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批评与转变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 巴纳德 西蒙 沃尔多 帕金森 麦格雷戈 林德布洛姆 第三章 第一节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切斯特 巴纳德 ChesterI Barnard 1886 1961 的行政组织理论或管理理论往往被人们贴上 社会系统学派 的标签 他在组织理论研究领域 最早率先用系统观表述组织并建立了一套影响深远的理论体系 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1886年 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平民家庭 1891年 巴纳德五岁 母亲因病去世 1904年 进入蒙特赫蒙学校学习 1906 1909年 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 因缺少自然科学学分而未获得学位 1909 1948年 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AT T 工作 1909年 进入AT T统计部工作 专门研究欧洲国家中电话电报的收费问题 很快就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 1915年 被晋升为AT T商业工程师 1922年 担任AT T所属宾西法尼亚贝尔电话公司副总裁助理 1926年 担任宾西法尼亚贝尔电话公司总裁 1927年 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裁 在这个职位上长达20年 直到退休 生平 1942年 创立联合服务组织 USO 并出任总裁 1948 1952年 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 1952 1954年 担任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 1961年 巴纳德去世 作为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巴纳德还担任过一些行政组织部门的工作 曾帮助制订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 在新泽西紧急救济局 新泽西感化院 新泽西巴赫会社 担任主席 等工作过 重要的著作 经理人员的职能 1938年出版 是他最有名的作品 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性著作 组织与管理 1948年出版 另一部重要著作 切斯特 巴纳德 切斯特 巴纳德 切斯特 巴纳德 研究管理必须从研究组织开始 泰罗 法约尔 古立克 厄威克 其组织理论 偏重于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 对组织中的人员没有足够的重视 韦伯对组织中的权威的类型学分析 过于偏重工具理性 使人成为组织的构件 梅尧主持的霍桑实验 沉迷于人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感受 把正式组织搁置到一边 这种组织理论的缺陷 直到巴纳德手里 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巴纳德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 组织的本质二 正式组织的要素三 非正式组织四 经理人员的职能五 组织平衡论六 权威接受论七 组织决策论八 领导思想 主要内容 一 组织的本质 所谓组织 就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 巴纳德这个定义适用于军事的 宗教的 学术的 企业的等各种类型组织 传统组织理论对组织的认识 一 组织是由物质和人组成的 二 组织是由管理人员 职工所组成的集团 巴纳德对组织本质的揭示 将物质 技术系统从组织概念中排除出去 组织只是与人有关 把社会因素排除在外 远为重要的是特定的契约关系 摒弃将组织仅仅看成是人的集团的看法 个人是站在多数组织的联结点上 所谓组织 就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 组织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组织是由人的行为关系所构成的系统 2 组织是一个系统 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各种活动与行为的相互关系 3 组织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整体 物质手段系统仅仅是组织的外在方面 人的行为才是组织的实质 我们称之为 组织 的体系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体系 一个体系就是一个必须作为整体来看待的事物 因为其中的每一部分都以某种重要方式同体系所包含的其他部分关联着 如果一个部分同另一个部分或所有其他部分的关系有了变化 体系就会发生变化 4 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构成协作系统的核心 协作系统是由组织子系统 物质子系统 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所构成的 组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起着核心的作用 组织从协作的目的出发 给其他各个系统以价值 并通过组织的活动 对它们进行管理 5 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 组织内部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 其 内部 协作关系和 外部 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内部问题 而且也要注意外部问题 维持和加强种种协作关系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之一 政府部门或单位 其成员除了本部门和单位的官员和工作人员之外 还应该包括上级行政长官和受该部门管辖的所有的人 因此 组织工作中的内部协作与外部协作同等重要 管理者必须综合考虑外部与内部问题 处理好内内外外的各种关系 二 正式组织的要素 组织分解为三个基本因素 即协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和信息交流 这些要素是组织初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并且在所有的这类组织中都存在着 组织的产生和存在只有通过这三个要素的结合才能实现 进行协作是否比独立行动对个人更为有利 如果更为有利 那么目前的协作机会比其他协作机会所提供的利益是更大还是更小 从个人的观点 协作意愿是个人愿望同厌恶的综合结果 从组织的观点 协作意愿是所提供的客观诱因同所承受的负担的综合结果 协作意愿是组织的必要条件 用来培养协作意愿的不是靠强制 而是通过思想上的反复灌输 即号召忠诚 团结精神和对组织目标的信仰等 协作的意愿 自我克制 对自己个人行动控制权的放弃 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共同的目的 共同的目的对组织的形成及其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 如果一个目的不被将要参加组织的人们所接受 是不会激起协作行为的 因此 目的的被接受同协作意愿是同时发生的 协作的方面 对共同的目的的理解 主观的方面 组织成员脱离了个人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组织中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是克服对组织的共同目的的协作方面与主观方面的矛盾 也就是协调好组织目的与个人动机之间的关系 信息的交流 实现共同目的的可能性和存在着愿意为这个共同目的作贡献的人们 是协作努力的两极 使这些可能性成为动态过程的是信息交流 所谓的信息 就是指向个人传递的情报 建议 指示 命令等 信息交流 是指这些信息的传递 信息交流是任何一个组织的重要方面 组织的一切活动要以信息交流为基础 信息交流使组织采用某种形式获得内部的经济性 信息交流在组织中占着中心的地位 组织的结构 广度和范围几乎全由信息交流所决定 组织内许多专门化的形成和维持主要都是由于信息交流的需要 三 非正式组织 1 非正式组织的概念 非正式组织就是指人的接触 相互作用和聚集的总和 非正式组织是不确定的和没有固定结构的 没有确定的分支机构 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 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 非正式组织没有共同的组织目的 也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关系 它们是通过人们的接触和联系 伴随着一定的态度和习惯而形成的 2 非正式组织的后果 a非正式组织的最普遍的直接后果是形成了一些风俗 道德观念 民俗 习俗 社会规范和理想 b非正式组织的联系是正式组织形成以前所必需的一个条件 要使得共同目的能够被接受 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协作意愿的精神状态得以达到 都必须有一个事前的接触和预备性的相互作用过程 当正式组织是自发地形成的时候 这点表现得特别清楚 非正式社会的态度 习俗 风俗影响着正式组织 并且部分地通过正式组织而表现出来 他们是同一现象的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社会由正式组织所构成 而正式组织则由于非正式组织而具有活力并受其调节 要强调的是 两者缺一不可 其中一个失败了 另一个也会解体 3 正式组织创造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由非正式组织产生并且必须有非正式组织 在正式组织产生以后 他们又创造出非正式组织并且需要非正式组织 4 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职能 第一项 信息交流 第二项 通过调节人们的贡献意愿和稳定客观的权威来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第三项 维持人们的个人人格 自尊心和独立选择力 四 经理人员的职能 在一个企业中 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信息联系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 并对组织成员的协作活动进行协调 以便组织正常运转 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组织中的经理人员有三项基本的职能 1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2 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3 规定组织的目标 五 组织平衡论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其核心是组织平衡论 组织平衡 就是指组织为人们提供的诱因与人们为组织做出的牺牲保持平衡 诱因 牺牲 失衡就会影响到组织的发展 诱因 导致组织的无效率 牺牲 影响组织的存续性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量要彼此持平 这样方能保证整个协作系统的健康发展 不同组织成员的 诱因 牺牲 六 权威接受论 权威存在于组织之中 权威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的一种 秩序 如果经理人员发出的指示得到执行 在执行人的身上就体现了权威的建立 违抗指示则说明他否定这种权威 因此 指示是否具有权威性 检验的标准是接受指示的人 而不是发布指示的上级 当多数人感到指示不利于或有悖于他们的个人利益 从而撤回他们的支持时 权威也就不复存在了 个人承认指示的权威性并乐于接受指示所需的条件 第一 他能够并真正理解指示 第二 在他做出接受指示的决定时 他相信该指示与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 第三 他认为指示同他的个人利益是不矛盾的 第四 他在体力上和精神上是胜任的 管理者的权威可以分解为职位权威与领导权威 职位权威是基于经理人员居于组织内部信息流的中心地位取得的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占有这个职位的人的个人能力无关 领导权威由个人突出的才能 知识和理解力所决定 当领导的权威与职位的权威结合起来以后 同组织有关的人就会承认其权威性 从而大大扩展对命令的服从范围 八 领导思想 在 组织与管理 中 巴纳德再次突出强调了经理人员在企业组织与管理中的重要领导作用 精辟地论述了 领导的性质 这样一个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带根本性的问题 1 领导行为的四要素 确定目标 运用手段 控制组织 进行协调 2 关于领导者的条件领导者的条件因人因事因地而异 一种是平时 一种是紧急时刻 在平时 对领导者的要求是冷静 审慎 深思熟虑 瞻前顾后 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平时的条件下 领导者应付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品质是看不见的 这是一个困难 紧急时刻指发生重大危机 前途未卜 生死存亡之际 情况瞬息万变 要求当机立断 这不仅要求领导者有极大的勇气 多谋善断 富于创新精神 甚至还需要厚颜无耻 卑躬屈膝 任何组织的行为 总会遇到这种或那种紧急情况 这就要求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广泛应变能力 3 领导者的品质问题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是 活力和忍耐力 当机立断 循循善诱 责任心 智力 社会上存在两种倾向 一种是在认定领导人选时 上级部门过分强调智能 一种是被领导者 特别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 对领导者的智能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这两种倾向都使选拔领导者的工作困难重重 4 领导者的培养和训练问题 三个方面 a培训 通过培训可以增强智力条件 包括一般和专业性知识 b平衡感和洞察力 c经验 5 领导者的选拔问题 领导者是否胜任 或者说他能否取得成功 关键要看他受被领导者认可的程度 领导者的选择实际上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 官方或正式 上级 的和非官方或非正式 下级 的 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称之为 任命 或 免职 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称之为 接受 或 拒绝 这两者之中 后者是决定性的 它表明了被领导者的态度 巴纳德的行政思想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组织理论 权威理论和领导理论三部分 其思想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与行政学理论的基石 尽管从时间上看 巴纳德应属于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 而且事实上他也深受行为主义方法的影响 但他却超越了行为主义的巢臼 采用社会系统观点来研究组织问题与管理理论 对传统的组织与管理理论进行了批判 初步建立了现代系统组织理论 评价 巴纳德将法约尔等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并且将其中的概念加以发展 从而为管理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影响了梅奥等人 巴纳德把组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系统 这个系统受社会 经济 技术等各种环境的制约 因而是更大的系统的一部分 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系统管理思想的萌芽 为后来的系统管理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对当代的各种组织理论或管理理论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巴纳德将组织中人的行为看成是由决策和作业两个部分组成 着重研究组织的决策过程 他认为 组织中的主要适应过程是决策 影响了西蒙等人的决策理论 巴纳德将组织中的个人目的和组织目的联系起来 提出了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时有助于个人目标的实现 并认为组织的共同目的必须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予以阐明 即把权力和责任授予各个部门 使各个部门相互联系协调而共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对后来的 目标管理 的形成亦有很大影响 巴纳德有关权威的理论 经理人员职能及领导的道德准则的探讨 是对管理思想和行政思想的重大贡献 第二节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赫伯特 A 西蒙 HerbertA Simon 1916 200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被人称为 跨学科旅行家 科学奇才 世界著名博学家 在当代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技术科学 思维科学的不少学科领域均有所研究 尤其是在行政学 政治学 管理学 经济学 心理学 社会学 计算机科学 科学哲学等学科均有建树 生平 1916年6月15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尔沃基 1936年毕业于当时美国政治学摇篮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 1943年获得该校的政治学博士学位 1936 193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 1938 1939年 在 国际经理协会 工作 并担任 公共管理及市政年鉴 助理编辑 1939 1942年 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教 担任该校行政学研究所研究员 兼任行政计量研究室主任 1942 1948年 在伊利诺斯工学院工作 先是助理教授 后任政治学及社会科学系主任 1948年出任经济合作总署管理参政 1949年 1988年 在卡内基 梅隆大学任教 担任行政学和心理学教授 企管系主任 2001年2月9日去世 80年代 西蒙曾几次到中国访问 讲学 曾任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名誉教授 西蒙还在多家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工作过 曾在美国预算局 人口普查局和经济合作署任过职 当过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顾问 担任过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主席和全美科学研究会行为科学研究分会主席 还曾担任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的顾问 作为一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西蒙的学术研究兴趣相当广泛 并不断有重心转移现象 他最初的学术兴奋点是行政学及政治学 后慢慢扩展到管理学 社会学 心理学 经济学 计算机科学及科学哲学等领域 因为涉及当代科学的许多学科 有广博的知识 并强调用交叉科学的方法或途径来研究人类的组织行为等问题 使得他能突破学科的限制 创造出许多崭新的学术思想 一生中曾获得的比较有影响的奖励 1978年10月16日 因 对经济组织内决策过程的先驱性研究提供辉煌的贡献 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迄今为止 西蒙是唯一因在管理学理论方面成绩显著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获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获全美计算机协会的A M 图灵奖 西蒙的主要著述有 行政行为 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 AdministrativeBehavior AStudyofDecisionMakingProcessesin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 1947 公共行政 1950 人类模型 1957 管理决策新科学 TheNewScienceofManagementDecision 1960 发明的模型 等 赫伯特 A 西蒙 赫伯特 A 西蒙 赫伯特 A 西蒙 古典行政学批判理论行政学研究方法理论行政决策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西蒙的行政学说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各层次 无论是高层中层或下层 都要进行决策 在决策方法上 用有限度理性代替最优化准则 传统理论中的 经济人 是有全知理性 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更不存在完全前后一致的偏好系统 人们不可能在若干不同的方案中 自由地选择 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决策的制定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即找出决策的理由 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 在诸个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 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 人工智能可以使决策向自动化发展 在非程序化决策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使决策自动化 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组织就是作为决策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就是决策 组织的任何一个成员第一个决策是参加或不参加这个组织 他在做出这个决策的过程中 就要对他为组织所作的贡献 劳动或资本 和从组织得到的诱因进行比较 如果诱因大于贡献 他就参加 一个人在做出决定 参加某一组织以后 虽然他的个人目标依然存在 但却已经退居从属的地位了 1 关于组织决策 同组织一体化西蒙在 行政行为 中指出所谓同组织一体化 就是指个人在决定时采用组织决策的价值标准 即用组织目标 组织服务目的或组织存续目的 代替个人目的的过程 因此要了解一个组织的结构和职能 就必须分析其成员的决策和行为及其受组织的影响 就必须研究影响人群行为的复杂的决策网状结构 如何认识决策 科学决策具备的三个条件 决策是一个过程 它既包括拍板定案前的一系列程序步骤和研究过程 也包括拍板定案后 在执行过程中的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决策的核心是选优 决策中所做出的决定不是任意一项决定 所确定的方案不是任意的方案 而是要从多种方案中 通过各种比较分析 选出一种较好的方案 因此 决策的过程就是选优的过程 没有选优就不能称其为决策 现代决策一般是指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必须要有科学依据 遵循科学程序 运用科学方法 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和集体的智慧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决策的核心是选优 选优的前提是确定什么样的选优准则 在对决策方案的选优到底要坚持什么准则的问题上 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从 经济人 和 完全理性 的观点出发 指出 最优化 最大化 的准则 另一种是西蒙等人从 行政人 和 有限理性 的观点出发 提出 令人满意 的准则 2 关于决策的准则 用 令人满意 的准则代替 最优化 准则 经济人 假设 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 人类是理性动物 人类经济行为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 经济人 假设所依据的理性原则包含了下列四个先决条件 1 存在着数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行为类别 2 每一类行为都能够产生明确的结果 3 经济主体行为产生的结果拥有充分的信息或情报 4 经济主体拥有一套确定的偏好程序表 以便让他依据自己的所好来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行为 经济人 假设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认为人类理性是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 亦即 经济人 具有 完全理性 人要做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 就要有三个前提 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 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 决策者对各种可能的后果要能排出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西蒙认为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这种认为经济人具有 完全理性 或 绝对理性 并且能够使利益最大化的观点是无法被证明的 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和在时间 经费 信息 来源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 这就决定了 完全理性 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存在的 人类行为所依赖的既不是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 完全理性 也不是 非理性 而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 有限理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被视为一个具有学习及适应能力的体系 而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体系 基于上述对客观理性和有限理性的认识和分析 西蒙提出了他关于决策行为的准则 即应该用 满意决策 准则取代 最优决策 准则 人们在决策时 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 常常只能满足于 足够好的 或 令人满意的 决策 所谓 满意决策 准则就是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 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备选方案 如果拟采用的备选方案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 那么该备选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 在决策中 管理者要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 足够好的 而非最优的行动程序 所以他不用考虑一切可能的备选方案 也不用确认存在着全部备选行动方案 便可进行选择 他可以用相对简单的经验方法来制定决策 西蒙所提出的 令人满意 的决策准则是符合实际的 这正如英语中的谚语所说 最好 往往是 好 的敌人 因为 在任何选择中 如果不顾条件盲目地去追求 最好 最后可能连 好 也找不到 汤姆 彼得斯 在进行符合要求的选择中 要求 或 标准 本身也是决策人所处的环境一部分 因此 不应把 标准 看成是给定的 当替代的措施证明是容易发现的 就可提高标准 而难于发现时 就降低标准 如果一并考虑寻找替代措施的成本时 那么由于提高标准而得到的替代措施所产生的 边际改进 弥补了为寻找满足这个更高标准的措施所花费的 边际成本 时 这样所选定的替代措施将会接近 最佳条件 因此 标准不应一成不变 它的高低应和寻找措施的成本相适应 在 管理决策新科学 中 西蒙指出 决策的制定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即找出决策的理由 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 在诸个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 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 第一阶段 情报活动 即探查环境 寻找要求决策的条件 第二阶段 设计活动 即创造 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 第三阶段 抉择活动 即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个特别的方案 第四阶段 审查活动 即对过去的抉择进行评价 3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从不同的角度 按照不同的标准 可以把决策分为多种类型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高层决策 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等等 西蒙在 管理决策新科学 一书中认为 必须区别两种性质相反的决策 即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 决策的分类 程序化决策 是属于经常不断的 常规性的 而且由于其不必实施新的决策 所以没有一定的作业方式或程序 这种决策是定型化的 程序化的 出现这种程序化的决策的原因很简单 假若某个特定的问题反复出现 那么人们就会制定出一套例行程序来解决它 非程序化决策 具有新颖的 无结构的 而且具有不寻常的影响程度的特征 某类问题 或者因其过去未出现过 或因其确定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 或因其十分重要而需要采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 都不能采用程序化决策办法 而要采用非程序化的办法 西蒙区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主要根据则是决策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技术 1 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 习惯是制定程序化决策的全部技术中最普遍和最为盛行的技术 组织成员的集体记忆是实际知识 习惯性技能和操作规范等 与习惯紧密相关的是标准操作规程 习惯是内化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的 而操作规程则是通过书面语言记录下来的程序 2 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 非程序化决策制定往往是 判断 这种判断是通过某种不确定的方式由经验洞察力和直觉来决定的 制定非程序化决策所依靠的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尚不了解的心理过程 这种决策可以通过某种有条理的思考来加以改进 通过职前的和在职的培训也可以加强其技术 3 程序化决策的新技术 现代程序化决策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主要包括作业研究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 作业研究主要依靠数学家的研究成果而得以完成 它也称为 运筹学 或 管理科学 其特征是 引入系统分析和数学方法来解决管理决策问题 电子计算机也日益成为合理决策的重要手段 它扩大了数学计算上实际的可能范围 也使模拟技术与电子资料处理迅速发展 4 现代非程序决策技术 西蒙指出 当现代程序决策新技术被大量采用之时 非程序决策也开始掀起了革命 人类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有了重大的发现 这些发现对制定非程序化决策的方法的影响将日益增大 他认为 人类有几种可能的办法可用来克服程序化决策新方法的局限性 一是找到如何从实质上增加人类在非程序化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潜力 二是找出用计算机帮助人类解决问题而又不必先将问题简化为数学形式的办法 无论是在行政学说史上 还是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史上 赫伯特 A 西蒙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组织理论方面 他以巴纳德的思想作为出发点 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 全面和成熟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 在行政学方面 他确立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建立起以行政决策为核心的新的行政学理论体系 他的行政学尤其是行政决策论构成现代行政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他的成名作 行政行为 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 构成现代行政学说史的一个里程碑 评价 西蒙有效地揭露了古典的行政学理论尤其是 科学的行政学学家 的理论的矛盾 力图通过设计一种理性决策模式来寻求有效的行政学替代途径 他离开了古典行政学家所关心的那些行政学主题 将行政学理论的建构转移到以决策为核心来研究行政行为或行政过程 他力求用一种更充分的概念框架 应用行为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来构建他的行政学理论体系 首先 西蒙以科学化的概念 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取代古典的 充满含混命题和教条化陈述的内容 其研究途径和方法具有创新的意义 他引进科学方法来研究行政过程尤其是决策过程 以此表现行政学的精确性 他在 行政行为 等著作中广泛引用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的成果 开拓了行政学的视野 使行政学研究由狭隘的单一学科概念框架迈向多学科交叉研究 其次 西蒙建立起了较系统全面的行政学理论体系 实现了行政学的范式转换 西蒙认为要形成具有普遍性的行政学原则 建立行政学的科学理论体系 必须以某些基本的概念或概念框架为基础 将它们作为描述组织活动状况的工具 他的 行政行为 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作的努力 西蒙以决策为行政学的核心 把决策过程看作理解组织现象的关键 围绕 决策 概念来建立他的系统的行政学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 实现了行政学的范式转换 西蒙是一位杰出的行政学家 他的行政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开辟了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时代 正是由于西蒙对管理理论的贡献 管理学家将西蒙看作 对多学科管理思维作出贡献人物 中的佼佼者 西蒙的学术理论贡献是当今世界学术界公认的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 哈罗德 马斯洛是美国行为科学家 1908年4月1日出生于美国的布鲁克林 1930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士学位 193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 193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1930 1935年为威斯康星大学助理讲师 1935 193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37 1951年先后为布鲁克林学院心理学讲师 副教授 马斯洛生平 1947 1949年任马斯洛 库珀兰奇公司工厂经理 1951 1961年任马萨诸塞州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教授 1946 196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理事 1962 1963年任新英格兰心理学协会主席 1970年去世 马斯洛 马斯洛 理论贡献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就有关人的需要 动机 激励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提出了他的人类需要层次学说 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 安全的 感情的 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级需要互相有关 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 可排成一个需要等级层次 1 生理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 必须优先满足 生理需要是指维持人的生存的需要 包括人的衣 食 住 行等方面的需要 它是人的最起码的 最基本的需要 生理需要在所有的需要中是最优先的 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 一个缺乏生活中任何东西的人 主要的激励因素多半是生理需要 而不是其他 一个缺少食物 安全 爱和尊重的人 他很可能对食物的渴望比别的东西更强烈 如果所有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 机体就会受到生理需要的支配 所有其他的需要简直变得不存在了 或者被推到了一边 这时可以简单用 饥饿 一词来描述整个机体的特征 人的意识几乎完全被 饥饿 占有 人体的另一个独特的特征是 当机体受某种需要支配的时候 对未来的看法也随之改变 如果人们有了很多的面包 肚子经常填得饱饱的 那么 立即就出现其他更高级的需要 正是这种需要而不是生理上的饥饿 对人的机体起着统治的作用 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 又有新的更为高级的需要出现 依此类推 2 安全的需要 安全需要包括人身的安全 财产的安全和职业的稳定等方面的需要 人身安全的需要要求人身免受伤害 如避免疾病和工伤事故等 财产安全的需要是指要求避免财产的损失 职业稳定的需要是指免受失业的威胁 在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获得安全感 稳定感的欲望 一般来说 当生理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 一组新的需要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马斯洛将这些需要概称为安全需要 人们寻求安全和稳定的较大的表现方面是 人们普遍喜爱熟悉的事物 而非不熟悉的事物 已知的事物 而非未知的事物 人们倾向于信奉某种宗教或世界哲学以把宇宙和人类组合成一种有意义的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 这种倾向也部分地受到了安全需要的激励 一般而言 科学和哲学都部分地受到了安全需要的激励 此外 安全需要还被看作是在紧急情况下 即战争 疾病 自然灾害 犯罪浪潮 社会骚乱 神经症 脑损伤或长期处于逆境下调动机体能源的主要积极因素 3 感情的需要 感情的需要是指人对于友谊 爱情和归属的需要 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人们便希望得到友谊和爱情 希望受到集体的接纳 得到集体的帮助 现在 个人空前强烈地感到缺乏朋友 心爱的人 妻子或孩子 也就是说 他一般渴望同人们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 渴望在他的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 他将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作出努力 他将希望获得一个位置 胜过希望获得世界上任何其他东西 他甚至可以忘掉 当他感到饥饿的时候 他把爱看得不现实 不必需和不重要了 此时 他强烈地感到了孤独 感到在遭受抛弃 遭受拒绝 举目无亲 浪迹人间的痛苦 马斯洛认为 爱的饥饿是一种缺乏症 就像缺乏盐或缺少维生素一样 我们需要碘和维生素C 同样 我们也需要爱 4 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指人的受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 人一方面都希望得到名誉 地位和声望等 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 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具有实力 自由 独立性等 感到自己存在价值 从而产生自尊心 自信心 在这两方面中 后者要以前者为基础 否则便形同孤芳自赏 难以持久 这类需要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 然而它一旦成为人的内心渴望 便会成为持久的推动力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从事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 使自己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成为自己久已向往的人物 人都要需求从事自己所希望的事业 并从事业的成功中得到内心的满足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 它的产生依赖于前四个层次需要的满足 上述需要层次理论仅是一般人的需要 每个人的需要并不一定是严格地按顺序由低到高发展的 上述五类需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被满足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 等级越低者越易得到满足 等级越高者则得到满足的比率越小 在某一特定时期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发挥独特的作用 处于主导地位 其他的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 人的需要具有发展的 动态的性质 就个人来说 需要同年龄和地位的发展有关 就社会来说 在经济不够发展的社会中 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占主要地位 人们为衣食奔忙 在发达的社会中 由于衣食和安全的需要一般已不成问题 人们就追求满足更高级的需要了 需要的特征 1 需要的无意识特征 从总体上看 一般人的需要往往是无意识的 而不是有意识的 2 需要的文化特性和普遍性特征 个人之间的有意识动机的内容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大有异义 然而 这种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最令人吃惊的差异只是表面现象 并非本质区别 人们对基本需要进行分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试图解释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表面的多样性后面的统一性 马斯洛认为 这种统一性在不同文化之间比相对表面的意识欲望更重要 更普遍 更根本 而且更加接近人类的共同特征 3 需要的相对满足特征 在实际情况中 社会中的大多数正常的成员 其基本需要只是得到了部分的满足 还有部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新的需要就出现了 4 需要层次的排列例外特征 马斯洛认为 虽然在他所研究过的大多数人中 基本需要是按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排列的 但是 还有相当部分的例外 1 有一种天生就富有创造性的人 这种人身上的创造驱力比其他任何反向决定因素都重要 他们的创造性的出现可能并不是由于基本需要已满足而产生的自我实现精神 即使在基本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时候 仍会出现这种创造需要 2 有些人的志向水平可能永远处于死寂或低下状态 在需要层次结构中较高层次的需要可能干脆消失了 而且可能永远消失了 结果 这种人始终生活在低水平上 如长期失业 他们可能继续在余生中仅仅满足于获取足够的食物 3 某些有心理病态的人永远失去了爱的需要 这种人在生命早期的数月中就缺少爱 因而永远失去爱和被爱的欲望和能力 这正如动物出生后没有立即锻炼就会丧失吮吸和啄食的反应能力一样 4 当一种需要已得到长时间满足时 需要的价值可能被低估 有的人被较高层次的需要所控制 这个高层次的需要的重要性就会压倒一切 那么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种人为了较高层次的需要而使自己陷入不能满足更基本的需要的困境 5 更为重要的是 那些包含理想 崇高的社会标准 崇高的价值准则等的特殊情况 具有崇高的价值准则的人能够成为英雄烈士 他们为了某一具体理想或价值准则 能够抛弃个人所有的一切 这种人在他们的生命中特别是早期生命中 已经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 似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力量 能够忍受现时和将来对这种基本需要的任何阻碍 就是因为他们由于基本需要的满足而形成了一种坚强和健全的性格结构 他们是 坚强 的人 他们能够轻易地经受住各种不同意见或反对 他们能够逆舆论的潮流而游泳 他们不惜作出巨大的个人牺牲来维护真理 马斯洛关于人的满足需要的行为理论总结 第一 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的力量 第二 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 第三 人在每个时期都可能存在多种需要 但其中必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第四 各种需要的满足方法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类 直接的满足是指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在行为过程中直接得到满足 间接的满足是指在行为过程之外得到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上个世纪40年代提出之后 对管理学和人的行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 在一种仅能维持生存的经济中 生理需要占统治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超出那个水平 其他需要就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据此 人际关系学派的学者提出这样的假设 美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因此管理的重点应是如何满足员工情感和归属等高层次的需要 对马斯洛思想的评价 马斯洛的理论影响了诸如麦格雷戈这样的管理学家 麦格雷戈的 Y理论 就是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概括出来的 在Y理论看来 人在工作中运用智力 体力 正如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人可以自我指挥和自我监督 最有意义的奖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这正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斯洛的理论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 一些行为科学家也指出了马斯洛理论的不足之处 1 虽然一般来说已满足的需要的确不再起作用 但怎样才算满足 意义不够明确 2 当生理需要合理地得到满足以后 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预测对一个人来说 哪一种高级的需要将成为下一个必须满足的需要 因为对于各个不同的人来说 需要的先后次序是不完全相同的 3 并没有一种得到公认的方法来预测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至另一种更高级的需要发展起来以前的时间间隔 马斯洛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没有正确看待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他的各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经过社会化的学习 每个人都有一套关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想法 都有一个关于世界的 理论 尽管这种 理论 有简单和复杂之分 马斯洛也谈到了个人这种价值的作用 但是 他并没有把这种与价值观相联系的欲望当作一个独立层次的基本需要 他认为 那种想用某一宗教或者世界观把宇宙和宇宙中的人组成某种令人满意的和谐和有意义的整体的倾向 多少也是出于对安全的寻求 事实上 就像人们需要吃 喝才能维持生理平衡一样 人们要求世界建立与自己世界观一致的秩序才会有心理平衡 可把这种与个人的价值观 世界观相联系的需要称作 价值需要 价值需要不仅是个人各种基本需要中的一种 而且还影响 甚至决定 个人需要体系的结构 马斯洛谈到 当个人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过渡 但他没有说明为什么有些人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仍停留在低层次的需要上 如果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大类的话 生理需要中不同具体需要的排列基本上是由个人的机体情况决定的 而社会需要中各种具体需要的次序则完全取决于个体的价值需要 由于马斯洛并未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机械的 第六节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C E 林德布洛姆 CharlesE Lindblom 1917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 政策分析 的创始人 生平 1917年3月21日生于美国加州 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主修政治学和经济学 194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9年开始了教学生涯 在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 1946年前往耶鲁大学任教 1954年在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任研究员 1960年任古根海姆 Guggenheim 中心研究员 1963 1964年出任美国驻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 兼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 1968 1969年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 1972 1973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1975年当选为比较经济学会主席 1980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林德布洛姆在耶鲁大学服务了40年以后 现已退休 但他依然很活跃 1995年他曾来中国进行学术访问 在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等校作了学术报告 受到欢迎 主要著述 政治 经济及福利 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 与达尔合著 1953年 政策分析 论文 发表于 美国经济学评论 1958年第3期 渐进调适 的科学 论文 发表于 公共行政评论 1959年第2期 也译作 竭力对付 的科学 作为经典性的论文是美国攻读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专业的学生的必读文献 决定的策略 政治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 与布利布鲁克合著 1963年 民主的智慧 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 1965年 决策过程 1968年初版 1980年重版 政治与市场 世界的政治 经济制度 1977年 是林德布洛姆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该书提出了一个分析政治与市场关系的框架体系 详细讨论了政府与市场关系这样一个 既是政治学又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25年内最有影响的政治学著作 荣获美国政治学会的最高荣誉奖 威尔逊政治学术奖 有用的知识 社会科学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与科恩合著 1979年 尚未达成 仍须调适 论文 发表于1979年的 公共行政评论 等 林德布洛姆饮誉美国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的是他对 政策 的分析研究 尤其是他提出的 渐进决策模式 林德布洛姆对政策科学的主要贡献在于 他首先提出 政策分析 概念 并在对政策制定过程的比较深入 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提出了 渐进主义 的政策制定模型或 渐进决策 模型 即他自己所谓的 渐进调适 的科学 他的这一模型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 C E 林德布洛姆 渐进决策理论的提出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在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尚未出现之前 最有影响的政治和行政决策理论是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 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 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 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 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 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 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 渐进决策理论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理性决策模式受到挑战 一 行政学家赫伯特 西蒙的 有限理性 决策模式 有限理性 决策模式 1 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有关决策状况的所有信息 2 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3 决策者在有了有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后就行动 4 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次序的影响 5 决策者的能力在复杂的决策状况中受到限制 6 决策行动受到决策者过去经历的影响 7 决策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二 林德布洛姆的 渐进决策 模式 渐进决策 模式发展演变过程 1953 1979 1 渐进主义 政治 经济及福利 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 1953年 社会政治过程包含着以下四种基本形态 1 价格体系 2 层级体系 3 多元体制 4 议价 除了在层级体系形态中决策者可以较不必讲究 策略 可以随心所欲达成决策之外 其余三者都不可能由单独的决策者独立做出决策 而是在相关的决策者之间互动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要进行决策 必须讲究 策略 在达成共识 Consensus 基础上逐渐推展 便是 渐进主义 2 渐进分析 政策分析 1958 比较 第一种方法 即传统的政策分析方法在探讨政策问题时过于强调理论在政策研究中的作用 注重从政策理论中引申出一般规则 过于强调价值 将价值当作方案的抉择的标准 过分强调所有重要变量 要求对变量进行广泛综合的分析 渐进分析 即第二种方法 1 它不依赖理论作为政策分析或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 认为评定实际的政策分析或政策制定是配合现实情况的需要或限制 是超理论的 在实际政治中人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 2 尽管政策分析或政策制定也会经常出现许多变量 但渐进分析只注重政策制定中出现的几个重要变量 作片段分析 方案的考虑也只限于少数几个 而不是广泛的 3 它认为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 互为一体 4 渐进分析着重社会已有的政策为前提 3 连续有限比较模式 即 渐进调适 模式 渐进调适 的科学 1959年 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特征 1 明确区分目标与行动 将目标当作政策分析的前提 2 在目标与手段的分析中 先确立目标 再寻找手段 3 认为 好 的政策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4 主张综合或全面的分析 5 过分强调理论的作用 连续有限比较模式 渐进调适 模式 的特征 1 不区分目标与行动 认为它们是联系着的 2 不区分目标与手段 认为这种区分不适当且有限 3 认为 好 的政策是由 共识 所产生的 4 主张有限分析 忽略了重要的后果 可行方案和价值标准 5 主张通过连续比较来减少对理论的依赖 4 断续渐进主义 决策的策略 1963年 1963年 在 决策的策略 一书中 林德布洛姆将他的政策分析模型又称为 断续渐进主义 而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则被他称之为 全面分析 全面分析 小心和完善地对所有可能的行动途径及这些途径的可能结果进行研究 并且用价值观对这些结果加以评估 在各种不同的行动途径中作出选择 断续渐进主义 只因时间差距进行边际的选择 只考虑有限的政策方案和有限的行动后果 只在于调适目标 重新检查资料 作连续不断的补救性的分析评估及社会片段分析 到此 林德布洛姆的 渐进调适 模式已基本定型 并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 渐进调适 理论的系统完善 尚未达成 仍需调适 1979年 渐进分析的层次 1 简单的渐进分析 对与现状有差距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择其一而予以简化和重点性的策略研究 它所提出的几个可行性方案与现实差距甚微 所作的决策与现行的状况比较 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 断续的渐进分析 每一项政策制定之前 在社会上已达成基本的共识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情况变化所产生的边际差距 在有限的可行性方案中 分析其后果 并重新检查资料 片段性地 连续地和修补性地调适目标 3 策略分析 针对复杂问题 直接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策略 尚未达成 仍需调适 是林德布洛姆对其渐进决策模式的较系统的表述 渐进主义 政策模型的优点 1 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 可以预测 2 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 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 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3 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 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 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4 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 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 可以孤立某些因素 比较其利弊 5 渐进方式比较稳妥 容易控制 能够及时纠正错误 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1 渐进决策的含义 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上零售平台入驻协议
- 农村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合作协议条款
- 行政心理学与企业战略的有效结合研究试题及答案
- 市政学备考试题及答案快速参考
- 施工团队效率分析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与市政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行政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要点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的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工程咨询合同大全
- 教育改革成功的内在支撑条件与策略探究
- 地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总复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 海洋能发电技术-中国海洋能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
- 创业大赛活动策划方案
- 西部计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安】2025上半年四川广安理工学院筹建处第一次招聘非事业编制专任教师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医院护理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新疆西北兴业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岗位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餐厅供餐协议书范本
- 期中素养测评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 供水公司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宝鸡市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