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一、选择题(60分)1、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锦衣卫3、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宋朝 c唐朝d明朝4、“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c“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5、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6、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7、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b城邦公民的平等c军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 d共同的宗教信仰8、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9、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l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b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c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d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扩展10、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进程加快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洲际间联系加强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1、1922年年底,列宁说:“我们在集体农场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而后来斯大林却大张旗鼓开展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b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c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不务实的政策 d苏联开展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12、“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a创立经典力学体系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c成功解释光电效应d为原子能利用提供科学基础1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4、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立即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b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建成的消息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d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上海航线15、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d深受伏尔泰思想的影响16、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这里,蒋介石a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 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 d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17、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18、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a“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b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c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d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19、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20、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处的初衷应该是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b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富国强兵c创业立业、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创业立业21、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22、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23、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它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新殖民主义者”的主要工具是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廉价商品 c雄厚资本和高新科枝 d先进制度24、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证据的是 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巴黎公社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 b c d25、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有些经济学者就提议实行财政扩张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公 共工程,甚至不惜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曾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说明罗斯福 a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上台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当时未理解该意见的积极意义 d永远不可能采用这种经济观点26、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 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杈 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法制建设中涉及该制度的法律文献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 b c d28、以下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列强侵华战争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 b c d29、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0、“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a文明史观 b阶级斗争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二、非选择题(40分)31、(14分)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材料二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材料三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出现。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4分)(2)材料二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5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2分)32、(15分)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对一国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异常重要,货币体系的变迁既是经济发展的反映,又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白银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速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材料三1933年,美元贬值约30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4分)(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 (3分)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33、(11分)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2分)(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1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分)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答题卡 班级 学号 姓名一、选择题(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非选择题(40分)31、(14分)(1)(2)(3)(4)32、(15分)(1)(2)(3)33、(11分)(1)(2)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4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badadbcaddacd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bacaddcbcbcdcb二、非选择题(40分)31、(14分)(1)实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2分)说明:(联邦)中央集权与(各州)地方自治相结合;国会议员分配照顾大小州利益;(2分)(2)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否定)。 (1分)理由:妥协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民国复辟埋下伏笔。 (4分)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一种策略(肯定)。 (1分)理由:妥协加快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团结。(4分)(3)原因:经济危机;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日本、西欧的崛起动摇美国霸主地位;陷入越战泥潭。(3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3分)(4)作用:有利于造就和平政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问题。(答出任何两点2分)32、(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并发编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的试题及答案
- 经济适应能力对政策执行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软件设计师考试考点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技术员考试重点复习方法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的实战试题及答案
- 年度财务预算的制定与执行计划
- 计算机信息处理科技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的法律实践与试题及答案
- 软件水平测试的成功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租赁合同范本常用版
- 保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
- Ceph之RADOS设计原理与实现
- 农行超级柜台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
- 研究生英语翻译答案
- GB 15607-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 手表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3门面装修合同范本
- DB34-T 4170-2022 软阔立木材积表
- 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车队及车辆管理制度
- 2022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