的荷载。当拉梁需承担其上部的荷载(拉梁自重及 其上部荷载如隔墙自重等)时,应考虑相应荷载所产生的内力。 2)拉梁承担的轴向拉(压)力。拉梁梁端拉(压)应力有两种确定方法2:第一种方法:以柱底剪力作用于梁端,按轴心受压构件确定其截面尺寸,配筋则取与轴心受压相同的轴力(绝对值),按轴心受拉构件确定。第二种方法:在抗震设防区采用粗略计算方法,即“取柱轴力的1/10为梁端的压、拉力来分别确定拉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3)拉梁承担的柱底弯矩。拉梁分担的柱底最大弯矩设计值可近似按拉梁线刚度分配。 考虑拉梁承担弯矩时的一种简化的近似算法为4: As=M/(rsfyh0)。 1.2基础拉梁的作用 1)承受上部墙体的荷载或其他竖向荷载;2)对重要的建筑物 或地基薄弱处,设置基础拉梁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上部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3)对于单桩及两桩承台的短向处,设置拉梁是因为桩身刚度与承台及上部结构刚度相比很小,桩与承台之间设计一般按照铰接考虑,自身不能够用来传递上部的弯矩和剪力,上部柱子的嵌固面往往在承台面处,上部柱子传递的弯矩和剪力必须由拉梁来承担;4)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承台,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各桩基承台所受到的地震剪力和弯矩是不确定的,拉梁起到各承台之间的整体协调作用3。 其中,M为拉梁需平衡的柱底弯矩与承托拉梁上竖向荷载而产生的弯矩的组合设计值;rs为钢筋的内力臂系数,精确计算时rs=0.51+(1-2as)0.5,as为矩形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94,其间按线性插值。但rs一般对于梁近似可以取0.875,对于板近似可以取0.9,这样做可省略由as计算出的过程;fy为主筋抗拉强度设计值;h0为拉梁的有效高度。 1.3基础拉梁的竖向高度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如何确定基础拉梁的竖向高度是拉梁作用有效性的最直观体现。拉梁设置过高,起不到传递柱底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且对于框架柱还有可能形成短柱问题;拉梁设置过低,特别是对于底层层高较大同时基础埋置较深的建筑,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结构位移均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底层层高较高同时基础埋置较深时,除按规范要求正常设置拉梁的同时,可以考虑在0.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框架梁,以取得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长度,有助于提高底层的侧向刚度,减小柱底的弯矩,同时对柱的截面也可以适当减小(此构造框架梁应参与整体计算并按计算结果配筋)。对于底层层高不大或基础埋置不深时可按“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的要 :xx208204 3拉梁的实际工程算例 本算例取自某实际工程中两柱间设置的拉梁进行计算,其中 轴力及弯矩均取两个柱子荷载的大值。轴力N=3100kN(设计值),M=440kN?m(设计值),拉梁上承托隔墙荷载为q=16kN/m,拉梁跨度7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筋为HRB400(C)。计算时分别按拉梁承担柱底弯矩和拉梁不承担柱底弯矩两种方法进行计算比较。拉梁内力示意图见图1。 作者简介:张铁骏(19752),男,工程师,西安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54 李赞成(19752),男,讲师,徐州空军学院机场工程系,江苏徐州221000 第34卷第34期山 xx年12月:100926825(xx)34xx3203 SHANXIARCHITECTURE 西建 Vol.34No.34筑 Dec.xx ?103? 论地基强夯处理 武幼波 摘要:介绍了强夯法适用于处理地基的范围,从地基强夯处理的设计、施工、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使地基土压 密和振密,达到提高粗粒土强度、减小软土压缩性、改善砂土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的目的。关键词:强夯处理,工艺设计,施工方法,检验方法:TU472:A 强夯法是通过8t40t的重锤从8m20m高处(最高可达 40m)自由落下,对地基施加冲击能,在地基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使地基土压密和振密,达到提高粗粒土强度、减小软土压缩性、改善砂土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的目的。强夯法在实践中被证实是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 。 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通过对不同厚度、不同能级、不同地质、不同技术要求的试验区进行试夯和检测,以获取合理的强夯参数,达到设计效果。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类型确定,应有代表性。 表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 单击夯/news/5585724b7e3eaa.html击能/kn?m 16000 碎石土、砂土/m5.009.59.510.0 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m 4.05.06.07.07.08.08.0 1强夯处理的适用范围 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 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黏性土等地基,料进行强夯置换时,2)强夯施工前,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 3.2拉梁承担柱底弯矩,基础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 1)拉梁截面的确定:(同上)。 2)荷载及配筋计算。 a.拉梁自重及上部隔墙荷载产生的弯矩同上,即M1=80.6kN?m。 3.1拉梁不承担柱底弯矩,基础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基础计算略) 1)拉梁截面的确定。 b.柱底传递的弯矩:柱底弯矩被两侧拉梁均分,M2=440/2=220kN?m。则拉梁承受的总弯矩M=M1+M2=300.6kN?m。As1=M/(Ysfyh0)=300.6106/(0.875360465)=2052mm2。 c.拉梁承担的轴向拉力及配筋同上,即As2=N/fy=862mm2。截面高度:7000/15=4666.7mm(取500mm);截面宽度: 总配筋As=As1+As2=2914mm2,配筋取625(2945mm2)。300mm;拉梁截面尺寸:300mm500mm。 从以上两种拉梁的计算比较看,当拉梁承担柱底弯矩时,配2)荷载及配筋计算。 筋明显加大,当然这时的基础是按轴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的,基a.拉梁自重、上部隔墙荷载及配筋。 础截面尺寸则相对变小。M=ql2/12=(25m。0.30.5+16)72/12=80.6kN? As1=M/(Ysfyh0)=80.6106/(0.875360465)=550.3mm2。参考文献: 1GB500112xx,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b.拉梁承担的轴向拉力及配筋。 2JGJ942xx,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f=0.13100=310kN, 23GB500072xx,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As2=N/fy=862mm。 4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根据上面的计算得:As=As1+As2=1412.3mm2,配筋取 社,xx. 422(1520mm2)。 Theanalysisofthefundamentalbeamdesign ZHANGTie2junLIZan2cheng Abstract:Byanalyzingthepositionofthebeamdesignandthedesignmethods,thepaperpointsouttheopinionabouthowtodesignthebeam,aordingtosomerelativeregulations,andprovesthechangesofthebeamreinforcementinchoos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