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玉i 蔓函日期:蛰遇:生:鲨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型鱼,i 虱导师签名:趁e t期:眵! 里y ! 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集说唱与戏曲于一体的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的重要著作,是我国通俗戏 曲史上的杰作,是明清以来俗文学发展的又一座高峰。为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 蒲松龄在创作时更多地使用了通俗的清代山东淄川方言,简洁明快而富有极强的 表现力。 在聊斋俚曲集中,无论描写现实的社会问题、反映封建社会的家庭和人伦 关系,还是揭露封建皇权和科举制度的弊端,亲属称谓词作为汉语系统中的基础 词汇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例如大量使用了亲属称谓词的墙头记写的是父子 关系,姑妇曲写的是婆媳关系,慈悲曲写的是母子关系,翻魇殃写的是 邻里关系,禳妒咒写的是婆媳关系和大妻关系,磨难曲、穷汉词、寒森 曲写的是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增补幸云曲写的是统治阶级的生活侧面,无 一例外地让我们从亲属称谓词的使用上窥到了当时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关系,这就 是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词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尽可能广泛地搜集和占有资料,在勾勒出当时亲属称谓系 统概貌的同时,针对某些典型称谓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缘起、发展变化及亲属 称谓与社会牛活的密切关系。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共分三章,首先对亲属称谓词 的核心和限制成分进行归纳,然后将常用亲属称谓词划归为小系统进行研究,来 反映当时的亲属关系的总体状况,最后将超出家庭范畴的社会化应用做进一步的 探讨以管窥当时的社会情况。 关键词:聊斋伸曲集亲属称谓社会化应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a n t h o l o g yo fl i a o z h a i l i q uu n i t e dz a r z u e l aa n dd r a m aw a sp us o n g l i n g s i m p o r t a n tw o r k a sam a s t e r p i e c ei nd r a m a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 t h ea n t h o l o g yb e c a m e a n o t h e rc o n v e n t i o n a ll i t e r a t u r ep e a ks i n c em i n gd y n a s t y i no r d e rt os p r e a da b r o a df r o m m o u t ht om o u t h ,p us o n g l i n gu s e d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t ow r i t et h ea n t h o l o g y , a n dt h e t e r s el a n g u a g eh a si n t e n s ee x p r e s s i v ef o r c e t h ea n t h o l o g yo f l i a o z h a i l i q ud e l i n e a t e dt h er e a l l i f eq u e s t i o no fs o c i e t y , r e f l e c t e d f a m i l ya n dh u m a nr e l a t i o n so ff e u d a ls o c i e t y , d i s c l o s e dt h ea b u s eo fs e i g n e u ra n d 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s a sb a s a lg l o s s a r yo fc h i n e s e ,t h er e l a t i o n a la p p e l l a t i o no f a n t h o l o g yo b t a i n e dt h ew i d e s p r e a du s e f o ri n s t a n c e ,q i a n g t o u j ir e c o u n t e df i l i a t i o n , g u f u q un a r r a t e dt h er e l a t i o no fm o t h e r sa n dd a u g h t e r s - i n - l a w , c i b e i q ud e l i n e a t e dt h e r e l a t i o no fm o t h e ra n dc h i l d r e n ,f a n y a n y a n gd e p i c t e dn e i g h b o r h o o dr e l a t i o n , r a n g d u z h o ud e s c r i b e dt h er e l a t i o no fh u s b a n da n dw i f e ,m o n a n q u ,q i o n g h a n c ia n d h a n s e n q up i c t u r e dt o i l e r sp i t i f u ld e s t i n y , z e n g b u x i n g x u n q un a r r a t e d t h el i f eo f g e r e n t o c r a t i c ,p e n g l a i y a nr e c i t e dt o i l e r sd e s i r a b i l i t y w ec a ns e et h ee t h i ca n ds o c i e t a l r e l a t i o nt h r o u g ht h eu s eo fp l e n t i f u lr e l a t i o n a la p p e l l a t i o n s t h i si st h em o t i v eo fm y r e s e a r c h ih a v ec o l l e c t e dt h em a t e r i a l sw i d e l yi nt h i sa r t i c l et ot h eb e s to fm ya b i l i t i e s ,a n di h a v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i n t os o m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a p p e l l a t i o n s w h e nt h eg e n e r a lp i c t u r eo f r e l a t i o n a la p p e l l a t i o n sw a sd e s c r i b e d ,t h ec o n s a n g u i n e o u s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g e n e s i sa n ds o c i o l o g yw a sb e i n gs t u d i e d h e r e i n b e f o r e ,i t sm y r e s e a r c ht e c h n i q u e n o w , l e tm ei n t r o d u c et h i sa r t i c l e ss t r u c t u r e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is u m m a r i z et h eh a r dc o r e a n dt h el i m i ti n g r e d i e n t t h e n ,id i v i d er e l a t i o n a la p p e l l a t i o n si n t os m a l la r t sf o rt h es a k e o fk i n d r e ds t a t u s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 ir o b ei n t ot h es o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b yd i s c u s s i n gt h e s o c i 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w h a th a ss u r p a s s e dt h ef a m i l yc a t e g o r y k e y w o r d s :t h ea n t h o l o g yo f l i a o z h a i l i q u ;r e l a t i o n a la p p e l l a t i o n s ;s o c i 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亲属称谓的研究意义 绪论 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的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由血缘关系、 婚姻关系而确定,人类学、语言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门学科都对其倍加关注。 汉语的亲属称谓把亲属类分成不同的范畴,不仅可以反映出占优势的家庭类型、 居住规则和继嗣法则,而且可以了解到亲属间的行为与权利义务,这是研究汉语 亲属称谓的表层意义,即家庭意义。自人类社会形成之始,亲属称谓就已存在, 虽然远没有现在的称渭系统发达,但亲属称渭反映一定社会文化、反映特定环境 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从未改变。“如果我们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 整体来考察,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隐藏在各种社会组织之下的最单一而基层的 因素,乃是亲属关系。”亲属关系的存在,表明了一个人在家庭、家族、社会群 体中的地位和身份;亲属称谓的存在,则成为规范一个人在家庭、家族、社会群 体内部行为的丰要因素。剖析亲属称谓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是研究汉语 亲属称谓的深层意义,即社会意义。 相对于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变化的社会称谓来说,取决于血缘关系和姻亲关 系的亲属称渭是比较固定的,例如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称谓千百年来变化不大。成 书于秦末汉初的尔雅单列一章“释亲”,将古代的亲属称谓分为宗族、母党、 妻党、婚姻四大类,每类下面又分详细的小类( 如“孙一级又分为孙、曾孙、 玄孙、来孙、冕孙、仍孙、云孙七代) 。这些称谓直到现在还被广泛应用着,虽然 有些称谓已经简化。封建社会重视这些亲属特征,因此有严格区分亲属关系的称 谓语词无论哪一方面的社会交际,都必须严格按照亲属称谓的规定;不论是 丧礼婚礼、承继遗产,以至一人犯罪波及九族,都要按这亲系树的等级办理,可 见亲属称渭具有世代相因的稳定性。 但是,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文化系统,亲属称谓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本质 帝恩l 文化人类。 m 】f :海:f :海人比版十 ,1 9 8 9 :i 7 0 。 陈原社会沿i ;z 【m 】i :海:。学林版种,1 9 8 3 :2 4 9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看,亲属称谓系统围绕家庭展开。它与“家庭”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 一,核心称谓词( 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 完全产生于家庭内部;其二,一般 称谓词完全是家庭和家庭之间的产物。当然,这些“家庭”必须是有血缘、婚姻、 法律联系的。核心称谓词是相对基本、简单的,它适用于古代相对简单的社会关 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样化、越来 越复杂,这就要求加强亲属称谓的明晰性、准确性,例如对“兄的解释就需要 鉴别是“同胞”、“堂兄”还是“表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际关系和语言、文化 也不断发牛变化,亲属称谓经过了世世代代的改造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个取决 于家族派系和血统关系的相对稳定的称谓系统。当然,时代不同,亲属称谓系统 中的具体称谓也会有所不同,而不同时代亲属称谓的变化,实际上是人际关系变 化和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如陶立瑶所认为的:“在以 血缘关系继承的家庭或家族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称谓,含有三层意义:其一是为 了区别辈份;其二是为了确定上辈、同辈、晚辈之间的关系;其三是向社会呈现 本家族的内部结构,便于社会了解和进行社交活动称谓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文 化传承。通过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某一家庭或家族的内部结构, 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婚姻和家庭发展的历史。 二、聊斋俚曲集及亲属称谓的研究现状 人类学中亲属称谓研究的先驱是摩尔根( l e w i sh e n r ym o r g a n ) ,他的血亲 和姻亲制度、人类家庭的亲属制度等,都对亲属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认为 亲属称谓是先前社会制度的反映,称谓是亲属分类的方法。我国的亲属称谓研究 也有诸多成果,如尔雅释亲、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清代梁章钜的称 谓录,以及吉常宏丰编的汉语称谓大词典等。但遗憾的是对汉语亲属称谓系 统从材料的汇集到理论的建构还显得不足,除了冯汉骥在1 9 8 9 年出版的中国亲 属称谓指南外,只有些附着在其他研究项目中的零星研究,而对山东方言亲 属称谓系统的研究更是风毛麟角。本文拟以清代山东淄川方言写成的通俗说唱文 学代表作聊斋俚曲集为依据,归纳分析其中的亲属称谓存在和使用的情况, 用惠刚r f lp q 人际称粥系统【m 】北京:外诳教学与研究版 卜,1 9 9 8 :5 2 2 。 陶:瑙比俗。z 概论 m i 北京:巾央l 心族。z 院版利:,1 9 8 7 :1 5 3 。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并力图对这一时期的亲属称谓系统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 作为明清俗曲的“活化石 ,聊斋俚曲集内容多描写现实的社会生活,如 描写父子关系的墙头记,描写婆媳关系的姑妇曲,描写母子关系的慈悲 曲,描写邻里关系翻魇殃,描写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的禳妒咒,描写劳动 人民悲惨命运的磨难曲、穷汉词、寒森曲,描写统治阶级生活侧面的增 补幸云曲。为达到俚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广泛传播的目的,蒲松龄创作中所使用 的语言多为通俗的方言,口语性极强,已有多人对聊斋俚曲集中的歇后语、 俗语及各种语法现象做出了研究,撮其要者,列举如下: 冯春田: 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8 月。 张树铮:蒲松龄 所反映的轻声及其他声调现象,中国语文 2 0 0 3 年第3 期; 用韵研究,古汉语研究,2 0 0 1 年第3 期。 李焱:蒲松龄( 聊斋俚曲集) 中的儿化现象,中国语文,2 0 0 2 年第3 期。 王聿发: l o p 斋俚曲中歇后语的分布与类型,现代语文,2 0 0 6 年第1 0 期。 吴庆峰,张金霞: 歇后语汇释,蒲松龄研究,2 0 0 2 年第4 期。 许培新:( 聊斋俚曲集) 反复问句探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 0 0 3 年第4 期; l o p 斋俚曲集) 的几种语法现象,蒲松岭研究2 0 0 2 年第3 期。 董绍克: 俗字研究,( 未刊稿) 2 0 0 4 年。 隋长虹:( 本字考,蒲松龄研究,2 0 0 2 年第3 期。 张泰、王文晖、隋长虹: 方言俗语选释,蒲松龄研究,2 0 0 4 年第l 期。 张泰、隋长虹: 方言俗语补释,蒲松龄研究,2 0 0 4 年第3 期。 对聊斋1 艰曲集的语言研究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人针对其中的 亲属称谓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文试图对 l o p 斋俚曲集中亲属称谓的用 法做一个梳理和归纳,来反映当时的亲属关系状况,并透过这些具有深刻社会内 涵的亲属称谓,符窥当时的社会情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的核心成分与限制成分 第一节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表与亲属称谓的核心成分 聊斋俚曲集中出现的亲属称谓众多且比较齐备,列表如下: 称呼对象称谓配偶称谓 父之父之父 老爷爷 父之父 爷爷、祖父 奶奶、祖母 父 爹、达、爷、父、父亲娘、母、妈、母亲 父之兄 伯大娘、叔伯妈 父之弟 叔 婶 父之姊妹姑 母之,已弟舅 母之姊妹姨、姨娘、娘姨 子儿、儿子、郎媳、儿媳、媳妇、媳妇子、儿家 女儿、女、闰女、女儿婿、女婿、姑爷 儿兄、哥嫂、嫂子 弟弟、兄弟弟妇、弟媳 姊姐、姊姐夫 妹 妹、妹子 妹夫、妹丈 子之子 孙、孙子 子之子之子 曾孙、二代孙 亲属称谓系统庞杂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但表示核心亲属关系( 核心家族) 的称谓词具有极大的稳固性,自古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决定亲属 称谓系统丰干部分的为血亲亲属关系,如父母了女、兄弟姊妹等基础关系是亘久 不变的,而在此基础上经由婚姻建立起来的姻亲关系,如外祖父母、表兄弟姐妹 等扩大的亲属关系,则是在亲属称渭系统丰干部分上衍牛出来的枝叶。 在聊斋俾曲集中出现的核心亲属称谓有: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称呼对象男性核心称谓女性核心称谓 父之父母祖 父母 父、爷、爹、达 娘、母、妈 父之兄弟姊妹伯( 父之兄) ;叔( 父之弟) 姑 母之兄弟姊妹舅姨 兄弟姊妹哥、兄;弟姐、妹 子女儿女 子女之子女孙 通常情况下,这些核心成分可以独立作为亲属称谓用于一个核心家族中,如 父、母、予、女、兄、弟、姐、妹等,它们具有强大的语义功能。既能够表达出 其中蕴含的血缘关系,又能够清楚地显示辈份关系,甚至能够传达出性别的区分。 此外,大多数核心亲属称谓的语义是相对的,每个称谓的存在,都以相对的另一 称谓的存在为前提,如祖与孙、父与母、兄与弟、姐与妹、舅与姨。这种对称既 相互协调又相互区别,如父与母之间有性别上的对立,兄与弟之间有年龄上的对 立,兄与表兄又有亲疏关系上的对立。偶然的不对称称谓的出现,如对父之兄称 “伯”、对父之弟称“叔”的同时,却对父之姐和父之妹一概以“姑”称之,则反 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轻视和男尊女卑现象的普遍性。 此类亲属称谓的核心成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们都可以与其他核心称谓或 者语素组合构成新的亲属称谓,如聊斋俚曲集中出现的“祖父”、“祖母”、“孙 了”、“兄弟”等,就是由亲属称谓的核心成分之间相互组合构成的;而“妈妈”、 “娘亲”、“母亲”、“老母 、“老母亲”、“亲娘”等,则是在“娘”、“母”、“妈” 这三个核心称渭的基础上组合其他语素而成的常用亲属称渭。 第二节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的限制成分 亲属称谓的核心成分表示了最为核心的亲属关系,而对扩大的亲属关系如何 表示? 这就需要一些限制成分来规定每位亲属在整个亲属称渭系统中的确切位 郭锦桴汉语与中f 譬统文化【m 】北京:中l 蝎人k 人学版社,1 9 9 3 :3 5 3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置,诸如辈份、世系、排行等。 聊斋俚曲集中出现的亲属称谓的限制成分主要有: 一、表辈份的限制成分 一些亲属称渭的核心成分可以相互组合或者与其他语素连用,构成新的亲属 称谓,并且在计算辈份时作为衡量标准。 1 曾:加在某些核心亲属称谓前面,构成对三代以上长辈或晚辈亲属的称谓, 如“曾祖父”、“曾孙”,前者是对父之父之父的称谓,后者是对子之予之子的称谓。 2 祖:两种情况:一是加在父母称谓前面,构成对父之父辈的称谓,如“祖 父”、“祖母”;二是与其他语素连用,构成对辈份高于父亲的本族先人的称谓,如 “祖辈”、“祖宗”、“祖先”。“祖辈”指祖父辈;“古代帝王世系中,始祖称祖,继 祖为宗”,“祖宗”是对祖先的泛称;而“祖先”指的是“民族或家族的先辈”。 3 父:与其他语素连用,构成对上辈男性亲属的称谓,如“岳父”。 4 母:与其他亲属称谓或语素连用,构成对上辈女性亲属的称谓,如“姨母”、 “岳母”、“丈母”。 5 孙:与某些核心亲属称谓或其他语素连用,构成对三代及以下晚辈亲属的 称渭,如“孙了”、“孙女”、“二代孙”。 以上称谓都在聊斋俚曲集中出现过,虽然数量不多,但仍然可以总结出 一定的规律:亲属称谓的限制成分可看做辈份标志,亲属称谓的核心成分可看作 性别标志,两者组合构成的亲属称谓可以较为清楚地表示出一个人在家族中所处 的位置,亲属称谓系统也就因此得到了扩展。 二、表排行的限制成分 古代用“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顺序,这种方法在清代已不再不用, 取而代之的是“大、二、三小”、“长、次”等,例如“大儿”、“- - ) l , ”、“小 儿”、“大哥”、“二哥”、“大兄弟”、“二兄弟”、“三兄弟”、“大娘子”、“二娘了”、 占常宏汉i 捋称i 啊人词! j i ! 【m 】石家脏:河北教胄f i ;版朴,2 0 0 1 :1 2 7 5 。 占常宏汉沿称州人词腆【m 】石家j i - :i 北教育j 版社,2 0 0 1 :1 2 7 4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男 、“次男”等等。 因为各地风俗和家庭习惯的差异,有时排行不分性别,有时则把男性和女性 分开来排。如聊斋俚曲集翻魇殃中仇牧之有一女两男三个孩予:大姐、仇 福、仇禄,他们三人的排行遵循的就是后一种方法。 三、表亲疏远近关系的限制成分 在汉语亲属系统中,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有着严格的区分,表现在称谓上, 就是在某些核心亲属称谓前面加上限制成分,从而体现出亲疏远近关系。主要有 以下四种: 1 亲:突出直系亲属的血缘关系,如“亲爹 、“亲娘”、“娘亲”、“亲娘姨”。 为了显示亲近之情,有时在姻亲亲属称谓前面也使用,如“亲妹夫 。 2 堂、叔伯:对父之兄弟之子女的称谓,如“堂叔伯哥 、“叔伯哥哥。 3 表:意为非宗亲,用来称呼父之姊妹之子女或母之姊妹之了女,如“表兄”、 “姑舅表兄”。 4 ( 外) 甥:称姊妹之子女或女之子女,如“外甥”、“外甥女”、“贤甥”。“甥 的用法较为复杂,本文在第二章第一节将有详述。 这类明显地体现出亲疏远近关系的标志性字眼,在面称里并不常见,而是经 常出现在叙称以及书面称谓中,所以在聊斋俚曲集这样一部以方言俗语写成、 口语性极强的作品里出现的频率很低。 四、表尊称、谦称的限制成分 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非常讲究礼仪,对别人加以尊敬和赞美,对自己和家人 则使用表示谦虚、低调、卑微的词语,反映在亲属称谓系统中就是在某些亲属称 谓的前面加上限制成分,构成对别人的尊称和对自己人的谦称。 ( 一) l ;l t o l i 斋俚曲集中用到的表示尊称的限制成分丰要有: 1 尊:本义是尊重、重视,仅用于称呼对方的长辈亲属,如称对方的父亲为 “尊公”、“尊翁”,称对方的母亲为“尊堂”。 2 高:本义足高尚、高超、等级或程度高,用于称呼长辈亲属,如称对方母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亲为“高堂”。 3 令:本义是善的、美好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用在长辈亲属的称谓前 面,也可以用在同辈亲属( 不论长幼) 的称渭前面,还可以用在晚辈亲属的称谓 前面,都表示对听话人亲属的尊敬、敬重之意,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令 达 ,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称对方的兄弟姐妹为“令兄 、“令弟”、“令姐、 “令姊”、“令妹”,称对方的儿女为“令郎”、“令爱”、“令媛”,等等。 4 贤:本义为才德出众,常用于称呼比自己辈份低或者年龄小的人,前者如 “贤侄”、“贤甥”,后者如“贤弟”。又有“贤妻”、“贤婆”,用来称呼自己的妻子。 ( 二) 聊斋俚曲集中用到的表示谦称的限制成分主要有: 1 家:本义指家庭,用在直系长辈亲属的称谓前面,有时也用在直系同辈年 长亲属的称谓前面,前者有“家父”、“家达”、“家君”、“家母”等,后者有“家 兄”、“家嫂”、“家姊”等。 2 舍:本义指农舍、房屋,用在比自己年龄小或者辈份低的亲属的称谓前面, 前者有“舍弟 、“舍妹”等,后者有“舍侄等。另有一特例不遵循以上原则, 谦称同辈且不论年龄长幼的亲家,为“舍亲家”,大概是因为婚姻关系使得亲家已 经成为了实际上的“自己人”。 3 小:本义是细小,微小,用在比自己辈份低的亲属称谓前面,如“小儿9 j l i “小女”。有时也可用作自称,如男性与外人交谈时自称“小弟”,在岳父面前则 自称“小婿 。 另外,与人谈论自己过世亲属的时候,常在核心称谓前面加上限制成分来区 别于还健在的亲属,如称呼亡故的父亲为“先父。 l 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聊斋俚曲集亲属称谓 第一节血亲亲属父系亲属 父系亲属包括父亲及其兄弟姊妹、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子女及其子女等,对 他们的称谓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偏重于男性称谓;词汇丰富且富于变化; 长幼观念突出;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一、对父亲的称谓 1 汉语亲属称渭系统中,对父亲的称谓自古以来变化不大,呈现出很强的稳 定性,如“爹”、“爹爹”,方言词“达”、“达达”也是如此,它们在聊斋俚曲集 中出现的频率也最高。如: ( 1 ) 张讷见他姑骂他爹,便说:“我这来,就是俺爹叫我来的。”( 寒 森曲第四回3 0 4 ) ( 2 ) 二相公说:“爹爹说的极是。”( 翻魇殃第九回2 3 2 ) ( 3 ) 张大出来,说:“他有达妈人两个,我有俺达一个人;虽然叫达一 样叫,俺达不如他达亲。自家张大怪是也。今日他达待来,买了些东西等他, 须是做的好才好。我的达他叫达,他的达我也叫达。若是人说敬俺达,无论 他极肯,我也就依了;若是人说不必敬他达,无论他不依,我就不肯。世间 有一等没良心的,看着自己的达漫是达,人家的达就不是达。”( 墙头记 第一回5 ) “爷”也是古代常用的对父亲的称呼,北朝民歌木兰辞:“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叫即是。但 它在聊斋俾曲集中出现的频率,相对于“爹”、“达”是较低的。如: ( 4 ) 二位相公跑来,那天也就黑了。见他爷那衣服碎破,在那里睚哼, 流水问道:“爷呀,伤的怎么样了? ”员外说:“料想也不相干”。( 寒森曲 ( 宋) 郭茂倩乐聃诗集【m 1 北京:巾# l5 “,2 0 0 1 :3 7 4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回2 7 5 ) “父”和“父亲”是较为文雅的称谓,在日常牛活中很少将其单独作面称, 而是多用于书面称渭和叙称。如: ( 5 ) 又无父又无哥,家里日子仗赖着,全凭姐姐合俺过。( 翻魇殃 第七回2 13 ) ( 6 ) 叉一个陈正说:“小的父亲被冯小二打死,小的告着他,他着户房 送进去了六百银子,便问的全然无事。”( 磨难曲第十四回7 7 3 ) 例( 6 ) 中的对话场景是县府大堂,属于较为庄重严肃的场合,故陈正使用了 较为正式的“父亲”称谓。而例( 5 ) 则是唱词,称谓词“父单独出现正是适应 了唱词简洁顺口的要求。 2 儿女在他人面前称说自己的父亲,常用“家父”、“家达”、“家君”等。其 中“家父”最为常用,而且适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达”是方言词汇,所以“家 达”一词出现的频率就相对少很多了,而且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家君”是比较文 雅的称呼,在聊斋俚曲集中仅出现了一例。“先父”是对自己故去父亲的称谓。 如: ( 7 ) 举人说:“张先生是年兄什么亲? ”即对说:“就是家父。”( 磨难 曲第二十二回8 2 0 ) ( 8 ) 张二上,说:“做儿也罢了,琐碎在养老家达有五十亩好地, 留着养老。”( 墙头记第二回1 5 ) ( 9 ) 合庵听说,就大哭起来了,说:“小弟不进场了。”那人问道:“怎 么说呢? ”合庵说:“那是家君。”( 磨难曲第二十五回8 3 7 ) ( 10 ) 张大说:“材合坟都有了。”银匠说:“既然这等,找我怎么? ” 张大说:“因先父有银子全没吩咐,王大叔必然晓得。”( 墙头记第四回3 9 ) 3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为“令尊”、“令达”、“尊公”、“尊翁”。“令尊”是较为 通用的尊称,“令达”则是方言称谓。如: ( 1 1 ) 二相公说:“是姓仇。”又问说:“你令尊是什么名字? ”二相公 说:“家父是仇仲,字牧之。”( 翻魇殃第九回2 3 1 ) ( 12 ) 骂一声万刀杀,您叔合俺是亲家,行辈也还比你大。不曾给令堂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去扛腿,也不垫腰给令达,怎么见你就该下? 活活的把人打死,你还待支吾 什么! ( 寒森曲第二回2 8 1 ) ( 1 3 ) 合庵极聪明,听的他尊公讲了一遍,说:“儿已晓的了。”( 磨难 曲第二十五回8 3 8 ) ( 1 4 ) 张二遇着银匠,说:“一向少会。哪里去? 银匠说:“敬访尊翁。 才令兄说来了这边,在家么? ”( 墙头记第二回2 2 ) 4 在子女面前,父亲常以“乃公”自称,意即“你的父亲”,多用于书面称 谓。而在日常牛活中,父亲常以“老汉”、“老头”、“老头子”、“老子”自称,含 有已经年迈、不中用的意味。如: ( 1 5 ) 十六方才认乃公,对面还不识颜容,我儿呀,今宵一刻千金重! ( 磨难曲第二十七回8 5 1 ) ( 1 6 ) ( 张老) 白:“老汉今年八十二岁,老婆子又故去了,一切饥寒谁 问,好痛人也! ”( 墙头记第一回3 ) 对父亲不敬的忤逆予却也时常以“老头儿”、“老头子”来称呼父亲,例如悍 妇江城怒骂公公: ( 17 ) 我说您满家心儿就不平,挑唆儿家夫妇去相争。老头儿在这里说, 俺在那听。又待将奴宰烹,又待将奴怎生,揭开眼罩咱就踢蹬! 老头子你在 房里咕咕哝哝,怎么着江城? ( ( ( 禳妒咒第十回4 9 8 ) 5 对继父的方言称谓是“后达”。如: ( 1 8 ) 两句俗话说的好,有了后娘就有后达。( 慈悲曲第二段1 1 5 ) 二、对自己兄长及其配偶的称谓 1 “哥”、“哥哥”是对自己兄长的常见称谓,“嫂嫂”、“嫂子”是对兄长配偶 的常见称谓。虽然尔雅中“女了谓兄之妻为嫂”,但在生活中不锊是女了对 兄长之妻的称渭还是男予对兄长妻了的称谓都可以用“嫂”。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 “老”作前缀,具有极强的能产性:有时用y - ( j 称,如“老汉、老夫”,有谦逊之意;有时用丁比臼己辈 分高、年龄k 或肯半分相i 、1 1 而年龄k 的亲槭,类丁睁称,如“老爹、老母、老兄、老嫂”博,偶用丁辈分 相l 1 1 而年龄小的亲属,如“老妹”:彳了时义具箭社会交际功能,u “老”+ 亲槭称谢词构成社会称婀词,来 称呼地位十“1 的n “友或灭系律i 切的人。 朱根延尔雅沾林【m 】武汉:湖北教育版社,1 9 9 6 1 7 3 1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在“哥”前面冠以“大”、“二”等可以表明他在众兄弟中的排行,但“嫂” 的排行并不是以妇人的年龄为依准,而是以她丈夫的年龄大小为依准,由此我们 可以窥探到封建社会女性“从夫”的一个侧面。如: ( 1 9 ) 李氏也问- “爹好,娘好,哥哥嫂嫂都好么? ”李老都答应:“好”。 ( 墙头记第一回6 ) ( 2 0 ) 又无父又无哥,家里日子仗赖着,全凭姐姐合俺过。哥哥逃了嫂子 去,床头又有病婆婆,满家只有你人一个。( 翻魇殃第七回2 13 ) ( 2 1 ) 我父亲在北京,生三子有大名:大哥曾把皇榜中,二哥宁夏做巡按, 只我王龙没得成。( 增补幸云曲第二十三回1 0 13 ) ( 2 2 ) 慧娘说:“听的说大嫂子来了家,怎么不见他呢? ”( 翻魇殃第 十回2 4 5 ) ( 2 3 ) 都说是大嫂有福,报他那孝节贞操。( 翻魇殃第十一回2 5 4 ) “兄”是对哥哥的较为文雅的书面称谓,在口语中不太常见。唱词要求语言 简洁、准确,所以“兄”在唱词中的使用较多。如: ( 2 4 ) 若有婆若有公,或者有嫂并有兄,还怕他不大通人性。( 翻魇殃 第一回1 6 5 ) ( 2 5 ) 奴家上边无父母,下边无弟叉无兄,这样人真正不成命! ( 磨难曲 第八回7 4 5 ) 2 与人交谈提到自己的哥嫂时,常用的谦称有“老兄”、“家兄”、“家嫂”;而 涉及到对方的兄长时,则以“令兄”相称。如: ( 2 6 ) 张二上,说:“做儿也罢了,琐碎在养老。亏了老兄乖,跟好就学 好。自家张二怪便是。家达有五十亩好地,留着养老。我合家兄哄法了哄法, 便就分了,情着吃穿。起初时,耸着蛇头实落去做衣买帽,傻着脖子当真的称 肉杀鸡,恐怕不如家兄,我先讨愧。谁想家嫂他就极乖,好的留着自己穿,热 了只给他破袄,好的留着自己吃,饿了只叫他刮饭盆。”( 墙头记第二回1 5 ) ( 2 7 ) 马如飞说:“还是为家兄那件事,还求李大令相为。”李洪图说:“大 爷吩咐,说令兄原是死罪。若是单求免死,前日那些数目,小弟就还是送进去。” 马如飞说道:“借重,借重。明日家兄还另有酬谢。”李洪图说:“小弟合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令兄就至厚,哪一遭不蒙他厚赐? 小弟就送进去。”( 磨难曲第四回7 2 0 ) 三、对自己姐姐及其配偶的称谓 “姐 、“姐姐是对自己姐姐的称呼,“姐夫意即姐姐的丈夫,是对姐姐配 偶的口语化称谓。“家姊”是对自己姐姐的谦称,“令姐”、“令姊”是对别人姐姐 的尊称。其中“家姊”、“令姊”是比较正式的称谓,多用于庄重的场合,含有敬 重的意味。如: ( 2 8 ) 原来这张炳之,他姐姐家是赵家庄,隔着这庄有二里路。他姐夫死 了三年,他姐姐在家守寡,为人极有本领。( 慈悲曲第一段1 0 9 ) ( 2 9 ) 知府说:“甚么事? ”仇禄说:“童生安排待回家,家姊忽然来了, 说已有状告在老爷案前。”知府说:“那就是令姊么? ”知府说:“昨日告 状的,不知就是令姐。这也不用提人,把状批下去罢。”( 翻魇殃第五回1 9 9 ) 四、对自己弟弟及其配偶的称谓 对弟弟的称谓自古以来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有“弟”、“弟弟 、“兄弟”等。 交谈中,对自己弟弟的谦称为“舍弟 ,对别人弟弟的尊称是“令弟”。如: ( 3 0 ) 不必提,谁是咱着极的好亲戚? 既无有哥哥,又无有弟弟,那别人 与咱何干系? ( 富贵神仙第三回6 2 1 ) ( 3 1 ) 大姐进来,说:“这不是大兄弟么? 你从哪里来? ”大姐忙问 道:“你见咱二兄弟来么? ”仇福说:“见来。”大姐说:“这等你起来,说说我 听。”我在关前,我在关前,二弟在那正打尖。( 翻魇殃第九回2 3 4 ) ( 3 2 ) 张大出来,说:“王大叔,你无事不来。”银匠说:“敬访令尊。”张 大说:“今日上舍弟家去了。有什么话说? 竹l 银匠说:“多谢罢。令尊既在 令弟那里,我就上那里找他。”( 墙头记第二回2 0 ) “女了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m ,聊斋俚曲集中以“弟妇 、“弟媳 来称呼夫之兄弟之妻。如: ( 3 3 ) 大相公商量他姐姐。大姐说:“弟妇真是贤良,别人可就没这个心 朱祖五匹尔雅沾林 m i 武汉:湖北教育版社,1 9 9 6 :1 7 3 1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眼。”( 翻魇殃第十一回2 5 4 ) ( 3 4 ) 太公止住泪说:叫孩儿莫慌张,恁弟妇真贤良,你不必再把宝 鸡上。院外有的是闲地,给你盖上几座房,在隔壁也好把你望。( 翻魇殃第 十二回2 6 6 ) 五、对自己妹妹及其配偶的称谓 1 “妹妹 、“妹子”是对自己妹妹的称呼,有时为突出强调亲情也称“同胞 妹”。对妹妹的配偶以“妹夫 、“妹丈”相称,意思就是妹妹的丈夫。如: ( 3 5 ) 二位相公见三官言之有理,便问:“妹妹,依你怎么样? ”三官说: “依我,把爹爹暂且蚯起来,打听着有了好官再讲。”二位都说:“妹妹说的极 是。”( 寒森曲第二回2 8 6 ) ( 3 6 ) 一些人乱哄哄都去救赵歪子,大相公说:“二弟,你背着妹子,先 合族人走了罢。我且在此听听,看他还醒过来赖咱。”大相公叫一声,二兄弟 你是听:咱那妹子有灵应。歪子既是昏迷了,我且等等这畜生,死活可也有干 证。( 寒森曲第三回2 9 6 ) ( 3 7 ) 想着报仇,想着报仇,时时刻刻事心头,权且把良心丢在脑背后。 妻妾虽羞,妻妾虽羞,不是把功名富贵求,都只为同胞妹,现在监里受。( 富 贵神仙第四回6 2 7 ) ( 3 8 ) 方仲起上云:“我想当今之世,甚么公道,放着科甲不争,争 甚么闲气? 一些人见我不肯,还忿忿而去。妹丈张鸿渐,与我所见略同。若是 认上头着,今日不免充军流徒。万幸,万幸! ”二相公说:“老马通不是个 人了,近来越发横行。妹夫去了,他必要拿家属收监,这可怎么样? ”( 磨难 曲第六回7 3 1 ) 2 “舍妹”是对自己妹妹的谦称,“令妹”是对别人妹妹的尊称。如: ( 3 9 ) 大相公说:“再抬了妹子去,俺就不是人了。”娘们低头无语。二相 公说:“我想了一个法:前日学里姚子明来吊丧,说:令妹是个女中丈夫,我 要递呈子表扬他。一一咱不如就去求他。”( 寒森曲第四回3 0 3 ) “舍”本是对同在一个家庭内部的晚辈亲属的谦称,对于原本不属于自己家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庭的妹妹的丈夫,也以“舍”相称,构成“舍妹夫”、“舍妹丈 等谦称,这是从 语言上将其划入到自己的家族圈子里,从而密切姻亲关系的一种做法。如: ( 4 0 ) ( 张鸿渐) 老兄呀,登堂不饮上门怪。二哥尊庚呢? 方二爷说:比 舍妹大三岁( 富贵神仙第十三回6 9 4 ) ( 4 1 ) 贵府有一个徐员夕l - i j c 的么? 员j l - 姓徐号北岗,舍妹夫就是他令郎。 ( 富贵神仙第十一回6 7 7 ) ( 4 2 ) 小举人又问- 贵县有个徐北岗,认识么? 北岗就是徐员外,虽然年 老身康庄舍妹丈就是他令郎。( ( ( 磨难曲第二十二i g 8 2 0 ) 例( 4 0 ) 中,张鸿渐的妻予是方二爷的妹妹,所以对话中方二爷使用了谦称 “舍妹 。 六、对儿子及其配偶的称谓 1 “儿 这一称谓是自古以来父母对孩予的称谓,起先并没有性别之分,兼 指儿子和女儿。后在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儿”逐渐侧重于指男性,也就产 牛了“儿”与其他语素连用构成“儿子”、“j l f l l _ ;”等替换性称谓。其中,“娇儿 尤其能够显示出父母对儿子的喜爱、疼爱之情。如: ( 4 3 ) 二相公听说,拉着衣襟放声大哭。仇牧之说:“我儿,你也不必哭 了,把家里的事情细说来,我好去安排。”二相公述了一遍,把牧之几乎气 死! 哪一个杂毛光棍,把我儿子流徙边关! ( 翻魇殃第九回2 3 1 ) ( 4 4 ) 二相公诉前情,说一句唬一惊,说起阎王挣一挣。说道油烹又锯解, 二回拿去又脱生,母亲不住泪珠迸。苦杀我娇儿受罪,这才是万死一生。( 寒 森曲第八回3 3 4 ) ( 4 5 ) 高公回来,夫人上云:“樊子正来做什么来? ”高公说:“可笑可笑! 着咱那) l , l i l ;,背着咱去和他丈人家相处,咱不成了老扯淡了么? ”( 禳妒咒 第十二回5 0 8 ) 除“儿”、“- 了”等亲属称谓与“大”、“小”、“二”、“三等连用能够表示排 行之外,“汉- 了”、“男”等一般称渭也可以与某些限制成分( 如“长”、“次”) 一 起构成亲属称谓,并具备相同的语义功能。如: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6 ) 不免叫他一声:“大汉子大汉子。”“你是大的,借重你合小二 子说说。”( 墙头记第一回9 ) ( 4 7 ) 张老大叫:“二小子,快救人! ”( 墙头记第二回1 8 ) ( 4 8 ) 何况三个儿子,大的到了祭酒,二儿中了进士,三儿中了举人 今日是我的生辰,大儿告了养亲,子孙又赴琼林宴。( 磨难曲第三十六回 8 9 2 ) ( 4 9 ) 生了两个儿子! 长男仇福,次男仇禄,俱年小。( 翻魇殃第一回 1 6 4 ) 父母对儿子的配偶一般以名字相称,而在叙称里通常以“媳妇”、“媳妇子、 “儿媳”、“儿媳妇”相称。“媳 文字上原作“息”,指儿子或子女,应该是取繁 衍生息之意;宋代以“媳”作为专指儿子妻子的称谓;又有“予之妻为妇”,“妇 主要是指辈份、地位低的亲属的妻子;后来在使用中“媳妇”的适用范围扩大化, 可用于对所有晚辈亲属妻子的称谓。如: ( 5 0 ) 高公、高母上云:“娶了这个媳妇,全不孝j t l ;但得他夫妇合好, 也还罢了,又听的他每日吵闹,做公婆的也只得推聋装哑。”( 禳妒咒第十 回4 9 7 ) ( 5 1 ) 人云:“我儿,你可不要后悔。”江城云:“儿不后悔。”太公上云: “咱那媳妇子才说嗄来? ”( 禳妒咒第二十八回5 7 5 ) ( 5 2 ) 高公上云:“自从儿媳休去,亲事总不妥当。向来见孩忧闷无聊, 处处去放荡,也还不忍的说他。”( 禳妒咒第十二回5 0 7 ) ( 5 3 ) 高公、高母上云:“咱那儿被儿媳妇囚禁,虽是酷虐,也是自己作 的。”( 禳妒咒第二十一回5 4 7 ) “娘子也是父母对儿予配偶的一种称谓,但它的社会化交际功能较强,也 可以泛指任何年轻女子。如: ( 5 4 ) 大娘子不抬头,哭的天昏地也愁,一肚子血也没处出,变成了清泪 眼中流。( 姑妇曲第一段6 0 ) ( 5 5 ) 二娘子不大贤,踢蹬的合家不团圆,还要割下别人的肉,拿来自己 朱讥王匹尔雅沾林【m 】武汉:湖北教f f l l l 版社,1 9 9 6 :1 7 4 5 冯汉骥巾i q 亲腻称州指c a l m i - 海:i :海文e i l l 版社,1 9 8 9 1 8 8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身上安。( 姑妇曲第二段7 8 ) 有时父母为缩小与儿媳的距离,拉近相互关系,也以“儿”、“娇儿”称呼, 既含有喜爱之情,也表达出父母对儿媳视若己出的亲近感、认同感。如: ( 5 6 ) 两人拜罢,徐氏说:“江城过来,给你婆母磕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